東晉名人小傳 正文 第三十篇 孫恩
    孫恩(?∼402年)為東晉五斗米道道士和起義軍首領。字靈秀。祖籍琅琊(今山東膠南縣境南),家族世奉五斗米道,是永嘉南渡世族。東晉隆安二年(398),爆發王恭之亂,孫泰以為晉祚將盡,孫恩逃,聚眾百餘名立志為孫泰復仇。元興元年(402)三月,孫恩進攻臨海失敗,跳海自殺。

    其叔父孫泰(字敬遠)奉吳郡錢塘五斗米道首領杜子恭為師。杜子恭死後,孫泰繼傳杜子恭道法,受人敬信。東晉黃門郎孔道、鄱陽太守桓放之、驃騎諮議周勰等皆敬事孫泰。

    主要事跡

    一、事件背景

    東晉隆安二年(398),爆發王恭之亂,孫泰以為晉祚將盡,乃以討王恭為名,私合徒眾數千人,準備起事。事未發,司馬道子父子誘斬了孫泰及其六子。孫恩逃入海島,聚眾百餘名立志為孫泰復仇。

    二、起義

    隆安三年,會稽王世子、揚州刺史司馬元顯發東土諸郡免奴為客者,號曰「樂屬」,移京師充兵役。孫恩趁民心騷動之際,率眾從海島攻克上虞,乘勝破會稽(今浙江紹興),殺會稽內史、五斗米道徒王凝之。會稽、吳郡、吳興、義興、臨海、永嘉、東陽、新安八郡人民群起響應,「旬日之中,眾數十萬」。孫恩起義軍佔領了會稽八郡。孫恩據會稽,自稱「征東將軍」,置立官職,號其徒眾為「長生人」,上表請誅會稽王道子和元顯父子。東晉畿內諸縣,「盜賊處處蜂起,恩黨亦有潛伏在建康者,人情危懼,常慮竊發,於是內外戒嚴。」東晉王朝派謝琰率重兵討伐孫恩,浙東八郡起義軍匯聚於會稽,「其婦女有嬰累不能去者,囊簏盛嬰兒投於水,而告之曰:『賀汝先登仙堂,我尋後就汝』」隆安三年十二月,謝琰率軍攻下義興,擊殺起義軍頭領許允之。接著進兵吳興;屯兵烏程(今浙江吳興縣南)。分兵配合劉牢之,向錢塘江推進。孫恩見東晉官軍將渡錢塘江,乃率男女二十餘萬口向東撤退。後又退入海島。

    隆安四五年間,義軍與東晉官軍繼續激戰,並一度逼近建康,攻破廣陵(今江蘇揚州)。後因東晉政府加強沿海防務,起義軍給養困難,加以疫病流行,「死者大半」。

    三、失敗結局

    元興元年(402)三月,孫恩進攻臨海失敗,乃赴海自沉,五斗米道信徒認為他已成「水仙」,投水從死者百有餘人。義軍餘眾數千人復推孫恩妹夫盧循為領袖,繼續鬥爭,後盧循義軍佔領廣州,一度大舉北伐,直至義熙七年(411)終告失敗。

    孫恩五斗米道徒信奉長生久視之道,信仰天、地、水三官,尤其相信水仙。孫恩以五斗米道組織起義,動搖了晉室的封建統治,也引起了南北朝時期道教上層人物冠謙之、陸修靜對道教的「改革」和南北天師道的出現。《隋書·經籍志》著錄有《孫恩集》五卷,已佚。

    四、沒落

    此後孫恩的事業有起有落,返回海島又重登陸地,但終因能力有限,錯過了許多大好機會。當桓玄起兵討伐司馬道子時,官軍本來已經無暇再來和他打仗,但孫恩卻沒能及時整頓隊伍再*回去,直到桓玄掌握了朝政,政局穩定下來,朝廷又能騰出手對付他的時候,孫恩才覺得已經無力回天,乾脆投水自盡,一些家屬和信徒也跟著投水自殺。但事後仍然有很多人迷信他,不相信他會這麼容易就死去,稱這些投水的人為「水仙」。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