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起建章-嫣然篇 後記、註釋以及附錄
    花了5個多月,韓嫣的故事終於完成了,很高興哦~~~  

    在寫到半途的時候,有人問偶:究竟想表達什麼?  

    也有人對我說:你說你尊重歷史,我看不盡然。  

    猛然發覺,我需要好好回頭進行修訂了。  

    首先,所謂一百個人心目中有一百的哈姆雷特,要完全重現當時真實的社會風貌,並讓每個人都無話可說,我自認是做不到的,而且我也相信:這世界上根本就沒人能做到。  

    如果要考證「三月不知肉味」的肉是豬肉牛肉還是羊肉,很抱歉,我心目中尊重歷史的尺度還沒高到這個地步。只要不是鯊魚肉或者鸚鵡肉就可以了:P  

    歷史上竇太后瞎了又怎麼樣?我的這篇文裡沒有以她是瞎子為決定性基礎的情節,不需要的東西放著就是累贅!衛子夫?沒出場必要的部分,能切掉就切掉!  

    我是在依照自己心目中的形象寫故事,我是在用自己的風格寫故事。  

    別處固然有讓我讚歎羨慕的華麗委婉細膩文風,但那不是我的。這是我寫的故事,用的是我最習慣的表敘方式,我認為應當的開頭、過程和結尾。  

    如果硬要讓我依照別人的喜好來修改寫法,那我寫這個故事的就沒有意義了。  

    史記的作者司馬遷是與漢武帝同時代的人,但他也不可能親眼目睹自己筆下所記錄的每件事每個人。比如記錄衛青和霍去病的《衛將軍驃騎列傳》,寫衛青之功,多陳述事實,「摹寫唯恐不盡」(姜宸英《湛園未定稿-書史記衛霍傳》)寫大將軍北上,追亡逐北,真是兵威浩蕩,強虜震恐,浩氣千里,萬馬奔騰,既「描畫如見」(王治-《史記榷參-衛將軍驃騎》),又使讀者如聞其聲,很有藝術感染力。  

    但那是司馬遷親眼所見的嗎?  

    史記上關於韓嫣的記錄非常之少。佞幸列傳的有關部分全文如下:  

    「今天子中寵臣,士人則韓王孫嫣,宦者則李延年。嫣者,弓高侯孽孫也。今上為膠東王時,嫣與上學書相愛。及上為太子,愈益親嫣。嫣善騎射,善佞。上即位,欲事伐匈奴,而嫣先習胡兵,以故益尊貴,官至上大夫,賞賜擬於鄧通。時嫣常與上臥起。江都王入朝,有詔得從入獵上林中。天子車駕蹕道未行,而先使嫣乘副車,從數十百騎,騖馳視獸。江都王望見,以為天子,辟從者,伏謁道傍。嫣驅不見。既過,江都王怒,為皇太后泣曰:「請得歸國入宿衛,比韓嫣。」太后由此-嫣。嫣侍上,出入永巷不禁,以奸聞皇太后。皇太后怒,使使賜嫣死。上為謝,終不能得,嫣遂死。而案道侯韓說,其弟也,亦佞幸。」  

    其他別的時代的人寫的東西,更是想像中的想像了,哈哈哈哈哈哈~~~~~~  

    扯遠了,回頭吧^^bb  

    看過一些宮廷耽美文,在最後小受當了皇帝小攻的男妃男皇后,兩個人從此在皇宮裡幸福快樂地生活,米蟲的生涯好高興哦~~  

    當時看的時候是滿爽的,但過了一陣子就開始不爽了……  

    想起某部名為米蟲系列的系列言情小說,裡面的女主角都是些只嫁個金龜婿被包養起來的小女人,這樣的角色和角色可是說單純是為了滿足愛幻想的小女生所推出的純商業東東。  

    偶不知道別人看的時候感覺如何,反正我是很不舒服。但想想算了,小女生嘛,誰沒做過這樣的夢?連偶自己的老爸也在夢想著把偶嫁個大老闆呢,黑線……  

    但當兩個角色都是男性的時候,問題就出來了。小受的性別好歹也是「男」,就算他再無才能,再怎麼愚笨,難道就真的一點也沒對被包養的生活產生過不滿?對被包養的自己,難道就從來沒感到過一點羞愧?  

    然後想起史記上的這段記錄,可以看的出來,漢武帝對韓嫣是有真感情在的,但為什麼韓嫣要「出入永巷不禁,以奸聞皇太后」呢?難道他就不知道這等於是在把自己往死路上推?  

    所以我認為,韓嫣是最後心灰意冷不再壓抑自己的男人本性XX了宮女,為了,就是在漢武帝苦求而不可挽回的情況下被太后賜死。他是在借王太后的手自殺。  

    關於王太后,雖然史記說是王太后直接把韓嫣賜死的,但偶覺得那似乎不像是王太后會做的事情。  

    歷史上的王太后是個會做人的女人。在為劉徹爭奪太子之位的戰爭中,她用的以退為進的策略,打敗了敵人,更保全了己方。  

    偶覺得,既然劉徹對韓嫣的感情是真的,她就會考慮到殺了韓嫣後劉徹的反應,她必須考慮到自己和兒子間的感情。  

    所以呢,偶讓她在明瞭韓嫣個性的前提下,先是要賜死韓嫣,然後接受兒子的求情,給兒子人情,這樣她不但達到了目的,也保全了和劉徹的母子情。  

    因為她知道韓嫣必定會拒絕這樣的恩典,主動求死……  

    有其子必有其母~~~  

    劉徹只是景帝的第九子(或言第十子),母親也只是個夫人(小妾),上面劉徹成年的兄長多的是,太子的母親粟妃也受寵得多,太子之位本來怎麼也輪不到劉徹,但這個王夫人硬是動用了一切可以動用的力量打敗所有的對手,讓劉徹成為了太子,然後成了一代名帝,怎麼想,她也絕不會是等閒之輩啊~~~~  

    唉,我只怕自己無法寫出其十分之一二………  

    關於漢武帝劉徹,看到的歷史人物介紹,對漢武帝劉徹的性格評定就是陰沉、多疑,任命官員基本是全憑個人喜好。  

    漢武帝年間的名臣大多不得善終,就是因為他的讓人琢磨不透、反覆無常的性格。一個人才,他如果無法得到並使用,就認為沒有存在的必要。  

    他少年時候具有雄心,改革受阻也不消沉。掌權之後取得驕人政績。最大功績就是加強中央集權,以及對外關係上的:)因此自信滿滿,也奢侈非常……  

    晚年也因為多疑犯了皇帝常有的錯誤,迷信長生不老,還掀起「巫蠱」之禍,但卻還算清醒,對自己的錯誤進行了認識,甚至寫下了悔過書,昭告天下。  

    所以,我認為年少的他本質上是血氣少年,但因為生活的環境和母親的教導,讓他學會了多疑多慮,不希望被人摸透自己。  

    本文的設定中,他對初戀的韓嫣起先是全憑自己高興的寵愛封賞,然後卻發現這給韓嫣帶來了災難,又想起鄧通的悲劇,於是開始想掩藏起韓嫣,避免悲劇重演。於是出現了文中情況。  

    劉徹也是個不折不扣的色鬼,劉徹自己就說:「我可以三天不吃飯,但是不能一天沒有性娛樂。」(原話:吾能三日不食,不能一日無婦人。)在大漢王朝的皇帝中,沒有哪一個比劉徹的後宮女人更多,劉徹後宮御用嬪妃、宮女,在冊的就達到一萬八千人之多(汗,一天換一個也得50年啊)。  

    文中出現的衛青,是因為我不希望讓結尾因為死人而單純的悲傷,我想要的是哀而不傷、長歌當哭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史記-佞幸列傳》  

    2、《史記-韓信盧綰列傳〉》  

    3、《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  

    4、《毛澤東眼中的五大帝王》  

    5、《漢武帝年表及大事記》  

    6、《衛青、霍去病:幸運兒的悲哀》  

    7、《史記-匈奴列傳》  

    8、《史記-李將軍列傳》  

    9、《漢書卷六十八  霍光金日-傳第三十八》  

    10、《中國刀劍小史》  

    11、《西漢帝王世系表》  

    12、《漢書-外戚傳》  

    註釋:  

    首先要強調的是,韓嫣的曾祖父是韓王韓信,而不是淮陰侯韓信。  

    就是說,漢高祖劉邦手下曾經有兩個叫韓信的人。  

    淮陰侯韓信,是曾受胯下之辱的韓信,是蕭何月下追的韓信,是「韓信點兵多多益善」的韓信,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韓信,是「狡兔死,走狗烹」的韓信。這個韓信是被呂後夷滅宗族的。  

    韓王韓信,是原來韓襄王的庶出孫子,他是後來投降了匈奴的。  

    漢高祖帶軍隊進攻陽城時,命張良以韓國司徒的身份降服了韓國原有地盤,得到韓信,任命他為韓國將軍,帶領他的軍隊隨從漢高祖進入武關。漢高祖回軍平定三秦時,就答應將要韓信為韓王,先任命他為韓太尉,帶兵去攻取韓國舊地。他最終跟從漢王擊敗項羽,平定了天下。漢高祖五年春天,漢高祖就和韓信剖符為信,正式封他為韓王,封地在穎川。  

    前201年,漢高祖懷疑韓王韓信有背叛漢朝之心,派人責備韓信。韓信害怕被殺,於是就和匈奴約定好共同攻打漢朝,起兵造反,把國都馬邑拿出投降匈奴,並率軍攻打太原。  

    漢高祖十年(前197),兩軍交戰,柴將軍屠平參合城,並將韓王韓信斬殺。  

    韓信投靠匈奴的時候,和自己的太子同行,等到了頹當城,生了一個兒子,因而取名叫頹當。韓太子也生下一個兒子,取名為嬰。到孝文帝十四年(前166),韓頹當和韓嬰率領部下投歸漢朝。漢朝封韓頹當為弓高侯,韓嬰為襄城侯。在平定吳楚七國之亂時,弓高侯的軍功超過其它將領。爵位兒子傳到孫子,他的孫子沒有兒子,侯爵被取消。韓嬰的孫子因犯有不敬之罪,侯爵被取消。韓頹當庶出的孫子韓嫣,地位尊貴,很受皇帝寵愛,名聲和富貴都榮顯於當世。他的弟弟韓說,再度被封侯,並多次受命為將軍,最後封為案道侯。兒子繼承侯爵,一年多之後因犯法被處死。又過一年多,韓說的孫子韓曾被封為龍額侯,繼承了韓說的爵位。  

    出自紀淑敏  譯注〈史記-韓信盧綰列傳〉(有刪節)  

    關於建章宮——  

    本文中所涉及的建章宮並非漢武帝修建於公元前104年的建章宮。史記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