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納丹號歷險記 第一節 在陸地上
    約納丹號歷險記--第一節 在陸地上

    第一節 在陸地上

    儘管這片土地七零八落,但霍斯特島的奇異獨特的風光,卻十分引人注目,沿見阿格爾河北岸,有一半地方明顯的呈為直線,而島上海濱的剩餘處,或是尖尖海岬林立,或是狹長的海灣深凹,其中有幾條長不可及,一直橫貫小島的南北東西。

    霍斯特島是麥哲倫群島最大的陸地之一,其寬度約為五十平方公里;其長度則超過了一百平方公里,這還不包括阿爾蒂半島,它像一把土耳其弓形大刀,彎腰駝背,在西南方向伸出八到十古裡的海岬,它是以假奧爾勒海岬而聞名於世。

    在這個半島東邊,將奧蘭吉灣和斯高奇維爾灣隔開,在一塊巨大的花崗岩石後面,約納丹號在此擱淺。

    長空破曉,荒涼的懸崖峭壁,在黎明的薄霧中顯露出來,最後的一陣暴風驟雨,將這層薄霧頓時吹得煙消雲散,約納丹號在這岬角的尾端擱淺的。岬角的山脊是由安的烈斯群島,靠海邊陡峭的小山形成的。由高到半島骨脊的山頂連接起來。在安的烈斯群島山腳下,有一層黑色的岩石,上面鋪著桔稠的褐類海藻和墨角海藻。暗礁間,一塊平展滑溜而又潮濕的沙地上,有多處地方在閃閃放亮,這是些貝索類的動物,不可思議的附著在其沙灘上,星羅棋布!為酸漿貝、帽貝、法螺、扇貝、一角、石鱉、簾蛤等等,這些東西,在麥哲倫海灘上,俯首即拾,總之,霍斯特島儘管如此美妙,但一眼望去,並不讓人感到愜意!

    當有了一定的光線,遇險者能模模糊糊看到海岸時,大部分人情不自禁地跳向凡是露出水面的暗礁上,他們爭先恐後地往陸地上跑去,這時想攔住他們,確實是癡心妄想,這也是可以理解的。他們在經歷了這一整個晚間的痛苦、驚恐的折磨,意識上仍然恍恍悠悠,故而都迫不及待地擁向這結實的陸地。其中有百多個人已經準備開始攀援安的列斯群島的山。指望爬上去,能在山頂上看看遼闊的土地。有一部分人已繞著海岬南岸離去,另一部分人沿著海岬北岸走去。同時,也有一部分人留在沙灘上,兩眼發直地呆望著這艘擱淺的、歷經苦難的約納丹號。

    然而還有些人,似乎更聰明、更冷靜,他們留在船上,盯著勒柯吉,好像等他發號施令,因為有了他的介入,才使他們得以獲救,受益匪淺。而勒柯吉卻不動聲色,一直沒有停止與水手長的交談。終於在一行白人中,其中有兩個女人的一位男子,忍不住走出來,直接朝著他們走來,以其相貌特徵、舉止風度和深不可測的氣質,一眼就可看出這位五十來歲的男士,是屬於那種所處階層中的高層類人物。

    「先生,」在靠近勒柯吉時,他說,「首先真不知怎麼感謝您,您把我們從死亡線上救了出來,如果沒有您和您的夥伴,我們都將會無一倖免的葬身海底。」

    這位乘客的表情、聲音和動作,表現出真誠和坦率,勒柯吉真摯地握著向他伸過來的手,然後同樣用英語回答。

    「我和我的朋友卡洛裡非常高興,」他回答,「我們對這一帶地形很熟悉,使大家能躲過這場災難。」

    「請允許我自我介紹,我是移民,叫阿里-洛德士。」

    他用手指了指為了靠近勒柯吉而脫離他們的那三個人說:「我的妻子、兒子和女兒。」

    「我的同伴,」勒柯吉回答:「領航員卡洛裡和他的兒子。你可以看出他們是當地的土人。」

    「那麼,您呢?」阿里-洛德士盤問。

    「我是印第安人的朋友。他們管我叫勒柯吉,我再沒有別的名字。」

    阿里-洛德士驚訝地望著他,他卻鎮定自若,冷漠地任他打量,這樣他就不好追問再三了,便說:

    「您能告訴我,我們該怎麼辦?」

    「我和阿爾特勒布爾先生剛才已經詳細談過了這事物,」勒柯吉回答,「一切得看約納丹號的情況而定。說句實話,我對此並不抱太多的幻想,不過在此之前,必須先檢查一下船,然後再作決定。」

    「我們擱淺的地方,是在麥哲倫的哪個方位?」阿里-洛德士又問。

    「在霍斯特島東南部海岸上。」

    「離麥哲倫海峽近嗎?」

    「不,恰恰相反,很遠。」

    「見鬼!……,」阿里-洛德士說。

    「這就是為什麼我要強調,一切得看約納丹號的情況而定,先要弄清楚,然後再拿主意。」

    勒柯吉下到暗礁上,水手長阿爾特勒布爾、阿里-洛德士、阿爾吉和卡洛裡緊隨其後,他們一起圍著船轉了一圈。

    結論馬上可以肯定,約納丹號應該被看作是被摧毀了的一條廢船,船體有二十來處的裂痕,幾乎整個右舷側面被撞破了,即使是一條鐵製船,也是無可救藥的。因此不可能再存在僥倖,指望把它修復一新,重又放到水中,接著使用,這樣,它只會又有沉入海底的危險!

    「我的看法,最好把它的貨物卸下來,放到安全的地方去,以確保無虞。同時,我們修復自己的小艇。因為它在隨之擱淺時,也受了很大的損傷。」勒柯吉說。

    「另外,船一修好,卡洛裡將送一位移民代表,去奔塔-阿爾那斯。他可以把這次災難,告訴總督,無疑,他會為接送你們做出必要的安排。」

    「想得好,也講得好。」阿里-洛德士表示很贊同這個意見。

    「我認為,」勒柯吉又說,「最好將這個計劃告訴你們的同伴,要做到這一點,必須把他們集合在沙灘上,當然如果你覺得不麻煩的話。」

    人們不得不等著,很長一段時間才三個一群、五個一夥的人們才返回來,這些人出去時,都是各行其道,有的走出很遠,有的只在附近,不過在早上九點鐘之前,這些移民們會因為飢腸轆轆而回到這擱淺的船上來的。阿里-洛德士登上一塊岩石,暫作講台,向他的同伴們傳達了勒柯吉的建議。

    但是他沒能一舉成功而獲得人們的響應。其中有幾位聽眾對這項建議,牢騷滿腹,甚至有的人還在唱反調。

    「卸一條三千噸的船,就在現在!……這只會把事情搞糟,」一個人在喃喃低咕。

    「把我們當成什麼人了?」另一個人也在小聲抱怨。

    「好像我們還沒辛苦夠,還沒有干夠似的!」第三個人也在嘰嘰咕咕。

    最後人群中響起了一陣清脆的聲音,「我請求發言。」這是一口蹩腳的英語口音。

    「站上來。」阿里-洛德士甚至還沒弄清楚他姓甚名誰,便大聲喝彩,立刻下了講台。

    講台上面馬上換了一位壯年男子,他的臉面、輪廓英俊清晰,還有一雙想入非非的藍眼睛,光芒閃爍,臉上配著一副棕色、濃密的鬍鬚,其本人對此略顯有幾分驕傲。他用手激情地、慢慢地撫摸著他那長長的、柔軟的鬍鬚,顯得他動作輕盈、緩慢。

    「夥伴們!」他像口若懸河的西塞羅走上講壇一樣,大步流星地走上了岩石講台,如果讓有些人對此情景感到驚訝,也是有可能的。

    「他們給我們提的是什麼建議呀?!」這位男士說,「要我們在這荒蕪的海灘上無休無止的幹下去,用那些工具,愚而笨拙地出賣自己的勞力,我們為什麼要等著小艇返回,在這裡坐以待斃呢?它也許可以把我們分批的送到奔塔-阿爾拉斯?」

    「說得對,就是這麼回事!」許多附和的聲音在人群中傳開。

    但勒柯吉在人群中反駁道:「維爾-捷可以隨時聽候調遣,這沒有什麼好說的,可是要把所有的人送到奔塔-阿爾那斯,恐怕得十年的時間哩!」

    「姑且如此!」那人退讓了一步承認道,「那麼我們就等它從奔塔-阿爾那斯返回好了。這也沒必要讓我們出大力、流大汗、肩挑背扛地把船上的物資非卸下來不可呀!把船上屬於我們的私有財產,拿下來就是矣!這是再好不過的行為,但是其他的東西!……剩下的屬於那家公司的,難道我們欠他們什麼東西不成?恰恰相反,他們應該對我們今天的災難負完全的責任。如果他們不那麼精打細算,派一艘質量優良的船,如果船長的技術也很高明的話,那我們今天就不至於淪落到如此地步!而且即使不是這樣,難道我們因此就應該忘記,我們屬於勞動大眾的階級,難道就應該把我們變成毫無頭腦,只會埋頭幹活的牲口嗎?」

    這論點博得了喝彩,一個聲音叫「好」,一陣陣開懷的大笑。

    演講者因此受到感染、鼓勵,情緒更加激昂。他接著說:

    「被剝削的人和其他勞動者,顯然都是受剝削的階級,」講到這裡,演講者用力地捶打著自己的胸脯,「他們以拚死拚活的勞動為代價,卻不能換來浸透著血汗的麵包,我們現在挺起脊樑去抬這些廢鋼廢鐵,真是愚蠢透頂!它是和我們一樣身份的工人階級製造出來的,卻成了剝削階級的財產,由於他們絕頂的自私自利,我們才不得不背井離鄉,流離失所。」

    大部分移民都目瞪口呆聽著這蹩腳的、夾著很重的、外國口音的英語,發出的長篇大論,其中有些人似乎被激動了,有一小部分人聚攏在這臨時講台邊,為了想喝彩、捧場。

    還是勒柯吉將話引入了上題。

    「我不知道約納丹號的所有權屬於准,」他鎮定自若地說,「不過根據我對這個地區的經驗,可以向你們保證,這些東西,以後對你們會有用的,我們大家部是前途未卜,因此我覺得不要拋棄這些東西,倒是明智之舉。」

    先前那個演講者,已沒有絲毫的反駁的意思了,阿里-洛德士又一次爬上了這個講台,把勒柯吉的提議,大聲地告訴了大家,這時才獲得一致的通過。

    阿里-洛德士又補充了一個問題,他對自己也沒有把握,「勒柯吉問我們當中有沒有木匠願意幫幫他修理小艇?」

    「有!」一個長得非常強壯的男人,把手往上一舉答道。

    「有!」幾乎與此同時,另外兩個移民也一起回答。

    「頭前回答的人,名叫史密施。」阿爾特勒布爾對勒柯吉說,「是公司雇的工人,為人正派,另外兩個,我還不認識,只知道其中的一個,叫霍巴德。」

    「那麼,演講的人您認識嗎?」

    「是位移民,我想是法國人,別人說他叫博瓦勒,但我不敢肯定。」

    水手工沒有搞錯,演講的人正是叫這個名字,也是法國人。

    他的傳奇、軼事下面的敘述,可見一般。

    費爾南丁-博瓦勒,作為律師開始他的生涯,他本來可以在這個行當之中,出人頭地,因為他聰明伶俐,才華橫溢,如果他在從業伊始有幸不被政治弄得神魂顛倒;如果他不是急不可耐地想實現自己的勃勃野心的話;如果他沒有拜在激進黨的門下、迫不亟待地提出,拋棄保皇而實行共和的政策;如果他能耐心地等待,毫無疑問,他將會和其他人一樣,終久會被推選為議員。其結果是:他的不懈的努力都付諸東流!這時他已是體衰力竭,一貧如洗,迫不得已而去非法掙錢。因而又被受到牽連而被人錯疑。自此他便家道衰落,而且每況愈下,生活開始捉襟見肘,繼而水深火熱,最後迫不得已,只好到自由的美洲大陸,另謀生路,指望能由此發跡。

    然而,在美洲,他仍然是運氣不佳,坎坷不順,他走遍了一座又一座的城市,干了各式各樣的工作,最後還是如涸澈之鮒,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只好又開始了第二次的漂泊生活。

    他總算弄到了最低限度的資金,便報名側身於移民行列。他是看到移民公司所作的大量的宣傳、廣告:給第一批開發拉格斯灣的移民,那些誘人的許諾,才決定的。約納丹號出事後,將他和許許多多受苦受難的人,拋到阿爾蒂半島的海濱上,使他再一次的感到希望的破滅!

    不過,費爾南丁-博瓦勒並沒有因接二連三的失敗而動搖過,他對自己和對未來的信心,他把這些歸咎於莫名其妙的惡意中傷。忘恩負義、疑神疑鬼,他仍然保持本色,堅持己見。認為自己這塊無暇的白玉,總有一天會時來運轉,價值連城的,其思想、信仰,也將會一枝獨秀而屹立於世。

    這就是他為何自以為是,覺得天將降大任於他,就應該刻不容緩地抓住時機,要獨樹一幟,不能萎靡不振、舉之不前。

    自踏上約納丹號第一步起,他就千方百計地在其周圍散播言論,以擴大影響,偶爾有幾次,由於其言詞過激、肆無忌憚,以至於勒卡爾船長不得不進行一下干預。

    儘管這樣,讓他進行煽動和蠱惑活動而感到礙手礙腳。但博瓦勒在旅行的初期活動,卻收穫頗豐,可借此次旅行是以悲劇告終的。其中有幾位儘管其數量少得不足掛齒,但對其宣傳鼓動,卻產生了不可估計的能量。其實,這些論調,不過是司空見慣、信手拈來、約定俗成、誇誇其談的東西,現在在周圍已基本形成了一個小圈子,唯一不足的就是這些人,各自為政,互不團結!

    如果博瓦勒真的時來運轉的話,如果他在約納丹號船上,沒有可敬可畏的競爭對手的話,他的信徒,遠不止這些。

    他的對手也是來自北美,大名叫劉易斯-多里克,此人臉刮得光光亮亮的,一副冷漠傲然的神態,說話乾脆利索、斬釘截鐵。多里克所信奉、推崇的理論,與博瓦勒的論調,基本上是異曲同工,相差無幾,只是走得更遠些,博瓦勒竭力推行社會主義,其理論基礎:認為國家是生產方式的唯一主人,將能給每個人分配一份工作。而多里克大肆吹捧的則是更為純潔的共產主義,其理論認為:世上所有的人,同時是萬物的主人。

    對其理論的異同之處,可一目瞭然,從這兩位領袖式的社會學家身上,還可以發現更明顯的差距:博瓦勒屬於浮想聯翩的拉丁派,陶醉於滔滔理論、想入非非之中,其秉性旨在推行中庸之道;多里克則是個我行我素的信徒,十足的空論派,他那顆寡淡無情的心,不知道什麼叫憐憫和同情。

    博瓦勒善於將聽眾弄得如癡如醉、神魂顛倒、情緒激奮,本身並無害人之心;那麼,多里克本人,就有一種潛在的、可伯的危險。

    多里克也宣傳平等,但所採用的方式,是激起人們的憤懣情緒,他所關注的對象,不是下層,而是上層,當他想到大多數人受到悲慘命運的折磨時,他卻心境十分平靜,無動於衷,而一旦想到與他相比,有些人的地位高高在上時,他就暴跳如雷,怒火中燒。要想減輕這種痛苦,還真不容易。作為反對派,雖然他儘管是最靦腆的一個,但是仍然很快就成了社會的死對頭,如果他能自由選擇的話,他只會使用暴力和兇殺,擯棄辯論和爭吵。

    多里克所經歷的種種不幸,應歸罪於其充滿仇恨的靈魂。

    作為文學和歷史教授,一站到講台上,便情不自禁地大講旁門左道,與本專業完全無關的另一種知識,冥頑不靈,在課堂上,不是用純學術探討的方式授課,而是用一種咄咄逼人、不容置辯的形式,想讓人們全盤接受,他在課堂上顯示出絕對地自由放任,肆行無忌,對此人們是沒有義務去言聽計從的。

    這種行為,自然很快就有了結果的。於是校長出面婉言勸阻,請他另謀高就,前因後果是相輔相成的,他在新崗位上沒幾天,就和第一次一個樣地被人掃地出門了。第三次與第二次是大同小異,如此這般,一而再、再而三,終於最後一所學校也向他毫不留情地關上了大門,他於是流落街頭,上了約納丹號,教授淪落為移民!

    在穿越大洋期間,博瓦勒和多里克,每人都在招兵買馬,擴充力量,前者是通過熱情來鼓動其思想意識,同時增強說服力;而後者是通過自以為真理在手,用那種固有的專制,來征服觀眾。他們以領袖自居,但其信徒卻寥寥無幾,而他們之間卻水火不相容,但他們表面上還彬彬有禮,和顏悅色。可是他們骨子裡卻是滿懷仇恨,怒目相視。

    剛剛一下到霍斯特島的海岸上,博瓦勒就不失時機的顯示出自己比對手要略勝一籌,抓住這個良機,他便登上講台,用那種眾人皆知的方式,口若懸河的誇誇其談起來。他講得口乾舌燥,但收效甚微,這倒無關緊要,重要的是出人頭地、引人注目。人們司空見慣,對這些誇誇其談習以為常了。

    有人想順其自然的成為領袖,就應長期不懈的自己把自己當成領袖,以便讓眾人對自己為首是瞻。

    博瓦勒和阿爾特勒布爾交談了一會,這時阿里-洛德士仍在繼續對他的同胞講話。

    「既然大家贊成這個提議,」他高高地站在岩石上說,「那麼就應該在我們當中,指派一個人來指揮工作!這可不是一點點東西啊!是要把船上的三個五百噸貨物全卸下來,而且這樣的工作,得有方法,最好請求水手長阿爾特勒布爾先生助一臂之力,他給我們安排,分配活路,將最好的方法教給我們,以便更好的工作。同意我的意見,就請舉手。」

    除極個別極個別的人以外,幾乎所有的人,不約而同地舉起了手。

    「那麼大家都聽好了,」阿里-洛德士肯定地說,然後向水手長轉過身來,繼續說,「您說幹什麼?」

    「去吃飯,」阿爾特勒布爾乾脆爽快地說,「幹活,得有力氣呀,先吃飯吧!」

    移民們一哄而散,返回到船裡,水手們把罐頭食品分給大家,在此期間,阿爾特勒布爾趕上了勒柯吉。

    「對不起,先生,」他面有難色地說,「恕我冒昧!我斗膽自稱是個出色的水手,可是一向是船長指揮我,先生!」

    「那麼,您聽到什麼了?」勒柯吉問。

    「我聽到……」阿爾特勒布爾臉愈拉愈長,回答說,「有人向我吹喇叭,給我戴高帽,說我善長指揮,可出謀劃策,我真不在行,有人不會轉舵,我會不折不扣地執行。至於指路引航,那可與我無關。」

    勒柯吉斜眼看著水手長,想著有的人就是如此,身強力壯、技術精良也剛直不阿,但必得被別人來領導才行。

    「您的意思是……」勒柯吉說,「您願意具體負責每項工作,不過希望事先有人幫你出點子。」

    「正是!」阿爾特勒布爾回答。

    「這是舉手之勞,」勒柯吉接著說,「您手上有多少人?」

    「從舊金山起航出發時,約納丹號共有三十四名水手,其中包括高級船員、廚師和兩名少年見習水手。船上還有一千一百九十五名乘客,總計有一千二百二十九人。但現在死了些人。」

    「以後再清點人數,現在先算整數,一千二百人。除去女人和孩子,顯然只剩下七百多個男人,然後將他們分成兩組,船上留兩百人將貨物搬到甲板上;我帶領一部分人去森林裡砍樹。將它們刨去枝葉,然後就對疊起來,緊緊地綁在一起,這樣就有了一塊塊大的地板,再將它們一個個鋪開,就又形成了一條寬敞的路,通過它可把船上的貨物運到沙灘上來。漲潮時,它是座浮橋,退潮時,這些木排可以落在暗礁角上,在它們的支撐下確保平穩,用這種方法,再加上這麼多人,預計不出三天,也許可以把船上物資卸完。」

    阿爾特勒布爾聽懂了這個方法,便按部就班地執行。果然不出勒柯吉所料,在十九日的晚上,約納丹號船上的貨物,全都運到了遠離海水的沙灘上,並逐一核實清點,幸好船上的汽輪升降機運轉正常,這就給大的、重的包裹物資吊運幫了不少的忙。

    與此同時,在史密施、霍巴德和夏爾萊三人幫助下,小艇的修復工作進展得順利。到了三月十九日這天,小艇也能下水了。

    現在移民們要做的工作,是推選一名代表,費爾丁南-博瓦勒的機會又來了,於是便登台亮相,收賣拉攏選民,顯然,他這次還是運氣不佳,但他對拉到五十張選票而感到心滿意足。其對手劉易斯-多里克卻一無所獲,因為他還沒有完全地拋頭露面,有個叫熱爾曼-李威利的人,是法裔加拿大人,是位農民,有一個女兒和三個出色的兒子,他倒贏得了絕大多數的選票,因為選民們敢打保票,他一定不會一去不復返的。

    阿爾吉和勒柯吉留在了霍斯特島,三月二十日清晨,在卡洛裡的帶領下,維爾-捷揚帆啟航了,人們也立即著手,簡簡單單地安頓一下,現在來建造一個牢固的、永久性的住所,是不現實的,但要等小艇返回,大約得三個星期,因此也沒有必要組建拼裝房屋,人們在船的底艙,找到了帆篷,把它搭起來;又在一個塞得滿滿的特別艙裡,拿出了備用帆,這就會使所有的人,都不致於暴露在外面,甚至還可遮蓋一部分易碎的物資,他們也沒有忘記用鐵絲網,做一個臨時家禽飼養場,又用繩子和木樁做個圍欄,圈住約納丹號船上運來的兩條腿和四條腿的動物。

    總之,現在與遇難的情況不同了,那時大家感到希望渺茫,對自己所處的這片土地,一無所知,思想上毫無準備,精神上也無所依托,出事的地方是在火地島,地圖上標出來的正好只是個小點點。離奔塔-阿爾拉斯最多有一百古裡,他們現在不用擔心生命有危險,而對前景都十分樂觀,這裡除了氣候略為糟糕之外,移民們可以在此地生活,等待著重新開拔。這與他們即將在非洲土地上的新生活沒有多大的區別。

    說實在話,阿爾吉和勒柯吉在卸船時,決不會袖手旁觀,他們兩人都是全力以赴,英勇而敏捷地參戰。特別是勒柯吉,總是在關鍵時刻,十分有效地助人一臂之力,儘管他不顯山不露水,小心翼翼,盡量地做到默默無聞,但他在各方面的舉動行止,總是勝人一籌,是有目共睹的。由於他善於處理事物,能力超群,因此變得名聲大鵲。人們對他推崇備至,言聽計從,關於如何運送超重物品;如何清理艙內的包裹;如何安裝帳篷等等,事無鉅細,都要他出謀劃策,不僅是阿爾特勒布爾,而且這些大部分可憐的人,對類似的工作都十分陌生。由此也促使這些移民,都感到有一股力量和支柱,從而都能擰成一股繩,勁往一處使。

    安頓事宜非得提前完工不可,按預定的進展就得三月二十四日完工,否則,那時將又會遭遇沙灘上刮來的狂風、暴雨。海水的狂濤駭浪,一天二十四小時內,接二連三的傾盆大雨,當天空再度恢復平靜時,人們將枉然地尋找在暗礁上的約納丹號,就在這幾天以前,約納丹號的船頭,還在輕盈地破水而進,而現在,這艘華麗的大船,只剩下幾塊鋼板和彎曲變形的鐵舵!

    儘管從船上掀走的一切,都微不足道,但移民們看到它永遠的銷聲匿跡,便都感到心痛難受,這樣一來,他們將孤立無援,與世隔絕。如果那個運載著他們唯一希望的小艇,在航行途中也迷失了途徑,那麼世人也許將永遠不會知道他們的命運。

    狂風暴雨過後,繼之就風平浪靜,人們利用這個間歇的時間,清點劫後餘生的人數,阿爾特勒布爾拿著船上的人員名單,逐個進行清點。結果顯示,此次災難,造成三十一人死亡,其中有十五名水手,十六名乘客,那麼有一千一百一十九名乘客活著,三十四名水手,僅剩十九名,如果算上兩名火地島人和他們的同伴,那麼霍斯特島上的人口,應該是一千二百零一人。男女老少,年齡參差不齊。

    勒柯吉決定利用晴朗的天氣,到離霍斯特島最近的地域察看一下。他們約定,這次旅行由以下人陪他前往:阿爾特勒布爾、阿里-洛德士和三個移民,分別是吉麥利、高爾敦和伊萬羅夫,第一位是意大利人,第二位是美國人,第三位是俄國人,不過臨出發之前,又來了兩個毛遂自薦者,這卻是始料不及的。

    勒柯吉來到相約碰頭的地方,這時他被兩個孩子吸引住了,一個十來歲的孩子在前走,另一個孩子緊跟其後,明顯的是朝他們走來。其中有一個看來十分機靈,甚至還有點魯莽和放肆無忌。他逍遙自在地走著,一副神氣活現的模樣,但看上去,並不讓人感到滑稽可笑,另一個離他約有一箭之遠,一副畢恭畢敬的樣子,倒與他那羞澀靦腆的面孔相陪襯。

    前面的那個孩子走到了勒柯吉身邊。

    「閣下!……」他說。

    這種稱呼使勒柯吉感到出乎意料,他非常開心地把他看成個小頑皮,那孩子勇敢的迎著他投過來的目光,絲毫也沒有顯得張皇失措的樣子。

    「閣下!」勒柯吉開懷大笑地重複了一遍,「我的孩子,你為什麼叫我閣下呢?」

    那孩子似乎感到有些吃驚。

    「人們對國王、大臣和主教不都是這麼稱呼嗎?」他有點惴惴不安地問道,還唯恐沒能循規蹈矩,那種繁文縟節的不恭不敬。

    「唔!……」勒柯吉為之一震,問道,「那麼你在什麼地方看到人們稱國王、大臣和主教為閣下呢?」

    「在報紙上。」那孩子斷然肯定。

    「那麼,你看報?」

    「為什麼不看呢?……只要人們給我報紙。」

    「噢!……噢!」勒柯吉驚歎!他又問:

    「你叫什麼名字?」

    「迪克。」

    「迪克什麼來著?」

    那孩子露出一副困惑不解的神情。

    「那麼你的父親姓什麼?」

    「我不知道!」

    「你的媽媽呢?」

    「我沒有媽媽。閣下。」

    「唉!媽媽也沒有?!」勒柯吉又叫出來,對這個孤苦伶仃的孩子,興趣愈來愈濃。「不過,據我所知,我不是國王,也不是大臣,更不是主教!」

    「您是總督!」孩子誇大其詞的歡呼。

    「總督!……」勒柯吉大吃一驚。

    「你是從哪裡知道這些的?」他詢問。

    「當然是這樣!……」迪克有點侷促不安地說。

    「到底是哪裡?……」勒柯吉再三追問。

    迪克有些尷尬、困窘、猶猶豫豫,而且有點張口結舌。

    「我也不知道,大家都這麼叫您。」

    「能舉個例子嗎?」勒柯吉提出異議。

    他用十分嚴肅的口吻說:「你錯了!我的小朋友,我既不高人一等,也不低人一頭!這裡沒有任何人能對別人頤指氣使、發號施令,這裡也沒有人是別人的主人。」

    迪克雙眼圓睜,用困惑不解的目光,盯著勒柯吉,沒有主人?這種情況可能嗎?這孩子能相信嗎?直到目前為止,他所見所聞,到處是暴虐橫行,他怎能相信,這個世界,竟有個地方沒有主人存在?

    「沒有主人。」勒柯吉再一次斷言。

    他沉默了一會兒又問道:「你生在什麼地方?」

    「不知道!」

    「你多大了?」

    「好像快十一歲了。」

    「你連多大也不敢肯定?」

    「實在不敢肯定。」

    「那麼你的那個同伴,就站在旁邊,一動不動的孩子,他是誰?」

    「是桑德。」

    「是你的弟弟?」

    「差不多……是我的朋友。」

    「你們是一塊被人養大的?」

    「被人養大?」迪克反問,「先生,沒有人養活我們。」

    勒柯吉不由得心頭一緊,這孩子說的這些話,是多麼的淒慘!但那聲音卻充滿了好鬥的意味,像一隻張牙舞爪的小公雞。那麼這個世界上,確實有些孩子被人遺棄,無人哺養。

    「你在什麼地方認識他的?」

    「在舊金山,一個碼頭上。」

    「你們認識很久?」

    「很久,很久,……我們當時還小,」迪克搜索枯腸地追憶著往事,「至少有半年了。」

    「確實不短,」勒柯吉沒有擠眉弄眼地做著怪相,而是很自然地附和道。

    他放棄了這個無家可歸的小傢伙,朝他那個一聲不吭的小夥伴轉過身來。

    「你,聽口令,起步走!」他命令,「千萬不要稱我閣下,你不是啞巴吧?」

    「不是,先生。」那孩子結結巴巴地回答,用手將貝蕾帽擰來轉去。

    「那你為什麼啥話都不說呀?」

    「他有點怕羞,先生,」迪克搭腔解釋。

    迪克在做出這個判斷時,面部顯示出反感的表情。

    「噢!」勒柯吉呵呵大笑說,「他因為怕羞?」

    「那麼,你哩!你不惱羞?」

    「不,先生,」迪克斬釘截鐵地回答。

    「你當然不會!很好……不過,你們倆個人在這裡幹什麼?」

    「我們是見習水手,先生。」

    勒柯吉想起,確實,阿爾特勒布爾在清點人數時,提到過兩個少年見習水手的事,直到現在他還沒能在移民的孩子中對上號,既然他們到他這裡來,自然是有事相求。

    「有什麼事要我為你們效勞嗎?」他問道。

    還是迪克搶著回答。

    「我們想像阿爾特勒布爾先生和阿里-洛德士先生一樣,跟你一塊出去!」

    「去幹什麼?」

    迪克雙眼熠熠發亮,「去開眼界。」

    「開眼界!……」這話概括了一切,包含著對恆古未見事物的渴望,對這些孩子而言,是一種含糊不清而又妙不可言的夢想。迪克露出一種乞求期望的神情,滿臉的渴求和期盼。

    「那麼,你?」勒柯吉加重語氣向桑德詢問,「你也想去開開眼界嗎?」

    「不,先生。」

    「那麼,你為什麼去?」

    「為了和迪克在一起!」桑德溫和地回答。

    「那麼,你很愛迪克?」

    「那是當然!先生,」桑德毫不含糊地說,他的聲音表情,蘊含著一種情深意長的意味,這表情已超出他那年齡的範圍。

    勒柯吉對他倆愛撫有加,看了他們一眼,真是一對奇怪的小朋友!非常可愛,也令人感動,他給他倆下的結論。

    「你們就和我們一起去吧!」他說。

    「總督萬歲!……」兩個孩子雀躍歡呼,將手中的貝蕾帽拋向空中,開始亂蹦亂跳。

    通過阿爾特勒布爾,勒柯吉瞭解了這兩個孩子,他們是新認識的,其實,水手長所知道的,並不比當事人所瞭解的多多少。

    原來,在某天的一個夜晚,這兩個孩子被拋棄在牆角,是什麼原因使他們活下去,不得而知,不過他們很小一點就開始找東西餬口,打短工、找零活、擦鞋油、跑跑腿、帶口信、賣野花等等,小腦瓜能想到的、五花八門的念頭都用盡了,但他們還是像麻雀一樣,在舊金山的馬路上撿東西吃。

    六個月以前,他們並不瞭解各自悲慘的生活,是命運將他們拉到了一起。

    當時的情況,只有讓那些肯於降尊的演員,用他們的高超演技、惟妙惟肖的把這些情節表演出來,人們不一定會覺得這是一幕悲劇!那時迪克正在碼頭上,無所事事的雙手插在兜裡,頭上戴著一頂貝蕾帽,吹著歡快的曲子,忙忙地走著。突然,他看見一個孩子被一條狗追逐著,狗邊追邊厲聲狂吠,呲牙咧嘴,讓人毛骨悚然。那孩子邊哭邊跑,驚慌失措,彎著胳膊護著臉。正在緊急關頭,迪克往前一跳,毫不猶豫地插在這個嚇得發蒙的孩子和那條惡狗之間,然後穩穩地定在那裡,擺出一副不屑一顧的神情,他狠狠地盯著那條狗,目不轉睛,毫不畏懼地站著。那條狗真的被這突如其來的。硬充好漢的人給嚇住了,這次輪到這條狗節節後退了,最後它耷拉下腦袋,夾著尾巴逃之夭夭了。用不著再去防它了,迪克於是朝這個孩子轉過身來。

    「你叫什麼名字?」他擺出一副居高臨下的神態問道。

    「桑德,」另一個仍在哭泣著答道,「你呢?」

    「迪克……你如果不反對,我們做個朋友吧!」

    作為響應,桑德撲向那位見義勇為的人的懷裡,就這樣,他們建立了牢不可破的友誼。

    阿爾特勒布爾在不遠處看到這一切,他走向他們,瞭解了他們過去的不幸,他很想拉扯迪克,幫他一把,因為他非常欣賞他的英勇和無畏。他提議,要他去約蘇亞赫布爾內號船上做個少年見習水手。這是一艘三桅橫帆船,他當時在這上面做事。迪克一開口便向他提了個條件,桑德能不能和他一起,同時被僱用。不管願意與否,已別無選擇,只有這樣做,而且從此以後,阿爾特勒布爾再沒有將這兩個形影不離的孩子棄之不管,他們後來又跟著他,從約蘇亞赫布爾內號船來到了約納丹號船上,他是他們兩人的良師益友,他教他們學習文字,他傾其所有來教育他們,他德厚流光,把這兩個孩子培養得文雅懂禮、好善知義。他對他們十分滿意,他們對他感恩戴德、尊敬愛戴。

    顯然這兩個孩子的性格各不相同:一個脾氣暴躁,天生好鬥,無論是人還是事情,他都想爭個高低,分個輸贏;另一個卻沉默寡言,溫和柔順,不愛拋頭露面,生性膽小怕事。一個是保護者,另一個是被保護者。他們幹活很賣力,同樣地工作敬業。兩個人對阿爾特勒布爾水手長,這個大朋友愛戴無比。

    此次旅行隊伍中,增加的就是他們這兩位新兵。

    三月二十八日,他們一大清早上路,並不敢奢望探測整個霍斯特島,只想將營地周圍的情況摸一下,首先要通過阿爾蒂半島正中心的山脊,從這裡可到達西岸,隨後沿岸北上,可穿過北島的南部地區,最後從對面的島上返回營地。

    出發伊始,人們就感到,不應該因船擱淺的險峻和惡劣的地貌來判斷整個地區,隨著往北深入,這種感覺更加強烈,阿爾蒂半島,這個假奧爾勒海呷,這個枯燥冷漠的天涯海角,卻是一副亂石磷峋土地貧瘠的風貌,而在西北部卻大相逕庭,漫山遍野顯出那鬱鬱蔥蔥、清翠俊秀的輪廓。

    從廣袤無垠的大草原,到枝繁葉茂、叢林疊翠的山腳下,下面便出現這片的被海藻覆蓋的岩石,歐石南密佈叢生的溝壑,海生的藍色和紫色的紫苑,莖長達一米多的千里光屬的植物,還有許多矮棵植物:蒲包花、金雀花、傘菌、矮小地榆等等,這裡雜草叢生,花香草茂,可以給成千上萬的動物提供天然飼料。

    這群徒步旅行者,各有各的打算,於是自動地又分成了幾小組。迪克和桑德在他們前面蹦蹦跳跳,盡情玩耍,也拖累了他們,其他的人不得不走許多冤枉路,來的那三位農民沉默寡言,偶爾說說話,不時地對周圍環境投以驚奇的目光。

    阿里-洛德士、阿爾吉、阿爾特勒布爾和勒柯吉是結伴而行的。勒柯吉並沒有放縱自己,而是一如既往、老成穩重,不過他這種不卑不亢的態度,人們並不認為他是冷冷冰冰、薄情寡義。洛德士一家對此深有體會,而他也喜歡這一家的每個成員:其母親舉止端莊,心地善良,兩個孩子,十八歲的愛德華和十五歲的克娜麗都有一副坦蕩正直、忠厚老實的模樣,其父親則是性格直率、知書達理、意志堅強的人。

    他們兩人友好地談論著,就雙方感興趣的問題交換看法,阿里-洛德士抓住機會,向他請教有關麥哲倫地區的種種問題,而他自己也向同伴介紹了移民中的一些不同凡響的人物和事情,使勒柯吉從中瞭解不少情況。

    從而他知道了洛德士的情況:他原先資產頗豐,卻不知怎麼因別人的失誤,在他年近五旬時,所有家產毀於一旦,經歷了這場突如其來的滅頂之災,他又是怎樣地毫不猶豫地踏上了這移民征途,其目的是想讓妻兒老小一家子生活無憂。阿里-洛德士還將他在船上獲悉的情況和資料,轉告了勒柯吉,那就是:在約納丹號船上的移民,按他們過去從事的職業分類,農民七百五十人,其中有五位日本人,已成家立業的男子有一百一十四名,還加上他們的妻子,還有很多孩子,其中已成年的就有二百三十二名,自由職業者三人,以食利息為生的有五人,從各種行業的工人有四十一名,在名單中還有由公司僱用而不屬移民的工人,其中一個泥瓦工、一個傢俱木匠、一個木匠和一個修鎖匠。他們是來幫助這些移民,作最初的安頓工作的。如此一算,活著的人可增到一千一百七十九名,在清點人數時,已得到核實。

    在介紹完他們的職業之後,他又詳細地介紹了他們各自的情況,他對這些為數眾多的農民觀察不多,知之甚少,在這些人當中,他認為值得注意的是摩爾兄弟,其中一個在卸船時的態度粗暴、行為野蠻聞名,屬個性粗暴類型的人。然而李威利、吉麥利、高爾敦和伊萬洛夫家族,看上去都是些正直的人,他們身強力壯、吃苦耐勞、體質優秀、幹活賣力。至於其他的人們,只是一群芸芸眾生而已。無疑,這些人的素質參差不齊,優點大同小異。其缺點嘛!好吃懶做,尤其酗酒成性的大有人在,因為他們還沒有機會來各自表現自己的真面目。

    阿里-洛德士對公司僱用的四個工人,倒是講了許多,他認為他們各自的行業都很出類拔萃,技術精良,是公司精選出來的。至於移民中他們的同行,言行舉動,都叫人感到,應屬於庸庸碌碌之流,而且還有些人長著一副與人難以共處的尊容。在工作中卻顯得笨手笨腳,不知所措;而在酒館裡卻揮灑自如,駕輕就熟。另外還有幾個人,一副凶神惡煞的樣子,完全與工人階級的身份不相稱。

    食利息階層共五人,洛德士一家就佔了四位,那第五位,叫約翰-拉姆,是個鬱鬱寡歡的倒霉蟲,他年齡大約二十五六歲左右,一向過著聲色犬馬、紙醉金迷的縱情生活,他揮霍無度,最後變得一文不名,他又是個不學無術、一無所長的傢伙,於是在這亂世紅塵中,生活難以為繼,但他又想在移民中譁眾取寵,人們對他感到驚訝也是有道理的。

    剩下的三個自由職業者,也是碌碌無為,他們來自三個國家:德國、美國和法國。

    德國人叫弗裡茲-格羅斯,是個嗜酒成癖的醉漢,酒精把他浸泡得卑鄙齬齪,人格全無,以至於人見人嫌,他整天喘氣,拖著軟塌的身子,腆著圓滾的西瓜肚,流著口水,滿嘴爛牙髒兮兮的,那雙粗短肥胖的手,顫動不止,在這些衣著不整、不修邊幅的人中,以他為最。這位墮落者卻是位樂師,小提琴家。他原本天分極高,曾經曇花一現於一時,現在唯一的,只有小提琴,還有喚起他已湮滅的良知!在萬籟俱靜時分,他輕輕地、傾注全部的愛心去撫摸它,然而他卻無法拉出一個音調來,因為他雙手痙攣抽搐、搖晃不停,但當他喝得酩酊大醉時,動作又開始準確無誤,大腦也興奮起來了,靈感從而產生,於是他拉起小提琴,還真能拉出美妙動聽、不同凡響的樂曲。阿里-洛德士曾有幸聽過兩次,並目睹了這一奇觀。

    至於法國人和美國人,那就是費爾丁南-博瓦勒和劉易斯-多里克,這兩位前文已向讀者作了粗略的交待。阿里-洛德士又不失時機地告訴勒柯吉,他們那具有顛覆性的理論。

    他以一種斷言的口吻說:「您不覺得應該謹慎從事,對這兩個好鬥分子採取必要的預防性措施?他們在旅行期間已開始蠢蠢欲動、頻頻地拋頭露面。」

    「那麼,您認為應該採取何種措施?」勒柯吉反問道。

    「首先需要果斷,警告他們言行不要過頭,然後密切注視他們的一舉一動,如果還不行,就將他們軟禁起來,不讓他們害人,再有必要就將他們關警閉。」

    「天啦!」勒柯吉反唇相譏道,「你想毫不留情地將他們置於死地,那麼誰敢擅自做主,冒天下之大不韙,去侵犯同類的自由哩!」

    「對於那些對別人構成威脅的人,就是將他們打死,也是合情合理。」洛德士針鋒相對。

    「您是從哪裡看出來的?我可沒有覺得他們有危險,我只是覺得他們有一種潛在的危險。」勒柯吉不同意他那種說法。

    「我是怎麼看出來的?他們蠱惑煽動貧民百姓,使一些愚昧無知的人,就像孩子一樣稍加刺激,就衝動興奮起來,於是他們因勢利導,用華麗動聽的詞句,大肆阿諛奉承,將人們弄得昏頭轉向,不知所措。」

    「他們這樣做居心何在?」

    「為了爭奪屬於別人的東西!」

    「那麼別人有什麼東西?」勒柯吉挪揄地說。「無法知曉,不過這裡可是一無所有,國王和其他的人一樣,喪失了頤指氣使、指手畫腳的特權。」

    「約納丹號船上有貨物。」

    「約納丹號上的物資是集體的財產,情況危急時,用來拯救大家的,這是眾所周知、有目共睹的,絕不會有人敢打它的主意。」

    「但願不會事與願違!」阿里-洛德士無可奈何地說。

    「他們各執己見,這倒出乎意料,他無法冷靜下來,他認為像多里克和博瓦勒這種人,並不一定需要用物質和金錢來誘惑刺激他們,只要別人苦不堪言,他們便會感到樂趣和心滿意足,他們只對高高在上、一呼百應的生活如醉如癡。」

    「誰要這樣想,他們只有自取滅亡!」勒柯吉忽然一反常態,粗暴地說,「所有覬覦權力、對別人發號施令的人,都應該從這個地球上,將他們剷除。」

    阿里-洛德士迷惑不解地聽到他說這話,其憤懣情緒,在這個人身上,反應如此之強烈,一反他平常的溫文爾雅和穩重的作風。

    「那麼就應該剷除博瓦勒。」他不無奚落地回答說,「因為披著極端平等的外衣、誇誇其談的理論家,宗旨只有一個,那就是要保證改革派的權力。」

    「博瓦勒的理論,就像孩子胡鬧一樣,幼稚可笑。」勒柯吉用一種不容置辯的口吻反駁,「這是一種社會組織方式,它們往往對於人民大眾有失公允,其實是夠愚蠢的了。」

    「那麼你同意劉易斯-多里克的觀點?」阿里-洛德士進而詢問,「您也像他那樣,希望我們回到原始狀態,把社會組合,簡單地說成是個人偶然的聚集合,而且您不可能發現,其理論是建立在慾望的基礎上,它散發出的僅僅是那種仇恨。」

    「要是多里克只知道仇恨的話,那他就是個瘋子。」勒柯吉一本正經地回答,「這是怎麼回事啊!一個人懵懵懂懂地降臨人世,睜開雙眼,發現與他類似的芸芸眾生,均處於水深火熱之中,跟他一樣經不住打擊,稍微一碰,即可化為烏有。他不是滿懷同情之心,而是滿腔的苦愁和滿腔的仇恨。這種人是瘋子,跟瘋子是沒有道理可講的。不過,像他這樣的理論家,精神錯亂、神態瘋癲,但也不能因此就一口咬定,其理論全是糟粕。」

    「但是,法律是不可少的。」阿里-洛德士一直固執己見。「如果人們並不是孑然一身、孤立無援、漫無邊際地漂泊,而是苦樂同渡。休戚相關的話,那麼他們就會抱成一團,大家相互關照的。就說眼前吧!周圍這些人,由於種種原因,有的人不是還沒有露出猙獰面目嗎?不過,可以肯定,他們與某些平庸之輩還是大有區別的,但我還無法向您指出他們姓什名誰,他們的確因為種種原因,無法管束自己,任意胡作非為,而且肯定不止這幾個人,只不過不知道罷了,如果沒有法律對這些人嚴加管制,那麼這一小撮人,將會把地上鬧得天翻地覆。」

    「他們以前也受過法律的管制。」勒柯吉滿有把握地說,「如果不存在法律,人們就會白璧無瑕,人類會在自由中完善自己,人們會和諧的休養生息,代代生長繁衍。」

    「嗯!……」阿里-洛德士滿腹疑慮地哼了一聲。

    「難道這裡有法律?難道事情會朝著相反的方面發展?」

    「您能不能具體地舉例說明?」阿里-洛德士持反對的態度答道。

    「現在這裡的生活,只是悲劇的幕間休息,盡人皆知,目前的情況,只是過渡性的,不會長久地持續下去的。」

    「如果這種情況,萬一有可能持續下去,那麼這種狀況,會仍然如故。」勒柯吉一口咬定,毫不鬆口。

    「我懷疑!」阿里-洛德士抱著完全不相信的態度,「我寧可不嘗試這類似的經歷為好。」

    勒柯吉不再進行任何反駁。

    人們繞過斯高奇維爾灣,從東岸返回,儘管已經夕陽西下,可是探險者對所處的地貌和環境,感到興味盎然。他們對沿途風光驚訝不已而大加讚賞。山崗上一條條涓涓的小溪,延綿不斷地流淌,匯入從東而來的、清澈見底的河流中,廣袤而茂盛的牧草,說明了這裡的土地肥沃,山巖上生長著繁茂的喬木植物,多不勝數的各種樹種,有的直接生長在泥灰質的堅硬土地中,是些根深葉茂的參天大樹,樹林下面卻是灌木叢生,間有若隱若現的、好幾處濃密的青苔,在那些遮天蔽日、蒼翠挺拔、鬱鬱蔥蔥的大樹下面,一群群水鳥在嬉戲,有大約六種鳥類,有些胖墩墩的像鵪鶉,有些像野鴨子,還有些像野雞、斑鶇、烏(未鳥)……都是些被稱之為鄉村野味的小動物,還有不少在水上生活的鳥類,如鵝、鴨、鸕茲、海鷗,山野裡不時地出現原始羊駝、小羊駝和美洲駝,跳躍地穿過樹林和草原。

    赤道將地球一分為二,劃成南北兩個半球,在這南半球的海灣島嶼,陽光普照,它離約納丹號船出事處不足兩海里,這裡水流湍急,兩岸古木參天,蛛網似的小支流彙集,形成奔騰的河水,以一瀉千里之勢,在海灣深處歸入大海,在離海岸百米處,建個小鎮,安營紮寨,看來是件輕而易舉的事情,即使是八面來風也刮不進這小灣,因此必要時,可以用來作為港口之用。

    人們來到營地時,天幾乎黑下來了,勒柯吉、阿里-洛德士、阿爾吉和阿爾特勒布爾,正在與其他夥伴握手告別。這時,在這萬籟俱寂的夜空,傳來了陣陣小提琴的聲音。

    「小提琴!……」勒柯吉小聲地向阿里-洛德士說。「是你向我說過的那位弗裡茲-格裡斯吧?」

    「也就是說他又醉了!」洛德士不打哽地回答。

    幾分鐘後,他們看到他時,他目光茫然、滿臉通紅,嘴角流著涎水,沒錯!弗裡茲-格羅斯那副酩酊大醉的醉態,已說明了一切,他搖搖晃晃,靠在岸石旁以保持他身體的平衡,他的麻木不仁,被酒精一燒,卻可讓一絲智能煥發出一份光彩來,他此時顯得容光煥發,琴弓在樂器上翩翩起舞,卻綻出了恢宏壯麗、娓娓動聽的旋律,上百個移民,簇擁在他的周圍,此時此刻,窮困潦倒的人們,將往昔與未來,都似乎已拋到九霄雲外了,所謂命運的捉弄,無休無止的坎坷,低賤的處境都拋在了腦後,這音樂的翅膀,攜帶著他們,飛向那如夢如醉的王國,使他們暫時的飄飄欲仙!

    「藝術與麵包,缺一不可,」阿里-洛德士指了指弗裡茲-格羅斯和那群如癡如醉的聽眾,「在博瓦勒統治下,此君會占怎樣的一席之地呢?!」

    「博瓦勒想怎樣就怎樣吧!我們順其自然好了。」勒柯吉頗為不滿地回答。

    「還不是這些受苦受難的芸芸眾生,偏聽偏信,相信了他的彌天大謊。」阿里-洛德士提出了異議。

    他們邊走邊談。

    阿里-洛德士沒走幾步,又竊竊私語:「我有些迷惑不解的是,弗裡茲-格羅斯是通過什麼途徑搞到了酒的?」

    不管是用何種手段,總之弗裡茲-格羅斯和其他的人都如願以償,這幾個長途旅行回來的人,走著走著就被橫臥在地上的人的身體給絆著,險些跌倒。

    「是肯尼迪,」阿爾特勒布爾,一邊說著,一邊彎腰俯看著這個昏睡的人,「這是個屢教不改的搗蛋鬼,這種水手用繩子吊死他都不值。」

    除了肯尼迪醉如爛泥外,離這裡百米遠處還有些醉鬼,癱軟著四肢,橫七豎八地躺在地面上。

    「我相信,」阿里-洛德士說,「領袖不在時,肯定有人鑽空子搶劫了倉庫。」

    「誰是領袖?」勒柯吉問道。

    「當然是您啦!」

    「我可不是高高在上的領袖。」勒柯吉不耐煩地抗議。

    「這也是可能的,」阿里-洛德士表示贊同,「可是大家還是把您看成是他們心目中的領袖。」

    勒柯吉正準備回答時,在這夜深人靜中,忽然從附近帳篷裡傳來,似乎被人扼住了喉嚨,一陣陣女人嘶啞的喊叫聲。

    ------------------

    小草掃校||中國讀書網獨家推出||http://www。cnread。net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