簪花紅袍傳 上卷 簪花 第三十八回 名動天下(5)
    百姓粗識少文,心中感激無法表達,竟將小雲的姓名鐫刻在靈牌上,和自家的列祖列宗供在一起。日日以五穀鮮果為供,焚香頂禮膜拜,狀極虔誠。此種行為,已將小雲等同於諸天神佛。短短數月,大江南北,從東至西,凡是有道教宮觀的廣大區域內,雲歸鶴的大名如雷貫耳,響徹雲霄,遍及碧野田間的每一個角落。威名之盛,如日中天,小雲在普通百姓心目所享有的崇高威望,是道教歷代掌教和其他江湖高手所無法比擬的,也是他人永遠無法企及的。

    江湖中的有識之士,包括平日韜光養晦的幾十位賢者,和一部分具有遠見卓識的豪富之人,此時都已敏銳的意識到,沉寂已久的道門已具中興氣象,於是便尋求以各種方式和道教合作。有的捐錢捐物,希望道教能將幾項善舉繼續推行下去,維持局勢穩定,早日促成天下太平。有的便讓家中的年輕子侄,投入道門,希望他們能有一個不錯的未來,同時也可通過自身努力,為百姓謀求福利。自從大戰結束後,前往投奔道教的年輕人絡繹不絕。道教弟子的總人數很快就翻了一倍,達到了兩萬多人。

    此番來投的年輕人,大多出身江湖世家和縉紳豪富之門,素質稟賦遠遠優於貧苦子弟。榮城、榮浩從中挑選出較為優秀的數百人,經過數月的集中培訓,將他們派往各地宮觀。委以重要職司,協助當地觀主、祭酒開展工作。這數百人並非自幼出家,熟悉世事,善於協調各種關係,加之年輕血熱,到任後將工作開展得如火如荼,好不熱鬧!道教聲威大震,至此作為天下第一大教的地位,更是難以撼動。小雲如想獲取江湖霸權,此時將唾手可得!

    在此期間,小雲不再處理日常教務,日子過得十分悠閒。大多數時間,他都在「戒得居」書房瀏覽道教典籍。偶爾也會約上翥凰,同騎乘黃,前往附近的深山峽谷、林海湖泊尋幽覽勝。和木榮春相比,二人同為一教主,但小雲卻瀟灑自在了許多。

    光陰似箭,轉眼到了中秋時節,各地的秋收工作全面展開。道教所有宮觀立刻忙碌起來,緊張氛圍打破了往日的寧靜。「真武觀」幾乎人去樓空,除了小雲、十二名堂主和數十名擔任重要職司的人員,仍舊留在觀內,其餘人全部趕往各地宮觀,協助觀主開展秋收工作和收繳租賦。榮城、榮浩二人此前已有周密部署,儘管工作繁重,卻並不顯雜亂,一切都在有條不紊中進行。

    由小雲擬定的每十抽一的租賦水平,遠遠低於官府所訂標準,秋收後的收租工作進展極為順利。百姓毫無牴觸情緒。積極配合,繳租熱情空前高漲。無一人一戶抗租不繳,和往年官府前來收租時的消極懈怠,迥然有異。不出十天,各地的租賦都已收繳完畢,共得糧食九千二百餘萬石。榮城、榮浩經過比較各地報上來的糧價,決定將糧食運往糧價最高的齊、蜀兩郡銷售。命令一經下達,所有宮觀立即抽調人手,或僱傭民夫,將囤積在觀內的糧食,從水陸兩路運往齊、蜀兩郡。

    齊郡此時已經淪為戰場,百姓為躲避戰亂,紛紛背井離鄉,田地大片荒蕪。社會秩序混亂,擔心遭到饑民哄搶,糧商又不敢將糧食運去,導致糧價一路攀升,已經高於往年四、五倍。蜀郡情況有所不同,左玄齡造反,儘管眼下朝廷並未派兵征討,但郡內氣氛十分緊張。稍有積蓄的人家,開始紛紛囤積糧食,以備戰時之需。加之左玄齡將租賦定得太高,仍在繼續種地的農民所剩無幾,造成糧源嚴重短缺。短短一個月,糧價已經翻了數倍。眼下齊、蜀兩地的糧價之高,就連豪富之家也是承受不起,更何況普通百姓了。鄉村中的貧苦農民,有的竟然已經數月無米下鍋,以草根樹皮為生,處境慘不堪言。

    道教的九千二百萬石糧食運到兩地後,以往年的糧價對外銷售,就似及時雨,大大緩解了兩郡的糧荒。百姓紛紛搶購,準備囤積糧食大發不義之財的奸商,無奈只得降價拋售。幾天後,市面上糧源充足,售價再次降低,窮苦百姓大得實惠。

    半個月後,九千多萬石糧食全部銷售一空。所獲銀兩,並不能抵消替百姓墊付租賦的支出,但以道教的經濟實力,差額部分已能承受。此舉使兩郡百姓無一人餓死,活人無數,保全了無數家庭,可謂功德無量。獲得百姓的衷心擁戴和交口稱讚,卻是花多少銀兩也無法買到的。良好的社會效益又遠遠大於經濟上的損失,小雲的改革新政,初戰告捷!

    因道教替百姓承擔了大部分租賦,道教宮觀所在地的百姓,手中漸有積蓄。於秋收過後,開始忙著娶媳嫁女,慶祝豐收,各種喜慶活動持續不斷,一派熱鬧繁忙景象。此時道教弟子無論走到哪裡,都受到百姓的熱情招待和歡迎。這份發自肺腑的尊敬,既非金錢所能買到,也非權勢所能求得,所以尤顯珍貴。人人都為自己是道教弟子感到自豪不已,上至堂主,下至普通教徒,心裡都對小雲充滿了感激。

    有道教宮觀所在的地域,百姓生活有了保障,社會治安也隨之大有改善。如偷摸拐騙這類小案件基本絕跡,殺人放火等惡性案件更是一件也沒有,一片安定祥和的昇平景象。反觀沒有道教宮觀的地方,民生困苦,掠奪殺戮時有發生,社會動盪不安。前者有如天堂,後者如同地獄,二者不可同日而語。

    各地郡守、督撫對道教創造的奇跡,頗感匪夷所思,紛紛具表上奏朝廷。秋收後的一個月中,此類奏章就似雪片,以每天十幾道的速度傳至京師。朝堂震動,夏歷九月十五日卯初時分,「正統」皇帝軒轅翊國於「皇極殿」大會群臣,商討如何應對此事。道教推行的幾項善舉,有越俎代庖之嫌。代天養民,恤孤憫寡,憐貧惜弱,更為當政者所忌。如果任之繼續發展,道教聲威終有一日將要凌駕於朝廷之上,令軒轅翊國感到寢食難安。但如果責令道教罷行幾項善舉,所有獲益百姓不免心生怨恨。一旦激起民變,眼下已是烽煙並起,恐怕軒轅翊國的皇帝寶座也將難以坐穩。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