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之安居樂業 第五卷 三百年故唐舊地 第三七章 陸家的算計
    隊到了西朝鮮灣,高麗稱西海,的時候一分為二,商參加典禮的百姓繼續坐船去渤海府的來蘇港(現金縣)或者營州港(現營口市),而各路使節一行則是到安東府的大東港(現東縣)停靠,然後從陸路去遼陽城。

    安東知府正是鄭之原。

    趙桓自然是認得鄭之原的,此時見原本熟悉的鄭之原穿著一身怪異的官袍跑來迎接,頓時覺得無比怪異。鄭皇后不止一次地強調鄭家子孫不得出仕,這鄭之原在中原大宋做不得官,想不到跑到中原之外來卻成了一方大員。

    自有一番客套和禮儀休提,鄭之原接待了一眾使節之後,卻是也跟著去往遼陽。

    從大東港到安東城,然後沿著筆直的官道經來遠城(現鳳城)過連山關直到遼陽,這一路上的道路全是用青石鋪就的可供四輛馬車同時行駛的大道,大道中間部分用雖碎石鋪成一條直線將道路隔成兩半,車馬皆是靠右行駛,這是民道,專供百姓商旅使用的。

    另外還有兵道。因安東靠近高麗,可謂是近在咫尺,為防備高麗有朝一日突然發難或者是調兵攻伐高麗,這條兵道是按照一級兵道來修的。

    所謂一級兵道跟民道的劃分差不多,跟一級民道一樣,都是可同時供四輛車馬行進的道路,只在府與府之間所用,但兵道在車道兩旁又多了一條四尺寬的快馬道,卻是為快速傳遞軍情或者傳信兵所用。

    趙桓他們走的正是民道,此時的民道之上車馬連綿不絕,商旅倒是不佔多數,大多是去往遼東參加慶典的人。

    不過。趙桓發現一件奇怪地事,只見不遠處的空地上正聚集了不少衣衫襤褸的人,這些人在身穿黑甲的士兵的敦促下正在平整土地搬運青石,顯然是正在建造道路。

    這種道路很奇怪,先是壘土,用土壘成高達將近二丈的土壩,壩上再鋪上奇怪的沙土,用這種沙土鋪成路面,路面鋪好後卻禁止人踏上去,然後路邊還用圍欄圍起來。

    鄭之原本邀請跟趙桓同車。趙桓正好有個詢問的對象,連忙將他的疑問問了出來:「平則兄,未知此乃何物?看似道路,但道路哪有這種建法的,居然建在土壩之上,如此高地道路又有誰敢在上面駕駛。」

    「這是馳道。」鄭之原見趙桓問的也不是什麼機密,很痛快就回答了,「大王擬以遼陽為國都,廢府建尹,已然下令遷各地富戶商賈入京。得三萬戶,又從遼國中京道掠得漢、奚百姓近六萬戶。盡數納入遼陽尹之地。此時的遼陽尹已有戶十餘萬民六十餘萬,如此之多的戶口,又多為富庶之民,可以想像以後光供應遼陽尹之地日需貨物極為繁多,光靠營州和安東至遼陽的兩條民道已經不敷使用,大王是而下令建馳道。」

    趙桓此時也懶得再糾纏林靖文稱王這個問題了,他現在對遼東的一切都很感興趣,比如說眼前的馳道他就很感興趣,卻問道:「何為馳道?」

    「所謂馳道即奔馳無阻之道。如殿下所見,道路皆建於高台之上。行人不得上,單有馬匹亦不允許進入,乃是專供車輛所用。馳道之上,車輛必須奔馳。而且因為沒有行人馬匹相阻,其速不下奔馬。按照總理院的推算,從安東城到遼陽城。車馬在馳道上行駛的話只需半日時間,若是從民道行走,即使中途無有停頓也需一日多的時間。」

    「那倒在土壩上地沙石是何物,怎的呈泥漿狀?」趙桓眼尖,老遠就看到那些衣衫襤褸地人正往土壩上倒一些漿狀沙土,倒完之後卻小心的很,惟恐踏上剛倒下去的泥漿。

    「其為水泥。」鄭之原笑著道:「那些奴隸往土上傾倒的是水泥,匠藝院按照大王的要求最新研究出來的。水泥平時為灰色粉末狀,混合沙子再以水攪拌之後片刻之間便凝實,待晾曬幾日之後,混合物便如同堅石一般,甚是堅固,若混以鋼條更是結實無比。」

    趙桓聽得傻眼,水泥,這是什麼東東?又是水又是泥的,貌似土跟水一合就成泥吧,難道這水泥便是用土混水合起來的?

    鄭之原知道他聽不明白,也不多過解釋,中原輕賤匠藝,視之為奇淫技巧,這與林家大不相同,不,是截然相反,跟中原人談這個還不如去跟他們聊詩詞歌賦,中原人好的是這個。

    當然,只是說文人士子好這個。

    鄭之原正是這麼做的,轉眼就跟趙桓他們聊起了詩詞歌賦,大大地風花雪月一番。

    一路無話。

    一日之後,眾人到達了遼陽城。不過,一見之下,趙桓雖然震驚於遼陽稠密地人口和繁華,卻對這座所謂的國都嗤之以鼻,連城牆都沒有的城池也能作為一國都城?

    遼陽此時的確沒有城牆。

    現在地遼陽每日都有眾多的人攜家帶口地遷入,實際上這種入遷情況自林靖文打下遼陽城之後就一直沒停止過,人口呈爆炸性地增長,總理院的那些個官員們完全看不出來遼陽城到最後能有多大地規模,林靖文又沒有指示按多大的規模建城,這城牆便一直沒建,而原來的老城牆早就被拆了。

    加上林家府庫這段時間一直緊張,也抽不出錢糧來修建除了長長臉面之外暫時還沒什麼用處的城牆,奴隸也不夠用——沒人,沒錢,沒糧,拿什麼去修?

    所以趙桓現在看到的就是雖然繁華但一點光禿禿連件「衣服」都沒有的遼陽城。「如此而已。」趙桓很是不屑,中原富庶,繁華的城池他見的多了,論繁華眼前的遼陽城目前遠比不上汴京,所以,在他看來遼陽城完全沒有什麼特出的地方。

    趙桓他們,還有高麗北方朝廷、高麗李家、島律義家他們一眾使節都被迎入國賓館。另外扶桑朝廷也派出了使節,遼國和金國自然也派人來了,還有東北各部落各大小勢力也多少派了人來,一時間小小的國賓館倒是熱鬧非凡。

    此時的松江府,陸青城正在接待青州陸家地人。

    陸成方正坐在上首,旁邊陸成皋、陸青

    分坐,陸青城則陪在下首,而以前的老熟人陸青虹,廝現在連坐的地方都沒有。只是侍立在一旁而已。

    陸成方正是陸青城的爹,青州陸家現任家主,而陸成皋則是陸家的智囊,陸青佐是陸青城的親三弟,現在看來已經從跟陸青虹的角逐中勝出坐穩了繼承人的位置了。

    —

    此時的陸成方顯得很是語重心長,正大肆規勸陸青城:「青城,你考慮好沒有?此次正是大好機會。那林靖文正被北方的遼國和金國圍攻,其背後地高麗也蠢蠢欲動,又面臨著被朝廷責罰的局面,現在他是自身難保。你脫離林靖文正是其時。朝廷現在還未宣佈林靖文謀逆的消息,只要你率先向朝廷揭發朝廷定會論功行賞。加上我陸家再從中打點一二,到時候這松江府定當為你掌握。」

    「此時的松江府民過十萬繁華富庶非常,端的是少有的大府,青城侄兒掌了如此大府,不但青城侄兒自己得利,於我陸家亦是大有好處。」旁邊的陸成皋大歎道:「那林靖文當真是少有的人才,松江原本不過是個偏僻貧瘠的小府,當官的誰都不願意到這裡來,但林靖文以區區商賈事興盛一府之地,現在地松江府卻是兩浙路少有的繁華富庶之地。不同凡響。特別是華亭縣,其繁華之名連北方地青州都有傳聞。」

    陸青城的態度是恭敬異常的,自己生父麼。不過,聽了陸成方的勸。他卻是啞然失笑,反問道:「爹,誰告訴你林家正被遼國和金國圍攻的?高麗是不是蠢蠢欲動青城不知。不過青城可以肯定的是,即使高麗有心出兵遼東亦是無力,至於朝廷的責罰,爹以為朝廷能管到遠離中原的遼東麼?」

    「你的意思是還是不肯照我說的去做了?」陸成方大為不悅,皺了皺眉,不過轉眼又舒展開來,重新擺出一副蠢蠢勸導地模樣,道:「消息是我陸家安排在高麗的人費盡艱辛傳回來的,應該錯不了。林家大廈將傾,青城你應該早謀退路才是。」

    陸青佐也幫腔道:「是啊大哥,林家這次是真的要完了,四面八方皆敵,而且林家之民多為宋人,只要朝廷宣佈林靖文為叛逆,其民必群起而反,林靖文是真地沒有活路了。」

    「爹和三弟勿要欺我,」陸青城笑容不改,道:「青城收到的邸報卻是說主公西征遼國得勝而還,北伐金國俘其皇帝破其國都,安東邊境安穩異常,可以說,林家大興正在眼前,何來傾覆之說?」

    陸成方大吃一驚,和陸成皋對望一眼,原來他們在七月的時候得到安插在高麗地人傳出的情報,那份情報根本就簡單的很,只是說林家擅自出兵攻佔了遼東而已,什麼被遼國金國圍攻卻是他們杜撰出來的,高麗穩不穩他們也不知道,不過為了達到他們的目的當然是怎麼危急怎麼說了。只是,沒想到陸青城的消息這麼靈通。

    陸成皋向陸成方使個眼色,卻問陸青城:「那份邸報真實否?賢侄可曾確定?可別被那陸青城給騙了。」

    陸青城一聽,勃然大怒,噌地一下站了起來正待發怒,最終忍了下去,只是平淡地道:「爹和二叔莫要挑撥了,我家主公對我信賴有加,委以重職,不曾有絲毫懷疑。主公待我以誠,我必待主公以忠,不敢有負。」

    「重職?」陸成方冷笑不已,「所謂重職就是松江知府?你遠離遼東千萬里,不入林家中樞,何來重職之說。」

    「政和六年,青城得主公信任,委以大律政官一職,政和七年改為律政使,即使青城遠在松江已不得免,近歲,主公伐遼東,以青城鞍馬辛勞多年之功封為二等子,封地三十里、奴隸兩百、金幣過萬。好教爹和二叔得知,青城即日便會離開中原回遼東,你們若是再晚來幾天就見不到青城的人了。」

    「什麼,你要回遼東?」陸成方正吃驚於陸青城所得的官職和封賞之中,聽陸青城所要走更是大驚而起,「難道你們捨棄松江基業不要?就像以前捨棄登州那樣。」

    「談不上捨棄不捨棄,松江本就是宋地,我家主公只不過是借其地積聚實力而已,本就未當松江為基業所在。」陸青城突然哈哈大笑,對陸成方他們一拱手,「還是你們這些家族勢力在登州教的好,自登州之後,我家主公從未將重心放在中原,別說此時松江基本已然被我遷走,即使絲毫未遷又待如何?我林家也不缺松江的些許人口。」

    「什麼,你們將松江搬走?」

    陸青城點點頭,大為同情地看著陸成方他們,道:「你們的算計只怕要落空了。自一年多以前我林家便從松江往外遷徙百姓,一直以來從未停止過,而在你們上次來找我之前我就已經知道了你們向朝廷揭發的事,你們上次來松江之前我就已經著手加急遷徙松江之民。經過三個多月的緊急搬遷,現在的松江只是外強中乾而已,百姓十有七八都已遷走,華亭的那些織坊工場更是早就搬走,現在的松江只餘下一些零散的百姓而已,再過半個月我也要隨軍回遼東了。」

    「這不可能,未何你們如此遷徙百姓外面卻一點消息都沒有?」

    「誰說沒有消息?」陸青城反問道:「至少杭州的朱勉便知道一些,只是松江扼杭州上游掌握了朱勉北歸的道路,他不敢過問而已。而且,一年來松江一直向外面表露出流民不穩的跡象,豪強商戶紛紛外逃,周圍各州府已派兵封鎖了松江的出路,在這種被封鎖的情況下,有些消息只要稍微注意保密,外面便毫不知情,此事不足為奇。」說到這兒,陸青城笑咪咪地問道:「你們兩次來松江就沒覺得松江的人一次比一次少嗎?現在松江十之八的人口都集中在松江府城了,但別的地方根本就沒多少人。」

    陸成方等人聽得臉色大變。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