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后 第二卷 第七十四章 湯若望
    送走了榮貴,我忍不住長歎一聲,看來我得想個辦法,好好培訓一下她,最起碼讓她在眾妃面前能張得開嘴大聲說話才行。這時順治派人來,傳我去御書房,這一定就是去見傳說中的欽天監監事,精通天文地理的湯若望了。剛一進到御書房,還沒來得及給順治見禮,我便被一個外國小老頭吸引住了目光,他大概六十歲左右,並不像西方人那般生的高大,相反,還顯得有點瘦小,花白的鬍子垂到胸前,雖然穿著補服,但卻沒留辮子,配上他的高鼻深目,倒顯得有些不倫不類。順治想必是剛剛下朝,身上還穿著明黃的朝服,他見我進來,放下手中的奏折來到我身邊,指著那個小老頭笑著說「惠兒,這位就是咱們大清朝的『通玄教師』湯瑪法,湯若望。」瑪法,是漢語中爺爺的意思,當年孝莊太后敬重湯若望,曾認其為「義父」,而湯若望又因學識高深很快的得到了順治的好感和敬仰,所以以順治尊稱湯若望為「瑪法」。湯若望深鞠一躬,口中道「臣湯若望,參見皇后娘娘。」說的一口道地的京片子,這讓我對他的印象又好上三分,想瞭解一個國家的文化,就要先學好這個國家的語言,湯若望顯然做到了這一點。我說道「久聞湯瑪法大名,快請起吧。」順治笑道「湯瑪法這次周遊列國,帶回不少新鮮玩藝兒,那個自鳴鐘只是其中之一。」周遊列國?我不禁好奇地問道「不知湯瑪法都去了哪些國家?」「臣這次都去了西班牙國、法蘭西國、英吉利國、比利時國、荷蘭國。還有我的國家,日爾曼國。」日爾曼?原來這個湯若望是德國人,「湯瑪法離鄉多年,的確該趁此機會回去看看。」湯若望搖了搖頭說「這次時間緊迫,臣只到了柏林便匆匆趕回。並未回到故鄉。唉,我的科隆城。我已經十幾年沒回去過了。」「科隆?」我笑著問道;「不知湯瑪法離開的時候聖彼得大教堂建好了嗎?」聖彼得大教堂就是後世聞名的科隆大教堂,它出名不只因為它是世界上最高地雙塔教堂,更因為它足足經歷了四百多年,才正式竣工。湯若望訝異至極,他驚呼道「皇后娘娘也知道聖彼得嗎?」我輕笑道「我不僅知道聖彼得,還知道如果站在教堂的塔頂極目遠望,就能看見美麗的萊茵河像緞帶一樣從科隆城中飄過。」「萊茵河!」湯若望激動地手足無措。「我就是在萊茵河畔長大的,那是科隆母親河。真沒想到,皇后娘娘竟然全知道。」順治牢牢地盯著我,嚴重充滿了驚奇地問道「這些也是在那個西洋傳教士送你的書中看到的嗎?」呃……如果我說是,算不算欺君?湯若望聽到「西方傳教士」這幾個字立馬道「皇后娘娘也認識從西方來的兄弟嗎?」還沒等我開口,順治便「熱心」地道「皇后在家鄉時,遇見過一位叫湯瑪仕的教士。」清朝時期,在中國的外國人很少,而且傳教士之間大都是有聯繫的,湯若望捻著鬍子想了半天,大概是在想這個「湯瑪仕」到底是何方人物,他搖了搖頭,「臣並未聽過這位兄弟的名字。」我笑道「耶穌會的信徒何止千萬,沒聽過一個人的名字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聽到「耶穌」,湯若望立刻來了精神,他忙問「皇后娘娘也信奉天主嗎?」這個湯若望,還真是時時不忘宣傳耶穌,順治略有不滿的皺了皺眉,我笑著說「如果本宮不是大清朝的皇后,大概也會加入耶穌會吧。」看著湯若望微有不解的眼神,我笑了笑,看向順治「大清朝的皇后,只信一人,那就是大清朝的天子。」順治的笑容裡夾雜著一絲欣慰,我又望著湯若望問道「不知湯瑪法此次回來還帶回什麼稀奇的東西了?」湯若望欣然道「稀奇的東西的確帶回來不少,但無論是什麼,都比不上臣帶回的另一樣東西。」「是什麼?」我好奇極了。「是人。」說完,湯若望與順治相視一笑。「人?」「不錯,」湯若望說「臣這次是奉了皇上的旨意,邀各國的兄弟到大清國來傳教,他們來了,就會帶來他們的文化,他們的技能,也能使兩國交好,讓兩國的子民親如一家。」我微訝的看向順治,誰說清朝的皇帝個個封閉?眼前的這個分明就有著超前的見識和眼光,不僅打破了種族的偏見,而且絲毫沒有身為天朝的自大張狂,懂得發現和探索別人的優點加以利用吸收,自己才能不斷進步。我心中隱隱升起一股自豪感,這就是我的丈夫,大清國的天子,只是……我面色微變,歷史會出現變更嗎?如果歷史將有偏差,他能像康熙一樣成為受後世推崇的一代名君嗎?多了我在他身邊,他還會在烏雲珠死去的時候萬念俱灰嗎?不,我一定要努力改變,如果我不能改變任何事,那我回到這裡還有什麼意義!「惠兒。」順治見我有些發呆,笑道「說著話也能發呆?在想什麼?」我赧然一笑,說道「臣妾在想,皇上真是個有遠大抱負的明君。」

    順治打趣道「沒想到皇后也拍起朕的馬屁來了。」我輕笑「臣妾說的是真心話,西方各國子民,因樣貌與東方之人相差甚多,故而自古皆稱為『夷』,各朝皆以『未開化』而論,皇上能打破陳規,並不因為膚色不同而歧視外族,接受不同的信仰,這說明皇上待天下各族一視同仁,胸懷天下,沒有東西之分,堪稱名君。再者,皇上能接受西方的文化,知道『人』的重要性,促進大清與各國的交流,使世人皆知我大清的求才若渴,吸引像湯瑪法這樣的有識之士前來東方,這說明皇上不甘願只做一個蒙先人餘蔭的守成之帝,皇上是真正的放眼世界、志在天下,這樣,還不是一個有遠大抱負的明君嗎?」順治聽完我這一套長篇大論,滿臉的詫異,眼中華光閃動,湯若望欣然歎道「難得皇后娘娘竟有如此見識和眼光。」我不好意思地道「什麼見識眼光,只是一些婦人之間罷了。」順治握著我的手,頗為喜歡地道「你這些若是婦人之見,前邊兒那些有『真知灼見』的大人們就連三歲小孩都不如。」說著,他略帶氣惱的哼了一聲「只知爭權斗勢,占房圈地,對湯瑪法出使之事百加阻撓,哼,朕偏不如了他們的意!」啥?我不由得愣住,難道順治並不是因為我說的原因才派湯若望出使各國?而是……為了跟群臣置氣?湯若望見順治有些怨氣,上前一步說道「皇上,待以後各位大人見到了出使帶來的好處,相信他們一定會同意皇上與各國建交,開關通商的提議的。」聽著湯若望的話,我不禁瞠目結舌,D,我就知道眼前這個小子不簡單,建交通商?他竟想讓中國提前三百年加入世貿嗎?順治沒留意到我的詫異,他長歎一聲,道「他們以為,整個天下都是大清的,他們不知道,外邊兒的世界大著呢。」我捏了捏他的手,道「俗話說『先到為君,後到為臣』,身為君者,自是要給群臣做一盞指路明燈的。」順治盯盯得看著我,突然笑了「罷了,誰讓朕是個不世的『名君』呢?」我與湯若望聽著順治的自我評價,相視而笑。順治六歲登基,十四歲親政,直至二十四歲去世,主持軍國大事十年,但後世之人提到他,卻鮮少想起他的政績,只知道他是個愛美人不愛江山的多情帝王,其實順治在位期間,於政治上還是頗有作為的。他親政之初,國內軍事、政治、經濟各方面都是危機四伏,而他由於長時間生活在多爾袞的羽翼之下,竟連漢文的奏章都看不懂,更別說有什麼治國經驗了,這樣一片混亂的局勢下,順治開始積極刻苦的學習漢族文化,每天天不亮便起床讀書,僅僅幾年時間,他便「精通滿漢文,熟讀典籍,文史俱精,書畫雙妙,極富才情」,通過汲取大量的文化知識,不斷完善他的統治方法和手段,而且他能誠心聽取下情,容許下臣犯顏直諫,即使提的一件非常尖銳,他也不以為忤,清朝的皇帝大都勤政,能聽得下不同的意見,這與順治的表率是分不開的。更難得的是,他現在才只有十九歲,還只是個孩子,他能有這般見識,這般作為,已實屬難能可貴了。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