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莽 正文 【作品相關資料】
    【作品相關資料,作者收集整理,有刪改。】

    【壁虎】

    俗名守宮。

    爬行動物,身體扁平,四肢短,趾上有吸盤,能在壁上爬行。吃蚊、蠅、蛾等小昆蟲,對人類有益。也叫蠍虎,舊稱守宮,古代「五毒」之一。

    蜥蜴亞目(Sauria)壁虎科(Gekkonidae)所有蜥蜴的通稱,約含80屬750種。對人無害,但叫聲擾人。為小型爬蟲類,多屬夜行性。皮膚柔軟,體肥短,頭大,四肢軟弱且常具趾墊。大部分體長3-15公分(12-6吋,包括占總長之半的尾)。能適應由沙漠至叢林的不同棲息地;許多種常到人的住所活動,並多以昆蟲為食。平均壽命5--7年。

    壁虎盛產於全世界各溫暖地區,至少有些種類即見於每一洲。帶斑壁虎(Coleonyxvariegatus)為分佈最廣的北美種,可長至15公分;體淺粉紅色至黃棕色,並帶深色帶斑和斑點。蛤蚧(Gekkogecko)則為最大的壁虎,長可達25-35公分(10-14吋);體灰色,雜有紅色或乳白色斑點和條紋;原產東南亞,寵物店常有出售。

    其中壁虎屬約20種,中國產8種,常見的有多疣壁虎、無蹼壁虎、蹼趾壁虎與壁虎。蜥虎屬中國已知4種,半葉趾虎屬、截趾虎屬和蠍虎屬中國各有1種,主要分佈於華南地區。本科動物沒有活動的眼瞼。壁虎受到強烈干擾時,它的尾巴可自行截斷,以後還再生出來新尾巴。壁虎生活於建築物內,以蚊、蠅、飛蛾等昆蟲為食。喜好夜間活動

    Ps1:關於為什麼壁虎能在牆壁和玻璃面上攀爬行走,我查閱有關資料,小學自然課本中這樣寫到:「壁虎在牆壁上爬行時,它的腳指(趾)粗大,指(趾)下的皮膚形成了很多橫褶,能夠起吸盤的作用。所以壁虎可以在直立的牆壁上爬行而掉不下來。」我又查閱了《少年自然百科辭典》,書中這樣寫到:「壁虎四肢的指(趾)扁平寬大,下面形成了皮膚襞褶,有無數微細的腺毛,且具有粘附能力,可在牆壁、天花板、光滑的平面上爬行。」

    Ps2:關於壁虎尾巴斷了又長出來,我也查了些資料:當壁虎遇到敵人攻擊時,它的肌肉劇烈收縮,使尾巴斷落。剛斷落的尾巴由於神經沒有死,不停的動彈,這樣就可以用分身術保護自己逃掉。

    同時壁虎身體裡有一種激素,這種激素能再生尾巴。當壁虎尾巴斷了的時候,它就會分泌出這種激素使尾巴長出來,當尾巴長好了之後,它就會停止分泌。

    【蝙蝠】

    翼手目、特別是小蝙蝠亞目動物地通稱。

    哺乳動物。頭部和軀幹像老鼠。四肢和尾部之間有皮質地膜。夜間在空中飛翔。吃蚊、蛾等昆蟲。視力很弱。靠本身發出地超聲波來引導飛行。

    蝙蝠是唯一一類演化出真正有飛翔能力地哺乳動物。有900多種。它們中地多數還具有敏銳地聽覺定向(或回聲定位)系統。大多數蝙蝠以昆蟲為食。因為蝙蝠捕食大量昆蟲。故在昆蟲繁殖地平衡中起重要作用。甚至可能有助於控制害蟲。某些蝙蝠亦食果實、花粉、花蜜;熱帶美洲地吸血蝙蝠以哺乳動物及大型鳥類地血液為食。這些蝙蝠有時會傳播狂犬病。蝙蝠呈世界性分佈。在熱帶地區。蝙蝠地數量極為豐富。它們會在人們地房屋和公共建築物內集成大群。蝙蝠地體型大小差異極大。最大地吸血狐蝠翼展達15米。而基蒂氏豬鼻蝙蝠地翼展僅有15厘米。蝙蝠地顏色、皮毛質地及臉相也千差萬別。蝙蝠地翼是進化過程中由前肢演化而來。除拇指外。前肢各指極度伸長。有一片飛膜從前臂、上臂向下與體側相連直至下肢地踝部。拇指末端有爪。多數蝙蝠於兩腿之間亦有一片兩層地膜。由深色裸露地皮膚構成。蝙蝠地吻部似齧齒類或狐狸。外耳向前突出。通常非常大。且活動靈活。許多蝙蝠也有鼻葉。由皮膚和結締組織構成。圍繞著鼻孔或在鼻孔上方拍動。據認為鼻葉影響發聲及回聲定位。蝙蝠地脖子短;胸及肩部寬大。胸肌發達;而髖及腿部細長。除翼膜外。蝙蝠全身有毛。背部呈濃淡不同地灰色、棕黃色、褐色或黑色。而腹側色調較淺。棲息於空曠地帶地蝙蝠。皮毛上常有斑點或雜色斑塊。顏色也各不相同。蝙蝠地取食習性各異。或為掠食性。或有助於傳粉和散佈果實。從而影響自然秩序。吸血蝙蝠對人類就是一個嚴重地問題。

    某些種類地蝙蝠是飛行高手。它們能夠在狹窄地地方非常敏捷地轉身。蝙蝠是唯一能振翅飛翔地哺乳動物。其他像鼯鼠等能飛行地哺乳動物。只是靠翼形皮膜在空中滑行!

    夜間。蝙蝠靠皮波探路和捕食。它們發出人類聽不見地聲波。當這聲波遇到物體時。會像回聲一樣返回來。由此蝙蝠就能辨別出這個物體是移動地還是靜止地。以及離它有多遠。

    長耳蝙蝠在飛行中捕食昆蟲。它也能從葉子把蟲抓下來。它地大耳朵使它能接受回聲。

    蝙蝠什麼都吃;包括果實、魚類、花粉、甚至血。大部分蝙蝠在夜間飛行時捕食昆蟲,每隻蝙蝠都能辨別出自己發出的聲波,這說明即使與其他蝙蝠一起捕食,它也不會被別的聲波所干擾。

    蝙蝠類是唯一真正能夠飛翔的獸類,它們雖然沒有鳥類那樣的羽毛和翅膀,飛行本領也比鳥類差得多,但其前肢十分發達,上臂、前臂、掌骨、指骨都特別長,並由它們支撐起一層薄而多毛的,從指骨末端至肱骨、體側、後肢及尾巴之間的柔軟而堅韌的皮膜,形成蝙蝠獨特的飛行器官—翼手。中國古代也有關於蝙蝠的記載說他們也生活在鐘乳洞裡,名叫仙鼠,那裡的蝙蝠因為能夠喝到洞裡的水得到長生,千年之後他們的身體顏色也有了巨大的變化,從原來的黑暗的顏色變成了通身雪白,我想這就是他們為什麼被稱為仙鼠的原因吧

    蝙蝠的胸肌十分發達,胸骨具有龍骨突起,鎖骨也很發達,這些均與其特殊的運動方式有關。它非常善於飛行,但起飛時需要依靠滑翔,一旦跌落地面後就難以再飛起來。飛行時把後腿向後伸,起著平衡的作用。

    蝙蝠一般都有冬眠的習性,冬眠時新陳代謝的能力降低,呼吸和心跳每分鐘僅有幾次,血流減慢,體溫降低到與環境溫度相一致,但冬眠不深,在冬眠期有時還會排泄和進食,驚醒後能立即恢復正常。它們的繁殖力不高,而且有「延遲受精」的現象,即冬眠前交配時並不發生受精,精子在雌獸生殖道裡過冬,至翌年春天醒眠之後,經交配的雌獸才開始排卵和受精,然後懷孕、產仔。

    蝙蝠是用超聲波來判斷前方是否有障礙物,用此來改變飛行道路。從前很多人說蝙蝠視力差,其實是一個天大的誤區。最近已經有不少科學家指出,蝙蝠視力不差,不同種類的蝙蝠視力各有不同,蝙蝠使用超聲波,與它們的視力沒有必然聯繫。

    蝙蝠是哺乳類中古老而十分特化的一支,因前肢特化為翼而得名,分佈於除南北兩極和某些海洋島嶼之外的全球各地,以熱帶、亞熱帶的種類和數量最多。它們由於奇貌不揚和夜行的習性,總是使人感到可怕,外文中名字的原意就是輕佻的老鼠的意思,不過在我國,由於「蝠」字與「福」字同音,所以在民間尚能得到人們的喜愛,將它的形象畫在年畫上。

    蝙蝠類動物全世界共有900多種,我國約有81種,是哺乳類中僅次於囓齒目的第二大類群。它們可以大體上分成大蝙蝠和小蝙蝠兩大類,大蝙蝠類分佈於東半球熱帶和亞熱帶地區,體形較大,身體結構也較原始,包括狐蝠科1科。小蝙蝠類分佈於東、西半球的熱帶、溫帶地區,體型較小,身體結構更為特化,包括菊頭蝠科、蹄蝠科、葉口蝠科、吸血蝠科、蝙蝠科等十餘科。

    借助仿生原理,人類根據蝙蝠的回聲定位系統製造出了雷達。

    小知識:

    1蝙蝠種類繁多,全世界約有900種。蝙蝠的種類數目在哺乳動物中居第二位,僅次於齧齒類動物。

    2豬鼻小蝙蝠翼距只有14厘米,身體如小狗般大的狐蝠翼距寬達2米。

    3有些蝙蝠的飛行速度可達50千米每小時以上。

    4蝙蝠能在1秒鐘內捕捉和分辨250組回音。(註:音波往返一次算一組。)

    5從秋天開始,蝙蝠就在下腹部聚積了一層脂肪,至冬眠前體重變為夏天時的15倍以上。

    6有的蝙蝠會釣魚,墨西哥兔唇蝠一個晚上能捕獲30多條小魚。

    7一隻20克重的食蟲性蝙蝠一年能吃掉18--36千克昆蟲。

    8一窩由100只蝙蝠組成的蝙蝠群仿生學

    斯帕拉捷的蝙蝠實驗

    1793年夏季的一個夜晚,意大利科學家斯帕拉捷走出家門,放飛了關在籠子裡做實驗用的幾隻蝙蝠。只見蝙蝠們抖動著帶有薄膜的肢翼,輕盈地飛向夜空,並發出自由自在的「吱吱」叫聲斯帕拉捷見狀,感到百思不得其解,因為在放飛蝙蝠之前,他已用小針刺瞎了蝙蝠的雙眼,「瞎了眼的蝙蝠怎麼能如此敏捷地飛翔呢?」他下決心一定要解開這個謎。

    在進行這項實驗之前,斯帕拉捷一直認為:蝙蝠之所以能在夜空中自由自在地飛翔,能在非常黑暗的條件下靈巧地躲過各種障礙物去捕捉飛蟲,一定是由於長了一雙非常敏銳的眼睛。他之所以要刺瞎蝙蝠的雙眼,正是想證明這一點。事實卻完全出乎他的意料之外。

    意外的情況更激發了他的好奇心。「不用眼睛,那蝙蝠又是依靠什麼來辨別障礙物,捕捉食物的呢?」於是,他又把蝙蝠的鼻子堵住,放了出去,結果,蝙蝠還是照樣飛得輕鬆自如。「奧秘會不會在翅膀上呢?」斯帕拉捷這次在蝙蝠的翅膀上塗了一層油漆。然而,這也絲毫沒有影響到它們的飛行。

    最後,斯帕拉捷又把蝙蝠的耳朵塞住這一次,飛上天的蝙蝠東碰西撞的,很快就跌了下來。斯帕拉捷這才弄清楚,原來,蝙蝠是靠聽覺來確定方向,捕捉目標的,一共做了四次實驗。

    斯帕拉捷的新發現引起了人們的震動。從此,許多科學家進一步研究了這個課題。最後,人們終於弄清楚:蝙蝠是利用「超聲波」在夜間導航的。它的喉頭發出一種超過人的耳朵所能聽到的高頻聲波,這種聲波沿著直線傳播,一碰到物體就迅速返回來,它們用耳朵接收了這種返回來的超聲波,使它門能作出準確的判斷,引導它們飛行。

    「超聲波」的科學原理,現已廣泛地運用到航海探測、導航和醫學中去了。

    會飛的「活雷達」

    蝙蝠的口很寬闊,口內有細小而尖銳的牙齒,適於捕食飛蟲。它的視力很弱,但是聽覺和觸覺卻很靈敏。一些實驗證明,蝙蝠主要靠聽覺來發現昆蟲。蝙蝠在飛行的時候,喉內能夠產生超聲波,超聲波通過口腔發射出來。當超聲波遇到昆蟲或障礙物而反射回來時,蝙蝠能夠用耳朵接受,並能判斷探測目標是昆蟲還是障礙物,以及距離它有多遠。人們通常把蝙蝠的這種探測目標的方式,叫做「回聲定位」。蝙蝠在尋食、定向和飛行時發出的信號是由類似語言音素的超聲波音素組成。蝙蝠必須在收到回聲並分析出這種回聲的振幅、頻率、信號間隔等的聲音特徵後,才能決定下一步採取什麼行動。

    靠回聲測距和定位的蝙蝠只發出一個簡單的聲音信號,這種信號通常是由一個或二個音素按一定規律反覆地出現而組成。當蝙蝠在飛行時,發出的信號被物體彈回,形成了根據物體性質不同而有不同聲音特徵的回聲。然後蝙蝠在分析回聲的頻率、音調和聲音間隔等聲音特徵後,決定物體的性質和位置。

    蝙蝠大腦的不同部分能截獲回聲信號的不同成分。蝙蝠大腦中某些神經元對回聲頻率敏感,而另一些則對二個連續聲音之間的時間間隔敏感。大腦各部分的共同協作使蝙蝠作出對反射物體性狀的判斷。蝙蝠用回聲定位來捕捉昆蟲的靈活性和準確性,是非常驚人的。有人統計,蝙蝠在幾秒鐘內就能捕捉到一隻昆蟲,一分鐘可以捕捉十幾隻昆蟲。同時,蝙蝠還有驚人的抗干擾能力,能從雜亂無章的充滿噪聲的回聲中檢測出某一特殊的聲音,然後很快地分析和辨別這種聲音,以區別反射音波的物體是昆蟲還是石塊,或者更精確地決定是可食昆蟲,還是不可食昆蟲。

    當2萬隻蝙蝠生活在同一個洞穴裡時,也不會因為空間的超聲波太多而互相干擾。蝙蝠回聲定位的精確性和抗干擾能力,對於人們研究提高雷達的靈敏度和抗干擾能力,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快捷鍵:←)(快捷鍵:回車)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