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資料集 現代軍事篇 明朝佛朗機
    明朝佛朗機(上為子銃,下為母銃)

    中國明代中期火炮。由母銃和子銃構成。母銃身管細長,口徑較小,銃身配有準星、照門,能對遠距離目標進行瞄準射擊。銃身兩側有炮耳,可將銃身置於支架上,能俯仰調整射擊角度。銃身後部較粗,開有長形孔槽,用以裝填子銃。子銃類似小火銃,每一母銃備有5至9個子銃,可預先裝填好彈藥備用,戰鬥時輪流裝入母銃發射,因而提高了發射速度。佛朗機為歐洲發明,明嘉靖元年(522年)由葡萄牙傳入中國,按其國名稱為「佛朗機」。嘉靖三年(524年),明廷仿製成功第一批32門佛朗機,每門重約300斤,母銃長2.85尺,配有4個子銃。之後,明廷又陸續仿製出大小型號不同的各式佛朗機,裝備北方及沿海軍隊。

    佛郎機與當時明軍裝備的火炮相比,在結構上有根本性改變,比明制火炮優越得多,佛郎機炮是一種鐵製後裝滑膛炮,整炮由三部分組成炮管、炮腹、子炮,開炮時先將火藥彈丸填入子炮中,然後把子炮裝入炮腹中,引燃子炮火門進行射擊,採用了母銃與子銃結構,母銃即炮筒,子銃實為小火銃,每門母銃配4∼9個子銃,每門子銃事先裝填彈藥以備使用,作戰時,先將一個子銃裝入母銃的彈室中,發射後,將空子銃退出,換裝另一個,由於可以輪流換裝子銃,減少了臨時裝填彈藥的時間,大大提高了射擊速度,因此又被稱作「子母炮」,佛郎機炮還安裝了瞄準具,即增大了射程,又提高了精度,顯然,佛郎機已初步具備了現代火炮的基本特點,的確是當時世界上先進的武器。限於當時的技術水平,佛郎機炮也有一個無法克服的缺點子炮與炮腹間縫隙公差大,造成火藥氣體洩漏,因此不具備紅夷大炮的遠射程。

    明廷對佛郎機炮是十分重視的,且仿製的火炮各種規格齊全,據文獻記載和各地出土的上百件佛郎機實物印證,僅嘉靖年間,兵仗局,軍器局和邊關駐軍就製造了大樣佛郎機、中樣佛郎機、小樣佛郎機,騎兵佛郎機,佛朗機式流星炮、百出佛郎機、萬勝佛郎機、連珠佛郎機、無敵大將軍飽、鋼發貫等十多種,總數達三,四萬門之多,分別用作艦炮,城防炮、戰車炮、野戰炮、步兵槍、騎兵槍成為明軍的主要裝備之一。

    明軍以這些佛郎機為基礎,創建了新型的水兵營和由車炮營,騎兵營、步兵營,輜重營組成的合成軍,並建立了長城的火炮防禦休系。明朝後期火器在戰場上已經相當普及,明軍主力和精銳部隊都大量使用火器,冷熱兵器配備達到了3,僅從萬曆四十六年(8)至天啟元年(2),三年中因遼戰發往廣寧以資補充的各種火器,累計大炮854門,佛郎機4090架,槍類2080桿,火藥類77,358斤,大小鉛彈4238斤,大小鐵彈253200個之多,火器幾乎佔到了全部兵器的一半。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