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舞·青梅 第十三章
    帝懋五十年的冬天,格外地寒冷。從十一月末,就零零散散飄起細碎的雪花,等進了臘月,更是降下鵝毛大雪,紛紛揚揚,鋪天蓋地。以至於凍得人人縮手縮腳,恨不能躲在屋子裡,偎著暖籠,一刻也不出來。然而,這與身在政潮中的人心中的那股寒意相比,又顯得微不足道了。

    天帝與白帝之間的膠著,已經一個多月。一開始疾風暴雨般的處置,把人打得暈頭轉向,過後卻又毫無動靜。白帝沒有一字認錯的話,天帝亦不再追加罪責。這祖孫兩人,一個坐在天宮,一個待在王府,都是一副閉門不語的高深模樣,不免叫一幫局中人驚疑不定,惶惶難安,不曉得這兩人到底葫蘆裡賣的什麼藥?

    好在此時的局面卻不像帝懋四十一年時那樣亂。雖然坐總的栗王才具不足,但自輔相而下,各部官員大多精幹,一切事情總算有條不紊。這些人中十之六、七由白帝選拔提攜,於是一股同情白帝的議論便悄悄蔓延開來,覺得天帝處置的理由未免不足以叫人信服,因而認為白帝是受屈的一方。

    只有極少數眼光銳利的人,看出朝政其實還握在白帝的手裡,而眼下的局面正是他不動聲色地引導而至。天帝處置白帝的理由,說起來是也有些不足,時日拖得越長,便越顯得白帝受屈。如此即便到了最後不得不低頭,那也元氣無傷。這的確是聰明的辦法,但其實等於要挾!天帝性情,老而彌堅,是否會就此讓步?誰也不敢說。所以這些人比起旁人來,又更為焦慮。只怕日久生變,天帝非但不肯回心轉意,反而一絕到底,那就真的沒有了寰轉的餘地。但要打破僵局,也只能靜待時機,因此心裡苦悶不堪,無從言述。

    他們是這樣在苦熬,子晟自己的心情也不見得輕鬆。天帝迄今毫無半點挽回的表示,這不能不讓子晟心存疑慮。加之子晟心知天帝處置自己的真正理由,雖然為皇家體面而諱,未必真肯揭出來,就此閒廢自己卻也不是沒有可能,那可就真是弄巧成拙。

    然而心裡是這樣擔心,臉上不肯表示出來。每天起居遊樂,在外人看來,純是一副無事身輕的悠閒模樣。但這瞞不過身邊的人。這天跟胡山下棋,連下兩局,都是才到中盤就投子認輸。兩人棋力原本相差無幾,一輸而再輸,胡山便知道他心事極重,於是勸他說:「俗話說的,不亂者,方能不敗。王爺如今這局面,就是與國手對弈,自亂陣腳,那就先輸三分勝機了。」

    子晟聽了,不由微微苦笑。一面揀著棋子,一面搖搖頭說:「我何嘗不知道?無奈……」

    正說到這裡,廊下人影一晃,有個內侍奔了過來,彷彿有要緊事的樣子,黎順見狀,迎上去問了幾句,轉身回來,手裡捧著一封信:「王爺,是端州趙將軍差人送來的。」

    「哦?」子晟眉毛一挑,伸手接過來,拆開看不到兩行,神色就凝重起來。很快地看完一遍,又從頭再看一遍,才抬起頭來,重重地吁了口氣,把信遞給胡山,說:「看看吧,文義真的要反。」

    胡山也是神色一凜,把信接過來仔細看了一遍,想了一想,說:「從時日上算,文義還沒有真動手。趙延熙想要專閫之權。眼下之計,把端州天軍交到他手裡,確是上策。」

    子晟皺了皺眉,卻沒有接他的話,只問黎順:「送信的人在那裡?」

    「就在廊外等候。」

    「叫他來。」

    不多時過來一個差兵,跪下磕頭。子晟見他一身風塵,連衣裳顏色都看不出來,顯見得是一路長途馬不停蹄而來。子晟便問他:「你是何職?」

    「小人是趙將軍的親兵。」

    子晟聽他喉嚨嘶啞,一指桌上的茶,向黎順說:「拿這個給他喝。」

    那親兵方才等候的時候,已經喝過水,但一路奔馳,喉嚨像火燒一樣,所以謝過之後,端過來一飲而盡。子晟才又問:「東土現在情形如何?」

    「文義調了兩支四萬人的大軍進端州,看樣子就要動手了。」

    「他們定哪天舉事,有沒有打探出來?」

    「沒有。但是小人臨來之前,趙將軍曾說,估計就在這半月之內。小人路上走了五天,現下算來,最多只有十天了。」

    子晟微微動容。端州距帝都,近三千里的路程,居然在五天裡走完,可見事態緊急了!子晟拿過信來,又看了一遍,趙延熙的意思很明白,以天軍在端州的實力,地利、人數都不佔優,不足以對抗東軍,所以希望能夠得到專閫之權,必要時可以自行決斷。然而,「我現在能有什麼辦法?」子晟懊惱地說:「趙延熙一向明白事理,怎麼這事情做得這樣糊塗?這麼緊急的事情,他為什麼不明折上奏?就算要寫信,也該寫給栗王才對!」

    「這不能怪趙延熙。」胡山在一旁接口。但他並沒有說下去。理由是明擺著的,朝中現在風雨飄搖的情形,連帝都朝臣都摸不著頭腦,就不要說遠在千里之外的趙延熙,遇到如此大事,自然難以適從。

    子晟定一定神,揮手摒退了餘人,只留胡山商議。

    「趙延熙的意思,是要放棄端州,撤到商州,甚至鹿州,與援軍會合,再做打算。」子晟說,「主意是不錯,但是棄端州責任實在太大……」

    胡山接口:「所以他把信寫到王爺這裡。就是知道寫給栗王只怕也是白寫。栗王,不敢擔這個責任。」

    「寫給我豈非更白寫?我現在的處境,唉!」子晟重重歎了口氣,沒有往下說。

    「那,」胡山想了想:「王爺之前給他的信——」

    「那不見得管用。」子晟搖搖頭:「畢竟是私相往來的信,倘若帝都一紙詔書命他死守端州,只怕他也沒有辦法。何況,他現在真正能調度的,只有譙明一地的天軍,孤掌難鳴。所以,這件事情……」

    說到這裡,頓了一頓,又說了一遍:「這件事情……」仍然沒有說下去,皺著眉,顯出十分為難的神情。胡山知道他要說什麼,也知道他為什麼為難,因為也正是他自己心裡想的。但,這也可以說是唯一的辦法。所以,胡山已經在心裡盤算,必要的時候說幾句重話來激一激他。

    幸而猶豫良久,子晟還是自己咬咬牙,下了決心:「好吧,我去同栗王說。」

    子晟與栗王濟簡不和,是人盡皆知的事情,由子晟去說,實在是無奈已極的下策。胡山心裡先是一鬆,繼而也覺得對子晟抱歉,隨即苦笑著說:「王爺多受委屈吧。」

    栗王自從掌朝,頗為張揚,尤其對白帝一系的人,總是諸多刁難。這些情形,子晟偶爾也聽來拜訪的官員說起過,然而既然閉門不出,也就一笑置之。此時子晟自己送上門去,看不到好臉色,是可想而知的事情,所以胡山有這句話。

    子晟也苦笑:「先生放心。大局為重,這個道理我還明白。」

    然而道理歸道理,一到栗王府,栗王面還沒有見著,就先碰一個軟釘子。招待他的侍從說:「我們王爺正跟幾位大人議事,請西王爺稍候。」子晟心裡就不大痛快了。他雖然被停璽閒廢,但說起來「西天帝」的身份還在,和栗王有君臣的分際,不叫他開中門迎候已經算是受了簡慢,居然還要自己坐等,登時一口氣就冒了上來。

    但臉上不動聲色:「你沒說我有很緊急的事情麼?」

    「小人說了。我們王爺說,他在議的也是極要緊的事情,只好請西王爺容諒,稍坐片刻。」

    子晟看了一會那個侍從,知道發作他也沒有用,於是點一點頭,淡淡地說:「那我就在這裡等。」

    一等小半個時辰,才看見栗王匆匆進來,一見面就連連說:「這真是過意不去!叫你久等了。」一面又吩咐:「沏『瑤池碧』的茶來。」

    「八叔何必客氣。」子晟站起來,一躬身,含笑回答。

    這完全是執家禮,栗王亦坦然受之。一面招呼:「來,坐、坐。」一面自己先坐下,子晟方才坐下。

    栗王便問:「怎麼有空過來我這裡?」

    子晟也不客套,照直說:「有點事來跟八叔商議。」

    「哦?」栗王微微揚眉,有意慢條斯理地問:「有什麼事?」

    這種腔調又挑得子晟冒火,但隨即壓了下去,神色鄭重地說:「有一封要緊的信,請八叔先看一看。」說著從袖子裡抽出趙延熙的信遞給栗王。

    栗王接過來看了看落款,臉色便不大好看。子晟當然看在眼裡,也只好裝作沒看見,低頭喝茶。好在栗王也不是全然不知道輕重的人,抽出信箋來仔細看了一遍,臉上就微微變色,神情凝重地沉思著。

    子晟放下茶盞,說:「八叔,事情緊急,還應早作決斷。」

    「唔、唔。」栗王點頭,卻並沒有說話,依舊在考量。

    子晟便建議說:「端州距帝都三千里,往來傳訊不便,如今事態瞬息萬變,依我看,給趙延熙專閫之權,全領端州天軍,是為上策。」

    話是好意,但是說壞了。子晟當朝多年,號令群臣慣了,盡自把語氣放得委婉,還是帶著一些頤指氣使的味道。栗王心裡便不舒服,想了一想,乾笑一聲,說:「這話不錯。路太遠,那邊到底是怎麼個情形還不清楚,端州六萬天軍,不是小事,怎麼能隨隨便便把專閫之權給出去?」

    子晟覺出栗王的話流於意氣,忍耐著說:「話雖如此,真等確知事情有變,那就來不及了。」

    栗王並不讓步:「如果文義真的要反,那是何等大事?也不能光憑趙延熙一句話。他的意思你還看不明白麼?他是要棄守端州!」

    「趙延熙是帥才,這樣的大事豈會沒有分寸?倘若棄守端州勢在必行,那也比全軍給壓沒在裡面要好。」

    「當初派他駐守譙明是為了什麼?東府只有端州地勢險要,還可以一守,一撤到商州、鹿州,都是一馬平川的地方,到時候難道他還要再往西撤?那就撤到帝都了!」

    「等撤到商州,從西、北調派的援軍也就該到了——八叔,端州雖然易守難攻,然而那裡原本也有四萬東軍駐紮,更何況,文義已經加調了八萬大軍壓境,端州已經守不住了。既然肯定守不住,又何必白白埋沒幾萬精兵在裡面!」

    栗王冷哼了一聲:「守得住、守不住,就是空口白話說的麼?一有變故就撤守,真不知道是安的什麼心?」

    子晟臉色驟變。栗王的這句話,相當陰損。趙延熙當初就是子晟一力舉薦,說起來算是他的人,栗王對此,一直多少有些芥蒂。然而沒想到的是,在這個緊要關頭,他要來翻這個舊帳。指趙延熙「安的什麼心」,其實是指子晟別有用心。子晟當然明白他的意思,心裡的火氣不由一竄一竄地冒上來,忍了忍終於沒有忍住,板著臉說道:「八叔既這樣,這話還怎麼說?」

    「本來就無話可說。」栗王硬梆梆地頂了回來:「子晟,我要沒有記錯,父皇可是嚴命你閉門思過,不得干預政務,這些事情,本來你就不該再過問。」

    子晟的臉色一陣發白。這話倒是說在了理上,他雖然心裡懊惱至極,卻是無可奈何。強忍了一會,方說:「八叔,此事非同小可,錯走一步,就不知要多牽累多少無辜百姓。八叔就算惱我……」

    「我沒有惱你。」栗王昂著臉,打斷了他的話。「這事,事關重大我也知道,至於如何處置,我自有主張,就不勞你多費心了。」

    話說到這個地步,也就真的沒什麼可說了。子晟繃著臉,站起身來告辭,栗王送出廳門。子晟忽然又回轉身來說:「八叔,此事不妨與魏融商議一下,問問他的意思。」

    魏融統領中土兵馬,此事與他商議本是理所當然的事情。栗王淡淡地說:「這何用你提醒?我自會與他商議。」

    子晟暗歎一聲,知道自己這句話又說壞了。就算原本栗王的確打算要找魏融商議,這一來只怕也難說了。退一步即使真的與魏融商議,假如魏融的主張正與自己一致,恐怕栗王多半也不會採納。

    於是子晟知道,端州戰事,敗局已定。回到府裡,向胡山說了經過,不由滿心懊惱:「唉!想不到他真是意氣至此,這麼一來,將來平定此亂,不知要多費多少力氣。」

    胡山微微一笑:「將來平定此亂,多費力氣也是栗王自己的,王爺何必操這個心?」

    子晟被堵得一愣。倘使端州戰敗,栗王才具,絕不足以支持這個亂局,到時他恢復權柄也就理所當然。這是人人都想得到的事情。然而這豈非正是自己所想要的?再往深處想一想,難道,自己早已隱隱存著這樣的念頭?這是子晟不敢、也不肯承認的。「這天下畢竟是我姬家的天下。」子晟彷彿辯白似的說著:「如今這個亂局就算最後收拾下來,也已非天下蒼生之福。倘若收拾不好,那……」說到這裡,終於說不下去,心煩意亂地,忽然長歎一聲:「想不到,我最終是被文義成全!」

    這才是他心底裡的話。胡山要引他說的,也就是這句話。但點到為止,多說無益,胡山把話轉開了:「既然這件事最終還得著落在王爺身上,王爺如今還是應該盡力補救。」

    「嗯、嗯。」子晟沉思著,慢慢地踱著步。「你有什麼主意?」

    「王爺可以給趙延熙寫一封信。」

    「唔?」

    「假如死守端州已成定局,那王爺也無需諱言,叫他早作打算的好。」

    「對、對。」子晟停下腳步,連連點頭:「千軍易得,良將難求。趙延熙在東府多年,對東軍瞭如指掌,哪怕是單騎殺出,只要有他在,後面的事就要容易三分。就照這個意思寫信。」

    胡山想了一想,說:「如今,也只有先這樣了。」

    語出無奈,更添了子晟心裡的鬱悶。不由揚起臉來,目光炯炯地望著天,彷彿要穿透厚厚的雲層似的。良久,重重地歎了口氣,卻並沒有說什麼。

    端州戰敗的消息,在臘月廿五到了帝都。端州五萬天軍死守,最後只剩萬餘,在將軍趙延熙的率領下,一路逃往商州,可謂慘敗。此時距離新年只有五天,帝都朝中,已被這亂哄哄的局勢弄得暈頭轉向,沒有一點喜慶的氣氛。然而與白帝走得最近的幾位樞臣,沉重之外,竟都不由自主地鬆了口氣。

    看來年前事情就能有個了斷。幾個人心裡不約而同地這樣想,但這是只能深藏在心底的想法,表面上不能露出分毫。

    然而原以為當天就會有旨意,卻等到第二天也沒有。到了第三天,幾個人終於坐不住了。

    「東面戰局真是一天一變,這麼要緊的時候,聖上到底在想什麼?」

    徐繼洙的話正是幾個人心底共同的疑問。最後還是匡郢想到了:「看來這個僵局,還得王爺來打破。」

    於是諸人都恍然,仔細想一想,這確實在情理之中,無論國法家法,都絕沒有讓天帝先低頭的道理。石長德手下,頗有幾個搖筆桿的幕僚,當即找來叫他們擬了一份謝罪折稿,改好、謄好,幾個人拿著來見白帝。

    子晟接過來,翻了一翻,沒有看完就放在了一邊,沉著臉一語不發。

    諸人不由面面相覷。看白帝的樣子,這口氣竟然還打算賭下去!這就未免有點執扭得過分了。互相遞了個眼神,便準備出言相勸。

    但未及開口,由外面進來一個內侍,稟告說:「蘭王爺來了。」

    子晟目光一閃,微微有些意外,但是立刻站起來說:「請到南園相見。」說著看了面前幾個人一眼,也不言語,一甩手逕自去了。

    等到了南園,見禺強負手站在廊下,看著眼前一片臘梅,一副閒適的模樣。子晟忙上前見禮:「小叔叔今天怎麼得閒過來?」

    「『無事不登三寶殿』。」禺強直率地說,「我有話跟你說。」

    有話要說,必定就不是普通的話。於是子晟一抬手:「小叔叔,請。」引他進了前面一處精舍,站在門口擺一擺手,侍從便知道用不著隨伺,駐足於外了。

    子晟親自把門合上,轉身問禺強:「小叔叔有何指教?」

    禺強也不拐彎抹角,第一句就說:「老爺子今天早上叫了我去,問我願不願意監朝。」

    子晟沒想到他會這麼說,措手不及地,愣了一愣,一時也不知道該答什麼。

    禺強也不理會,又說:「我當時就告訴他,我不行。玩個小聰明,打抱不平什麼的,我還行,真的要我一本正經地坐朝聽政,我頭都得大三圈!再說了,這也不是說上手就能上手的事情,我跟老爺子說了,如今這個亂攤子,只有你能收拾。」

    這話也難接,子晟只好微微苦笑了一下。

    「其實老爺子自己,比誰都清楚這回事。」禺強頓了一頓,臉上顯出一種難得一見的喟歎神情。默然片刻,他看著子晟問:「可是他為什麼這麼跟我說你知道嗎?」

    「這……」子晟搖搖頭:「還請小叔叔明示。」

    「你是不明白,不過我知道。」禺強一笑:「老爺子這就是要激我來跟你說話。事到如今,他這惡人是扮不下去了,那就只能我來扮。我來扮就我來扮,反正我也不怕——」

    聽到這裡,子晟倒真是有點糊塗了。「我不明白。」子晟說:「小叔叔這話從何說起?」

    禺強沒有立刻回答。沉默了一會,才慢慢地說:「子晟,我有一句說一句,治理天下你有你的一套。可是你暗地裡有些事情,做得太過分,你知道麼?」

    子晟臉色微變,勉強做著鎮定的模樣,說:「小叔叔說的,是什麼事?」

    禺強忽然冷哼了一聲,揚著臉半天沒有說話。過了一會,忽然說:「子晟,雖然說起來我是你叔叔,不過我們兩個年紀也差不多,老實說我心底裡也從來沒當我自己比你長一輩過。可是今天我要擺一擺叔叔的架子,說你幾句,你聽不聽?」

    蘭王的口舌厲害是出了名的,想說就說,從來也不管人家臉上下得來下不來。但是偏偏他總是佔住了理,所以往往被說了的人心裡懊惱,卻是無可奈何。子晟聽他的話風,心裡就暗暗叫苦,然而表面上卻只能硬著頭皮回答:「小叔叔有什麼教訓,儘管說。」

    「那好,我就說了。」禺強微微提高了聲音:「子晟,我方才跟你說你暗地裡那些事情做得過分,你還要跟我裝糊塗。真的要我一樁一樁揭出來,你才舒服?」

    這是怎麼答都不對的問題,子晟遲疑了一下,沒有說話。

    「你指人家濫用私刑,可是你自己呢?你杖斃的那些人,就都是你府裡的家奴?」

    聽他第一件說的是這事,子晟倒是微微鬆了口氣,老老實實地回答:「是。這確實是我有失檢點。」

    「還有你那些女人,亂七八糟的弄出那麼多事情,我都不願意提。」

    子晟臉微微一紅,略覺尷尬地說:「……治家不嚴,也是我的過錯。」

    然而這還沒有完,禺強語氣忽然又一轉:「還有上次那個道士。你敢說你沒有起過滅口之心?」

    這句話問中要害了。子晟猛地一激靈,滿腹驚疑地抬起頭看了禺強一眼。禺強一哂:「你不用看我。是,那個道士是有點真本事,可是他說你的兩句話,是我叫他說的。後來,也是我接走了他——我要不接走他,他能逃得出你的手?」

    子晟忽然覺得一層刺骨的寒意從心底升起,不止因為禺強說的話,也因為由眼前想到當時,他終於隱隱地明白了整件事情的始末。

    但他不必細想,禺強自己把話說破了。「我想你也猜出來了。」禺強倒是一副輕鬆的神態:「不錯,那是我下的套。連那孩子的事情,也是我捅給老爺子的。」

    子晟臉色登時慘白得沒有一絲血色。他實在沒有想到,這場聲震天下的絕大風波,始作俑者竟是眼前這個鎮日疏賴,一向不問政事的蘭王!

    「這裡只有我們兩個人,也不用繞圈子。我實話說了吧,我就是看不上你那些陰毒的手段,想給你點教訓。是,我二哥是咎由自取,雖說死了的孩子是假的,可他也是當承桓的兒子害的。可是這件事從頭到尾就是你設下的圈套,說你一聲『毒』也不算過分吧?」

    話說到這裡,子晟再無閃避的餘地。「……是,」他很吃力地說,「小叔叔教訓的是。」

    禺強盯著他看了一會,忽然「噗哧」一笑:「你也不用說這麼好聽。我知道只怕此刻你想把我碎屍萬段的心都有。」子晟忙抬起頭,待要辯白,禺強擺擺手止住他,又說:「可是,我沒想到,事情真會鬧到這樣天下大亂的地步。」

    頓了頓,禺強十分坦然地說:「這就是我不如你的地方。」

    子晟容顏慘淡地笑了笑:「小叔叔此刻這樣說,真叫我無地自容。」

    「話不是這麼說。」禺強抬了抬手:「你有你的長處,這誰也抹不掉。只不過我告訴你一句話,三尺青天有神靈,你再這麼陰損,早晚有你的報應。」

    子晟沉吟片刻,忽然站起來,一揖到地:「子晟受教了。」

    「你是真聽進去了,還是就這麼一說,我也懶得管。」禺強笑笑,也站起來:「不過,眼下這局面你還得管。子晟,就算你心裡有氣,這天下還是我姬家的天下,這道理你總該明白?」

    「是。」子晟鄭重地回答。

    「那就好。」禺強很隨意地舒展了一下身子:「我把該說的話,都說了。這些話是什麼份量,我大概也有點數,回頭你就給我一杯鴆酒,我也沒有二話。」

    「小叔叔!」子晟神情一凜,正色道:「我豈是如此不知好歹的人?」

    禺強一哂,往門口踱了兩步,似乎是打算走了。然而忽然又停下腳步,轉過身來說:「子晟,我有一句心裡的話。」

    子晟從未見過他臉上有過這樣凝重的神情,當即微微躬身,表示靜待下文。

    禺強卻彷彿有不知如何說起之苦,躊躇良久,才說:「子晟,這麼多年我看下來,父皇對我,也算是優容的,以前對承桓,那就更不用說。可是其實他老人家心裡最愛重的人,還是你。」

    子晟沉默了一會,答了聲:「是。」臉上什麼表情也沒有。

    禺強知道他心裡未必相信,仰著臉笑了笑:「我不是為勸你才說這句話,所謂旁觀者清,遲早有一天你會知道我的話不差。」頓了頓,也不等子晟答話,揚聲說了句:「行了,我走了。」便告辭了。

    子晟送走禺強回來,被冷風一激,不禁打了個哆嗦。這才知道裡裡外外的衣衫都被冷汗濕透了,便吩咐一聲「更衣」。黎順上來問:「王爺要出門?」

    子晟怔了怔,隨口回答:「不出門。還換便裝。」

    好好的,為什麼要換衣服?黎順不明白了。但是他看得出子晟臉色不大好,便不敢多問。子晟也不理會,一面由侍從伺候著換了衣服,一面努力地定神,等衣服換好,臉上已經看不出一絲異樣。

    於是依舊回前廳。幾個親信大臣已經等得焦急萬分,不知道是不是又有什麼變故?見子晟出來,一起迎了上去:「王爺——」

    子晟擺擺手,坐回書桌邊,又拿起那份奏稿,看了一遍,心平氣和地說:「替我繕遞了吧。」

    一句話,把幾個人都說得一怔,幾乎有些難以相信地,互相看了一眼,不由都有點喜動顏色,於是同時如釋重負地說道:「王爺英明。」

    這話在他們說來是發自真心的誠摯欣慰,在子晟聽來卻是從未有過的刺心。呆坐了半天,才勉強笑了笑說:「諸公愛我,我豈能不領情?這段日子,叫你們大家費心了。」

    這原本是一句很平常的話,但幾個人心中都不由感慨,兩個多月來,不足為外人道的苦悶煎熬,想起來都有些百感交集。匡郢最與白帝休戚相關,又身在高位,體會也就最深,很想勸諫幾句:「王爺以後萬不可再如此意氣用事」,但此刻還不是時候。眼下雖然僵局已鬆,但還未完全化險為夷,偌大代價得來的轉機,萬萬不能在最後一步再出差錯,於是鄭重進言:「王爺,此折一上,天帝必定召見。到時候,還望王爺為天下社稷計,千萬以大局為重。」

    這意思子晟自然明白,點一點頭說:「我知道了。」

    第二天一早奏折遞進宮,不多時就有旨意召見。子晟早已等候在西-門,聽見傳召,定一定神,往宮裡走進。他原本是幾乎天天都要向天帝請安奏事的人,這一來兩個多月沒有進宮,一路走來,竟有一種恍恍惚惚的陌生感覺。

    但他也無暇細細體會自己的感受,只在心裡一遍一遍整理著要說的話。等進了乾安殿,一眼瞥見正中座上端坐的天帝,連忙趨蹌數步,跪倒在地,顫聲道:「孫兒叩見祖皇。」說著,便叩下頭去。

    這一路的情緒算是沒有白醞釀,那種——忠愛、又略帶惶恐的語氣,聽來真摯已極。果然天帝輕歎一聲,說道:「起來說話吧。」

    「孫兒不敢。」子晟又磕一個頭,跪直了身子,便開始自述己非。這也都是早已擬好,經幾個幕僚商議又商議過的,顯得一片悔過之心,極其深摯。說到最後,假意牽動真情,眼圈一紅,聲音也哽咽了。

    天帝卻始終不說話,默然不語地聽他說完,又過良久,才叫了他一聲:「子晟。」

    「孫兒在。」

    「到我這裡來。」

    子晟有些困惑,但是立刻回答一聲:「是。」站起身,前行數步,來到天帝座前,復又跪倒。

    天帝的目光,便從上方壓下來。子晟不需要抬頭,也能感受到這種目光,混雜著居高臨下的壓迫、洞悉、和慈愛。這樣一種複雜的目光,記憶中,這僅僅是第二次見到。但那感覺卻又是極熟悉的,因為承受過一次,就絕不會忘記。子晟清楚地記得,上一次是在帝懋四十一年的春天。那時天帝正是以這樣的目光,逼得自己在那場劇變中置身事外。但,也因為如此,自己後來才安然坐上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如今又見到這樣的目光,究竟是福是禍?子晟心裡不由一亂,既感覺沉重,又有幾分慌亂,甚至還有一份難以解釋的委屈。

    正這樣轉著念,忽然聽見天帝長歎一聲,說了句:「難為你了。」

    語音溫和,如出肺腑,直直地打入子晟那正凌亂不堪的心裡。兩個月來的苦悶、委屈一起湧上來,只覺得心酸得縮成一團,真想就此撲倒在地,放聲一慟。

    然而他忍住了。雖然聲音發顫,但依然極力保持著平靜,伏地叩首道:「都是孫兒的錯。」

    天帝沉默了很久,淡淡地說:「也不全是你的錯。」

    子晟摸不透這句話的意思,便不敢接口。

    「以後為人處事要知道謹慎。行事果決是你的長處,但是心地不夠寬厚,這,你該向當初的承桓學學。你明白麼?」

    這是題內應有的教訓,子晟又叩首回答:「是。」

    「你受的這一番教訓也夠重了。」天帝頓了頓,輕輕吁了口氣:「以後一切還是照舊吧。」

    子晟的心裡,猛地一鬆。知道自己這一連串的「劫」,算是徹底打贏了!喜出望外,聲音又一次發顫了:「孫兒謝過祖皇——」

    「起來吧。」

    「是。」

    子晟站起來,跪得太久,只覺得膝蓋酸痛不堪,忍不住用手去揉了揉。就這麼低頭順眼的片刻,正與天帝的目光相遇,恰好覺察到他眼裡一閃而過的陰沉神色。於是在這目光一碰的瞬間,忽然心照不宣,已經沒有什麼事情是能像以前一樣了。子晟的心微微一沉,但很奇怪地,隨即落定下來,反而變得異常平靜。

    這天中午,子晟便留下陪天帝共進午膳。席間子晟親自執壺勸酒,天帝亦溫言絮絮,又回復到那一片祖慈孫孝、其樂融融的氣氛當中。等子晟回到王府,復位的旨意跟著也到了。消息很快傳開,白府立時又是賀客盈門。正在接見應酬,又有旨意,賞下珊瑚樹、翡翠壺等幾樣珍玩,東西不在價值,而在於恩榮。但這還沒有完,跟著竟又是一連四道賞賜。如此一日之內,六道恩旨,就是瞎子也看得明白,經過兩個多月的挫頓,白帝的聖眷優渥,又恢復到了以前那種無以復加的地步。

    但也有些人心中存著疑慮。看出天帝越是如此特假詞色,越說明他與白帝祖孫之間,嫌隙已深,只怕不是那麼容易彌合的。好在眼下東土戰事紛亂,還不會有什麼舉動,只能期望兩人盡快化去戾氣。否則,一朝天子一朝臣,萬一站錯了邊,先就是一場輕易就能搭進身家性命的大禍。

    不過,大部分人的話題還是集中在眼前。先是看重掌大權的白帝,是否會像當年肅整金王一系那樣,對待栗王?結果沒有。白帝對栗王,和煦依舊,渾似什麼事情也沒發生過一樣。於是有種頗為嘉許的議論,覺得白帝經此風波,果然磨得平和寬厚了許多。可是也有的以為,這不過是緩兵之計,等日後時機一到,只怕還是逃不脫。但,這都是極少數人在談論。而其他人的眼光,都在東土。

    東土戰事,此時陷入膠著。文義由端州一戰的勝利,站穩了腳跟。繼而在帝懋五十一年的春天,商州的天軍西路誤中圈套,主將盧耿戰死,副將傅世充拚死殺出,三萬大軍,只剩六千餘人。經此兩劫,天軍於東土已無優勢可言,速戰速決的希望就此成為泡影。子晟知道,這局面從起因說,還是當初端州錯走的一步。心裡盡自懊惱,卻也不得不沉住氣,每天都要耗上幾個時辰與臣下商議,調兵遣將,指授軍略,有時軍情緊急,一夜數驚,那更是這一夜都沒有安枕的時候。

    如此原本就刻意地避而不見,這一來,就真的是像已經完全忘記了青梅一樣。加上宜蘇園新進幾個丫鬟,其中有個叫玉兒的,才十四歲,生得明慧可人,子晟似乎很喜歡她,沒幾天就收了做侍妾。於是新人替舊人,樨香園真的是門庭冷落了。

    只有青梅本人,依舊那一副漠不關心的神態,渾似不是她自己的事情似的。每天坐在窗下,一坐一整天,就只用五色絲線來打發如古井之水一般,無波無瀾的日子。

    春天裡,虞夫人終於物色到兩門親事,彩霞和碧雲雖然不捨,但在青梅的執意堅持下,還是嫁了。青梅了卻一樁心事,更是心如止水。她現在的貼身丫鬟,叫做紫珠,跟彩霞不一樣,是個不大愛說話的。青梅就喜歡她的安靜,有時候兩人一起坐著繡花,一兩個時辰,也不說一句話,叫屋外不知道的人,還以為屋裡根本沒有人。

    如今子晟的事情,倒是從虞夫人那裡聽來的多了。青梅和子晟之間的僵局,虞夫人看在眼裡,急在心裡。起先是明勸,但侯門貴介那種種敷衍搪塞的辦法,青梅也有點會了,總是笑一笑不說什麼,倒弄得虞夫人無可措手。後來便換了法子,總是有意無意地在青梅面前提起子晟,而青梅卻總是神情淡漠,彷彿有一聽沒一聽,又叫虞夫人不免洩氣。

    但其實青梅是聽見了的。不但聽見,而且都不由自主地,記在心裡。但她卻沒有辦法好好去想。只要想到子晟,她的思緒就滯澀住了。久而久之,這似乎已經成為了習慣,不管由哪裡想起,總在迂迴繞轉,盡力不想到他,卻又總會一點一點地,繞回他身上,然後也就在那裡中斷了,沒辦法再想下去,結果總不過徒傷疲勞。她這樣的心情,只有紫珠,有幾分明白。因為只有紫珠留意到,每次虞夫人走了以後,青梅總在繡繃前一坐半天,卻是一針也沒有動。

    等轉到初秋,有天紫珠從前院回來,告訴青梅:「前面好像出了什麼事情。」

    紫珠不是隨便說話的人,她說出了事,那必定是有不同尋常的事情。於是青梅停下手裡的針線,問了一句:「什麼事啊?」

    「不知道。」紫珠搖搖頭:「問了兩個人,都不肯說。」

    不知道就說,這不像是紫珠平時的行事。青梅想了想,猜她底下還有話說,便抬起眼睛看著她。

    果然紫珠猶豫了一會,走近青梅,壓低了聲音說:「叫奴婢看,可能是王爺出了什麼事。」

    青梅一怔,原本攥在手裡的一束絲線掉在地上也沒有覺察似的。呆了好半晌,才微微彎下腰,紫珠忙搶上一步,替她揀起絲線。青梅接在手裡,又沉靜如水地,繡起花來,就像什麼也沒聽見過似的。

    紫珠看了,輕歎一聲,便不言語了。

    其實紫珠看得很準,前院的確出了大事——白帝病了。這場病也是事出有因。東土戰況自夏末起便又吃緊。子晟沒有一天不是議事到深夜,有時半夜裡有軍報,也是絲毫不敢怠慢,常常才睡下就要披衣起床。如此月餘,心力交瘁,終於支持不住了。

    病來得非常猛,這天與幾位樞相商討軍情,正說到:「該讓趙延熙守住商州的西面……」一句話沒有說完,猛然頓住,手死死抓著桌沿,臉色霎時變得慘白!僵了片刻,忽然狂噴兩口鮮血,一頭栽倒,就此人事不醒。

    這變故實在太突然,在場的人都嚇傻了!還是黎順頭一個有反應,先驚叫出一聲:「王爺!」

    這聲呼喊驚醒了眾人,「忽」地一擁而上。只見子晟臉色慘白,牙關緊咬,心裡也著慌。石長德勉力定一定神,吩咐道:「快把王爺抬到裡屋榻上去。」轉臉又衝內侍揮手:「快!傳御醫。」

    黎順指揮著幾個內侍,搬來一張躺椅,七手八腳地把子晟抬上椅子,進了裡屋,又抬在榻上。眾人跟著進到裡屋,環繞在床榻周圍,卻都是神情凝重,一語不發。

    一時御醫傳到,忙跪到榻前,伸手診脈。石長德從旁看著,見他沉吟良久,神情肅穆,也看不出什麼端倪來,暗地裡心急如焚,又不便催促。也不光是他,此時人人都是這般心情,屏息凝神地等著。

    感覺過了好久,御醫終於放下手來,磕了個頭說:「王爺是操勞過度,片刻就會醒。」

    一句話,讓諸人都長出了一口氣,原本死寂的空氣也活泛起來。匡郢比較仔細,看見御醫彷彿欲言又止,便問:「你還有什麼話?」

    「是。」御醫又磕頭:「王爺的病,由來已非一日兩日,本源已虧,全靠王爺以前的根底很好,才能撐到現在……」

    幾個人剛放下的心又提了起來,互相看了一眼,掩飾不住心裡的焦慮。石長德沉聲問:「那,要怎麼治?」

    「王爺必須靜養……」

    「等一等。」秦嗣昌打斷他,轉臉看了子晟一眼,低聲道:「咱們出去說。」

    趁眾人一起往外走,匡郢趁勢一拉石長德,輕輕問道:「要不要請胡先生也過來聽聽?」

    胡山是幕僚的身份,樞相議事,自然不便在場。但石長德也知道胡山在白帝身邊的地位,略一沉吟,便點頭道:「也好。」

    於是匡郢叫過一個內侍去請。胡山片刻就到,也不說話,團團一揖,自找了個角落悄悄地坐了聽。

    秦嗣昌吩咐御醫:「你接著說。」

    「是。」御醫說:「王爺以前曾經身中劇毒。」

    這是人人都知道的。帝懋四十二年白帝遇刺,刺客用的凶器上的確淬了劇毒。於是秦嗣昌點點頭說:「不錯。」

    「毒沒有拔盡,王爺又勞心過度。」

    這句話就費思量了。白帝遇刺之後,一直在東華山的行宮靜養,怎麼會有「勞心過度」這一說?這裡面的緣故,只有胡山是心知肚明的,但是他什麼也不能說,只有裝糊塗。

    石長德沉吟了一會,說:「你再往下說。」

    御醫又說:「病根是在那時,後來王爺又損於煩劇過甚,所以現在必須屏絕憂煩,潛心靜養。」

    石長德皺了皺眉,問道:「要靜養多久?」

    「最好,能有三個月。」

    「這怎麼能行?」匡郢失聲道,連忙定一定神,又說:「王爺親裁庶政,日理萬機,而且現在東土戰事正緊,三個月靜養,是無論如何做不到的。你且說還有沒有別的補救辦法?」

    「那……」御醫想了一想,說:「只好現在先調養幾日,等王爺忙過這陣,有了空閒,一定要好好靜養。不過,調養這幾日裡,王爺絕不可以勞心,否則元氣深損,藥石難靈。」

    石長德沉吟了一會,問:「這樣要幾天?」

    「至少十天。」

    一直沒有說話的魏融這時忽然插問了一句:「要是不調養這幾天會怎樣?」

    「這……很難說。」

    石長德知道他是不敢說,於是鼓勵他:「不要緊,你說好了。」

    「是。」御醫躊躇了好一會,才慢慢地說:「王爺的身體根底很好,假如不調養,也許能平安過了這個冬天,到了明天春天,那就有辦法可想。」

    幾個人臉色同時驟變。「也許能平安過了這個冬天」,那就是說若不休養,連這個冬天都要過不去了!如此,讓白帝靜養已是勢在必行的事情。然而,白帝病重豈是小事情?尤其是眼下,東土戰況正緊,這消息倘若傳出去,必定動搖軍心,影響士氣,後果不堪設想。

    所以,「十天不行。」石長德想了一想說:「五天,能不能想想辦法?」

    之所以有此一說,是因為幾個人在這轉瞬間已經得到默契,白帝病重靜養的消息,必須隱瞞於外。估量下來,五天或者還瞞得住,十天是萬萬不行的。

    御醫想了半天,才說:「七天。最少七天,不能再少了。」

    幾個人相視目語,最後,由老臣魏融拿了主意:「好,那就七天。」

    御醫特意再說一遍:「在這七天裡,王爺必須潛心靜養,不能再有操勞。」頓了頓,又說:「一定要有得用的人照料,不能有半點閃失,否則前功盡棄。」

    「這,」胡山忽然插話,「就交給我吧。」引得幾個人都回頭看了他一眼。

    匡郢最清楚胡山說話的份量,當下鄭重地說:「那,就有勞胡先生了。」

    話說到這裡,暫告一個段落。已在旁邊等了一會的黎順,趁這個機會上來稟告:「王爺已經醒了,請各位大人和御醫進去。」

    魏融點一點頭,當先起身走了進去,餘人相隨而入。胡山卻沒有進去,招手叫過黎順。兩人走到旁邊一個無人的屋裡,胡山沉著臉吩咐:「王爺病重的消息,一個字也不准走漏出去。已經知道的也就罷了,可是要再多一個人知道,我就替王爺處置了。我明白我的意思麼?」

    胡山從來不說這樣越俎代庖的話,黎順自然能品出份量來。當下點頭答應聲:「是。」

    說完看一看胡山,似乎還有話要說的神態,卻又躊躇了良久,才說:「黎順,有件事,我得跟你商量一下……」

    黎順一怔,略帶惶恐地說:「胡先生,有話儘管說。」

    「這件事,你應該比我清楚。」胡山沉吟著說:「照你看,由玉兒姑娘照顧王爺可穩妥?還是……」他沒有說下去,但是黎順自然清楚他後面要說未說的是什麼。

    「那當然是——」黎順想也不想地,就要脫口而出。然而他立刻意識到,這事關重大,不是該隨口說的。於是停下來思忖了一會,覺得還是原來的看法,便緩緩地回答:「玉兒姑娘生得很機靈,王爺也很中意她。不過,照顧病人是細緻體貼的事情,照我看,還是年紀大些的人來穩妥。」

    話很委婉,但說得很明白。胡山欣慰地點頭:「好極、好極!你和我想在一處,這我就有把握了。」頓了頓,又問:「不過,你看王爺心裡可還有什麼……」說到這裡,躊躇了一會,覺得頗難措辭,最後才勉強說了一個:「芥蒂?」

    「這……」黎順遲疑了一下。並不是對答案存有什麼疑惑,而是這問題問到了他久藏心底的事上,所以有些猶豫。不過黎順瞭解胡山的為人,知道他絕不會把此時此地的話說出去,加之這的確是個好時機,所以稍一遲疑,就下定了決心。「胡先生。」黎順很誠懇地說:「照我看,這件事不在王爺。」

    「哦?」胡山微微詫異:「你說、說。」

    「王爺的心思,我倒有八、九分的把握。但是虞王妃的性情,其實不像外面看起來那麼和順。假如她心裡還存著什麼,那倒是任誰都強求不來的。」

    「唔、唔。」胡山深深點頭:「你說得有理。」想了一會,又說:「那,先請王妃過來,問一問她的意思,再說吧。」

    兩人商議完,回到正廳。等子晟將朝中大事對樞相們交待已畢,要把他挪動回宜蘇園,又有一陣忙亂。諸事停當,黎順便問胡山:「先生打算過去,還是請王妃過來?」

    胡山想了想,說:「還是在這裡說吧。」

    於是黎順命人去請。這一來,青梅也知道紫竹所說不假,只怕子晟真的出了事!那來請的小侍從受過告誡,不敢亂說話,只一味地催促:「請王妃快過去吧。」

    催得青梅一陣一陣地心慌,匆匆梳洗,便往宜蘇園而來。等胡山見了她,也不多客套,開門見山地說:「請王妃過來,是有事要與王妃商量。」

    「胡先生請說。」

    胡山神色一沉:「王爺病重。」

    一句話,說得青梅臉上褪盡血色。王府忌諱,有病也要說輕三分,此時說是「病重」,可見是重到了極點。那一剎那,青梅心中轉過了多少個不敢想下去的念頭,噤無一語地,幾乎有點像要搖搖欲墜的樣子。

    她卻不知道,胡山是故意這樣說的。在他,最擔心的是青梅聽了之後,沒有出自真心的反應,那就像黎順所說的,任誰也勉強不來了。所以眼下這般光景,胡山反而覺得鬆了一口氣。當下先安慰她:「王妃放心,王爺是操勞過度,靜養幾日就能好。」

    青梅一怔,反倒有些將信將疑。胡山便吩咐:「請御醫來。」

    一時御醫傳到,胡山說:「你把王爺的病,再跟王妃回稟一遍。」

    御醫便把子晟需要靜養的原委又說了一遍。青梅放下心來,定一定神,這才又問:「那,胡先生的意思,要我做什麼?」

    胡山笑了笑,說:「王爺的病,由王妃照料,自是最穩妥不過。」

    「這……」青梅遲疑著,沒有馬上回答。

    胡山見狀,向左右吩咐一句:「你們先出去。」於是御醫和侍從丫鬟都退了出去,只留下黎順和紫珠在面前,這就不要緊了。胡山站起來,一揖到地:「王妃,-公子的事情,自始至終,都是我出的主意,不能怨王爺。此間事情一了,我任憑王妃處置,絕不敢有怨言。」

    「不不,」青梅慌得兩隻手亂搖,「我不是這個意思。」定一定神,又低聲說:「不是我不肯答應。只是王爺他……他惱了我。這,胡先生不知道麼?」

    胡山一怔,下意識地看了黎順一眼,兩人相視啞然。他們先入為主,都與子晟一樣,覺得小-的事情總是子晟有虧於青梅,倒是從來不曾想過,青梅也有這樣情怯的心思!

    「不要緊。」胡山釋然地笑了,「只要王妃肯答應。王爺那裡……」說到這裡,頗難措辭,想了好半天,仍是只有說一句:「不要緊。」

    話雖然含糊,意思很明白了。青梅無可推脫,終於點了點頭:「好。我盡力。」

    胡山是個深沉的人,聽她這麼說,心裡十分高興,面上只是一躬,說了句:「有勞王妃。」

    黎順的表現要直白得多。他喜上眉梢地,上前給青梅磕了個頭。等站起身,也不等青梅說話,先回稟說:「王爺方才服過藥,現在正睡著。請王妃示下——」

    這話裡有相請的意思。青梅猶豫了一會,想到已經答應了,也就下了下決心,說:「那,我去看看他吧。」

    「是。」黎順響亮地答應一聲,身子一側,在前引路。等進到東面臥房,黎順便對裡面的內侍、丫鬟使了個眼色,這些都是近侍,極會觀顏察色,登時走了個乾乾淨淨。黎順便也退了出去,反手輕輕把門合上。

    青梅阻止不及,有些尷尬地,僵立在原地。畢竟沒有旁人在場,過了一會,終於漸漸地定下神來。於是慢慢地走到床邊,略一猶豫,伸手掛起了羅帳,側身坐在床沿上。

    她很久沒有這麼近地看過子晟了。他瘦了,也憔悴了,因為有些發燒而呼吸粗重。但這張臉,仍然是她所熟悉的清矍容顏。恍惚地,青梅的心彷彿回到四年前的春天,她初入白府的那一夜,也在這間屋子裡,也曾這樣地注視著他。那時她只想著一件事,這個男人,是她的丈夫了。此刻的她,想法也沒有什麼不同。青梅做姑娘的時候,也不知多少次想過自己的夫婿會是什麼樣?總覺得那就是一個給他做飯、洗衣,閒來無事,夏天在院裡,冬天在炕頭,一起說說話的男人。她從來就沒有想過,自己會嫁這樣一個,一句話可以與人榮辱,一句話可以奪人性命,能讓幾十幾百人頃刻一無所有,也能讓幾千幾萬人立時笑逐顏開的人。他手裡的權力,大到了她心裡裝不下的程度。這麼些年下來,她多多少少也聽說過,先朝那些賢良淑德的后妃所作的事情,她也知道,嫁了這樣一個男人,那才是她該做的事情。但,那也是她學不來做的事情。她只曉得最本分的,這個男人,他是她的丈夫……青梅想著想著,忍不住伸出手去,輕輕地、輕輕地撫摸著他的臉……

    子晟驀地一動,青梅驚覺地縮回手來。但是遲了。

    「青梅!」

    子晟倏地睜大眼睛,忽然手一撐,抬起身子看著她:「青梅?真的是你麼?我不是在做夢?」

    青梅心裡一酸,輕輕地說:「王爺,是我。」

    但是子晟彷彿沒聽見似的,依舊目不轉睛地看著她。過了好久,才慢慢地躺倒,眼睛一刻也不曾離開她,心滿意足地吁了口氣:「就算是做夢,能夢見你,那也是好夢了。」

    子晟的聲音,因為低微而無力,使得原本就十分溫煦的話,聽起來更有種說不出的柔軟。青梅眼中蓄了已久的一汪淚,終於再也抑制不住地溢了出來。

    「你怎麼了?怎麼了?」子晟有些著慌似的,從被子裡伸出手,握住了她的手。停了一停,輕輕地問:「你……是不是還在生氣?」

    青梅搖搖頭,兀自說不出話來。

    子晟歎了口氣,臉上因為發燒而泛著一層緋紅,顯得有些觸目。「青梅。」他慢慢地說:「將來有機會,我一定把-兒接回來。你別難過了,好麼?」

    青梅擦了擦眼淚,勉強地笑笑,說:「我早就不難過了,真的。我想通了,王爺說的不錯,非把他留在這裡也不見得好,只要孩子將來平平安安地,那比什麼都強。」

    子晟沒有說話,很留意地看著她,看了好久,才有些疲倦地合起眼睛來。過了一會,忽然又睜開眼睛,說:「青梅,我在想,我要是死了,你……隨我去吧?」

    青梅一震,看著子晟呆住了。

    「我知道,這話不近情理。可是,把你一個人留下,我實在不放心。」

    「王爺!」青梅終於驚醒過來,「好好地,說這些做什麼?王爺的病靜養幾天就好——」

    「我不是說這次。」子晟很平靜地打斷她:「我是說,萬一……萬一我有什麼,倘若是將來孩子們大了,能照料你了,那自然另當別論。可如果不是,青梅,這裡實在不是你該待的地方。」

    說到這裡,輕輕歎了口氣:「當日胡先生曾經勸我,不要娶你。那時我沒有聽他的。現在想起來,當時我一念之差,或者真的是害了你。」

    青梅再也忍不住,撲嗦嗦流了一臉的淚,連身子也微微抖顫起來,嘴裡喃喃地,彷彿辯白、彷彿自語似的說著:「那是我心甘情願的,是我心甘情願的……」

    是「心甘情願」不假,然而正因為有這一層情願,而忍耐了種種的不情願,這更叫子晟不勝內疚。默然半晌,竟無言以對。良久,微微苦笑了一下:「話不是這麼說……你別哭,咱們不提這些了。」說著,手一撐,作勢要坐起來。

    青梅忙止住淚,掏出手絹抹一抹眼,一面勸他:「王爺還是睡著吧,要說什麼,躺著說也是一樣的。」

    「不是——」子晟笑了:「我有點餓了。」

    「哦、哦。」青梅也笑了,一面站起身要給他去拿吃的。子晟一把拉住她:「噯,你就別去了,叫他們拿就是。」

    青梅一笑,揚聲叫進一個丫鬟吩咐她去拿碗粥來,自己扶著子晟坐起來,又在他背後墊上一個枕頭。等安置妥當,粥也端來了。青梅接過來,丫鬟又退出去,依舊還留他們兩人單獨相處。

    子晟就著青梅的手喝了小半碗粥,闔著眼睛,舒舒服服地往後一靠,忽然歎了句:「唉!還是生病好。」

    青梅「噗哧」一笑:「這話從何說起?哪有人喜歡生病的。」

    「那就是我嘍。」子晟聲音很弱,但興致挺好:「我小時候最喜歡兩樣事情,一是過年,一是生病。都不用上書房,好吃好伺候的,犯點錯也聽不見重話。所以那時候總變著法,想得點小病。」

    子晟說得累了,停下來喘口氣。眼光與青梅的一碰,相視笑了笑,都想起以前的一些快活日子。

    「青梅,咱們再像那年春天那樣,出去玩一次吧?」子晟說。

    青梅其實也很想,但是呆了一會,還是說:「那總得等王爺身子好了才行。」

    「等我身子好了,又得忙朝政上的事情。」子晟不勝其煩地皺皺眉:「東土這場仗,還得有兩年要打。」

    青梅隨口問:「不好打呀?」

    「仗能打起來,就沒有好打的。不過文義有反心也不是一天兩天,這是早有準備的事情。等過了今年,到了明年下半年就該順利起來了。只不過現在也不能大意就是。」

    這些事青梅也不大明白。想起御醫千叮嚀萬囑咐,不能讓子晟再操勞國事,就有點後悔問。正思忖著怎麼把話轉開,聽見子晟問:「青梅,你好像從來不肯叫我的名字?」

    青梅臉微微一紅:「那怎麼行?」

    「怎麼不行?」

    青梅扭開臉,輕輕說:「你是王爺呀。」

    子晟便不說話了。過了好一會,輕輕歎了聲:「唉,不該生在帝王家。」

    青梅一怔,留意地看了看他。見他闔著眼,低喃似的說:「最近我常想,要是我們兩個生在民間多好,有份薄產,也不用多麼富裕,能度日就行。揀山清水秀的地方,建個小宅子,什麼千秋榮辱、什麼天下社稷,從此都不關我的事……」

    越說,聲音越低,漸漸地什麼也不說了,彷彿睡著了一樣。

    許久許久,在青梅以為他真的睡著了的時候,忽然又長歎了一聲:「青梅,我……身不由己啊!」

    帝懋五十年的冬天,格外地寒冷。從十一月末,就零零散散飄起細碎的雪花,等進了臘月,更是降下鵝毛大雪,紛紛揚揚,鋪天蓋地。以至於凍得人人縮手縮腳,恨不能躲在屋子裡,偎著暖籠,一刻也不出來。然而,這與身在政潮中的人心中的那股寒意相比,又顯得微不足道了。

    天帝與白帝之間的膠著,已經一個多月。一開始疾風暴雨般的處置,把人打得暈頭轉向,過後卻又毫無動靜。白帝沒有一字認錯的話,天帝亦不再追加罪責。這祖孫兩人,一個坐在天宮,一個待在王府,都是一副閉門不語的高深模樣,不免叫一幫局中人驚疑不定,惶惶難安,不曉得這兩人到底葫蘆裡賣的什麼藥?

    好在此時的局面卻不像帝懋四十一年時那樣亂。雖然坐總的栗王才具不足,但自輔相而下,各部官員大多精幹,一切事情總算有條不紊。這些人中十之六、七由白帝選拔提攜,於是一股同情白帝的議論便悄悄蔓延開來,覺得天帝處置的理由未免不足以叫人信服,因而認為白帝是受屈的一方。

    只有極少數眼光銳利的人,看出朝政其實還握在白帝的手裡,而眼下的局面正是他不動聲色地引導而至。天帝處置白帝的理由,說起來是也有些不足,時日拖得越長,便越顯得白帝受屈。如此即便到了最後不得不低頭,那也元氣無傷。這的確是聰明的辦法,但其實等於要挾!天帝性情,老而彌堅,是否會就此讓步?誰也不敢說。所以這些人比起旁人來,又更為焦慮。只怕日久生變,天帝非但不肯回心轉意,反而一絕到底,那就真的沒有了寰轉的餘地。但要打破僵局,也只能靜待時機,因此心裡苦悶不堪,無從言述。

    他們是這樣在苦熬,子晟自己的心情也不見得輕鬆。天帝迄今毫無半點挽回的表示,這不能不讓子晟心存疑慮。加之子晟心知天帝處置自己的真正理由,雖然為皇家體面而諱,未必真肯揭出來,就此閒廢自己卻也不是沒有可能,那可就真是弄巧成拙。

    然而心裡是這樣擔心,臉上不肯表示出來。每天起居遊樂,在外人看來,純是一副無事身輕的悠閒模樣。但這瞞不過身邊的人。這天跟胡山下棋,連下兩局,都是才到中盤就投子認輸。兩人棋力原本相差無幾,一輸而再輸,胡山便知道他心事極重,於是勸他說:「俗話說的,不亂者,方能不敗。王爺如今這局面,就是與國手對弈,自亂陣腳,那就先輸三分勝機了。」

    子晟聽了,不由微微苦笑。一面揀著棋子,一面搖搖頭說:「我何嘗不知道?無奈……」

    正說到這裡,廊下人影一晃,有個內侍奔了過來,彷彿有要緊事的樣子,黎順見狀,迎上去問了幾句,轉身回來,手裡捧著一封信:「王爺,是端州趙將軍差人送來的。」

    「哦?」子晟眉毛一挑,伸手接過來,拆開看不到兩行,神色就凝重起來。很快地看完一遍,又從頭再看一遍,才抬起頭來,重重地吁了口氣,把信遞給胡山,說:「看看吧,文義真的要反。」

    胡山也是神色一凜,把信接過來仔細看了一遍,想了一想,說:「從時日上算,文義還沒有真動手。趙延熙想要專閫之權。眼下之計,把端州天軍交到他手裡,確是上策。」

    子晟皺了皺眉,卻沒有接他的話,只問黎順:「送信的人在那裡?」

    「就在廊外等候。」

    「叫他來。」

    不多時過來一個差兵,跪下磕頭。子晟見他一身風塵,連衣裳顏色都看不出來,顯見得是一路長途馬不停蹄而來。子晟便問他:「你是何職?」

    「小人是趙將軍的親兵。」

    子晟聽他喉嚨嘶啞,一指桌上的茶,向黎順說:「拿這個給他喝。」

    那親兵方才等候的時候,已經喝過水,但一路奔馳,喉嚨像火燒一樣,所以謝過之後,端過來一飲而盡。子晟才又問:「東土現在情形如何?」

    「文義調了兩支四萬人的大軍進端州,看樣子就要動手了。」

    「他們定哪天舉事,有沒有打探出來?」

    「沒有。但是小人臨來之前,趙將軍曾說,估計就在這半月之內。小人路上走了五天,現下算來,最多只有十天了。」

    子晟微微動容。端州距帝都,近三千里的路程,居然在五天裡走完,可見事態緊急了!子晟拿過信來,又看了一遍,趙延熙的意思很明白,以天軍在端州的實力,地利、人數都不佔優,不足以對抗東軍,所以希望能夠得到專閫之權,必要時可以自行決斷。然而,「我現在能有什麼辦法?」子晟懊惱地說:「趙延熙一向明白事理,怎麼這事情做得這樣糊塗?這麼緊急的事情,他為什麼不明折上奏?就算要寫信,也該寫給栗王才對!」

    「這不能怪趙延熙。」胡山在一旁接口。但他並沒有說下去。理由是明擺著的,朝中現在風雨飄搖的情形,連帝都朝臣都摸不著頭腦,就不要說遠在千里之外的趙延熙,遇到如此大事,自然難以適從。

    子晟定一定神,揮手摒退了餘人,只留胡山商議。

    「趙延熙的意思,是要放棄端州,撤到商州,甚至鹿州,與援軍會合,再做打算。」子晟說,「主意是不錯,但是棄端州責任實在太大……」

    胡山接口:「所以他把信寫到王爺這裡。就是知道寫給栗王只怕也是白寫。栗王,不敢擔這個責任。」

    「寫給我豈非更白寫?我現在的處境,唉!」子晟重重歎了口氣,沒有往下說。

    「那,」胡山想了想:「王爺之前給他的信——」

    「那不見得管用。」子晟搖搖頭:「畢竟是私相往來的信,倘若帝都一紙詔書命他死守端州,只怕他也沒有辦法。何況,他現在真正能調度的,只有譙明一地的天軍,孤掌難鳴。所以,這件事情……」

    說到這裡,頓了一頓,又說了一遍:「這件事情……」仍然沒有說下去,皺著眉,顯出十分為難的神情。胡山知道他要說什麼,也知道他為什麼為難,因為也正是他自己心裡想的。但,這也可以說是唯一的辦法。所以,胡山已經在心裡盤算,必要的時候說幾句重話來激一激他。

    幸而猶豫良久,子晟還是自己咬咬牙,下了決心:「好吧,我去同栗王說。」

    子晟與栗王濟簡不和,是人盡皆知的事情,由子晟去說,實在是無奈已極的下策。胡山心裡先是一鬆,繼而也覺得對子晟抱歉,隨即苦笑著說:「王爺多受委屈吧。」

    栗王自從掌朝,頗為張揚,尤其對白帝一系的人,總是諸多刁難。這些情形,子晟偶爾也聽來拜訪的官員說起過,然而既然閉門不出,也就一笑置之。此時子晟自己送上門去,看不到好臉色,是可想而知的事情,所以胡山有這句話。

    子晟也苦笑:「先生放心。大局為重,這個道理我還明白。」

    然而道理歸道理,一到栗王府,栗王面還沒有見著,就先碰一個軟釘子。招待他的侍從說:「我們王爺正跟幾位大人議事,請西王爺稍候。」子晟心裡就不大痛快了。他雖然被停璽閒廢,但說起來「西天帝」的身份還在,和栗王有君臣的分際,不叫他開中門迎候已經算是受了簡慢,居然還要自己坐等,登時一口氣就冒了上來。

    但臉上不動聲色:「你沒說我有很緊急的事情麼?」

    「小人說了。我們王爺說,他在議的也是極要緊的事情,只好請西王爺容諒,稍坐片刻。」

    子晟看了一會那個侍從,知道發作他也沒有用,於是點一點頭,淡淡地說:「那我就在這裡等。」

    一等小半個時辰,才看見栗王匆匆進來,一見面就連連說:「這真是過意不去!叫你久等了。」一面又吩咐:「沏『瑤池碧』的茶來。」

    「八叔何必客氣。」子晟站起來,一躬身,含笑回答。

    這完全是執家禮,栗王亦坦然受之。一面招呼:「來,坐、坐。」一面自己先坐下,子晟方才坐下。

    栗王便問:「怎麼有空過來我這裡?」

    子晟也不客套,照直說:「有點事來跟八叔商議。」

    「哦?」栗王微微揚眉,有意慢條斯理地問:「有什麼事?」

    這種腔調又挑得子晟冒火,但隨即壓了下去,神色鄭重地說:「有一封要緊的信,請八叔先看一看。」說著從袖子裡抽出趙延熙的信遞給栗王。

    栗王接過來看了看落款,臉色便不大好看。子晟當然看在眼裡,也只好裝作沒看見,低頭喝茶。好在栗王也不是全然不知道輕重的人,抽出信箋來仔細看了一遍,臉上就微微變色,神情凝重地沉思著。

    子晟放下茶盞,說:「八叔,事情緊急,還應早作決斷。」

    「唔、唔。」栗王點頭,卻並沒有說話,依舊在考量。

    子晟便建議說:「端州距帝都三千里,往來傳訊不便,如今事態瞬息萬變,依我看,給趙延熙專閫之權,全領端州天軍,是為上策。」

    話是好意,但是說壞了。子晟當朝多年,號令群臣慣了,盡自把語氣放得委婉,還是帶著一些頤指氣使的味道。栗王心裡便不舒服,想了一想,乾笑一聲,說:「這話不錯。路太遠,那邊到底是怎麼個情形還不清楚,端州六萬天軍,不是小事,怎麼能隨隨便便把專閫之權給出去?」

    子晟覺出栗王的話流於意氣,忍耐著說:「話雖如此,真等確知事情有變,那就來不及了。」

    栗王並不讓步:「如果文義真的要反,那是何等大事?也不能光憑趙延熙一句話。他的意思你還看不明白麼?他是要棄守端州!」

    「趙延熙是帥才,這樣的大事豈會沒有分寸?倘若棄守端州勢在必行,那也比全軍給壓沒在裡面要好。」

    「當初派他駐守譙明是為了什麼?東府只有端州地勢險要,還可以一守,一撤到商州、鹿州,都是一馬平川的地方,到時候難道他還要再往西撤?那就撤到帝都了!」

    「等撤到商州,從西、北調派的援軍也就該到了——八叔,端州雖然易守難攻,然而那裡原本也有四萬東軍駐紮,更何況,文義已經加調了八萬大軍壓境,端州已經守不住了。既然肯定守不住,又何必白白埋沒幾萬精兵在裡面!」

    栗王冷哼了一聲:「守得住、守不住,就是空口白話說的麼?一有變故就撤守,真不知道是安的什麼心?」

    子晟臉色驟變。栗王的這句話,相當陰損。趙延熙當初就是子晟一力舉薦,說起來算是他的人,栗王對此,一直多少有些芥蒂。然而沒想到的是,在這個緊要關頭,他要來翻這個舊帳。指趙延熙「安的什麼心」,其實是指子晟別有用心。子晟當然明白他的意思,心裡的火氣不由一竄一竄地冒上來,忍了忍終於沒有忍住,板著臉說道:「八叔既這樣,這話還怎麼說?」

    「本來就無話可說。」栗王硬梆梆地頂了回來:「子晟,我要沒有記錯,父皇可是嚴命你閉門思過,不得干預政務,這些事情,本來你就不該再過問。」

    子晟的臉色一陣發白。這話倒是說在了理上,他雖然心裡懊惱至極,卻是無可奈何。強忍了一會,方說:「八叔,此事非同小可,錯走一步,就不知要多牽累多少無辜百姓。八叔就算惱我……」

    「我沒有惱你。」栗王昂著臉,打斷了他的話。「這事,事關重大我也知道,至於如何處置,我自有主張,就不勞你多費心了。」

    話說到這個地步,也就真的沒什麼可說了。子晟繃著臉,站起身來告辭,栗王送出廳門。子晟忽然又回轉身來說:「八叔,此事不妨與魏融商議一下,問問他的意思。」

    魏融統領中土兵馬,此事與他商議本是理所當然的事情。栗王淡淡地說:「這何用你提醒?我自會與他商議。」

    子晟暗歎一聲,知道自己這句話又說壞了。就算原本栗王的確打算要找魏融商議,這一來只怕也難說了。退一步即使真的與魏融商議,假如魏融的主張正與自己一致,恐怕栗王多半也不會採納。

    於是子晟知道,端州戰事,敗局已定。回到府裡,向胡山說了經過,不由滿心懊惱:「唉!想不到他真是意氣至此,這麼一來,將來平定此亂,不知要多費多少力氣。」

    胡山微微一笑:「將來平定此亂,多費力氣也是栗王自己的,王爺何必操這個心?」

    子晟被堵得一愣。倘使端州戰敗,栗王才具,絕不足以支持這個亂局,到時他恢復權柄也就理所當然。這是人人都想得到的事情。然而這豈非正是自己所想要的?再往深處想一想,難道,自己早已隱隱存著這樣的念頭?這是子晟不敢、也不肯承認的。「這天下畢竟是我姬家的天下。」子晟彷彿辯白似的說著:「如今這個亂局就算最後收拾下來,也已非天下蒼生之福。倘若收拾不好,那……」說到這裡,終於說不下去,心煩意亂地,忽然長歎一聲:「想不到,我最終是被文義成全!」

    這才是他心底裡的話。胡山要引他說的,也就是這句話。但點到為止,多說無益,胡山把話轉開了:「既然這件事最終還得著落在王爺身上,王爺如今還是應該盡力補救。」

    「嗯、嗯。」子晟沉思著,慢慢地踱著步。「你有什麼主意?」

    「王爺可以給趙延熙寫一封信。」

    「唔?」

    「假如死守端州已成定局,那王爺也無需諱言,叫他早作打算的好。」

    「對、對。」子晟停下腳步,連連點頭:「千軍易得,良將難求。趙延熙在東府多年,對東軍瞭如指掌,哪怕是單騎殺出,只要有他在,後面的事就要容易三分。就照這個意思寫信。」

    胡山想了一想,說:「如今,也只有先這樣了。」

    語出無奈,更添了子晟心裡的鬱悶。不由揚起臉來,目光炯炯地望著天,彷彿要穿透厚厚的雲層似的。良久,重重地歎了口氣,卻並沒有說什麼。

    端州戰敗的消息,在臘月廿五到了帝都。端州五萬天軍死守,最後只剩萬餘,在將軍趙延熙的率領下,一路逃往商州,可謂慘敗。此時距離新年只有五天,帝都朝中,已被這亂哄哄的局勢弄得暈頭轉向,沒有一點喜慶的氣氛。然而與白帝走得最近的幾位樞臣,沉重之外,竟都不由自主地鬆了口氣。

    看來年前事情就能有個了斷。幾個人心裡不約而同地這樣想,但這是只能深藏在心底的想法,表面上不能露出分毫。

    然而原以為當天就會有旨意,卻等到第二天也沒有。到了第三天,幾個人終於坐不住了。

    「東面戰局真是一天一變,這麼要緊的時候,聖上到底在想什麼?」

    徐繼洙的話正是幾個人心底共同的疑問。最後還是匡郢想到了:「看來這個僵局,還得王爺來打破。」

    於是諸人都恍然,仔細想一想,這確實在情理之中,無論國法家法,都絕沒有讓天帝先低頭的道理。石長德手下,頗有幾個搖筆桿的幕僚,當即找來叫他們擬了一份謝罪折稿,改好、謄好,幾個人拿著來見白帝。

    子晟接過來,翻了一翻,沒有看完就放在了一邊,沉著臉一語不發。

    諸人不由面面相覷。看白帝的樣子,這口氣竟然還打算賭下去!這就未免有點執扭得過分了。互相遞了個眼神,便準備出言相勸。

    但未及開口,由外面進來一個內侍,稟告說:「蘭王爺來了。」

    子晟目光一閃,微微有些意外,但是立刻站起來說:「請到南園相見。」說著看了面前幾個人一眼,也不言語,一甩手逕自去了。

    等到了南園,見禺強負手站在廊下,看著眼前一片臘梅,一副閒適的模樣。子晟忙上前見禮:「小叔叔今天怎麼得閒過來?」

    「『無事不登三寶殿』。」禺強直率地說,「我有話跟你說。」

    有話要說,必定就不是普通的話。於是子晟一抬手:「小叔叔,請。」引他進了前面一處精舍,站在門口擺一擺手,侍從便知道用不著隨伺,駐足於外了。

    子晟親自把門合上,轉身問禺強:「小叔叔有何指教?」

    禺強也不拐彎抹角,第一句就說:「老爺子今天早上叫了我去,問我願不願意監朝。」

    子晟沒想到他會這麼說,措手不及地,愣了一愣,一時也不知道該答什麼。

    禺強也不理會,又說:「我當時就告訴他,我不行。玩個小聰明,打抱不平什麼的,我還行,真的要我一本正經地坐朝聽政,我頭都得大三圈!再說了,這也不是說上手就能上手的事情,我跟老爺子說了,如今這個亂攤子,只有你能收拾。」

    這話也難接,子晟只好微微苦笑了一下。

    「其實老爺子自己,比誰都清楚這回事。」禺強頓了一頓,臉上顯出一種難得一見的喟歎神情。默然片刻,他看著子晟問:「可是他為什麼這麼跟我說你知道嗎?」

    「這……」子晟搖搖頭:「還請小叔叔明示。」

    「你是不明白,不過我知道。」禺強一笑:「老爺子這就是要激我來跟你說話。事到如今,他這惡人是扮不下去了,那就只能我來扮。我來扮就我來扮,反正我也不怕——」

    聽到這裡,子晟倒真是有點糊塗了。「我不明白。」子晟說:「小叔叔這話從何說起?」

    禺強沒有立刻回答。沉默了一會,才慢慢地說:「子晟,我有一句說一句,治理天下你有你的一套。可是你暗地裡有些事情,做得太過分,你知道麼?」

    子晟臉色微變,勉強做著鎮定的模樣,說:「小叔叔說的,是什麼事?」

    禺強忽然冷哼了一聲,揚著臉半天沒有說話。過了一會,忽然說:「子晟,雖然說起來我是你叔叔,不過我們兩個年紀也差不多,老實說我心底裡也從來沒當我自己比你長一輩過。可是今天我要擺一擺叔叔的架子,說你幾句,你聽不聽?」

    蘭王的口舌厲害是出了名的,想說就說,從來也不管人家臉上下得來下不來。但是偏偏他總是佔住了理,所以往往被說了的人心裡懊惱,卻是無可奈何。子晟聽他的話風,心裡就暗暗叫苦,然而表面上卻只能硬著頭皮回答:「小叔叔有什麼教訓,儘管說。」

    「那好,我就說了。」禺強微微提高了聲音:「子晟,我方才跟你說你暗地裡那些事情做得過分,你還要跟我裝糊塗。真的要我一樁一樁揭出來,你才舒服?」

    這是怎麼答都不對的問題,子晟遲疑了一下,沒有說話。

    「你指人家濫用私刑,可是你自己呢?你杖斃的那些人,就都是你府裡的家奴?」

    聽他第一件說的是這事,子晟倒是微微鬆了口氣,老老實實地回答:「是。這確實是我有失檢點。」

    「還有你那些女人,亂七八糟的弄出那麼多事情,我都不願意提。」

    子晟臉微微一紅,略覺尷尬地說:「……治家不嚴,也是我的過錯。」

    然而這還沒有完,禺強語氣忽然又一轉:「還有上次那個道士。你敢說你沒有起過滅口之心?」

    這句話問中要害了。子晟猛地一激靈,滿腹驚疑地抬起頭看了禺強一眼。禺強一哂:「你不用看我。是,那個道士是有點真本事,可是他說你的兩句話,是我叫他說的。後來,也是我接走了他——我要不接走他,他能逃得出你的手?」

    子晟忽然覺得一層刺骨的寒意從心底升起,不止因為禺強說的話,也因為由眼前想到當時,他終於隱隱地明白了整件事情的始末。

    但他不必細想,禺強自己把話說破了。「我想你也猜出來了。」禺強倒是一副輕鬆的神態:「不錯,那是我下的套。連那孩子的事情,也是我捅給老爺子的。」

    子晟臉色登時慘白得沒有一絲血色。他實在沒有想到,這場聲震天下的絕大風波,始作俑者竟是眼前這個鎮日疏賴,一向不問政事的蘭王!

    「這裡只有我們兩個人,也不用繞圈子。我實話說了吧,我就是看不上你那些陰毒的手段,想給你點教訓。是,我二哥是咎由自取,雖說死了的孩子是假的,可他也是當承桓的兒子害的。可是這件事從頭到尾就是你設下的圈套,說你一聲『毒』也不算過分吧?」

    話說到這裡,子晟再無閃避的餘地。「……是,」他很吃力地說,「小叔叔教訓的是。」

    禺強盯著他看了一會,忽然「噗哧」一笑:「你也不用說這麼好聽。我知道只怕此刻你想把我碎屍萬段的心都有。」子晟忙抬起頭,待要辯白,禺強擺擺手止住他,又說:「可是,我沒想到,事情真會鬧到這樣天下大亂的地步。」

    頓了頓,禺強十分坦然地說:「這就是我不如你的地方。」

    子晟容顏慘淡地笑了笑:「小叔叔此刻這樣說,真叫我無地自容。」

    「話不是這麼說。」禺強抬了抬手:「你有你的長處,這誰也抹不掉。只不過我告訴你一句話,三尺青天有神靈,你再這麼陰損,早晚有你的報應。」

    子晟沉吟片刻,忽然站起來,一揖到地:「子晟受教了。」

    「你是真聽進去了,還是就這麼一說,我也懶得管。」禺強笑笑,也站起來:「不過,眼下這局面你還得管。子晟,就算你心裡有氣,這天下還是我姬家的天下,這道理你總該明白?」

    「是。」子晟鄭重地回答。

    「那就好。」禺強很隨意地舒展了一下身子:「我把該說的話,都說了。這些話是什麼份量,我大概也有點數,回頭你就給我一杯鴆酒,我也沒有二話。」

    「小叔叔!」子晟神情一凜,正色道:「我豈是如此不知好歹的人?」

    禺強一哂,往門口踱了兩步,似乎是打算走了。然而忽然又停下腳步,轉過身來說:「子晟,我有一句心裡的話。」

    子晟從未見過他臉上有過這樣凝重的神情,當即微微躬身,表示靜待下文。

    禺強卻彷彿有不知如何說起之苦,躊躇良久,才說:「子晟,這麼多年我看下來,父皇對我,也算是優容的,以前對承桓,那就更不用說。可是其實他老人家心裡最愛重的人,還是你。」

    子晟沉默了一會,答了聲:「是。」臉上什麼表情也沒有。

    禺強知道他心裡未必相信,仰著臉笑了笑:「我不是為勸你才說這句話,所謂旁觀者清,遲早有一天你會知道我的話不差。」頓了頓,也不等子晟答話,揚聲說了句:「行了,我走了。」便告辭了。

    子晟送走禺強回來,被冷風一激,不禁打了個哆嗦。這才知道裡裡外外的衣衫都被冷汗濕透了,便吩咐一聲「更衣」。黎順上來問:「王爺要出門?」

    子晟怔了怔,隨口回答:「不出門。還換便裝。」

    好好的,為什麼要換衣服?黎順不明白了。但是他看得出子晟臉色不大好,便不敢多問。子晟也不理會,一面由侍從伺候著換了衣服,一面努力地定神,等衣服換好,臉上已經看不出一絲異樣。

    於是依舊回前廳。幾個親信大臣已經等得焦急萬分,不知道是不是又有什麼變故?見子晟出來,一起迎了上去:「王爺——」

    子晟擺擺手,坐回書桌邊,又拿起那份奏稿,看了一遍,心平氣和地說:「替我繕遞了吧。」

    一句話,把幾個人都說得一怔,幾乎有些難以相信地,互相看了一眼,不由都有點喜動顏色,於是同時如釋重負地說道:「王爺英明。」

    這話在他們說來是發自真心的誠摯欣慰,在子晟聽來卻是從未有過的刺心。呆坐了半天,才勉強笑了笑說:「諸公愛我,我豈能不領情?這段日子,叫你們大家費心了。」

    這原本是一句很平常的話,但幾個人心中都不由感慨,兩個多月來,不足為外人道的苦悶煎熬,想起來都有些百感交集。匡郢最與白帝休戚相關,又身在高位,體會也就最深,很想勸諫幾句:「王爺以後萬不可再如此意氣用事」,但此刻還不是時候。眼下雖然僵局已鬆,但還未完全化險為夷,偌大代價得來的轉機,萬萬不能在最後一步再出差錯,於是鄭重進言:「王爺,此折一上,天帝必定召見。到時候,還望王爺為天下社稷計,千萬以大局為重。」

    這意思子晟自然明白,點一點頭說:「我知道了。」

    第二天一早奏折遞進宮,不多時就有旨意召見。子晟早已等候在西-門,聽見傳召,定一定神,往宮裡走進。他原本是幾乎天天都要向天帝請安奏事的人,這一來兩個多月沒有進宮,一路走來,竟有一種恍恍惚惚的陌生感覺。

    但他也無暇細細體會自己的感受,只在心裡一遍一遍整理著要說的話。等進了乾安殿,一眼瞥見正中座上端坐的天帝,連忙趨蹌數步,跪倒在地,顫聲道:「孫兒叩見祖皇。」說著,便叩下頭去。

    這一路的情緒算是沒有白醞釀,那種——忠愛、又略帶惶恐的語氣,聽來真摯已極。果然天帝輕歎一聲,說道:「起來說話吧。」

    「孫兒不敢。」子晟又磕一個頭,跪直了身子,便開始自述己非。這也都是早已擬好,經幾個幕僚商議又商議過的,顯得一片悔過之心,極其深摯。說到最後,假意牽動真情,眼圈一紅,聲音也哽咽了。

    天帝卻始終不說話,默然不語地聽他說完,又過良久,才叫了他一聲:「子晟。」

    「孫兒在。」

    「到我這裡來。」

    子晟有些困惑,但是立刻回答一聲:「是。」站起身,前行數步,來到天帝座前,復又跪倒。

    天帝的目光,便從上方壓下來。子晟不需要抬頭,也能感受到這種目光,混雜著居高臨下的壓迫、洞悉、和慈愛。這樣一種複雜的目光,記憶中,這僅僅是第二次見到。但那感覺卻又是極熟悉的,因為承受過一次,就絕不會忘記。子晟清楚地記得,上一次是在帝懋四十一年的春天。那時天帝正是以這樣的目光,逼得自己在那場劇變中置身事外。但,也因為如此,自己後來才安然坐上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如今又見到這樣的目光,究竟是福是禍?子晟心裡不由一亂,既感覺沉重,又有幾分慌亂,甚至還有一份難以解釋的委屈。

    正這樣轉著念,忽然聽見天帝長歎一聲,說了句:「難為你了。」

    語音溫和,如出肺腑,直直地打入子晟那正凌亂不堪的心裡。兩個月來的苦悶、委屈一起湧上來,只覺得心酸得縮成一團,真想就此撲倒在地,放聲一慟。

    然而他忍住了。雖然聲音發顫,但依然極力保持著平靜,伏地叩首道:「都是孫兒的錯。」

    天帝沉默了很久,淡淡地說:「也不全是你的錯。」

    子晟摸不透這句話的意思,便不敢接口。

    「以後為人處事要知道謹慎。行事果決是你的長處,但是心地不夠寬厚,這,你該向當初的承桓學學。你明白麼?」

    這是題內應有的教訓,子晟又叩首回答:「是。」

    「你受的這一番教訓也夠重了。」天帝頓了頓,輕輕吁了口氣:「以後一切還是照舊吧。」

    子晟的心裡,猛地一鬆。知道自己這一連串的「劫」,算是徹底打贏了!喜出望外,聲音又一次發顫了:「孫兒謝過祖皇——」

    「起來吧。」

    「是。」

    子晟站起來,跪得太久,只覺得膝蓋酸痛不堪,忍不住用手去揉了揉。就這麼低頭順眼的片刻,正與天帝的目光相遇,恰好覺察到他眼裡一閃而過的陰沉神色。於是在這目光一碰的瞬間,忽然心照不宣,已經沒有什麼事情是能像以前一樣了。子晟的心微微一沉,但很奇怪地,隨即落定下來,反而變得異常平靜。

    這天中午,子晟便留下陪天帝共進午膳。席間子晟親自執壺勸酒,天帝亦溫言絮絮,又回復到那一片祖慈孫孝、其樂融融的氣氛當中。等子晟回到王府,復位的旨意跟著也到了。消息很快傳開,白府立時又是賀客盈門。正在接見應酬,又有旨意,賞下珊瑚樹、翡翠壺等幾樣珍玩,東西不在價值,而在於恩榮。但這還沒有完,跟著竟又是一連四道賞賜。如此一日之內,六道恩旨,就是瞎子也看得明白,經過兩個多月的挫頓,白帝的聖眷優渥,又恢復到了以前那種無以復加的地步。

    但也有些人心中存著疑慮。看出天帝越是如此特假詞色,越說明他與白帝祖孫之間,嫌隙已深,只怕不是那麼容易彌合的。好在眼下東土戰事紛亂,還不會有什麼舉動,只能期望兩人盡快化去戾氣。否則,一朝天子一朝臣,萬一站錯了邊,先就是一場輕易就能搭進身家性命的大禍。

    不過,大部分人的話題還是集中在眼前。先是看重掌大權的白帝,是否會像當年肅整金王一系那樣,對待栗王?結果沒有。白帝對栗王,和煦依舊,渾似什麼事情也沒發生過一樣。於是有種頗為嘉許的議論,覺得白帝經此風波,果然磨得平和寬厚了許多。可是也有的以為,這不過是緩兵之計,等日後時機一到,只怕還是逃不脫。但,這都是極少數人在談論。而其他人的眼光,都在東土。

    東土戰事,此時陷入膠著。文義由端州一戰的勝利,站穩了腳跟。繼而在帝懋五十一年的春天,商州的天軍西路誤中圈套,主將盧耿戰死,副將傅世充拚死殺出,三萬大軍,只剩六千餘人。經此兩劫,天軍於東土已無優勢可言,速戰速決的希望就此成為泡影。子晟知道,這局面從起因說,還是當初端州錯走的一步。心裡盡自懊惱,卻也不得不沉住氣,每天都要耗上幾個時辰與臣下商議,調兵遣將,指授軍略,有時軍情緊急,一夜數驚,那更是這一夜都沒有安枕的時候。

    如此原本就刻意地避而不見,這一來,就真的是像已經完全忘記了青梅一樣。加上宜蘇園新進幾個丫鬟,其中有個叫玉兒的,才十四歲,生得明慧可人,子晟似乎很喜歡她,沒幾天就收了做侍妾。於是新人替舊人,樨香園真的是門庭冷落了。

    只有青梅本人,依舊那一副漠不關心的神態,渾似不是她自己的事情似的。每天坐在窗下,一坐一整天,就只用五色絲線來打發如古井之水一般,無波無瀾的日子。

    春天裡,虞夫人終於物色到兩門親事,彩霞和碧雲雖然不捨,但在青梅的執意堅持下,還是嫁了。青梅了卻一樁心事,更是心如止水。她現在的貼身丫鬟,叫做紫珠,跟彩霞不一樣,是個不大愛說話的。青梅就喜歡她的安靜,有時候兩人一起坐著繡花,一兩個時辰,也不說一句話,叫屋外不知道的人,還以為屋裡根本沒有人。

    如今子晟的事情,倒是從虞夫人那裡聽來的多了。青梅和子晟之間的僵局,虞夫人看在眼裡,急在心裡。起先是明勸,但侯門貴介那種種敷衍搪塞的辦法,青梅也有點會了,總是笑一笑不說什麼,倒弄得虞夫人無可措手。後來便換了法子,總是有意無意地在青梅面前提起子晟,而青梅卻總是神情淡漠,彷彿有一聽沒一聽,又叫虞夫人不免洩氣。

    但其實青梅是聽見了的。不但聽見,而且都不由自主地,記在心裡。但她卻沒有辦法好好去想。只要想到子晟,她的思緒就滯澀住了。久而久之,這似乎已經成為了習慣,不管由哪裡想起,總在迂迴繞轉,盡力不想到他,卻又總會一點一點地,繞回他身上,然後也就在那裡中斷了,沒辦法再想下去,結果總不過徒傷疲勞。她這樣的心情,只有紫珠,有幾分明白。因為只有紫珠留意到,每次虞夫人走了以後,青梅總在繡繃前一坐半天,卻是一針也沒有動。

    等轉到初秋,有天紫珠從前院回來,告訴青梅:「前面好像出了什麼事情。」

    紫珠不是隨便說話的人,她說出了事,那必定是有不同尋常的事情。於是青梅停下手裡的針線,問了一句:「什麼事啊?」

    「不知道。」紫珠搖搖頭:「問了兩個人,都不肯說。」

    不知道就說,這不像是紫珠平時的行事。青梅想了想,猜她底下還有話說,便抬起眼睛看著她。

    果然紫珠猶豫了一會,走近青梅,壓低了聲音說:「叫奴婢看,可能是王爺出了什麼事。」

    青梅一怔,原本攥在手裡的一束絲線掉在地上也沒有覺察似的。呆了好半晌,才微微彎下腰,紫珠忙搶上一步,替她揀起絲線。青梅接在手裡,又沉靜如水地,繡起花來,就像什麼也沒聽見過似的。

    紫珠看了,輕歎一聲,便不言語了。

    其實紫珠看得很準,前院的確出了大事——白帝病了。這場病也是事出有因。東土戰況自夏末起便又吃緊。子晟沒有一天不是議事到深夜,有時半夜裡有軍報,也是絲毫不敢怠慢,常常才睡下就要披衣起床。如此月餘,心力交瘁,終於支持不住了。

    病來得非常猛,這天與幾位樞相商討軍情,正說到:「該讓趙延熙守住商州的西面……」一句話沒有說完,猛然頓住,手死死抓著桌沿,臉色霎時變得慘白!僵了片刻,忽然狂噴兩口鮮血,一頭栽倒,就此人事不醒。

    這變故實在太突然,在場的人都嚇傻了!還是黎順頭一個有反應,先驚叫出一聲:「王爺!」

    這聲呼喊驚醒了眾人,「忽」地一擁而上。只見子晟臉色慘白,牙關緊咬,心裡也著慌。石長德勉力定一定神,吩咐道:「快把王爺抬到裡屋榻上去。」轉臉又衝內侍揮手:「快!傳御醫。」

    黎順指揮著幾個內侍,搬來一張躺椅,七手八腳地把子晟抬上椅子,進了裡屋,又抬在榻上。眾人跟著進到裡屋,環繞在床榻周圍,卻都是神情凝重,一語不發。

    一時御醫傳到,忙跪到榻前,伸手診脈。石長德從旁看著,見他沉吟良久,神情肅穆,也看不出什麼端倪來,暗地裡心急如焚,又不便催促。也不光是他,此時人人都是這般心情,屏息凝神地等著。

    感覺過了好久,御醫終於放下手來,磕了個頭說:「王爺是操勞過度,片刻就會醒。」

    一句話,讓諸人都長出了一口氣,原本死寂的空氣也活泛起來。匡郢比較仔細,看見御醫彷彿欲言又止,便問:「你還有什麼話?」

    「是。」御醫又磕頭:「王爺的病,由來已非一日兩日,本源已虧,全靠王爺以前的根底很好,才能撐到現在……」

    幾個人剛放下的心又提了起來,互相看了一眼,掩飾不住心裡的焦慮。石長德沉聲問:「那,要怎麼治?」

    「王爺必須靜養……」

    「等一等。」秦嗣昌打斷他,轉臉看了子晟一眼,低聲道:「咱們出去說。」

    趁眾人一起往外走,匡郢趁勢一拉石長德,輕輕問道:「要不要請胡先生也過來聽聽?」

    胡山是幕僚的身份,樞相議事,自然不便在場。但石長德也知道胡山在白帝身邊的地位,略一沉吟,便點頭道:「也好。」

    於是匡郢叫過一個內侍去請。胡山片刻就到,也不說話,團團一揖,自找了個角落悄悄地坐了聽。

    秦嗣昌吩咐御醫:「你接著說。」

    「是。」御醫說:「王爺以前曾經身中劇毒。」

    這是人人都知道的。帝懋四十二年白帝遇刺,刺客用的凶器上的確淬了劇毒。於是秦嗣昌點點頭說:「不錯。」

    「毒沒有拔盡,王爺又勞心過度。」

    這句話就費思量了。白帝遇刺之後,一直在東華山的行宮靜養,怎麼會有「勞心過度」這一說?這裡面的緣故,只有胡山是心知肚明的,但是他什麼也不能說,只有裝糊塗。

    石長德沉吟了一會,說:「你再往下說。」

    御醫又說:「病根是在那時,後來王爺又損於煩劇過甚,所以現在必須屏絕憂煩,潛心靜養。」

    石長德皺了皺眉,問道:「要靜養多久?」

    「最好,能有三個月。」

    「這怎麼能行?」匡郢失聲道,連忙定一定神,又說:「王爺親裁庶政,日理萬機,而且現在東土戰事正緊,三個月靜養,是無論如何做不到的。你且說還有沒有別的補救辦法?」

    「那……」御醫想了一想,說:「只好現在先調養幾日,等王爺忙過這陣,有了空閒,一定要好好靜養。不過,調養這幾日裡,王爺絕不可以勞心,否則元氣深損,藥石難靈。」

    石長德沉吟了一會,問:「這樣要幾天?」

    「至少十天。」

    一直沒有說話的魏融這時忽然插問了一句:「要是不調養這幾天會怎樣?」

    「這……很難說。」

    石長德知道他是不敢說,於是鼓勵他:「不要緊,你說好了。」

    「是。」御醫躊躇了好一會,才慢慢地說:「王爺的身體根底很好,假如不調養,也許能平安過了這個冬天,到了明天春天,那就有辦法可想。」

    幾個人臉色同時驟變。「也許能平安過了這個冬天」,那就是說若不休養,連這個冬天都要過不去了!如此,讓白帝靜養已是勢在必行的事情。然而,白帝病重豈是小事情?尤其是眼下,東土戰況正緊,這消息倘若傳出去,必定動搖軍心,影響士氣,後果不堪設想。

    所以,「十天不行。」石長德想了一想說:「五天,能不能想想辦法?」

    之所以有此一說,是因為幾個人在這轉瞬間已經得到默契,白帝病重靜養的消息,必須隱瞞於外。估量下來,五天或者還瞞得住,十天是萬萬不行的。

    御醫想了半天,才說:「七天。最少七天,不能再少了。」

    幾個人相視目語,最後,由老臣魏融拿了主意:「好,那就七天。」

    御醫特意再說一遍:「在這七天裡,王爺必須潛心靜養,不能再有操勞。」頓了頓,又說:「一定要有得用的人照料,不能有半點閃失,否則前功盡棄。」

    「這,」胡山忽然插話,「就交給我吧。」引得幾個人都回頭看了他一眼。

    匡郢最清楚胡山說話的份量,當下鄭重地說:「那,就有勞胡先生了。」

    話說到這裡,暫告一個段落。已在旁邊等了一會的黎順,趁這個機會上來稟告:「王爺已經醒了,請各位大人和御醫進去。」

    魏融點一點頭,當先起身走了進去,餘人相隨而入。胡山卻沒有進去,招手叫過黎順。兩人走到旁邊一個無人的屋裡,胡山沉著臉吩咐:「王爺病重的消息,一個字也不准走漏出去。已經知道的也就罷了,可是要再多一個人知道,我就替王爺處置了。我明白我的意思麼?」

    胡山從來不說這樣越俎代庖的話,黎順自然能品出份量來。當下點頭答應聲:「是。」

    說完看一看胡山,似乎還有話要說的神態,卻又躊躇了良久,才說:「黎順,有件事,我得跟你商量一下……」

    黎順一怔,略帶惶恐地說:「胡先生,有話儘管說。」

    「這件事,你應該比我清楚。」胡山沉吟著說:「照你看,由玉兒姑娘照顧王爺可穩妥?還是……」他沒有說下去,但是黎順自然清楚他後面要說未說的是什麼。

    「那當然是——」黎順想也不想地,就要脫口而出。然而他立刻意識到,這事關重大,不是該隨口說的。於是停下來思忖了一會,覺得還是原來的看法,便緩緩地回答:「玉兒姑娘生得很機靈,王爺也很中意她。不過,照顧病人是細緻體貼的事情,照我看,還是年紀大些的人來穩妥。」

    話很委婉,但說得很明白。胡山欣慰地點頭:「好極、好極!你和我想在一處,這我就有把握了。」頓了頓,又問:「不過,你看王爺心裡可還有什麼……」說到這裡,躊躇了一會,覺得頗難措辭,最後才勉強說了一個:「芥蒂?」

    「這……」黎順遲疑了一下。並不是對答案存有什麼疑惑,而是這問題問到了他久藏心底的事上,所以有些猶豫。不過黎順瞭解胡山的為人,知道他絕不會把此時此地的話說出去,加之這的確是個好時機,所以稍一遲疑,就下定了決心。「胡先生。」黎順很誠懇地說:「照我看,這件事不在王爺。」

    「哦?」胡山微微詫異:「你說、說。」

    「王爺的心思,我倒有八、九分的把握。但是虞王妃的性情,其實不像外面看起來那麼和順。假如她心裡還存著什麼,那倒是任誰都強求不來的。」

    「唔、唔。」胡山深深點頭:「你說得有理。」想了一會,又說:「那,先請王妃過來,問一問她的意思,再說吧。」

    兩人商議完,回到正廳。等子晟將朝中大事對樞相們交待已畢,要把他挪動回宜蘇園,又有一陣忙亂。諸事停當,黎順便問胡山:「先生打算過去,還是請王妃過來?」

    胡山想了想,說:「還是在這裡說吧。」

    於是黎順命人去請。這一來,青梅也知道紫竹所說不假,只怕子晟真的出了事!那來請的小侍從受過告誡,不敢亂說話,只一味地催促:「請王妃快過去吧。」

    催得青梅一陣一陣地心慌,匆匆梳洗,便往宜蘇園而來。等胡山見了她,也不多客套,開門見山地說:「請王妃過來,是有事要與王妃商量。」

    「胡先生請說。」

    胡山神色一沉:「王爺病重。」

    一句話,說得青梅臉上褪盡血色。王府忌諱,有病也要說輕三分,此時說是「病重」,可見是重到了極點。那一剎那,青梅心中轉過了多少個不敢想下去的念頭,噤無一語地,幾乎有點像要搖搖欲墜的樣子。

    她卻不知道,胡山是故意這樣說的。在他,最擔心的是青梅聽了之後,沒有出自真心的反應,那就像黎順所說的,任誰也勉強不來了。所以眼下這般光景,胡山反而覺得鬆了一口氣。當下先安慰她:「王妃放心,王爺是操勞過度,靜養幾日就能好。」

    青梅一怔,反倒有些將信將疑。胡山便吩咐:「請御醫來。」

    一時御醫傳到,胡山說:「你把王爺的病,再跟王妃回稟一遍。」

    御醫便把子晟需要靜養的原委又說了一遍。青梅放下心來,定一定神,這才又問:「那,胡先生的意思,要我做什麼?」

    胡山笑了笑,說:「王爺的病,由王妃照料,自是最穩妥不過。」

    「這……」青梅遲疑著,沒有馬上回答。

    胡山見狀,向左右吩咐一句:「你們先出去。」於是御醫和侍從丫鬟都退了出去,只留下黎順和紫珠在面前,這就不要緊了。胡山站起來,一揖到地:「王妃,-公子的事情,自始至終,都是我出的主意,不能怨王爺。此間事情一了,我任憑王妃處置,絕不敢有怨言。」

    「不不,」青梅慌得兩隻手亂搖,「我不是這個意思。」定一定神,又低聲說:「不是我不肯答應。只是王爺他……他惱了我。這,胡先生不知道麼?」

    胡山一怔,下意識地看了黎順一眼,兩人相視啞然。他們先入為主,都與子晟一樣,覺得小-的事情總是子晟有虧於青梅,倒是從來不曾想過,青梅也有這樣情怯的心思!

    「不要緊。」胡山釋然地笑了,「只要王妃肯答應。王爺那裡……」說到這裡,頗難措辭,想了好半天,仍是只有說一句:「不要緊。」

    話雖然含糊,意思很明白了。青梅無可推脫,終於點了點頭:「好。我盡力。」

    胡山是個深沉的人,聽她這麼說,心裡十分高興,面上只是一躬,說了句:「有勞王妃。」

    黎順的表現要直白得多。他喜上眉梢地,上前給青梅磕了個頭。等站起身,也不等青梅說話,先回稟說:「王爺方才服過藥,現在正睡著。請王妃示下——」

    這話裡有相請的意思。青梅猶豫了一會,想到已經答應了,也就下了下決心,說:「那,我去看看他吧。」

    「是。」黎順響亮地答應一聲,身子一側,在前引路。等進到東面臥房,黎順便對裡面的內侍、丫鬟使了個眼色,這些都是近侍,極會觀顏察色,登時走了個乾乾淨淨。黎順便也退了出去,反手輕輕把門合上。

    青梅阻止不及,有些尷尬地,僵立在原地。畢竟沒有旁人在場,過了一會,終於漸漸地定下神來。於是慢慢地走到床邊,略一猶豫,伸手掛起了羅帳,側身坐在床沿上。

    她很久沒有這麼近地看過子晟了。他瘦了,也憔悴了,因為有些發燒而呼吸粗重。但這張臉,仍然是她所熟悉的清矍容顏。恍惚地,青梅的心彷彿回到四年前的春天,她初入白府的那一夜,也在這間屋子裡,也曾這樣地注視著他。那時她只想著一件事,這個男人,是她的丈夫了。此刻的她,想法也沒有什麼不同。青梅做姑娘的時候,也不知多少次想過自己的夫婿會是什麼樣?總覺得那就是一個給他做飯、洗衣,閒來無事,夏天在院裡,冬天在炕頭,一起說說話的男人。她從來就沒有想過,自己會嫁這樣一個,一句話可以與人榮辱,一句話可以奪人性命,能讓幾十幾百人頃刻一無所有,也能讓幾千幾萬人立時笑逐顏開的人。他手裡的權力,大到了她心裡裝不下的程度。這麼些年下來,她多多少少也聽說過,先朝那些賢良淑德的后妃所作的事情,她也知道,嫁了這樣一個男人,那才是她該做的事情。但,那也是她學不來做的事情。她只曉得最本分的,這個男人,他是她的丈夫……青梅想著想著,忍不住伸出手去,輕輕地、輕輕地撫摸著他的臉……

    子晟驀地一動,青梅驚覺地縮回手來。但是遲了。

    「青梅!」

    子晟倏地睜大眼睛,忽然手一撐,抬起身子看著她:「青梅?真的是你麼?我不是在做夢?」

    青梅心裡一酸,輕輕地說:「王爺,是我。」

    但是子晟彷彿沒聽見似的,依舊目不轉睛地看著她。過了好久,才慢慢地躺倒,眼睛一刻也不曾離開她,心滿意足地吁了口氣:「就算是做夢,能夢見你,那也是好夢了。」

    子晟的聲音,因為低微而無力,使得原本就十分溫煦的話,聽起來更有種說不出的柔軟。青梅眼中蓄了已久的一汪淚,終於再也抑制不住地溢了出來。

    「你怎麼了?怎麼了?」子晟有些著慌似的,從被子裡伸出手,握住了她的手。停了一停,輕輕地問:「你……是不是還在生氣?」

    青梅搖搖頭,兀自說不出話來。

    子晟歎了口氣,臉上因為發燒而泛著一層緋紅,顯得有些觸目。「青梅。」他慢慢地說:「將來有機會,我一定把-兒接回來。你別難過了,好麼?」

    青梅擦了擦眼淚,勉強地笑笑,說:「我早就不難過了,真的。我想通了,王爺說的不錯,非把他留在這裡也不見得好,只要孩子將來平平安安地,那比什麼都強。」

    子晟沒有說話,很留意地看著她,看了好久,才有些疲倦地合起眼睛來。過了一會,忽然又睜開眼睛,說:「青梅,我在想,我要是死了,你……隨我去吧?」

    青梅一震,看著子晟呆住了。

    「我知道,這話不近情理。可是,把你一個人留下,我實在不放心。」

    「王爺!」青梅終於驚醒過來,「好好地,說這些做什麼?王爺的病靜養幾天就好——」

    「我不是說這次。」子晟很平靜地打斷她:「我是說,萬一……萬一我有什麼,倘若是將來孩子們大了,能照料你了,那自然另當別論。可如果不是,青梅,這裡實在不是你該待的地方。」

    說到這裡,輕輕歎了口氣:「當日胡先生曾經勸我,不要娶你。那時我沒有聽他的。現在想起來,當時我一念之差,或者真的是害了你。」

    青梅再也忍不住,撲嗦嗦流了一臉的淚,連身子也微微抖顫起來,嘴裡喃喃地,彷彿辯白、彷彿自語似的說著:「那是我心甘情願的,是我心甘情願的……」

    是「心甘情願」不假,然而正因為有這一層情願,而忍耐了種種的不情願,這更叫子晟不勝內疚。默然半晌,竟無言以對。良久,微微苦笑了一下:「話不是這麼說……你別哭,咱們不提這些了。」說著,手一撐,作勢要坐起來。

    青梅忙止住淚,掏出手絹抹一抹眼,一面勸他:「王爺還是睡著吧,要說什麼,躺著說也是一樣的。」

    「不是——」子晟笑了:「我有點餓了。」

    「哦、哦。」青梅也笑了,一面站起身要給他去拿吃的。子晟一把拉住她:「噯,你就別去了,叫他們拿就是。」

    青梅一笑,揚聲叫進一個丫鬟吩咐她去拿碗粥來,自己扶著子晟坐起來,又在他背後墊上一個枕頭。等安置妥當,粥也端來了。青梅接過來,丫鬟又退出去,依舊還留他們兩人單獨相處。

    子晟就著青梅的手喝了小半碗粥,闔著眼睛,舒舒服服地往後一靠,忽然歎了句:「唉!還是生病好。」

    青梅「噗哧」一笑:「這話從何說起?哪有人喜歡生病的。」

    「那就是我嘍。」子晟聲音很弱,但興致挺好:「我小時候最喜歡兩樣事情,一是過年,一是生病。都不用上書房,好吃好伺候的,犯點錯也聽不見重話。所以那時候總變著法,想得點小病。」

    子晟說得累了,停下來喘口氣。眼光與青梅的一碰,相視笑了笑,都想起以前的一些快活日子。

    「青梅,咱們再像那年春天那樣,出去玩一次吧?」子晟說。

    青梅其實也很想,但是呆了一會,還是說:「那總得等王爺身子好了才行。」

    「等我身子好了,又得忙朝政上的事情。」子晟不勝其煩地皺皺眉:「東土這場仗,還得有兩年要打。」

    青梅隨口問:「不好打呀?」

    「仗能打起來,就沒有好打的。不過文義有反心也不是一天兩天,這是早有準備的事情。等過了今年,到了明年下半年就該順利起來了。只不過現在也不能大意就是。」

    這些事青梅也不大明白。想起御醫千叮嚀萬囑咐,不能讓子晟再操勞國事,就有點後悔問。正思忖著怎麼把話轉開,聽見子晟問:「青梅,你好像從來不肯叫我的名字?」

    青梅臉微微一紅:「那怎麼行?」

    「怎麼不行?」

    青梅扭開臉,輕輕說:「你是王爺呀。」

    子晟便不說話了。過了好一會,輕輕歎了聲:「唉,不該生在帝王家。」

    青梅一怔,留意地看了看他。見他闔著眼,低喃似的說:「最近我常想,要是我們兩個生在民間多好,有份薄產,也不用多麼富裕,能度日就行。揀山清水秀的地方,建個小宅子,什麼千秋榮辱、什麼天下社稷,從此都不關我的事……」

    越說,聲音越低,漸漸地什麼也不說了,彷彿睡著了一樣。

    許久許久,在青梅以為他真的睡著了的時候,忽然又長歎了一聲:「青梅,我……身不由己啊!」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