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不落之夢 第二十一回 獨立戰爭勢如破竹 法國暗中推波助瀾
    美國獨立戰爭的第一槍究竟是誰放的?這個歷史問題至今沒有搞清楚,甚至判明不了是英國人還是美國人先開的第一槍。但這個問題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獨立戰爭的槍聲終於打響了。據《美國史話》記載,當時英國殖民部隊根據特務的密報,派出弗朗西斯-史密斯中校率領800人去摧毀儲存在康科德的軍火,並逮捕列剋星敦造反的領導人。這個企圖被造反者們識破、當1775年4月19日清晨,美軍的前哨抵達到剋星敦草坪,「一分鐘民兵」(因他們能以一分鐘的時間做好執行任務的準備而得名)早已嚴陣以待。英軍躍馬揮刀衝向民兵、命令他們立仰解散。就在這時,一聲手槍響(誰開的槍從未弄清楚),英軍隨即開火射擊正在退卻的民兵,當場造成8人死亡、10人受傷。殖民地的民兵怒吼了。他們襲擊了英國公司,打死打傷英國兵11人。當英軍向列剋星敦進發時,遭到沿途民兵從岩石、樹林、灌木叢後面發出的雨點般的射擊,越來越多的殖民地人民,投入了戰鬥,當英軍抵達波士頓時,總共死傷了270人。隨著獨立戰爭的槍聲,一個新的國家終於掙脫了英國殖民者的鎖鏈,屹立在美洲大陸上。

    英國政府殺雞取卵的高壓法令

    英法七年戰爭結束後,英國從法國手中取得了加拿大及阿巴拉契亞山脈以西直到密西西比河的廣大地區。戰爭使英國支出了巨大的經費,財政虧空高達1.4億英鎊,債台高築。英國統治集團處心積慮地把這筆戰費轉嫁到殖民地人民的頭上來,並從1763年以後,開始在政治上、經濟上加緊對北美殖民地實行高壓政策:

    首先,英國借口將阿巴拉契亞山脈以西土地保留給印第安人,力圖限制北美殖民地人民在山脈以東地區居住。為此,英王於1763年頒布救令,宣佈阿巴拉契亞山脈以西的土地為王室私產,英王將建立4個新的殖民地,北美殖民地人民,一律不得向西遷移到這個地域去。這個法令引起了渴望獲得土地的小農的不滿,也損害了資產階級土地投機家和種植園主的利益,從而激怒了殖民地各階層人民,成為反英鬥爭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次,英國政府為了徵收新稅、增加財政收入,繼兩次航海條例法案後,1764年又頒布了在北美殖民地實行的食糖條例。這項新的徵稅法令擴大了航海條例徵收進口稅「列舉品」的範圍,對北美殖民地從英國以外的國家輸入商品,增加了徵稅的稅率和商品項目;英國政府還增派了收稅官吏,嚴格控制殖民地的關稅收入,派遣軍艦在沿北美的海岸巡邏,堅決取締走私。這項《糖稅法》使商人、製造商、手工業者和廣大勞動人民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英國的經濟掠奪,從而使北美殖民地人民和英國統治集團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化。

    其三,英國還通過頒布通貨條例、《印花稅法》、《駐兵條例》等手段,轉嫁英國龐大的殖民支出。印花稅條例規定,在北美殖民地的一切新聞報紙、小冊子、執照、商業文件和合法文書,甚至畢業文憑,都必須加貼印花,即對每項證書徵收由幾辨士到幾英鎊的稅,違者受罰。《印花稅法》觸發了北美殖民地人民的反英怒火,各地人民紛紛舉行集會,反抗英國政府所加於他們的剝削和壓迫。他們高呼「要自由,不要印花稅」,「寧穿土布,不失自由」的口號,闖入稅務機關,趕走稅吏、焚燬稅票。人民用柏油塗在稅吏身上,沾上羽毛、遊街示眾。時殖民地的代表還在紐約舉行反印花稅大會。宣佈英國國會無權向殖民地徵稅。紐約群眾還燒燬了新運到紐約港口的10箱印花稅券。北美殖民地紛紛掀起抵制英國貨運動,致使英國輸入殖民地的貿易額銳減。1768∼1769年,英國與殖民地的貿易總額由136.3萬英鎊,減至50.4萬英鎊,使英國商人遭受很大損失。在英國商人的要求下,英國政府也從自己切身經濟矛!益出發,取消了印花稅。

    英國頒布的《駐軍條例》規定,英國政府駐在北美殖民地的軍隊,可以佔用公用房屋。當時,英國統治集團在先美殖民地駐紮正規軍1萬名,這項駐軍費用和其他機構的政務費開支每年高達42萬金鎊。英國頒布的懲治叛變條例中規定,殖民地必須繳納特別稅,供養在殖民地境內英國的駐軍開支。接著,英國以軍艦和大炮為前驅,派出兩個團正規軍進駐波士頓,但在革命群眾的反抗下,這批正規軍被迫撤到浚士頓港口,以後,英國又續派兩團士兵駐防波士頓,紐約也一直有兩個團英軍駐紮。駐在北美殖民地的英國士兵,完全蔑視殖民地的法令,胡作非為,姦淫婦女,酗酒鬧事,早已使殖民地人民群情激憤。1770年1月,紐約的英國駐軍砍倒一棵自由竿,把它劈碎放在「自由之子社」總部前面,並張貼侮辱自由之子的招貼畫,進行挑釁。革命群眾忍無可忍,在金山地區用棍棒、刺刀和英駐軍進行戰鬥,致使許多人受傷、一個公民被殺死。2月∼3月,英國稅吏在波士頓開槍打死一個小孩,引起波士頓工人同英國駐軍發生正面衝突。當美軍凌辱學徒事件發生後,憤怒的波士頓人聚集到駐紮英軍的英王街上示威,英軍竟開槍打死群眾中的5位勇士,打傷6人,造成了駭人聽聞的「波士頓慘案」。各地人民紛紛舉行集會,譴責英國反動當局的暴行,要求英國反動當局撤退駐軍。英國統治集團被迫宣佈廢除在北美殖民地所施行的一切稅法,卻留下一項茶稅,以表示英國政府有權向殖民地人民徵稅。

    當時,英屬東印度公司獲得向英屬殖民地運銷茶葉的壟斷權,但由於經營不善,瀕於破產,該公司的債務超過100萬英鎊,僅在英國本上存茶即達1700萬磅。英國政府於1773年特別通過救濟東印度公司的茶葉條例,准許該公司在北美殖民地以廉價銷售積壓茶葉的專利權,並只對東印度公司徵收輕微的茶稅,使其茶葉價格比走私茶葉便宜50%。為了貫徹實行這一條例,英國政府還重申,禁止北美殖民地人民購買走私的茶葉。《茶葉稅法》嚴重地損害了殖民地人民的利益,引發了反英鬥爭的新高潮,紐約、費城等城市舉行示威遊行,並發動群眾拒絕卸貨。在查爾斯頓,茶葉即使運上了岸,也不予發售。有一批波士頓青年,在綽號「走私王」韓寇克和知識分子薩纓爾-亞當斯的支持下,組織了波士頓茶黨。1773年12月16日,他們化裝為印第安人,踏上了東印度公司的3只茶船,把船上所載價值達18000英鎊的342箱茶葉倒入海中。在紐約和新澤西等地、也都發生殖民地人民反抗英國暴政的「傾茶事件」。

    傾茶事件使英國統治階級惱羞成怒。面對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怒潮,英國統治階級並沒有考慮讓步,而是接連頒布了五項高壓政策的法令以報復傾茶行動,加緊對殖民地人民的鎮壓。這五項法令是:

    (1)封閉波士頓海港法令。法令規定,在波士頓人民未償付損失的茶葉價款以前,斷絕波士頓的對外通商。這一措施實質上是企圖用飢餓的辦法來迫使波士頓人民屈服。

    (2)取消麻薩諸塞自治的條例。條例內容是取消麻薩諸塞地方憲法、將殖民地政府機構改組、英國政府加強了對麻薩諸塞的直轄權:過去州的參議院的議員由州的議會選定,以後改由英王(實際上是英國議會)任命,法官、治安維持宮、地方官吏均由英王總督任免;禁止麻薩諸塞人民隨意集會。

    (3)新駐營條例。該條例擴大了1765年駐營條例中所規定的英國駐軍的居住權限,規定英軍可以在殖民地一切旅館、酒店以及其他公共建築物自由駐紮。

    (4)司法權條例。規定英國官吏如犯任何罪行,須送到英國或諾法斯科西亞(屬於當時英屬加拿大東部的一個地區)審判,這實際上侵犯了殖民地的司法權。

    (5)魁北克條例。它把俄亥俄河流以北、賓夕法尼亞以西的廣大地域,劃歸給英王直轄殖民地魁北克。這樣,在犧牲殖民地邊疆的基礎上,無理地擴大了魁北克的領土。

    這五項高壓法令,被殖民地人民稱為「不可容忍法令」。為了保證法案的執行,英國政府還任命駐紮在北美殖民地的英軍總司令蓋奇作馬薩諸塞的總督,並不斷派遣軍隊到北美殖民地來、公然以武力相威脅,從而成為觸發北美獨立戰爭的導火線。北美殖民地人民紛紛舉行聲勢浩大的抗議集會,罷工罷市,反抗殖民統治。當波士頓港口被封鎖、人民困於飢餓的時候,馬上受到13個殖民地人民的支援。當英國政府調兵遣將前來鎮壓時,同仇敵汽的殖民地人民聯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的革命力量。在馬薩諸塞等地,組織起來的民兵稱為「一分鐘人」,遇有緊急情況,可以迅速集合,去執行戰鬥任務。

    第一屆大陸會議通過了一個關於殖民地人民的權利和控訴英國殖民統治的宣言,制訂了一系列關於經濟抵制的禁令,擬定了致英王的請願書。但是,這次會議隻字未提北美殖民地的獨立,仍稱英王為「最慈愛的君主」,希望能用和平方式解決爭端,這充分表現了資產階級的妥協性和不徹底性。

    獨立戰爭的槍聲

    英國政府不肯善罷甘休,1775年4月18日夜間,馬薩諸塞的「總督」派遣800名英軍到達離波士頓約27公里的康科德地方去搜查民兵所儲藏的軍火並逮捕「愛國派」的領導人。波士頓附近的民兵事先得到這個消息,迅速集合,準備伏擊。當19日拂曉英軍走近烈剋星敦的時候,民兵從叢林裡、屋頂上和牆角邊向英軍射擊,獨立戰爭的第一槍終於打響了。

    1775年6月,英軍在波士頓附近的崩克山發動進攻。由農民、工人、漁民、白奴等2萬人組織起來的志願民兵隊,在自由之子社的領導下英勇迎擊,一天之內擊退英軍三次衝鋒,給英軍以大量殺傷,後終因彈盡援絕,被迫撤離陣地。

    在革命高潮的推動下,第二屆大陸會議通過了《獨立宣言》。宣言第一次以綱領的形式表述了資產階級的政治要求。宣言宣佈人人生而平等,每人都有「造物主」賦予的某些不可轉讓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存、自由與謀求幸福的權利;為了保障這些權利,人們才建立政府,政府的權力來自被統治者的同意,任何政府一旦損害這些權利,人民就有權變更或廢除它,建立新政府。

    宣言以振聾發聵的語言,揭露了「現今大不列顛王國的歷史,就是一部怙惡不悛、倒行逆施的歷史,它那一切的措施都只有一個直接的目的,即在我們各州建立一種絕對專制的統治」。接著,宣言以磅礡的氣勢,歷數英國殖民主義的種種罪行,得出「一個如此罪惡昭彰的君主,其一切的行為都可以確認為暴君,實不堪做一個自由民族的統治者」的結論。

    宣言以字字血、聲聲淚昭告大家:「我們曾經提醒他們注意到我們在此地移植和居住的實際情況,我們曾經向他們天生的莊義感和俠義精神呼籲,而且我們也曾經用我們那同文同種的親誼向他們懇切陳詞,要求取消那些倒行逆施的暴政,認為那些暴政勢必將我們之間的聯繫和友誼歸於破裂。然而,他們也同樣地把這正義的、血肉之親的呼籲置若罔聞。因此,我們不得不承認與他們分寓的必要,而我們對待他們也就如同對待其他的人類一樣,在戰時是仇敵,在平時則為朋友。」

    宣言最後莊嚴地宣告:「這些聯合殖民地從此成為、而且名正言順地應當成為自由獨立的合眾國;它們解除對於英王的一切隸屬關係,而它們與大不列顛王國之間的一切政治聯繫亦應從此完全廢止。作為自由獨立的合眾國,它們享有全權去完成媾和、締結同盟、建立商務關係,或採取一切其他凡為獨立國家所理應採取的行動和事宜。」

    《獨立宣言》的通過和發表,標誌著美國的誕生。但美國的「獨立」還只是紙面上的東西,美國人民為了掙脫英國的殖民壓迫進行了艱苦卓絕的獨立戰爭。英國是資本主義發展較早的國家,擁有1000萬人口,經濟力量雄厚。當時,英國擁有廣大的殖民地,在北美洲還控制著加拿大、佛羅里達、英屬西印度群島,可以利用這些基地來進攻美國。同時,英國已經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可以用來運送兵力、封鎖港口、保障供給。而新生的美國只有300萬人口,武裝力量也只是裝備和給養都很差的民兵及游擊隊。英軍雖然於1776年3月撤出波士頓,但美國軍隊無力向前推進。隨後,英國從德意志招募的一支僱傭軍到達加拿大,在紐約的攻守戰中,英國獲勝。次年9月,英軍依靠海軍力量從海上進兵,佔領了費城。7000名英軍由加拿大向南進攻,而紐約的英軍也向北出擊,企圖夾擊美國軍隊,英國掌握了戰爭的主動權。

    美國積極尋求國際上的支援

    獨立戰爭爆發後,大陸會議即派遣富蘭克林赴歐爭取外援。1776—1785年間,富蘭克林駐節法國,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外交活動。而法國也在簽訂了1763年和約之後,幾乎就立即試圖利用英屬殖民地的叛亂來向英國復仇,恢復法國已經失去的地位。為此,法國派遣一批又一批的秘密觀察人員到大西洋彼岸,報告殖民地的叛亂動向。當英國頒布令人不能容忍的強製法令激怒了北美殖民地的時候,法國便認為復仇的機會來臨了。法國認定,英國是我們的天然敵人,「一個貪得無厭、不公道的、無信義的敵人」。因此,法國的責任就是抓住一切機會來削弱英國的力量。法國認為,秘密地援助造反者,它將削弱英國的力量,從而相應地加強法國的力量;它將對英國的商業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失,從而大大擴展我們的商業;它非常可能導致我們恢復英國從我們手中奪去的一部分美洲產業,例如紐芬蘭和聖勞倫斯灣的捕漁權、羅那爾島的主權等等。在《獨立宣言》尚未通過,殖民地代表尚未到達法國本土之前,法國政府便已決定從皇家武器庫中撥出100萬利弗(約合20萬美元)的軍火,西班牙也貢獻100萬利弗來支持美洲的造反,以便使英國陷入困境、伺機復仇。當《獨立宣言》的消息傳到巴黎的時候,法國甚至向西班牙試探,建議通過承認美國的獨立而同英國打仗。美國薩拉托伽戰役之後,法國便公開承認北美獨立。

    正當法國反對英國干涉美洲戰爭之際,歐洲的巴伐利亞選帝侯(指有選舉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權的諸侯)馬克西米利安逝世之後,奧地利的約瑟夫二世迅速佔領並兼井了巴伐利亞的大部分領地,普魯士的腓特烈大帝馬上出兵加以阻止。如果法國願意支持奧地利對普魯士的侵略,它可以得到奧屬尼德蘭——那個一個世紀以來法國國王們垂涎的佛蘭德斯,那個在以前和從那時以來其土地為數十萬法國士兵的鮮血所浸濕的地方作為報償。這真是一個十分誘人的機會。然而,法國寧肯不要誘人的低地國家,也要抓緊時機削弱英國。法國與美國在1778年2月6日簽訂了兩項條約:

    第一個條約是友好通商條約,其中包括貿易上的最惠國待遇和海運原則。

    第二個條約是一個「有條件的防禦聯盟」,它規定,如果由於第一個條約英法之間爆發戰爭,兩國應協同作戰,任何一方未經另一方的正式同意,不得同敵方媾和或停戰。它們「在美國的獨立來得到結束戰爭的一個或幾個條約的正式的或默契的保證之前,不得放下武器」。它還規定「本防禦聯盟的主要和直接目的,在於有效地維護這個合眾國及其在政府事務上或通商事務上的絕對的和無限的自由、主權和獨立」,聯盟雙方可自行決定其在軍事上的貢獻,英國在北美大陸上的屬地,留待美國佔領;法國則可以自由處理百慕大群島以外的英屬島嶼。

    美國國會批准了法美條約。同年七月,一支法國艦隊來到了美國。1778年6月,法國和英國軍艦在阿善特海面上遭遇,發生了不宣而戰的衝突。1779年6月,西班牙為了從英國手中奪回直布羅陀、梅諾卡島以及在北美洲的殖民地佛羅里達,也參加到法國方面對英國作戰。1780年,一支法國遠征軍到達美國。荷蘭也為自己的商業利益受到英國的侵襲參加法國和西班牙方面對英作戰。美國利用了歐洲列強同英國的矛盾,造成了有利於自己的態勢。

    北美洲的戰場上,戰爭呈膠著狀態。1778年6、7月間,第一批法國軍艦開到北美洲海港。駐守費城的英軍擔心被圍,在法國艦隊將要封鎖特拉華河,切斷英軍的退路時,匆忙從費城撤出、轉而退守紐約市。華盛頓軍隊趁機截擊英軍,雙方在新澤西境內發生激戰。當英軍固守紐約後,華盛頓率領軍隊與之對峙。

    1778年12月,英軍在南方發動攻勢,企圖挽回敗局。英軍利用海軍優勢,侵入喬治亞,佔領薩凡納,隨後侵入南卡羅來納、佔領了查爾斯頓港、並由此北上,企圖在整個南方恢復英國的殖民統治。侵美的英軍總司令柯寧頓錯誤地認為,查爾斯頓佔領後,南部的戰局已經能夠控制,便把防守的任務交給了部下康華理,自己率領侵略軍返回了紐約。不久,民兵游擊隊在南卡羅來納北部的王山地區襲擊英國侵略軍,獲得了重大的軍事勝利,從而扭轉了南卡羅來納的戰局。英軍將領康華里在南方無法立足、兵力日漸消耗,最後只得退往弗吉尼亞州的海港城市約克鎮,在那裡等待英國海軍的接濟。

    具有決定意義的約克鎖大捷

    約克鎮,右翼倚托在沼澤之上,這個沼澤掩護著該鎮的右方,沼澤之外建有一個巨大的堡壘,靠近從威廉斯堡來的沿海道路,用柵欄和拒馬使其聯成一體;鎮中的炮兵陣地,可以控制一切的道路和棧橋,中央有一片稀薄森林的保護,中央的左方,又有一個野戰工事,沒有炮位,以控制漢普喬路。左方是一個深的峽谷,一個溪流,一直流向約克河。縱觀整個地形,若無制海權,約克鎮是不利於防禦的。假如康華里已經認清海上優勢落入法國之手,或放棄這個地區,或者在華盛頓率軍尚未到達之前,擊敗附近的美國部隊,戰局尚有轉機,然而,康華里無所作為,率領7000人固守在約克鎮。

    1781年9月初,一支由33艘艦艇組成的法國艦隊,在約克鎮外打敗了英國海軍,完全切斷了英軍的海上供應線。華盛頓抓住戰機,在威廉斯堡集中他的兵力,一共有16645人(含美洲正規軍5645人,民兵3200人,法軍7800人),分組成3個師,前進到距離目標兩哩以內的地點。為了全殲被圍之敵,美軍還派出步騎兵300人和700人的陸戰隊封鎖喬賽。

    聯軍開始構築第一道圍攻線。

    圍攻戰開始了。美軍從右面開始全面發射24磅和18磅的火炮,加上10-的迫擊炮的轟擊,整夜不曾停息。次晨,法軍的炮兵也從左面發射,火炮的巨大吼聲連續達6一7個小時,從未停息。據華盛頓記載:「現在火力變得女口此強烈,敵人把他們的火炮從炮眼中抽出,放在炮眼之間的防壁之後,全天都不曾發射一彈。在黃昏時,法軍所發射的一顆火彈,燒著了裝備有44門炮的卡侖號巡洋艦,將其全部焚燬。它的火炮和物資已被移出。據逃亡者報告,我們的炮彈極為準確,在一天之內使敵軍大受損傷」。

    在猛烈的炮火和強大的攻勢下,英軍被迫投降。投降英軍的總數為8077人,其中陸軍7157人、海軍840人、隨營者80人。在圍攻中,英軍死153人、傷326人。聯軍方面死75人、傷199人,其中三分之二是法國人。美國利用有利的國際局勢和聯軍的力量,以廉價獲得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勝利,這一勝利,結束了美國的獨立戰爭,是美國歷史發展的里程碑,正如列寧高度評價的:「現代的文明的美國的歷史,是由一次偉大的、真正解放的、真正革命的戰爭開始的」。

    約克鎮戰役給予英國以沉重的打擊,使得英國議會中的反對派推翻了主戰的政府、堅決主張進行和平談判。英國政府即與美國派駐在巴黎的代表進行接觸,商談進行媾和的條款。聯合殖民地國會早在1779年8月就擬定了最初的和平條件決議,明令指示禁止全權代表在英國不首先承認美國的主權、自由和獨立的情況下開始進行談判;這個獨立還必須「按照同最富有基督精神的陛下所汀的聯盟條約的形式和旨意,在一個和平條約或幾個和平條約中予以保證和確認」。這個決議對邊界還有明確的要求。美英經過談判,於1782年在巴黎擬定了條約條款,並於1783年9月3日簽字。巴黎簽署的《大不列顛和美國最後和平條約》,第一條便承認了美國的獨立,「不列顛國王陛下承認美國所有權和領土權的一切要求」。條約第二條詳細地標定了美國的邊界。英國讓美國取得了阿巴拉契亞山脈以西、密西西比河以東那一片廣大地區。新建立的美利堅合眾國的邊界是;北接加拿大和大湖區,東瀕大西洋,南接佛羅里達,西至密西西比河東岸。這樣,美國的土地就比其宣佈獨立時擴大了一倍半。

    但是,這個最後和平條約,英國除了損矣13個殖民地(這滿足了法國和美國的主要戰爭目的)這一個巨大打擊而外,在其他方面沒有受到多大的損失。在同法國締結的條約中,它放棄了對法國海軍港口敦亥!爾克所加的一切限制。除此而外,這個條約在更大程度上只不過是1763年巴黎和約對領土處理的繼續,只是在西印度群島(把多巴哥割給法國)和非洲(把塞內加爾給法國)作了一些微小的調整。法國只保留了它在印度進行純粹被動貿易的角色,僅此而已。在同西班牙締結的條約中,英國害割讓了佛羅里達,但沒有規定它的邊界(因而英美初步條約上以備萬一的秘密規定始終未生效),此外還割讓了已被法國和西班牙的軍隊佔領的地中海上的梅諾卡島。締約雙方同意:英國在「西班牙的大陸」上的伐木居留地在不損及西班牙主權的原則下應限制在洪都拉斯海岸一定的規定邊界之內。喬治三世保留了地中的門戶直布羅陀,這個有悠久文明的海域不久之後就成為帝國通往東方的走廊。在同尼德蘭締結的條約中,英國獲得了在錫蘭對面印度海岸上的尼加帕坦的貿易公司,隨即把它變成滲透這個豐饒的荷屬島嶼的走私據點。不久,這個島嶼即被英國完全佔有。尼德蘭承認英國臣民在荷屬東印度群島之間有自由航行和貿易的權利。條約規定荷蘭船隻在公海上繼續按舊習慣向英國國旗敬禮。

    法國在國際政治格局發生變化的決定性關頭,巧妙地利用各國力量來削弱英帝國。從這個角度來認識問題,法國打了一個大勝仗,獲得了光榮的勝利。在最後的勝利中,不一致的聯盟國取得了充分保障法國利益的和平。但是,法國在同美國戰爭中支付了龐大的戰費,國庫告磐,瀕於破產,從而也加速了法國君主制度的崩潰。美國獨立戰爭的勝利大大鼓舞了法國人民反封建的鬥志,這對於更加徹底的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起到了有力的推動作用,不久,這場大革命便爆發了。

    美國獲得獨立之後,美國自身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和對外擴張慾望的膨脹,也迅速地走上了殖民主義的道路。英國政府並不甘心它在美國的失敗,時刻策劃捲土重來,美英之間展開了時而和緩、時而激烈的爭鬥。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