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風雲傳奇  第3卷 驚天。巨變
    終於於謙回到了他夢中的京都,京都依然是那樣的輝煌。看到京都的那一刻于謙不由的想起了小時候。由於家庭環境不錯,他有著自己的書齋,他就在這裡度過了自己的童年時光。與當時的所有讀書人一樣,他也是從四書五經開始自己的求學生涯的。

    他十分上進,讀書用功刻苦,卻從不拘泥於書本上的東西,除了學習考試內容,他還喜歡閱讀課外書籍(如兵法等),自從柳香芋在七歲那年告訴了他一個叫文天祥的人,他也有了自己的偶像,他把這位偶像的畫像掛在自己的書齋裡。有一次,教他讀書的先生發現他經常看那幅畫像,便好奇地問他為什麼這樣做。他聞言,立刻正色回答:「將來我要做像他那樣的人!」畫像上的人物就是柳香芋告訴他的文天祥。除此之外,于謙還在書齋中寫下了兩句話作為對文天祥的贊詞。

    殉國忘身,捨生取義

    寧正而斃,不苟而全!

    也許這就是于謙一生的承諾。三十餘年後,他用生命實現了自己的承諾。

    永樂十九年(1421),于謙二十三歲,此時的他已經鄉試中舉,即將赴京趕考。

    他將從此告別自己的家,告別江南水鄉的故土,前往風雲聚匯、變化多端的京都。他記得自己當時是口吟一詩,踏上征途。

    拔劍舞中庭,

    浩歌振林巒!

    丈夫意如此,

    不學腐儒酸!

    在京城的這次會試中,他順利考中進士,並最終被任命為御史。在之後的宣德元年的朱高煦叛亂中,他以其洪亮的聲音,嚴厲的詞句,深厚的罵功狠狠地教訓了這位極其失敗的藩王,並給明仁宗留下了深刻地印象。從此他就開始了他為官之路。宣德五年(1430),明宣宗任命他為兵部右侍郎,並派他巡撫山西、河南等地。這一年,他只有三十二歲。他常常想起首輔楊士奇來,一直以來,他都很清楚的知道如果沒有他楊閣老也就不會有他于謙的今天,他常常想起當時確實有人對他陞遷得如此之快表示不滿,而楊士奇卻笑著說:「此人是難遇之奇才,將來必成棟樑!我是為國家陞遷他而已。」也就是那一年他——于謙離開了京都。可他也沒想到這一去就是十九年,他也沒想到他一去就在也沒有看到過他——楊士奇。在這十九年中,他巡撫山西、河南一帶,他沒有辜負楊士奇的信任,工作兢兢業業,在任期間,他為大明安撫了江西、河南、山西。老百姓也十分尊重他。著就是他于謙對他楊士奇的回報,更是對大明皇帝的回報

    于謙記得在正統年間,王振已經掌權,他這個人是屬於雁過拔毛型的,地方官進京上報情況,多多少少都會帶點東西,即使是些日常用品,王振也來者不拒,讓人哭笑不得。可是自己卻從未貪過,因為他一直記得要為大明做一個文天祥,一個岳飛。,他是巡撫,權力很大,卻能夠做到不貪一針一線。不但自己不貪,也不讓別人貪。

    於是正統六年(1441),一直看他不順眼的王振找了個借口,把他關了起來,但王振錯了,他完全沒有估計到于謙的人望如此之高,如果要殺掉這個人,後果可能會極其嚴重。於是王振退讓了,他放出了他于謙。記得曾經有人勸他多少送點東西做人情,對於這樣的勸解,他給他們寫了一首詩。                               絹帕蘑菇及線香,

    本資民用反為殃。

    清風兩袖朝天去,

    免得閭閻話短長。

    也許這就我于謙一生要去做的。於今我于謙終於會來了,回到了這個曾經奮鬥努力的地方了。可也已經不是那時的京都了,如今的京都在大太監王振的管理下一是一片恐慌。如今的他看到的可是身陷敵營成為人質的皇帝,也先精銳的士兵,城中驚慌失措的百姓,不堪一擊士氣低落的明軍,還有類似徐珵這樣只顧著自己的逃跑派煽風點火,一切的一切。但他卻眼睜睜的看著這一切的發生。但他無能為力,這個讓他很是痛苦。這時候他突然想起了鄺埜。在他看來鄺埜是一個十分正派的人。在也先大舉進犯的時候,王振挾持皇帝親征。兵部尚書鄺埜極力勸諫,不聽。鄺埜跟隨皇帝管理軍隊,留他主持兵部的工作。他是他的上司。但于謙總覺得他似乎少了點什麼,這個他一直都沒有想明白。後來他終於想明白了,讓他想明白的是大太監王振和蒙古的大汗也先讓他想明白的,那就是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終於他要怎麼做了。殉國忘身,捨生取義,寧正而斃,不苟而全!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