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堤女 第2卷 第八十七章、姚樞
    姚樞何許人也?

    姚樞,字公茂、敬齋。

    先祖在宋朝營州柳城居住。

    小時候學習勤奮,才思敏捷,很得老師器重。

    因父親姚淵在許州做錄事判官,姚家因此遷家到許州。

    1232年,蒙古軍攻破許州城,姚家人失散。

    姚樞只好孤身一人到燕京投靠故人楊惟中。

    楊惟中是蒙古軍一名將領,管轄燕京軍務。

    姚樞到他身邊後,他發現姚樞不是平常之人,就向窩闊台汗引薦,希望姚樞一展自己才學。

    1235年,蒙古統兵攻打宋朝,大汗下詔書讓姚樞隨軍出征。

    那次隨軍,戰果輝煌,繳獲許多戰俘。

    名盛大江南北的大思想家趙復也在俘虜中,被姚樞識得,從而成了師徒,姚樞從趙復那裡學到儒學精髓。

    1241年,姚樞出任燕京行台郎中,但到任後與主管官員意見不合,於是棄官歸隱。

    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孫子,拖雷的兒子,被大汗封為藩王。不過他志向遠大,當上藩王后廣結有識之士,思謀更大發展。當他得知姚樞此人後,馬上有了招為帳下打算。

    1250年,姚樞應忽必烈徵召,走出百泉,遠赴漠北。到了漠北見到忽必烈後,忽必烈向他訪問治國之道。

    姚樞細細陳述了儒家傳統的帝王之學,治國之道。忽必烈聽後大為受用,把他留在帳下,拜為軍師。

    姚樞到達漠北時,忽必烈還只是位普通的藩王,得到姚樞,如虎添翼。

    姚樞受到忽必烈賞識,盡心盡力輔佐忽必烈,為他出謀劃策。

    忽必烈的勢力很快擴展開來,成為草原上數一數二的英雄。

    忽必烈向蒙哥汗獻上的大迂迴攻宋戰術,也是姚樞為他出的建議。

    可以說沒有姚樞就沒有現在的忽必烈。

    姚樞於忽必烈,那是良師益友,大凡有重大決策,他必問姚樞。

    近日恰逢姚樞另有要事去辦,不在忽必烈身邊,而攻打區區姚州,也不是什麼天大的事,再加上武游在旁造謠生事,盛怒之下,忽必烈做出踏平姚州的決定。

    姚樞是辦完事後回到大理,聽說高泰祥被抓,王爺已在姚州犒賞三軍,他隱隱覺得事態有點不對,馬上趕了過來,到駐軍營地,才知王爺在草海邊排邊佈陣,要剿平姚州,問清原因後,他這才如飛而來,制止忽必烈這個血腥的剿殺行動。

    還算及時,讓他在緊要關頭攔住忽必烈瘋狂計劃,免了姚州一劫。

    忽必烈見到姚樞,知他如此不顧一切阻擋自己出兵,必有說詞,於是命令收兵回營,再作打算。

    他這一下令,武游的臉就變綠了,一眼看上去,跟一個時間擺過頭而長出綠霉煙的饅頭無異。

    「軍師,為何不能出兵姚州?」回到營中,忽必烈向姚樞請教。

    姚樞說:「王爺是否還記得出兵大理的初衷?」

    「記得,為了拿下宋,一統九州。」

    「如此,就不能失去人心,而應順應民意,讓百姓信賴於我,從而擁戴於我。大肆屠殺只會寒人心,與治國平天下無益。」

    忽必烈一下醒悟,拍拍腦殼說:「幸得軍師及時制止,才免去一端禍事!」

    「王爺雄才大略,如此甚好。」

    「軍師,餘下該作何處理?」

    姚樞說:「撤軍姚州,安撫姚州百姓,讓他們在這裡安居樂業。然後想法說服高泰祥,讓他為我所用。」

    忽必烈搖頭道:「高泰祥這賊人殺我兄弟,本王不能容他。」

    姚樞說:「成大事者應以大局為重。」

    「本王考慮考慮,以後再議。」

    看到蒙古軍在草海邊布成進攻陣式,姚州的人就知道與蒙古軍決一死戰的時間到了。

    他們迅速作出應對,打算在蒙古軍登岸之時殺他個片甲不留,哪怕流盡最後一滴血,也絕不供手相讓姚州。

    菩堤女站在反擊隊伍最前面。  

    只見她身穿鎧甲,手握冰清玉女劍,女兒身形絲毫掩不住她身上的勃勃英氣。

    她目視著對岸敵人,眼中充滿悲憤。

    蒙古軍如此大動干戈,父親凶多吉少!得為父親報仇,讓蒙古達子血賬血還!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