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顛覆三國 作品相關 趙云:將星因何而黯淡
    趙云:將星因何而黯淡——

    三國人物縱橫談之六

    從古至今,對三國人物的評價文章如汗牛充棟,公婆都有理,這場筆墨官司從來未消停過。但唯有二人,民間評價是驚人的一致:一是諸葛孔明,神機妙算,有神鬼莫測之妙,成了中國人智慧的化身;二是趙雲趙子龍,那是忠肝義膽,英雄無敵的代義詞。

    孔明三氣周瑜,趙雲長阪坡七進七出,這些膾炙人口的故事幾乎家喻戶曉,誰要道出此二人半個不字,定當口誅筆伐,群起而攻之。

    這一切都得歸功於羅貫中老先生的造神運動。

    撇開演義因素,從史料上分析,劉備和趙雲的關係非常複雜。

    早期就追隨劉備的趙雲,屢屢救了阿斗的趙雲,幾乎一生未有敗績的趙雲,被後人譽為一呂二趙三典韋的武勇排名第二的趙雲,在劉備入蜀時期並未得到重用。作為以識人本領為最的劉備來說,不重用趙雲實在是太奇怪了。

    在劉備期間,趙雲得到的最高軍職僅為翊軍將軍。在東漢乃至三國的官職表上,這翊軍將軍實際上就是個雜號將軍,這與劉備攻下成都後封賞關羽前將軍、張飛左將軍、馬超右將軍,後來,黃忠又被封為後將軍相比,實在讓人匪夷所思。

    何謂翊軍將軍,就是侍衛長的稱號,即使趙雲功績小於關、張、馬、黃,弄個安東將軍、平西將軍也不為過吧?

    第二件事,打下漢中之後,任命漢中太守的人選問題,也可看出劉備對待趙雲的態度。漢中是蜀國的東大門,防魏的第一線,位置尤為重要。當時都以為人選非張飛莫屬,但劉備卻任命了行伍出身的魏延,趙雲根本不在人選之中。而清人烏頭宰相魏裔介《兼濟堂文集》中說:北山之戰,非順平則不能有漢中。(趙雲死後被溢為順平侯,古人多以趙順平稱之)應該說,攻取漢中,趙雲是立下大功的。

    第三件事也可看出趙雲在蜀國當時的地位。劉備進位為漢中王,上表給漢獻帝的大臣中,有名有姓有職位的:平西將軍都亭侯臣馬超、左將軍領長史[領]鎮軍將軍臣許靖、營司馬臣龐羲、議曹從事中郎軍議中郎將臣射援、軍師將軍臣諸葛亮、蕩寇將軍漢壽亭侯臣關羽、征虜將軍新亭侯臣張飛、征西將軍臣黃忠、鎮遠將軍臣賴恭、揚武將軍臣法正、興業將軍臣李嚴等一百二十人,趙雲的名字淹沒在「等一百二十人之中」。

    劉備怎麼啦?難道是趙雲勇猛不夠、智謀不足、品德有虧還是貪財逐利?

    漢中一戰,劉備來到趙雲的屯營地,看了他對陣曹操的地方,誇道:「子龍一生皆是膽」,而軍中皆稱呼趙雲為虎威將軍,這不能說他勇猛不夠吧?

    趙雲先後離袁紹、公孫瓚而去,認為他們不能成大事,始終追隨劉備,不能說他沒識人的眼光吧?打下成都之後,趙雲勸劉備不要將成都的田地分封給有功之臣,而應該休養生息,讓百姓安居樂業,這不能說他沒政略吧?勸劉備不要伐吳,魏國乃是頭號敵人,不能說他沒戰略眼光吧?

    品德有虧?趙雲活捉好友夏侯蘭,卻不留在身邊,因他懂律法,推薦他去擔任軍正,這說明他有情有義卻又持身嚴謹,不拉山頭不搞小集團;打下桂陽,原太守趙范要將有國色的寡嫂樊氏許配給他,他卻嚴詞拒絕美人計的誘惑,後趙范叛逃,趙雲無所牽連。

    趙雲唯一一次能稱得上敗績的是箕谷之戰,兵弱敵強,趙雲帶著部隊徐徐而退,兵將無損失,輜重軍資無遺棄。孔明要行賞,趙雲卻說軍事失利,何賞之有?

    趙雲並不愛財呀。

    今人有人著文說:趙雲不得重用,乃當時門閥觀念使然,當時做官都要講究門第出身,並以馬超為例。試問,魏延、黃忠甚至張飛、關羽該做何解?他們都是世家子弟嗎?

    趙雲入蜀後不被重用,那只能是一個原因:劉備忌憚他。

    為什麼?

    因為在趙雲身上找不到缺點,他是個無私無慾的完人。

    有史以來,上位者都信奉御下之道,如何御下?自然是恩威並施。要恩威並加其身,首先得找出這個人的所好,或者說是性格上的缺陷。

    可劉備在趙雲面前,通行的御下之策卻失去了效用:這人不愛財、不好色、不搞小圈子。更重要的是你趙雲太過謹慎,為了避嫌,你連夏侯蘭都不放在身邊。那你想幹什麼,你到底為了避什麼嫌?

    還有個關鍵之中的關鍵:趙雲兩次救了劉阿斗。

    阿斗本不是什麼大器,這點劉備很清楚。萬一他駕崩之後,阿斗再將趙雲依為社稷干城,會不會出現另外一個主弱臣壯的格局?

    劉備再聯想到自己一生之中韜光養晦的眾多經歷,以己度人,也許在心裡就如此認定:為了將來劉家的天下,決不能讓未來可能出現的野心家羽翼豐滿。

    所以,一個天才的將星入蜀之後光芒不在。

    不要以為這是臆測,還有一個強大的佐證:劉備如何使用諸葛孔明。

    劉備為了防止孔明大功獨攬,入川之時以龐統為軍師;龐統死後,又重用法正制衡孔明;法正歸西之後,白帝城托孤孔明之時,又讓李嚴掣肘。

    劉備只是一深諳御下之道的梟雄而已,他對孔明也並非羅老先生所說的言聽計從。甚至,他在內心裡是否懷疑孔明與趙雲這一文一武暗結朋黨也說不定,只是史料上找不到孔明與趙雲如何親厚的例證罷了。

    歷史,終究是一本誰也說不清的糊塗賬。

    只是,雄才大略的乾隆帝曾說:使如趙雲所言,居河、渭上流,以伐逆寇,漢事未必無成。

    劉備不信孔明,不用趙雲,夷陵之戰使蜀國精銳盡墨,這才是蜀國滅亡的禍根,而非後人非議的孔明連年征戰不休,大權獨攬導致蜀國人才凋零、民不聊生。

    更讓人扼腕的是,一顆本應在中華歷史上熠熠生輝的將星黯然失色,難怪後人評說,趙雲、孔明這兩位良臣擇了朽木而棲。

    惜哉,趙雲趙子龍,生逢亂世,不遇其人。

    風舞靈山

    二00九年十一月十二日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