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顛覆三國 作品相關 賈詡 三國謀士誰為首?
    易中天先生稱賈詡為三國最聰明的人,我對此極為贊同。

    我以為賈詡之聰明表現為他的「三識」:識勢、識人、識己。「三識」尤為識己特別顯示出其聰明的一面,所以他能壽七十七而善終。

    先說識勢:

    董卓被戮以後,其校尉李傕、郭汜、張濟、樊稠逃回西涼準備解散隊伍,這時賈詡出謀:諸公若逃亡,則一亭長即可擒之,不如召集兵馬打著為董卓報仇的旗號進攻長安。不勝再逃亡不遲。

    後人包括裴松之毛宗崗都把長安大亂歸結於賈詡的此次出謀,且不說賈詡此時也是覆巢之下,豈有完卵的卵之一,作為一個謀士,食人之祿,忠人之事,出謀劃策也是他份內的事。要追尋根源,近的首先要找王允,誰讓他獨不赦此四人?賈詡此次「識勢」悔不悔?我看他是後悔的,他曾說過「某昔從李傕,得罪天下」的話,所以進長安後封官進爵都堅持不受。

    勸張繡兩次投降曹操都說明他識勢的能力。第一次張繡連接劉表起兵準備進犯許都,曹操起兵15萬迎敵,賈詡見曹操勢大建議張繡投降,後因曹操納其美貌的嬸母而覺受辱,張繡復叛;第二次是曹操和袁紹對決,雙方都派使臣來招降張繡,賈詡不和張繡商量,毅然毀書叱使:汝(袁紹)兄弟尚不能容,何能容天下國士乎!

    當時袁紹勢大,家族四世三公,聲望極高,而張繡與曹操有殺子之仇、損將之恨,但賈詡降曹的三點理由卻令人信服:曹操以天子名義討伐,名正言順;袁紹強盛,曹操勢弱,我們投袁紹他無所謂,投曹操他必以為重;曹操的志向是王霸之業,他不會記私仇。果然,投降曹操後,曹操抓住賈詡的手說:使我誠信天下的,是你啊。

    誠然,曹操既然能容一張繡,天下人怎能不歸心?張繡在曹營裡,一直拿著比一般人都高的俸祿。

    賈詡任曹丕太尉之時,曹丕問他,我準備一統天下,應該先伐吳還是伐蜀?賈詡對戰略的認識是非常高的,他說:——

    劉備雄才,更兼諸葛亮善能治國;東吳孫權,能識虛實,陸遜現屯兵於險要,隔江泛湖,皆難卒謀。以臣觀之,諸將之中,皆無孫權、劉備敵手。雖以陛下天威臨之,亦未見萬全之勢也。只可持守,以待二國之變。」

    賈詡這番知彼知己,審時度勢的實話實說並沒有說服曹丕。曹丕舉三路兵馬攻吳,大敗而歸。

    再說識人。

    賈詡從長安李傕處逃亡到同郡段煨處,段煨對他很是敬重、畏懼。賈詡一看,把妻子留在段煨處,自己轉投張繡。原因很簡單,段煨對他有忌憚,久而久之會害他,現在投靠張繡,張繡沒有謀士,看到他必定高興,而段煨指望他外結大援,必然會善待他妻子。賈詡料人如神啊,張繡果然把他當著父輩看待,言聽計從,而段煨也善待他的家庭。

    他後來勸張繡兩次投降曹操,勸張繡該不該追擊曹操,在官渡之戰勸曹操下定決心,到後來曹操立嗣,都體現了對曹操脈搏的把握妙到毫巔,可以說,賈詡對曹操的研究超過了他的一幫老臣如荀彧、荀攸。

    賈詡最過人之處在於識己,他的韜晦之術一直讓他立於不敗之地。

    在長安之時,李傕、郭汜為他封侯,他認為是救命之計,何功之有?;讓他擔任尚書僕射他說聲望不夠,後來為避禍(李傕也對他心存畏懼)擔任尚書、拜光祿大夫,宣義將軍,「天子既出,即上還印綬」。

    投降曹操後,賈詡認為自己非老臣,幾乎在朝廷中不結交他人,平時也不出門,就是子女婚嫁也不結高門。

    曹丕得以賈詡輔佐才順利繼位,所以論功行賞,封賈詡為太尉。但是魏受漢禪,一馬當先的是華歆,千古以來挨罵最多的也是華歆,同為謀士的賈詡雖然是主張者,但最後沒他什麼事了。

    論其三國人物的謀略,諸葛孔明是戰略戰術並重,周瑜、司馬懿、陸遜長於戰術,唯獨可以與諸葛一較高下的唯賈詡也,只因其先致長安大亂後使魏受漢禪,歷代因此對其謗毀,陳壽倒很中肯,裴松之以下無疑都居偏見,賈詡因而消沉下去了。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