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官 第一卷: 潛龍出淵 第五十一章 見奇才談商論事(下)
    「雪巖老弟的話的確不錯,本官在廣州曾見過洋人,同時也接觸過十三行各家。說實話,他們的實力並不在晉徽二商之下,再加上其經營手法多變,制度開明,相互之間又各補其短,再取其長,又有國家為後盾,勢力越漸越大。何況,近年的五口通商,等於給了洋人一個直接打開內商的口子,如不出所料的話,用不了多少年,憑著洋行現在的展勢頭,打敗晉徽二商之日屈指可數啊!」

    和珅這話讓胡光墉感到震驚,他萬萬沒有想到,一個朝庭的官員居然把形式看的這麼透。剛才胡光墉有感而的那些話,是因為他一直在鑽研商事,再加上自己地處杭州,商業達,信息豐富,自己腦子又善於分析,這才漸漸摸索出來的道理。而如今,從和珅的話中,胡光墉聽得出來和珅對這些問題的見解並不在他之下,甚至在大局的把握上更高一籌。

    吃驚之餘,聰明的胡光墉忍不住懷疑起和珅來找自己的目的來了。憑著和珅所說的這些,並非像剛見面時自稱一竅不通。既然如此,那他為什麼會用求教的借口來找自己呢?自己只不過是個小小的錢莊主事,又不是豪門巨商,這和珅究竟有何用意?會不會另打著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

    想到這裡,胡光墉有些疑惑起來,默然地抬頭看了和珅一眼,雖然沒有說什麼,但表情中卻透著一絲疑問。

    和珅並沒有避開胡光墉的目光,而是淡淡地笑了笑。既然對方已經開始懷疑自己的來意了,而且通過剛才的問答也摸清了胡光墉的才能,那麼到這時候,和珅再隱瞞也沒什麼必要,看來是到了攤牌的時候了。

    「雪巖老弟,既然你對洋商有所見地,那麼本官想請教一下,這洋商在經營上究竟與晉徽商人又有何不同?」

    「制度、結構、展!」胡光墉想了想後回答道。

    「制度與結構本官清楚,至於這展又是何解?」

    「洋商贏利後,並不像徽商大肆揮霍,也不同晉商只愛好雪藏財富,他們只拿出一小部分利潤來享用,而絕大部分卻會投入到更大的生產與經營中去。這一點,是晉徽二商比不了的,也是洋商的獨有特點。」

    「不是吧,晉徽二商雖然有揮霍與雪藏財富習慣,但他們也有投資啊!如不投資,怎麼會領商界風雲百年,生意遍佈全國,分號處處開花呢?」左宗棠皺著眉頭,搖頭問道。

    胡光墉苦笑道:「左先生有所不知,雖說晉徽二商也有投資,但這投資卻只佔他們的資財極少的一部分。而且,他們投資的目的與洋商不同,或者換句話來說,晉徽商人是出於家族利益的投資,投資也只限於單一經營的方式,作風呆板,保守有餘,歸根到底是為守財而被迫展。而洋商卻勇於開拓進取,敢於拿出大部分利益投入新的產業,換句話說,只要那裡有利,他們就往那裡去,追求的是更大的空間,立足於更高的層次。要不然,憑借晉徽商人幾百年積累的龐大財富,這天下早就是他們的了,哪裡還有如今洋商出頭的日子呢?」

    「說的好!」和珅眉開眼笑地拍手讚道,深深看了胡光墉一眼,終於開口問道:「雪巖老弟,如果本官給你一家能堪比洋行的基業,你能做得比洋商還好麼?」

    這句話一出,胡光墉的腦子裡就像是被一隻大錘砸了一下般,嗡嗡地直響。他的一顆心情不自禁地激烈跳動著,全身的鮮血如同沸騰一般在奔騰翻滾,和珅話中的意思說的非常明白,一家堪比洋行的基業啊!這可是胡光墉做夢都在想的,難道這戶部於大人竟然是想重用自己,給一個能讓自己施展才華的平台麼?

    好不容易讓自己平靜下來,胡光墉細細回味著和珅的那句話,將信將疑地再看了他一眼。當他在和珅眼中並沒有看到那種捉弄自己的神情,反而充滿了鼓勵與期待時,胡光墉這才確信,自己的機會來了。

    「大人!光墉不敢說馬上就比洋商做的更好,但可以保證成績斷然不會比洋商差。至少在某些方面,光墉自信有洋商無法比擬的優勢,只要給我十年……不!五年時間,我可以把所有的洋商打敗!一躍成為全國第一大商!」

    「雪巖老弟,你這口氣是不是大了點?年輕人還是腳踏實地的好,誇誇其談可要不得!」左宗棠與和珅對視了一眼,雖然他不否認胡光墉的確是商界奇才,但卻不信他有如此才能,忍不住潑了把冷水上去。

    「左先生,於大人!光墉斷然不是無的放矢!」胡光墉站了起來,揮手激動地說道:「光墉雖名不見經傳,但卻深知內商與洋商的優劣,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只要有基業為助,越洋商並不是難事……。」

    「說說具體的……。」和珅打斷胡光墉的話,直接問道。

    胡光墉點點頭,繼續說道:「其實洋商在我國主要經營的有四大類商品,其一是絲,其二是茶,其三是瓷器,其四是鴉片,鴉片我們暫不去說,單只說前三件物事。我們先說茶,洋人好茶眾所周知,特別是英國人,更以愛茶等若性命,茶類貿易額巨大,利潤也不低,但是由於茶種和茶農與多年前流入外國,更有英國已在印度各地大量種茶,雖然所產之茶只是普通低劣之品,卻能滿足洋人國內大部分的消耗,所以,此項貿易已在逐年降低,再不復往日興旺。第二件,就說瓷器,本朝瓷器優於天下,雖未有茶類種植流傳之禍,但因為上品瓷器一向由朝庭控制,只進貢皇家,而下品瓷器產量雖多,但利潤又不高,競爭力低,並不值得為大宗貿易之重心……。」

    胡光墉一一分析道來,和珅與左宗棠聽的連連點頭,只不過同時,他們卻注意到胡光墉提出的四類商品只說了其中三類,而第一類的絲卻一直沒有講。

    胡光墉從他們的眼神中瞧出了疑問,微微一笑,繼續說道:「四類去其三類,那就還剩下絲了。這絲與絲綢是我國特有之物,洋人就算想學也學不去!一來,出絲靠的是蠶,二來,這蠶吃的又是桑,而蠶和桑只有江南各地才能存活,洋人就是有心也無法取而代之。而絲綢又是洋人最為喜好的物品,王公貴族無不以有絲綢作衣為自豪,所以光墉認為,在這絲一項上,大有可為!」

    「如何而為?」和珅雙目精光閃閃,情不自禁地問道。

    「回大人的話,可用包攬,沽價兩計!」胡光墉胸有成竹地答道。

    「包攬?沽價?」

    「正是!」胡光墉解釋道:「要知道蠶出絲只在一季時間,此季一過,要購絲也只能等得來年,而且產絲之地屈指可數,只要能包攬所有所出生絲,沽價而售,哪怕價格再高,也不怕洋人不買!如此一來,其獲利可想而知啊!」

    左宗棠聽得是目瞪口呆,這種商業上的計謀簡直讓他大開眼界,就連和珅也沒有想到胡光墉會有這釜底抽薪的一招。的確如胡光墉所說,這絲上面確實有所作為,洋人好絲綢,是自古以來就有的習慣,要不然也不會有古今絲綢之路的誕生。要是真像胡光墉計劃的那樣,包攬全部生絲,再沽價而售,這中間的利益簡直能嚇死人。用不了幾年,積累的財富甚至可以越當年和珅的了。

    可是,和珅也想到了,要這麼做風險也是很大的。先不說包攬生絲所需要的大量資金,退一步來說,如果洋人咬牙不收生絲的話,等繭破絲壞,那就是血本無歸的局面啊!這利益雖大,但風險也大啊!

    當和珅把這擔憂說出來後,胡光墉卻似乎一點都不擔心,他只笑了笑告訴和珅,到時候他自然有辦法成功,可具體是什麼辦法,在沒有得到所要東西的時候,身為商界奇才的胡光墉當然是不可能說出來的。

    (不好意思,因為有事,所以晚了點.還請大家多多收藏!多多推薦!)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