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華之官運亨通 外篇 第一百九十四章 初見成效(上)
    第一百九十四章初見成效(上)

    目前全國不少高校都在改革,改革的目的都是提高教學、科研與管理水平。而採取的主要措施不過裁員、重組、提薪等辦法。但是在林夕看來,這些改革沒能體現初衷。

    主要原因就是缺乏資金。高校最困難的是錢,學校運行需要經費,吸引與留住人材需要經費,改善學校設備設施需要經費,與國內外其他學校開展學術交流也需要經費,而學校除了國家撥款外,就只能在學生身上想辦法。

    而做為學校另一項資金來源的校辦產業,卻由於權責不清,管理混亂等原因,從學校獲得投資後,給予學校的回報卻很少。學校任命的企業領導,卻因只有「有來頭」的人才可能擔任,這樣的人不必擔心企業辦不好對他個人有什麼影響,有事自有更高一級領導為他解圍,也因此而造就了兩類校辦企業:盈利的,不把利潤上繳校方;不盈利的,惡意經營侵吞校產,企業垮了領導肥,之後還能異地做官。

    同時高校多年以來一直沿用同政府、國企相同的人事制度。因此「克隆」了這一制度的弊端。導致在學校內,評判一個人的不是看他能做什麼而是看他混了多久,以及同領導的關係。惡果就是庸人當道,超編的現象普遍存在,以前的人們拿錢雖少但工作積極。現在缺乏前進動力、工作壓力,人們就不會努力工作。同時由於部門效率低下不會影響該部門領導的陞遷。本部門地職位則是領導培植個人勢力的資本,庸碌而乖巧的人很容易進入各部門,升不了職也可以把日子混下去。這就是臃腫的根源。

    而且科研管理機構應該服務於科研,而現存的體制用大量的評審來決定一個學者的學術地位。學者們得應付各種總結、審核、檢查。這彷彿是一種量化學術水平地方法,但實際上是最差的科研管理方式。這種重複地匯報不僅牽扯精力,不利於團結。而且這種規則由上級制定、結果由上級決定的評比是長官意志的產物。這樣的體制使得學者能否做工作、做什麼、能得到何種評價取決於同領導的關係,這窒息了學術進步。

    而林夕此次改革。依照了西方一些著名學校的辦學辦法,設立了由全校終身教授組成的校教授會。負責對全校財政預、決算進行審核。而校黨委書記只負責學校黨務工作,校長為行政領導,負責學校地各學院領導的任命,負責學校規劃、籌措經費、校行政機構日常工作,向教授會提出預、決算報告。改學校紀委為校監事會,監事會成員由校教授會定期選舉產生,監督行政工作的執行情況。發現行使職務不力時,有權彈劾相關行政人員。

    分割了管理與科研領導體系,以管理體系以學院為單位,至少有一個產業為資金來源方能建立一個學院。學院主要任務是負責保障師生的教學、科研、生活的後勤工作,即建立、維護各種設施、發放薪水、獎、助學金。學院同時也負責開展跨學科的學術交流活動。在教學、科研方面,以獨立於學院外的系為單位。一個系以系教授會為核心機構,教授會的成員必須是終身教授,教授會選出地系主任為該系學術代表。負責推動各種學術交流活動。教授會投票決定本系設定幾個終身教授職位,及聘用何人擔任。終身教授負責某一方向的科研工作,負責聘用該項目下的教職員,負責課程的設立,負責項目資金的籌措,終身教授一經聘用。至法定退休年齡前校方不得單方面撤銷聘任。

    制定了嚴格的改革經費管理制度,實行行政經費與科研經費分別管理。規定學校必須將國家直接撥款進行投資,用投資地收益進行運營,改革的最終目標應是國家最終基本不向院校直接撥款。學校的教學、科研設施經費來源於企業收益;學校的終身教授及只承擔教學任務的教師、行政人員的薪金來源於此;學生的生活補貼、獎、助學金也來源於此。這些列為行政經費,由各學院管理。而受雇於某研究項目的人員的報酬來自項目經費,由主持該項目教授自行管理。

    對行政部門,採取企業化管理,業績是標準,每個員工必須定期就工作量、工作計劃向上級匯報,送人力資源部門備案。人力資源部門依業績確定薪酬。效率下滑的部門領導必須解聘。對教學、科研部門。由學院制定薪資標準。每個崗只對應一級薪資。由校行政部門統籌金額。

    改革教學科研方式、增進學術交流,使學術成果在學術交流活動中接受檢驗。學術水平以個人在學術交流中地表現為準。在資金上由三個方向籌備,一是上面,也就是向政府要錢。主要用於本科教學,師生員工地生活費用,獎、助學金設立,以及一些長期性、基礎性項目開發。二是外面,也就是向社會要錢。應用學科應直接向與該應用相關的組織、機構、企事業單位尋求經濟支持,任何學者如果想建立課題,就應去找錢,應用型地向社會要,基礎型的向國家要,要不來說明社會無此需要,這個課題甚至學科就不應存在。三是下面,也就是向校辦企業拿錢。將校辦產業改為股份有限公司,學校的某一學院就是其最大股東,法人代表由該學院總務長兼任,經理由社會招聘,對企業經營負全責,對經理重獎重罰。

    在全校教職員工大會,學校發展規劃一經公佈立即在學校引起了軒然大*,尤其是學校的中層以上領導幹部反對聲最大,因為一旦改革,他們的利益將受到嚴重的影響,反倒是學校最基層的教師們卻對這份規劃十分感興趣。

    林夕他知道這種情況是必然的,他早就做好了應對準備,那就是發動一場人民戰爭,所謂的領導在學校中必然還是少數,只要取得了全校普通教職員工的支持,那麼就事有可為。

    在取得了學校大多數教職員工的支持後,海天大學的改革大幕終於拉開了。

    很快教育部的第一筆專項改革基金2000萬元已經撥付到位,這2000萬元主要是用於學校基礎設施建設及改革初期的啟動資金。而且隨專款到來的還有一位林夕意想不到的人物,就是教育部副部長鄭長鄰。

    為了監督海天大學的改革,教育部經過研究,最後決定由鄭長鄰到海天來親自監督海天大學的改革。之所以讓鄭長鄰來,許立安是因為他曾在常委會上支持海天改革,而其他人卻以為鄭長鄰完全可以代表他們的利益。

    [無廣告小說奉獻]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