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新篇 第二卷 第276章:經濟轉型
    第276章:經濟轉型

    第276章:經濟轉型

    王財笑了笑不置可否道:「這個不用你操心了,容閎自會相機處理,這事他比你要上心的多了。」說完擺了擺手示意三個孩子都退下,事實上對於王語萱突然提出要組建政黨的心思,王財到現在也沒有回過味來,此刻他只是在想一個問題,帝國將來的民主體系到底需不需要政黨力量的介入?

    代表不同利益的政黨固然能夠及時的將民聲民意有效的傳達上來,但是王財似乎記得當年學政治時有說政黨所代表的階級利益不同,他們對政策的訴求也不同,中國這麼大,倘若人人都有自己的心思,人人都只琢磨著自己階級的利益,那會不會造成社會分裂與對立?要說到社會的理想,王財心中只有一個模模糊糊影子,說到具體的東西,畢竟才識有限,他也很難說得清楚,想來想去總覺得是把雙刃劍,只能長歎一聲隨勢而行了。

    定溯和定漠入朝參政這在帝國朝廷的眾位大臣之間並沒有什麼意外的,畢竟皇子年歲日長,的確是時候熟悉朝廷政事了,而且所有的大臣都認為繼承這數千萬國土的儲君一定會在這兩個皇子中產生,當下人人著意用心辦差,都希望給將來的新主子留下個好印象。

    而石達開則是連吃兩驚,一是奇怪皇上又放心讓他主理藩務,二是居然把皇長子也交給他,當真是有些匪夷所思。說實話石達開現在也正是幹一番事業的壯年,這麼早便退隱二線做什麼內閣咨政當真是有些不甘心,只是害怕長居要位令王財不放心而對自己下黑手,不得已而自求退避,到了天京這半年裡每天在家中讀書、教子,每每回想當年指揮千軍萬馬地意氣風發,當真是說不出的苦悶煩惱。雖然掛了一個毅國公的極品榮譽虛銜,但實際上是平頭老百姓。一絲一毫的權勢也沒有,再說那狗屁咨政,基本上王財一個月也難得有一次詔見咨政的機會,每與妻妾論及將來,無不是垂頭喪氣,銳意盡失。此番聽朝廷下詔令其出任理藩院部長之職,當真即歡喜又疑惑。按吏部新增的編制,理藩院部長乃是正一品的朝廷大員,雖比不上毅德公這三個字在朝中地尊榮地位,但卻是手握所有藩**民生殺大權的官職,實在是想不明白為什麼皇上會突然對他放心了?將皇長子交給他帶著熟悉處理朝政更是讓他想不明白了,石達開回到天京後便閉門謝客,許多天朝舊臣想來拜訪都被他謝絕,這樣做也是想避嫌。但所謂天下沒有不透風地牆,時間長了,石達開也聽說了一些皇室內部的小道消息,據說兩位皇子中,皇上頗為喜歡二皇子定漠,說二皇子的脾氣性格和他比較像。而對於溫文爾雅的皇長子定溯卻時有不滿之意,這當然不能做為皇次子定漠就一定成為儲君的依據,但也可從中摸到一些信息,這次兩位皇子入朝參政,便有一些善於鑽營的官員暗中向二皇子定漠大獻慇勤,甚至石達開的一些家臣也認為這正是一個重新扳回局面地好機會,不斷勸他多與皇長子定溯親近,以圖將來。

    石達開畢竟是在天京變亂中滾出來的,對於宮褘內矛盾鬥爭的殘酷性心中是非常清楚的,誰敢保證王財將兩位皇子請出來不是在試天下臣工的心思?倘若這個時候自己看不清楚。心思又活動起來的話。那只怕再被打入萬仗深淵便再也翻不了身了。因此自打接任理藩院部長一職後,石達開每天按時上朝。按時離朝,遵照朝廷旨意,兢兢業業的辦理藩務,除了公務上的往來,從來不與助理定溯有什麼交往,到是定溯為人謙謹,遇上不明白地事情常常向石達開請教,石達開抱定了輔助皇子的態度,雖然自己是部長,但實際上理藩院的主要決策都是由定溯提出後,兩人一共商討再上報的,也就是說,理藩院實際上是以定溯為首的。

    王財很快便知道了理藩院這種奇怪的官級關係,但是他也並不想去干涉,既然石達開小心謹慎,那他也樂於定溯有這樣一個獨當一面地機會,再說王財也相信,石達開表面上放手上定溯去嘗試各種治國策略,實際上在大方向上還是看的比較緊的,畢竟理藩院節制眾多藩國,萬一要是出了事情,那皇上決不會拿自己兒子下手,到時候擔責任的還是他這個部長,這點石達開把住了,那王財便不擔心理藩院能有什麼差子,而且定溯為人細心,辦事頗有章法,上任後開展的一系列緩合矛盾,加快融合的藩國政策令王財非常滿意,特別是經過內閣同意後,制訂了《藩地移民法》,規定所有帝國百姓向朝廷交納相應擔保金之後,便可以由商務部頒發營業執照,前往藩地興辦工廠、開礦、經商等等,倘若僅僅是移民,那便更簡單了,只要在各地移民局申請登記,連擔保金都不需要交,便可以由國家統一安排移民到相應的藩國。

    當年《北民法》頒布後,帝國百姓恐懼北方苦寒之地,移民而去的大部分都是關外百姓,而這次《藩地移民法》頒布後,江南、江北乃至西南各省的百姓、商人都有申請赴藩國者,特別是江南大批商人都願意跑到藩國去開設工廠,這其中的原因一方面是朝廷政策地鼓勵,另一方面也是因為藩國勞動力便宜,商家所需支付地薪酬便少了很多。對於藩國來說,這其中的好處是非常明顯地,帝國朝廷從當初的掠奪政策轉向撫持政策,解決了藩國大量失業人口,而老百姓有飯吃,參與造反作亂的人便少了很多,對於朝廷來說,這些勞動密集型的工廠搬到藩國不但有利於帝國初級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也讓藩國上繳的稅收翻倍的增長,只是驟然少了這許多工廠,帝國本土的失業人口便逐漸增加,這引起了各地議政院的強烈不滿,申訴的折子如雪片般飛往朝廷各級官署,甚至一些地區還發生了工人失業暴動,雖然都被當地警察部門鎮壓,但也暴露出了帝國經濟結構的轉型迫在眉睫。

    誰料商務部的官員在看到皇上下旨要求「拓展新經濟模式,加速帝國經濟結構的轉型」時,一個個莫名其妙,在十九世紀,世界各國都以大力發展工業和保證自由貿易來實現社會經濟繁榮,這也正是帝國政府長期以來所追求的,但皇上又提出了「拓展新經濟模式」,又說要實現「經濟結構轉型」,這就讓商務部官員摸不著頭腦了。

    事實上在王財看來最好的經濟模式應該是配有一定的國家宏觀調控,並配有現代化社會保障的市場經濟,而這樣的理論估計很難讓商務部官員聽的明白(王財自己也說不清楚),但是人人都意識到必需找到一條新的發財至富的道路,才能繼續保證帝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理藩院要發展藩國經濟,那就必然會影響到帝國本土經濟,這一對矛盾卻是擺在皇帝與商務部官員面前急待解決的事情。

    總算是王財腦海裡還有那麼一點點的書本知識沒有忘記,拉著商務部官員一連討論了半個月,才最終提出了「以穩定農業為前提,以發展高科技工業為核心,以加速重工業為根本,努力發展流通和服務產業」的政策。所謂以農業為前提,那便是要保證帝國本土四萬萬百姓能吃飽肚子,而以發展高科技工業是因為王財堅持認為「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未來帝國參與世界競爭的本錢就是誰在現代科技上站的更高,以帝國十餘年來不斷發展教育、增加對教育投資的效果來看,中華帝國已經有能力獨立的建立起涉及基礎學科各個方面的新工業,繼續堅持對科技的投入必定將保證帝國工業水平的快速提高,至於以重工業為根本,那便是將包括造船業、機械製造、礦山開採、金屬冶煉等等在內涉及國家整體工業化的工業門類放在根本的位置,以此來穩定帝國工業根本並強化工業潛能。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努力發展流通和服務產業」這一條。由於數十年來帝國政局穩定,百姓安居樂業,又沒有實行有節制的生育政策,因此國內人口不斷增長,隨著這些新增人口的成年與勞動密集型產業的遷入藩國,帝國的就業的壓力越來越大,為了應對國內經濟的新情況,王財想到了當年書本上所說的「第三產業」,這「第三產業」具體有哪些內容,王財是記不清了,但是他琢磨著想想似乎也就是涉及流通與服務這兩方面了。

    [無廣告小說奉獻]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