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新篇 第二卷 第163章:教皇特使
    第163章:教皇特使

    第163章:教皇特使

    古人說流言止於智者,不過很可惜,大多數的國人都算不上智者,這些流言蜚語像長了翅膀一樣飛快的傳遍各地,普通老百姓到沒什麼,無非是多了一個茶餘飯後的談資,但是困守昆明的石達開卻是吃驚不小,要說王財收了洪秀全那幾十個王娘,他是打死也不相信的,王財和周秀英、傅善祥的感情很好,這是人所共知的,再說王財也不是個貪圖美色的人,但說下毒殺了洪秀全這到不是沒有可能,縱觀此人起兵蘇南一直到今天榮登大寶,南面稱帝,可以說頗有心機,關鍵時刻也敢下狠手,毒殺洪秀全這事他八成能幹出來,石達開記得六年前他率軍出走時,洪秀全的身子骨可還硬朗的很,這才幾年功夫就重病而亡了?想不到首義五王活到最後的居然是他翼王。可以說洪秀全一死,太平天國實際上已經完了,雖然他舉著天朝的旗子盤踞西南,但是誰都知道他早就是個獨立的勢力了,對於洪秀全之死,石達開是根本沒有想過要出兵北進中原,為這個死鬼洪王報什麼仇,不僅僅是因為實力不濟,更為根本的原因是石達開自己都沒有把自己看成是天朝舊臣,自從曾國藩歸順帝國政府後,雲、貴、桂三省實際上已經處在了王財的包圍中,桂、粵邊界還算穩定,但與湖南、四川交界的地方,雙方擦槍走火的事情就時有發生了,最嚴重地一次是在永北廳。雙方士兵沒頭沒腦的打了一個晚上,一直到天亮才被匆匆趕來的什麼鄉長給拉開,最後雙方都以剿匪誤會搪塞了過去,這些事情雖然不能說明王財的政策有了變化,但至少也暗示國內分裂的狀況不會無限期的持續下去,是戰是和已經成為翼王軍無日不爭論的焦點,戰固然人人有必死之心。但和也未嘗不是利國利民之舉,當真讓石達開頭痛。

    洪秀全之死與洪貴福繼承教宗在王財看來是與石達開和解地一個好機會。因此他派專人送信去昆明,邀請石達開赴京觀禮,以他們兩人和太平教的淵源,出席洪貴福繼承教宗大典絕對是名正言順,同時王財也想借石達開赴京來為自己洗掉毒殺洪秀全地「不白之冤」,但是令他遺憾的是石達開客氣的拒絕了他的好意,只是命令一直在京師的張遂謀代表他觀禮。而在和談的問題上仍是模稜兩可,這讓王財非常不滿,在他看來,連曾妖頭都知道國仇大於私恨的道理,怎麼一向以仁義明理著稱地翼王卻對權力如此的執著?王財甚至開始懷疑繼續對西南保持耐心是不是會被人當成分裂的依據,邊界上的擦槍走火至少說明石達開對帝國政府是充滿了戒心的,如果真是這樣,那空等虛幻的和平就只能被人當成笑柄了。所幸的是關外的戰事給雙方提供了一個冷靜地機會。最後的機會。

    無論世人如何議論,太平教新任教宗的冊封大典仍然如期舉行了。在洪仁玕宣讀完王財御筆親題的《冊封詔書》之後,十二歲的洪貴福正式繼承了他父親洪秀全的未競之業,洪貴福壓根也沒有想到自己會當上太平教地教宗,但不管他樂不樂意,自他被洪仁發扶上教宗之位的那一刻起。他的命運就注定了是一個悲劇。小小的英華殿內,寥寥的十幾個教徒走過場般的朝他們的新教主頂禮膜拜,而這些扮演教徒的不是洪氏宗親,就是太平遺老,讓這位年青教主心中踏實些的,是他的四位夫人圍坐在他地身邊,同他一起接受教徒們地朝拜。

    帶著幾個御林侍衛站在窗口觀看這場鬧劇的王財心中一陣冷笑,洪秀全一生都在算計權力,卻沒有想過要好好地培養一個經世之材的繼承人,以至於生前被別人奪去了王位。死後他的子孫也要繼續承受傀儡的命運。

    王財在人群中仔細的尋找著。如果說洪氏一族讓他還有些興趣的話,除了頗識洋務的洪仁玕之外。就是那個年青貌美的洪天姣了,此時洪天姣也是一身素妝的跪在人群中賀拜她的弟弟。二十三歲的她也算是個大齡青年了,雖然她與鍾萬信有了婚約,可是被王財秘密殺害的鍾萬信如今仍然是個失蹤人口,洪氏一族現在又是非常敏感的家族,除了洪仁玕,全族都過著被帝國政府圈養的生活,哪家想不開了,會讓兒子娶洪氏女子?可憐天姣年紀輕輕就守了活寡,王財心中一陣遺憾,無可奈何的搖了搖頭,轉身離去。

    洪貴福的繼任太平教教宗之後,帝國政府立刻給予他大力的支持,除了每年足額撥款外,更利用帝國政府的行政力量,在全國各省首府都專設太平教分會,還組織專人翻譯基督教正統經典教義來修訂太平教之前錯誤百出的神怪之說,並將這些修訂過的太平教教義作為正在籌備的聖教學院專用教科書。說到聖教學院的成立,與王財力排眾議的大力支持是分不開的,經過王闓運的解釋,內閣對於王財利用太平教對抗基督教的想法表示理解與支持,但是興辦教會學校他們卻是堅決反對,內閣認為在國家求富的時候,應該興辦更多的實業學校,培養各類專業技術人才,拿錢去搞宗教浪費國庫銀子不說,對社會說不定也有消極的作用,但是王財根本不聽他們那一套,在他看來,如果要讓太平教在國內的勢力強到可以對抗基督教的地步,就需要更多在理論上站得住腳的東西,現在的太平教說穿了就是拿著基督教的東西來反對基督教,這不是胡扯麼?新教宗洪貴福連騾與馬都分不清,還能指望他像洪秀全那樣弄些拿得上檯面的東西來?因此出現了各地都遵令設立了太平教分會,也撥出了一些房產、田畝作為教會私產。但是卻找不到人來管理,唯一速成地辦法就是興辦一所教會學校,盡快培養一批有一定理論基礎的太平教傳教士,再由他們分赴各地,甚至到海外去傳教,然後再慢慢的擴大太平教的影響。

    帝國政府這樣大規模的支持太平教的發展,王財心中也有一些擔心的。畢竟洪貴福他老子就是靠這個太平教起家,搶了清廷半壁江山地。如果自己出錢出力的把太平教給養肥,養壯了,可到頭來自己卻控制不了他,那不是搬石頭砸自己地腳嗎?這種虧本的買賣王財是斷然不會做的,因此從一開始帝國政府就給太平教上了一道又一道的枷鎖,首先就是確定太平教的最高領袖為帝國皇帝,任何一任太平教教宗如果沒有得到帝國皇帝的冊封。都是非法的,其次,教會學院地任何一名畢業生都必須宣誓效忠帝國政府並在得到蓋有皇帝玉璽的傳教資格證之後,才真正具有了傳教的資格,否則也是違法的,第三,任何升到大主教一級的傳教士必須面見皇帝,並由皇帝再次頒發授權書之後。才可以履行其宗教資格,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條,教會所有資產都必須定期接受帝國政府的審查。如此一來,太平教真正成為帝國政府嚴格管制下的特殊宗教,而帝國皇帝也瞬間成為太平教地真正領導者。

    太平教的這次大規模的變動讓在華的洋人傳教士們眼睛一亮。自從洪秀全在廣西以拜上帝教為名起義開始算起,西方就對這個打著上帝旗號的農民起義軍給予了極大的關注,剛開始他們還以為洪秀全是一個虔誠地基督徒,到後來才明白他弄的原來是與基督教搭了那麼一點邊的莫名其妙的宗教,其中的失望自然不必說了。眼下王財領導的帝國政府主動以基督教正統教義來重新改革太平教,並努力擴大其規模的行動,無疑讓教廷感到第二春,立刻讓他在西方獲得齊聲稱頌,正在為東方傳教緩慢而憂心的庇護九世聞聽此事喜出望外,頗為開明的庇護九世並不在意那個叫洪貴福的年輕人僭越了教宗地稱號。他更看重地是上帝的光芒很快就要照遍中國這個古老地國度。同時庇護九世還有一個想法,就是希望正在進行宗教改革的中華帝國政府能夠接受正統的天主教。而不是那些新教。

    羅馬天主教廷與各新教教派在中國的競爭可以說是非常激烈的,幾十年來天主教總是處在下風,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天主教由羅馬教廷統一管理,而新教則接受各個國家,各個教派領導,比天主教具有更大的靈活性,因此如果能說服中華帝國政府採用天主教的教義來改革太平教的話,那很顯然天主教將會一舉擊敗各個新教教派,在大公會議(見相關史實2)上獲得更大的發言權,這個誘惑讓庇護九世迫不及待命令在京師傳教的法國傳教士孟振生代表教廷與帝國政府做初步的接觸。

    接到教廷傳來的命令,孟振生有些意外,自從1843年他被教皇任命為京師教區主教以來,近二十年時間裡還是頭一回見到教廷如此迫不及待的要擴張在華影響,作為上帝在俗世的僕人,他也知道太平教改革對於教廷意味著什麼,因此馬上趕到總理衙門,請求總理衙門幫忙安排他與太平教教宗洪貴福見面。

    洋人要見洪貴福的消息傳到王財的耳朵裡,立刻引起了他的警惕,說起這個孟振生主教他也知道一些,兩個月前此人跑到總理衙門,毛遂自薦要求給兩個皇子定溯、定漠搞什麼洗禮,王財是無所謂,但是回宮與兩位夫人一說,周秀英和傅善祥是說什麼也不肯把寶貝兒子交到洋人手裡,最後這事也就不了了之。這回孟振生找洪貴福想幹什麼?難道要給洪教主洗禮?王財左思右想不放心,什麼事情一讓洋人摻和進來總是麻煩,最後還是讓總理衙門以「洪教主潛心聖教」為名打發孟主教回去,可是這回孟振生不依不饒的說是受了教皇的命令,非要見洪貴福不可,三天兩頭的跑到總理衙門轉悠,而總理衙門的官員則每每打官腔應付,無奈之下孟振生只好去跑去找洪仁玕,洪仁玕一問之下才明白孟振生原來肩負著教廷與帝國聯絡的責任,當下不敢怠慢,連忙進宮找到王財把原委一說,王財立馬想到這是教廷想在太平教改革中撈點好處,琢磨著如果能讓教廷承認太平教為基督教的一個教派,那就等於是讓太平教獲得了國際通行的營業執照,這的確是件好事,只是對於孟振生燒香卻拜錯了神頗為不滿,好歹是個主教,卻搞不清楚太平教誰說了算。

    孟振生自然不清楚這裡面如此複雜的關節,在紫禁城的亭台樓閣間穿行了半天才見到傳聞中的太平教宗洪貴福,穿著傳統素黃袍,端坐在英華殿正中紅木書桌後的太平教宗怎麼看都像是個孩子,孟振生揉了揉眼睛,迷惑不解的掃視了一遍坐在大殿兩邊的太平教高層,猶豫了一會才上前幾步朝洪貴福彎腰行了行禮,操著一口地道的京師官話道:「教主您好,我是天主教在京師的主教,我叫孟振生。」

    殿內眾人都呵呵一笑,坐在殿上的洪貴福也笑了起來,正想回兩句客套話,卻看見坐在右邊椅子上默不做聲的王財,猶豫了一下慢慢的把頭低了下去。

    「教主您好,我的中國話說的不好,不知道您能聽懂我的意思嗎?」孟振生更加迷惑了,說起話來也有些結結巴巴。

    洪貴福抬頭看著王財,見到後者輕輕的點了點頭之後,他才坐直了身子道:「孟主教你也好,你的中國話說的很好,我能聽得懂的,聽說你找我,不知道有什麼事情嗎?」

    相關史實(不滿千字,不記入正文):

    1、洪秀全都讓他的兒子洪貴福讀些什麼書?鋤頭考據洪天貴福的自述,他說在宮中先後讀過太平天國刊行的《十全大吉詩》、《三字經》、《幼學詩》、《千字詔》、《醒世文》、《太平救世詔》、《太平救世誥》、《頒行詔書》。《十全大吉詩》又名《天父上帝言題皇詔》,1853年刻印,內收假托為上帝所昭示的10首詩,講述洪秀全奉上帝之命下凡救世、眾人須真心信實才能升天享福的道理。《三字經》,1853年刊行,屬啟蒙讀物,全書三字一句,共352句,講述上帝的權能和天王奉命下凡救世的使命,勸導幼童拜上帝,守天條,修好煉正。《幼學詩》,1851年出版,共收五言詩34首,分別以敬上帝、敬耶穌、敬肉親和朝廷、君臣、父子、兄弟、夫妻之道等為題。《千字詔》即《御制千字詔》,1854年刻印,同樣也是幼學讀本,四字一句,共276句,講述上帝創造天地萬物、耶穌救世贖罪的神跡故事和洪秀全奉命下凡起義立國的歷史。《醒世文》,1858年刊行,分別告誡官、兵、民和敵軍,闡明太平天國的歷史和政策。《太平救世詔》鋤頭找不到出處,如果哪位朋友手上有這個資料,感謝電郵一份給鋤頭,謝謝。《太平救世誥》初刻於1853年,起初叫《太平救世歌》,次年改為現名,因以東王楊秀清名義頒行的文獻稱「誥」(「誥諭」之省稱)而得名,內收假托楊秀清撰寫的詩文,闡述上帝的權能、東王本人的使命和君臣兄弟之道。《頒行詔書》,1852年刊行,輯錄楊秀清、蕭朝貴會銜發佈的三篇檄文,闡述太平天國的政治和宗教思想。從洪貴福接受的教育來看,小孩從小就以宗教為學習的主要內容,可見洪秀全確實把他當成未來教主培養的。

    2、大公會議或稱公會議、普世公會議、普教會議,是傳統基督教中有普遍代表意義的的世界性主教會議,咨審表決重要教務和教理爭端。公會議英文是EcumenicalCouncils源自希臘文Οικουμ※#941;νη,意思是「普世性的」。

    [無廣告小說奉獻]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