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新篇 第一卷 第五十三章:撫恤
    第五十三章:撫恤

    王財根本就沒有想著拿自己的兵去填西征這個坑,給石達開寫信也只不過是客氣一下,他知道楊秀清是肯定不會讓他把手伸到西邊去的,請神容易送神難的道理他不會不清楚,但對於王財來說,楊秀清越是堅決,自己就越是好裝出一個熱血報國的嘴臉,一再向楊秀清和石達開表示願意「征湘妖於九、湖」。別人不知道,周秀英卻是很清楚,每每看到王財拉著簿書官寫一些肉麻無比的「親筆信」都忍不住要瞪他兩眼,而王財也是毫不示弱的還以顏色。

    自從戴櫪到了兵工廠之後,兩個拿著三千兩年薪的洋技師也不敢再偷懶閒逛了,雖然言語不通,但是戴櫪還是天天拉著兩個洋技師和通譯員在廠子裡面實驗各種原本停留在圖紙上的東西,對於王財早先提出來的手榴彈的構想,在與洋技師多次交流之後,竟然也開發出了真正延遲引信的手榴彈,同時根據王財的指示,先天不足的兵工廠開始大量生產這種低技術含量的原始手榴彈,而洋技師發明的地雷和戴櫪一再強調「威力驚人」的毒氣彈也開始批量生產。手榴彈首先裝備到了倪守道在浙江的三個軍,一開始士兵們認為和以前用的先鋒包(即土製zha藥包)沒什麼不同,但實際用起來才發現無論是在防禦還是進攻,這種小小的鐵球還真是很有威力,特別是向迎面衝來的清兵扔出一排手榴彈的時候,基本上大部分的妖兵都嚇得四散逃命了。部隊的熱情反響給了戴櫪很大鼓勵,也讓王財抓住時機命令輿宣司在全軍開展了「科技強軍」的活動,鼓勵士兵們開動腦筋,發明各種土種武器,而這些包含著士兵們實用主義思想的土製武器也會很快的送到兵工廠交由戴櫪研究其價值,整天面對這些東西讓戴櫪開始進入了一種沒日沒夜的瘋狂狀態,王財給他特派的牌刀手時常聽到他躲在自己的小屋裡子「讓人驚駭的狂笑」,消息傳到王財那裡,讓他非常擔心自己這個軍工活寶會不會變成瘋子,幾次去探望了戴櫪,發現他精神狀態可以說是非常的好,這大概就是「飛鳥入山林」的心情吧。

    另外在各地唾沫橫飛大說「革命」評書的計劃也收到了一些好的效果,首先是開辦絲廠的那些個地主發現只要給工人們一點點好處,就會激發起工人們更高的工作熱情,因此開始自發的從利潤中拿出一部分來做「員工福利」,這些福利也無非就是每個月給大伙發條魚,發隻雞什麼的,而這些採購又刺激了當地農副產品,聽到這個消息王財馬上意識到這是個利好現象,立刻讓民工司試著推行工人基本福利制度,由政府和辦廠的地主一起拿錢每個月給工人發點雞、鴨、魚、肉什麼的,王財每年只不過多出了一萬多兩銀子,卻取得了非常好的社會效益,伴隨而來的是整個蘇南的農副業的發展和階級對立的緩和,讓這他竅喜不已。其次是從商的人越來越多了,既然黃世仁都可以送情書辦快遞發財,那為什麼跑運輸就發不了財?原先靠兩條腿進城的老百姓發現一夜之間多了很多趕著馬車大喊:「有位子,有位子,再上一個就走……」的客運專業戶。這事讓王財喜憂參半,喜的是原先純樸的農民兄弟開始有了靠天吃飯以外新的發財思路,憂的是這年頭竟然也出現了中途拋客,胡亂要價的事情,吃了虧的老百姓往往跑到所管的鄉官那裡投訴,而鄉官也不知道該如何處理這些事,只好一級級的上報,在王財看來,如果不把這些害群之馬給解決掉,很可能讓老百姓的創業熱情受到不可逆轉的打擊,因此他命令在各地成立交通局,由當地駐防軍兼管打擊黑車,這一動刀子馬上就見到了成效,投訴的事情一天比一天少了下來。

    當然也有不好的事情,隨著《鐵牛記》的大力宣傳,火車可以對抗黑山老妖的戲文讓老百姓不再害怕不斷延伸的鐵軌了,但伴之而來的是到處都有人在鐵路上搭香案,擺神桌,整天都有人頂著幾炷香在對著鐵軌禱告,這個意外的收穫讓王財目瞪口呆,原來是想用迷信來消滅對火車的牴觸情緒,結果沒想到牴觸情緒是沒了,但迷信思想卻塵宵直上,急忙把輿宣司的幾個筆桿子找來,編了《鐵牛記續》,在續集裡面火車被描寫成了一個老黃牛式的人物,只求付出不求回報,甚至對於整天騷擾他清修的善男信女還非常的痛恨,總之鐵牛神與以往辦事要拿回扣的神仙不一樣,他願意保佑地方平安,卻不願意讓世俗的人們接近他,因此對鐵牛神最好的膜拜方式就是不要靠近他!

    另外從上海也傳來兩個好消息,英、法兩國對於劉麗川提出派留學生的計劃都非常有興趣,幾番交涉之後王財同意向兩國採購一批價值十萬兩銀子的軍火以換取英、法兩國各接收十五名留學生。名額爭取到了,王財就開始讓輿宣司和西學司到蘇州振華堂裡去挑三十名一直以來表現突出的學生,確定人選之後周秀英帶著幾個女兵一家一家的跑去進行說服工作,除了大談一通天國天父神通廣大,此去西洋遊歷學習之外,每家還一次性補貼二百兩銀子,除了幾個地主家的孩子家人捨不得放以外,基本上還是湊齊了人數。

    在送他們去上海之前,王財親自接見了這些將要離開國門,去西方學習的孩子們,他們中間有的只有十一歲,最大的也不過才十八歲,看著這些年青的面孔,王財也不禁百感交集,想起自己當年離開家鄉外出求學的經歷,動情的對這些正是自己弟弟一般的孩子們說道:「此去海外雖萬里煙波,辛苦百倍,但是你們要心中有國家,心中有民族,時刻牢記振華堂報國之宗旨,師夷人之所長為國所用,為天下尋一條自強之路,今日便是中華廢舊革新的開始,而各位便是創造歷史的英雄!我在這裡等你們回來,到時候我再與各位痛飲慶功酒,我巍巍中華必將重振頹勢,傲立於世界之東方!」王財的一番鼓勵讓這些年青人激動萬分,心中燃起萬丈豪情,自鴉片戰爭以來,國勢日頹,西夷環顧四周,喪師失土,割地賠款,人人心中都是高懸著「恥辱」二字,雖然周秀英對他們的家人都只是含糊的說去西洋,但是王財之前已經很明白的告訴他們將要去的是萬里之外的英吉列和法蘭西,在振華堂洋教士的教授下,他們遠比自己的家人要開明,大多數人都非常希望要去看看這些屢敗清軍的洋人到底有什麼過人之處,方鴻洌生前告訴他們說洋人乃是有兩個心臟兩個肺四個卵子的說法到底是不是真的?洋人真的靠吃生肉過活嗎?相隔千里的人真的可以用電報這個東西傳遞消息嗎?這一切對於他們來說都是非常新鮮的事物,而這一切都等著他們去探求!

    另一方面徐壽在與樸得南公司的多次談判後,終於以六萬八千兩銀子的價格購買了一套以「製器之器」為標準的機器設備,從徐壽從上海送回的產品列表上來看,這次交易幾乎包括了王財所知道的所有原始機器設備,但最讓他高興的是一座15噸的洋式煉鋼爐,在他看來如果這東西真的投入生產,那麼兵工廠那些劣質產品怕是有望提升一個等級了,現在從上海購買的12磅炮彈每顆要三十兩銀子,這哪是打*炮,這是打錢呢,搞那麼點錢都給打*炮打掉了(-_-!)!雖然徐壽、華衡芳一再強調了普通基礎之工廠的重要性,但是王財心裡還是偏向於軍工重於民工的,畢竟現在天下還沒有安定到可以大力發展民工的時候。同時在來信中徐壽提到了樸得南公司願意代為聯繫出售兵輪事宜,尋問王財是不是考慮弄幾條。王財卻認為以蘇南的現在實力想建立一隻水師基本上還是不大現實的,而且如果太平軍有了水師,那清廷能看著乾瞪眼?搞不好來一個軍備競賽,自己肯定不是對手,現在清廷和天京在西邊打得熱鬧最好,自己不需要吸引清廷太多的注意力,可是不弄又不行,這次西征軍在湖北一敗塗地的慘狀讓王財也意識到了水師的重要性,更何況將來倭寇還是心腹大患,水師這東西正如徐壽說的「非一朝一夕可成」,如果到時候臨時報佛腳買幾條船來估計也是送死,考慮了半天,他還是決定還是以培養人材為當務之急,在惠山軍校新增水師學堂,同時在江陰建立一支長江水師,不有句話叫「寧可人等裝備,也不能讓裝備等人」嗎?先把水兵練起來,等將來有錢了,再弄幾條船來開開,至於長江水師的船嘛,先用民船改裝,等「製器之器」運來後就成立一個船政局,大船造不了,小火輪總歸能造吧?這可是徐壽當時跟自己吹的天花亂墜的。

    其實這段時間最讓王財頭痛的事情卻是太平軍嚴重的後勤問題,自打上次劉麗川說了部隊常以黑豆為食之後,他就派聖庫司錢百萬兼責輜務司,一系列具體的問題就慢慢的暴露出來,根據太平天國的軍制,各地駐防軍軍需均由當地聖庫統一調拔,而出征在外的軍隊全部都是在所到之地徵糧,如果群眾抵制或者清軍焚燬了糧彈,那就會造成嚴重的補給不足,就算是駐防軍也都是白飯加青菜,只有五級總制以上官員才有肉吃,另外洪秀全這老小子自己不吃豬肉,還不准別人吃,真是娘的怪事。除此之外,士兵的被服、鞋子基本上都在參軍的時候發過一套之後就很少再發了,常常是補丁綴著補丁,大部分的士兵都是赤著腳打仗的,這雖然與農民子弟習慣有一定關係,但也毫無疑問的影響到實際的戰鬥力,種種弊端可以說是讓王財嚇了一跳,自己也算帶過兵的人了,卻沒有想到自己的手下原來是這樣堅持戰鬥的,心中湧起一陣愧疚。此外錢百萬還把戰傷退役士兵的安置也整理了一份資料,可以說是字字有血淚啊。根據太平天國的條例,戰傷的士兵都可以在醫館內受到專人照顧,衣食無缺,但是傷癒之後不能歸隊的士兵一般都是發給銀兩打發回家,可是這些殘廢軍人已經喪失了勞動能力,區區幾十兩銀子又怎麼能養家餬口?如果不能妥善的處理退伍軍人的問題,對軍隊士氣的打擊是顯而易見的。王財一下子想起來之前常常在網上看到的對越自衛反擊戰的英雄們生活困難的圖片,沒想到英難流血又流淚的事情還真的發生在自己的身邊了,

    為了解決這些存在的問題,王財招集了政務衙門、民工司、農工司、聖庫司、輜務司一起討論了一個晚上,終於拿出了一個符合蘇南當前實際情況的撫恤政策,除了繼續完善太平天國的醫療制度(關於太平天國醫療制度我另外整理專門資料說明)以外,聖庫司一次性調拔一部分資金支持農工司建立幾個農場,專門為軍隊提供肉、蛋等各種副食品,而輜務司則以政府採購的方式向農工司採購(不足部分另向民間採購),以利農工司擴大生產。要求確保普通士兵每頓應有兩個菜,每週至少消耗二兩肉的標準,而出征在外的部隊除了在當地徵糧以外,輜務司應定期運送副食補給,軍裝被服則由輜務司公佈尺寸標準,全面向民間採購,駐防軍每年換裝一次,野戰新軍每年換裝兩次。陣亡士兵一次性撫恤六十兩,戰傷士兵撫恤十兩到三十兩不等,因傷無法歸隊的士兵如願還家則發銀五十兩,如願留下效力,則全部安排到軍辦農場、工廠中量力設崗,關於這一項鄭國提出在即將通車的鐵路沿線設立巡崗,可以解決大量退伍傷兵的出路,加上每月三兩銀子的月錢足夠上這些人過上還算不差的日子。同時為了給退伍傷兵一個申訴的地方,王財還特別下令在輿宣司成立功臣處,今後退伍軍人就由功臣處統一管理,任何退伍傷兵都可以到這裡提出自己的要求與申訴。

    雖然這樣一來,蘇南每年都要多支出近四十萬兩的銀子,但是王財還是認為是值得的,首先通過這個機會開啟了政府採購之路,通過大量的政府採購必定可以活躍整個地區的經濟流動,也可以讓更多的農民走上商業生產的道路,其次可以藉機試驗規模化生產的實際效果,甚至可以吸引民間資金投資到生絲、茶葉規模化生產中去,再次是統一了部隊裝備,解除了士兵的後顧之憂,鼓勵士兵們奮勇作戰,最後還順帶著顯示了蘇南清明的社會環境,力爭吸引更多的人材為蘇南效力。

    相關史實

    1、關於12磅炮彈每顆要三十兩銀子的記述並不是我亂蓋,引自《李文忠公全書》朋僚函稿卷3,頁16。

    2、關於太平天國的醫療制度我引用了史料來說明問題:太平天國醫療衛生組織,在國家制度上,有一定的組織,已經形成為一種正規化的制度。它可分為朝內、軍中、居民三個系統。朝內醫療衛生組織,設殿前國醫一人,「為典內醫之首」,也是國家衛生工作最高的負責人,故「屬官至多」。太平天國丙辰六年七月前,任國醫的是素精醫理參加金田起義的補天侯李俊昌。在國醫之下,設天朝督內醫四員,職同指揮。開朝掌醫四員。專治外科,也職同指揮。又內醫四員,職同將軍。內醫七員,職同總制。又內醫七員,職同臨軍。朝內拯危急一員,職同將軍。留朝內診脈醫生九員,職同軍帥.軍中醫療衛生組織,各軍設內醫四員,治內科,職同總制,又內醫十四員,職同軍帥恩賞檢點督醫將軍一員,掌醫二十五員,治外科,職同總制。拯危急一員,職同監軍,屬官無數,皆治外科,主療受傷的人員。這個數目相當大,以恩賞檢點督醫將軍官職最高,當是各軍的衛生工作領導人。其中可看出一個特點,即外科人員的配備可算得是堅強的,除二十五人外,還有拯危急,並且「屬官無數」。太平軍每軍實際人數為二千五百人,以二十五個外科醫生計算,每百人中就有一個外科醫生,這是一個很健全的醫療機構了。此外尚有理能人,就是護理病人員,其員數無定額,其主要工作是料理傷病員的茶飯湯藥。又設功臣一員,主管軍中藥料。民間醫療衛生組織,天京各街道設醫生六十員,職同軍帥。這六十個醫生是專給天京人民治病的,每逢初一、十五都到督內醫衙點名。這是一種例會,以便檢查人數,指導工作等。這時候,天京行供給制,這一種醫療制度,就是一種公醫制度。在朝內官中設有醫騾馬一員,即馬醫,專醫天京馬疾。軍中有無專設馬醫,情況不詳。關於藥品,在行營規矩第五條特別規定,不得「搜操藥材鋪戶」,使戰時藥材商人照常營業,藥品的供應,得以源源不絕。到建都天京後,在天京實行公有制度,城中大小藥店。均歸公有,在紅紙郎大街設立總藥庫,由內醫專管。其藥品用分配製度供應,詳細情況不詳。太平天**隊的醫療衛生工作是值得注意的。打伏時,擔負立刻救治的是拯危急(急救醫生),規定:「凡有打仗傷者,則有拯危急一人,先以草藥敷之」。在軍中和朝內都有拯危急醫生以搶救傷員。其所用的草藥,是經過成千成萬次的監床經驗得來的,只可惜沒有記載可考了。傷員在敷草藥救治後,即送去能人館療養。太平天國對傷員是極為關懷的,照顧周到。當金田起義初,辛開元年七月十九日,天王在桂平茶地下詔道:「據奏說多病傷,護持緊,兄弟姊妹不保齊,辱及天父天兄」。又道:「各軍各營宜間勻連絡,首尾相應,努力護持老幼男女病傷,總要個個保齊,同見小天堂威風」。後來頒布的行軍總要在體惜號令裹就把具體辦法規定出來說道:凡為佐將者,當知愛惜兵士。譬如行營,沿途遇有被傷以及老幼人等,遇有越嶺過河,不能行走者,必須諭令各官,毋諭何人,所有馬匹俱牽與能人騎坐;如馬匹不敷,總要令兵士抬負而行,庶無遺棄。至於扎定營盤之時,必須諭令拯危官員,將所有能人,每逢禮拜之期,務要查實傷俞者幾名,傷未癒者幾名,一一報明。令宰夫官三日兩日按名給肉,以資調養。又令掌醫、內醫格外小心醫治,擇選新鮮藥餌,不可因其膿血之腥臭,而生厭心。其為佐將者,當公事稍暇,亦必須親到功臣衙看視。其有親屬者,看其遠近,酌量令其前來照料,無親屬者,本營兄弟總要小心提理,念同魂父所生,視為骨肉一樣。在這一條行軍法令中,可以看出許多有價值的地方:一、傷員不得遺棄,必須個個保齊,官員的馬匹應給傷員騎,不夠,由兵士抬走,以解決戰時的傷員運輸力;二、建立每星期的檢查報告制度,從中也可以看出治療效率;三、傷員的營養增加,兩三天就給肉,這是一般人所沒有的,只有在當時五級官階的總制以上才有肉給;四、不諭醫生、長官、土兵都應關心照顧傷員。這種規定,只有革命隊伍的階級友愛才能發揮這種精神。關於統計病、傷、死亡等都規定有特殊的記號。行軍總要查察號令規定:凡兩司馬及各典官,每晚都要將自己統下牌面人等,按照名冊,逐一黠名一次,如身體有病的,即用硃筆在名牌人名上畫一圓圈,受傷的用硃筆在名上畫一三角圈,逃走的用硃筆在名上打一拷義,死亡的用硃筆在名上一黠,使一見名牌,便知人數。至於軍隊中的衛生工作,是有法令規定的。在禁令中有:「凡營盤之內,俱要清潔打掃,不得任意運化作踐,有污馬路,以及在無羞恥處潤泉」。「運化」,就是大便,「潤泉」,就是小便,都是太平天國的隱語。在行營規矩第八條又規定:「不得焚燒民房及出恭在路並民房」。以焚燒民房與大便在路上和民房內相提並諭,可見太平天**營衛生要求的巖格。這樣的軍隊,這樣的條令,歷史上是少有的。中國古代把醫師看做巫覡一流人。太平天國卻尊重醫師。中央政府屢次誥諭招訪良醫,所有「大小方脈,內外專科,眼科,婦科,以及專理小兒急慢驚風等症」的醫師,都一體招訪。地方政府也把「醫士之能內外科者」高列在招賢榜上。醫師在太平天國政府的重視下,對於醫學一定會得到促進。由此可見太平天國在制度是比舊式的農民起義也強了不知道多少,就是對太平天國橫加誣蔑的《賦情匯纂》一書,也不得不稱讚太平軍說:「將士病者,醫治甚勤,藥餌無缺,左右常有服侍之人。」比之清軍營中「瘟疫繁興,死亡相繼……屍骨狼籍,無人收埋,病者無人傳藥,甚至一柵之內,無人炊」的慘狀,真有天壤之別。

    相關資料引自:《洪仁玕自述著錄》,張德堅《賊情匯纂》,嶺唎《太平天國革命親歷記》,謝炳《金陵癸甲紀事略》,《太平天國史》

    [無廣告小說奉獻]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