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野人到帝王 第三卷·激烈碰撞 二十一,忽悠魚族人
    二十一,忽悠魚族人

    二十一,忽悠魚族人

    現在龍族的漁船隊在長江中瘋狂捕撈。至於捕捉到的大量魚類,則除了供應龍族人外,還被用來向各部族交換勞力,我們需要人,大量的人!

    除了建造新城,田間管理,捕魚捉蝦,工業建設,採礦探礦外,通往湖州的道路需要修築拓寬取直加固,還要大量的水手,乘船沿江而上,開拓更遠的地區,當然,貿易打前鋒,以前饋贈的辦法也是不錯。

    地種下去了,煉鐵正在進行中,城市建設一時也沒有這麼快,所以現在第一位要緊的任務,就是那條連接湖州到馬鞍山的道路了。

    雖然這條路已經有大隊人馬走過了,但是當時冰雪剛化。大隊人馬經過後,一片泥濘,而且這種泥土是黃泥土,十分粘,下雨一片泥濘,天晴一片灰塵,對行人以及牛車通行十分不利,加上臨時修築,地形高低以及河流池塘彎彎曲曲的阻隔,使得實際距離至少多了一倍以上。

    對此,我採用了兩種解決辦法。

    第一當然是修路,通過截彎取直,劈開一些小山,填平一些小河池塘,實在不行就修建一些木橋,使得這條道路縮短很多。

    這條路,一些地段已經用上了三合土,但是因為路途實在是太遙遠了,石灰有限,所以我下令用船將煉鋼煉銅的廢渣運過來,灑在路上,這樣,與黃土結合,反而使得道路非常平整好走,污染也解決了。

    另一個辦法,就是開闢水道了。

    現在的牛車,經過不斷改進。雖然已經比較先進,但是有一個致命的缺點,那就是因為沒有橡膠,無法製作出橡膠輪胎,所以度上不去不說,修理也是一個繁重的任務,因此無法擴大,運輸量有限。

    但是船隻不同,現在龍族的造船業已經達到一個相當高的水平,一般的木船,已經與後世的相差不多了,在內河湖泊中航行,也用不著鐵船,一般木船就行,而京杭大運河就是從杭州出到北京的,雖然比我們現行的路線要靠東,但是東面很多地方還是大海呢,這條路水網密佈,還有巨大的古太湖,修建運河,絕大部分地方可以利用天然的水道。所以工程量倒不是太高。

    不過我也沒打算一口吃成個大胖子,當年,隋煬帝楊廣因為進攻高麗與修建大運河搞得天怨人怒,最後自己也被農民起義推翻,我可不能步他的覆轍。

    好在大運河的工程量,主要還是在北方,江南河流多,加上我們船小,無需隋朝運河那麼大規模,所以許多小河都可以利用,工程量不及隋朝運河的千分之一,倒也不用太擔心,況且我也不要求一下子開通,只要從龍族駐地沿龍河而下進入太湖,然後沿著太湖北上,最後進入內河,稍稍疏浚連通內河,就可以到達離馬鞍山很近的地方,這個事情,本來讓浪裡白條去幹更合適,但是現在浪裡白條忙著建立龍族的海洋漁業,所以,我只好交給了風行長老,讓他帶人先行勘探,然後再由我定奪——

    在我們緊鑼密鼓進行馬鞍山新城建設的同時,原來龍族的駐地也按照計劃,開始了春耕春種。

    在湖州城外,新開墾了大量的荒地,先下種的是春小麥。

    其實小麥本身一年只有一季。當然,可以與別的作物連作,但是,小麥自己,一般是不種兩季的。

    一般來說,在氣候比較溫和的南方,下種的是春小麥,在北方,種的是冬小麥,當然,現代氣候變暖,很多原來只能種春小麥的地方也可以種冬小麥了,但是,同一個地方,是不可能收了冬小麥之後再種春小麥的,時間上來不及。

    不過,在不同的土地上還是可以分別栽種冬小麥與春小麥的。

    按道理,湖州地處南方,只能播種冬小麥,不過現在天氣沒有後世那麼炎熱,還是可以種一些春小麥試試,反正種子有的是,而別的作物除了黃豆瓜果以外種子不太夠。尤其是水稻。

    去年的二十畝水稻,大約收了二十萬斤稻種,加上河姆渡交易過來的一些,今年當然還是稀播,打算種二十萬畝,自然是直播,插秧就不用了,其中,湖州城外是重點,馬鞍山這邊只種了三萬畝。

    稀播花費勞力較少,也就是翻耕後打碎漫灌。然後播下稻種即可,一個人一天可以播種十幾畝,饒是這樣,湖州居民全體出動,也整整花了半個月時間才播完,至於瓜果之類,就省力得多了,而豆類植物,並不適合湖州這種水稻土地塊播種,所以,只是在狼族平原與其它龍族駐地的山地上播種,主要當作蔬菜,而種植的主力,移到了馬鞍山,另外,還向禾族與河姆渡人提供了一部分,並派人指導他們種植,然後一部分回收,一部分留給對方作為報酬,以後,我們就可以與他們進行交換了,等於讓他們成為龍族的農民。

    豆類不用施氮肥,而且可以與別的作物套種,取得很好收成。

    至於麻類,因為種一年可以收幾年幾十年,所以今年湖州新種的不多,不過周邊各部族都有種植,這樣可以解決他們一部分衣著問題,不用全部與龍族交換,這樣我可以收買人心,因為不平等貿易,他們已經被我們搾乾了。

    麻類種植,河姆渡人是重點,因為他們實在沒有什麼我們感興趣的交換物品,就算是水稻,這麼遠運送也有不便,最多供應到海族城。湖州大量出產稻米,供應附近各駐地綽綽有餘,所以還是讓河姆渡成為我們的紡織原料供應倉庫吧,另外虎族人那邊,我們也送去了一部分麻類枝條,並且派人指導他們種植。

    雖然民以食為天,但是龍族要抓緊展工業,近代化農業還是要向周邊逐步擴散,這樣,這些部族就會自然被綁上龍族統一世界的戰車,而且,共同富裕了,蛋糕才能越做越大。

    不過,我最關注的,還是浪裡白條的遠洋漁業了,這年頭,海洋中有無盡的寶藏等待我們去索取,遠洋漁民一個人一天的收穫,要抵得上一般的農民漁民十幾天甚至幾十天的收穫,自然要重點關注。

    十幾條鐵底木殼船已經建造成功,並且下水,通過太湖水道到了海族城,另外,還有上百條木殼船,在近海活動,龍族現在的海上漁夫已經達到幾百人,有龍族的麻類工業在背後支持,漁網不是問題,海上漁業展得很順利。

    不過規模還是太小啊,主要是適合海上作業的成年海族人太少了,有些海族人已經成為龍族的工匠與技術骨幹,總不能讓他們再拋下手藝去學打漁吧?——

    海族城的外海就是著名的舟山漁場,這是全國最大的漁場,也是世界四大漁場之一,與與俄羅斯的千島漁場、加拿大的紐芬蘭漁場、秘魯的秘魯漁場齊名,盛產帶魚,大黃魚,小黃魚、墨魚這四大魚類,以及幾百種其他魚類。六七十年代最高峰時,漁船有一萬多艘,漁民十五萬人,可見資源之豐富。

    後世的捕魚效率比龍族高百倍都不止,所以,就算龍族十多萬人口全部是漁民,也可以完全容納,因此,如何更加合理高效的利用海洋資源,就成為我朝思暮想的問題。

    不過這個問題卻出人意外地得到了解決。

    這天,智慧完成我交給他的任務回歸,龍族的幾個在馬鞍山新城的高層中午聚餐,吃著從海族送來的美味大黃魚時,大家都覺得,這麼好的資源不能有效開利用,實在可惜。

    這時,智慧忽然神秘兮兮道:「族長,我倒有一個辦法。」

    我一下子興奮起來,連忙道:「好,那你說來聽聽。」

    「我這次到魚族,將我們用麻織成的漁網租給他們,帶回來幾十個魚族人,聽他們的長老說,現在魚也少了,不是用我們的網,還真抓不到多少魚……」

    智慧的話讓我一下子興奮起來。

    這不就是一條現成的出路嗎?

    魚族是個中等部族,有將近兩千人,散佈在蘇南平原的水域中,但是,因為長期捕撈,魚類資源慢慢枯竭,而且,因為我們教會了其它部族捕魚,而且租給那些部族更加先進的麻網,勢必又要在有限資源中再分去一杯羹,這樣,魚族的日子就更難過了。

    「你的意思是,讓這些換來的魚族人去捕魚?」我沉吟道。

    「不是,」智慧神采飛揚:「我是想讓整個魚族都去捕魚!」

    「這個恐怕有難度吧?」夔提出不同意見說:「故土難離,你怎麼能說服魚族人丟下熟悉的土地,去海上漂泊,為我們捕魚呢?」

    「這個,就交給我吧,」智慧胸有成竹道:「族長,將浪裡白條送來的黃魚帶魚給我一部分吧。」

    我大手一揮道:「行,你要多少拿多少,還要什麼物資,你儘管提。」

    「不用,」智慧意興滿滿道:「我一定可以說服魚族人的。」

    雖然看智慧信心十足,但是我與知道情況的龍族高層對他並不抱太大的希望,雖然魚族人也是漁民,但是駕著獨木舟在風平浪靜的內河中捕魚與在無風三尺浪的大海中捕魚完全不同,也許年輕人好忽悠,但是,要想忽悠那些老的成了精的魚族高層,那是完全不可能的,即使對方是魚族人。

    可是,大出我們意料之外的是,第三天,我們就接到智慧的飛鴿傳書,讓我們調派大船在太湖接應,魚族一千八百七十四人全體遷居海族城!——

    直到智慧趕回來後,我才知道了整個事情的來龍去脈。

    原來,魚族的族長叫魚鱗,相傳其出生時身上長著魚鱗,故名之,這在魚族視為吉利之象,其實我們知道,這不過是返祖現象而已。

    巫師預言這孩子長大後必將成為魚族領,帶領族人到一片看不到邊際的水域中捕魚,捕到的魚比獨木舟還長,魚族將因此走向輝煌,這魚鱗長大後果然成為魚族族長,不過,現在的魚族因為漁業資源萎縮,處境堪憂。

    見到智慧上門,魚鱗心裡「咯登」一下,難道他來要債了?

    上次魚鱗向智慧購買了不少漁網,魚族人多,以前用的草網效率實在低,沾水後沉重,容易破損,魚兒經常漏網不說,還需要大量人工支持,織網補網,後來向龍族購買了一張麻網試了試,不但輕便,而且更大,捕魚量更多,而且修補漁網的時間大大節省,所以他第二次下決心一下子購買了上百張漁網,因為魚族拿不出什麼龍族需要的東西,因此,他用了幾十名族人換,一個族人,替龍族打工(這裡當然不叫打工,幹活)一年,包吃包住,換一張漁網,當然,魚鱗覺得佔了大便宜。

    可是換的人不夠啊,上次向龍族換了不少生活生產用品,就出去了幾十名族人,所以,魚鱗打算先欠著,等過一段時間補上,沒想到又看到了智慧上門,以為是來催債了。

    魚族人不少,但是女子成天需要織網補網,只有幾百男人打漁,一下子去了一百人,雖然漁網先進不少,但是現在打魚人多了,魚獵獲量上不去,也需要人手啊,所以,魚鱗就向智慧訴苦。

    智慧就神秘兮兮告訴他,他有一個辦法,可以一勞永逸解決這個問題,不但可以還清債務,而且還有大量魚可以用來向龍族交換漁網以及大量的生活生產用品,同時,留給魚族的獵獲物還要比現在多很多。

    世界上還有這樣的好事,魚鱗有點不相信,雖然原始人沒有聽過我說過那句名言——什麼事情好得不像是真的,那就肯定不是真的,不過誰都知道,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不過智慧拍胸脯保證,絕不會騙人,而且一下子向魚族提供了大量的生活用品,包括幾百根火柴,十張紙,幾斤鹽,十塊肥皂,還有幾根銅釘。這些物品,就算是魚族捕一年魚也買不起!

    奸商!實在是奸商啊,這哪裡是智慧,改名得了。

    有了物資保證,魚鱗以及魚族長老一下子態度就改變了,聽了智慧的安排後,他們更是拋棄了一切懷疑,馬上收拾東西,將窩棚都拆了,上了獨木舟,跟著智慧去了太湖。

    原來智慧的提議是,龍族保證魚族每年可以捕到比現在多一倍的魚,龍族向魚族提供船隻與海族城的住所,魚族捕魚,得到的收穫一家一半。

    有了保證,又有了預支的物資,魚族怎麼會不同意,當然沒問題。

    當然,我們也不會吃虧,想想就知道,東海的舟山漁場,每年的魚訊,別的不說,光帶魚就密密麻麻整片整片海域都是,隨便捉捉,不要說兩倍,就是十倍,又有何難?——

    當然,到了海族城,看到龍族人的富足生活,他們自然更加死心塌地,唯一有點問題的是,魚族從內河來到大海,會有不適應的問題,不過怎麼說,也比龍族的旱鴨子下水要好很多吧?魚族有將近兩千人,成年男子加上一部分婦女,是現在龍族漁民的十倍,這一來,海洋漁業的問題解決了。

    這邊事情解決,另一邊,卻又出了漏子。

    原來,與智慧所處的蘇南地區都是平原水網地帶不同,阿根帶著人涉足的皖南地區大部分是山區丘陵地帶,民風比較彪悍。

    雖然開始時阿根的進展也比較順利,利用送禮,得到了一部分原始人,還有一些投靠的小部落,但是,隨著深入山區,終於與當地原始部落生了衝突。

    在皖南山區,生活著一群叫山夷的部落,他們分為幾十支,小則百把,多則數百上千人,相互攻伐,合縱連橫,朝秦暮楚,所以非常善變,就算你與其中一個部落搞好了關係,都很難搞定與這個部落聯盟的部落,更不用說敵對部落了。

    當然,山夷人搞成這樣,也是窮得不得了,除了一些用以狩獵打仗的木棍石頭外,就一無所有了。

    不過,阿根與智慧向來你不服我,我不服你,所以自然不可能知難而退,反正送的禮又不貴,你們彼此相互敵對,與我們貌似沒有什麼關係吧?所以,阿根也是藝高人膽大,帶著幾十個人,十頭牛就闖進了山夷部落。

    開始幾個部落還好,雖然彼此對立,但是一聽阿根帶領的龍族人,是替天神向凡人送禮來的,尤其是火種,那可是極為珍貴的東西,所以也都客客氣氣,雖然沒有提供嚮導(主要是怕到另一個部落給對方吃了),但是既然收下了厚禮,回贈一些食物,指指路什麼的還是沒有什麼問題。阿根牢記我的指示,盡可能與當地部落搞好關係,送點禮物沒有關係,所以一路走下來,還是比較順利。

    [無廣告小說奉獻]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