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盜 正文 第一百九十四章 盜至極偷天換日(結局上)
    地府火熱的舉行著選美大賽的同時。人間界新土當中,高因夢和葉妖瞳在會議上申請近身蚩尤沒有通過後,並沒就放棄了,親自為石嵩報仇的機會。

    新土內崑崙後山,葉妖瞳和高因夢並肩坐在一株梨樹下,相對無言,沉默了好久後葉妖瞳悠然道:「姐姐!難道我們就這樣等著?」

    高因夢撿起一片落下腳邊的梨花的,輕輕的彈去上面的塵土,放在手帕中藏於懷中,隨後站起說道:「不!他們不同意沒關係,我們自己動手好了,沒有他們的時候我們還不是就要如此,只要莫要讓葛師和小劍知道就好!」

    「這洞天我們就出不去了,可怎麼自己動手呀!」葉妖瞳指了指遠處的封門大陣。

    高因夢聽罷從懷中拿出一個錦囊說道:「這是諸葛前輩送我的,他曾經說過,這個錦囊不僅是一個法寶,而且在我遇到解決不了的事情的時候,還讓我拆開看看,我以前都急糊塗了,一直到現在才想起來。」

    葉妖瞳遲疑道:「這蚩尤亂事。是三界所有人都解決不了的問題,諸葛亮雖然神通不小,就算他可以先知其事,恐怕也難用錦囊傳遞什麼解決方法,要不高劍怎麼會說,石嵩的失蹤諸葛亮也是一點辦法都沒有呢!」

    高因夢長歎一聲道:「沒辦法的辦法了!先看看再說吧!要是還不行,看來我們只要求高劍用羅旗送我們出去了!」說吧拉來錦囊的封口,小心翼翼的探手進去查找。

    「啊!果然有東西!」高因夢興奮的大喊起來。一個小小的羊皮卷被他從錦囊中拿出,葉妖瞳見高因夢找到東西,也興奮的跳了起來,跑到高因夢邊上說道:『快看看寫的什麼!」

    高因夢顫抖著打開羊皮卷一行小字就寫在羊皮之上。此經歷混沌送,莫惜生命早輪迴.

    兩人四目相對,盡顯茫然。沒明白這羊皮上寫的是什麼。正在二人發愣的時候。忽然一陣地動山搖的晃動,守護新土的防禦大陣一瞬間就散了。保護新土的防禦全部癱瘓。

    「蚩尤進攻了!」「快準備大陣,蚩尤先動手了!」喊聲從四面擺放傳來。高因夢和葉妖瞳此時已經站在法器之上。向出事的地方眺望,只見遠處煙塵滾滾,接天蓋地,新土上空的屏障也已經消失,漫天烏雲和閃電彷彿世界末日的來臨。

    葉妖瞳急速升空在烏雲和閃電之中,卸去全身的黑色外衣,露出內襯的近身蛇皮甲。喚出法寶,直奔戰鬥中心,高因夢知道葉妖瞳這是跟蚩尤拚命去了,也可以說成是送命去了。現在也無心在看手中錦囊,急忙跟了過去。

    等高因夢到戰場的時候傻眼了。那裡是什麼蚩尤來攻擊竟然是八隻怪獸,仔細一看高因夢驚呼出聲:」竟然是四靈四凶!」

    八獸全沒變化成人形,此事被三界的修士擺開大陣圍攻,但顯然眾人不是八獸的對手,八獸的沒一次衝擊都會有數人被撞得元神飛散。好在法寶眾多,看來還能抵擋一陣。

    這八獸是如何而來,怎麼又會攻擊起新土來的,誰也不清楚,就正高因夢和葉妖瞳考慮要不要加入戰團的時候,高因夢手中的羊皮卷忽然一亮,寫在羊皮字竟然從羊皮上飛了下來,越變越大,越變越大,最後成了斗大的金字,懸掛在烏雲和閃電彙集的半空。但眾人都在忙於應戰誰都沒有注意到這個事情!

    高因夢和葉妖瞳頂著金字好半天,忽然二人同時說道:「我明白了!」

    四靈西凶都是上古神獸,雖然和白澤年獸這樣的還相差著一等,卻也是法力通天的獸類,四靈分別有(青龍)。

    在中國,龍的地位就遠高於印度。因在中國,龍是神物、是至高無上的,也是皇帝的象徵。也是東方的代表、五行中是屬木的,也因青色是屬木的,故此有左青龍、右白虎的說法。

    星宿的是用廿八星宿中,東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古人把它們想像成為龍的形象,因位於東方,按陰陽五行給五方配色之說,東方色青,故名「青龍」。又有龍性淫旳說法,和牛交時生麒麟、和豬交時生象。又有龍生九子,都不像龍的說法,是這樣的:大兒是叫囚牛:它平身喜愛音樂,故常立在琴頭上。如漢族的胡琴,白族的三絃琴等。而蒙古的馬頭琴也可能是囚牛的變種。二兒子是睚毗:它平身愛殺所以多被安在兵器上,用以威攝敵軍。同時又用在儀仗上,以顯得更加威嚴。三兒是嘲風:是只獸形龍,樣子有點像狗,它善於瞭望,故多安在殿角上。據說可以威攝妖魔、消滅災禍。第四兒是蒲牢:喜歡吼叫,人們就把它安在鍾上,大多是蒲牢的形象。據說它是住在海濱的,但卻十分怕鯨魚,一但鯨魚發起攻擊,它就會嚇得亂叫。故人們把木杵造成鯨的形狀,以令銅鐘格外響亮。第五兒是狻猊:形似獅子。是外來品,隨佛教傳入中國的,所以性格有點像佛。它好安靜、又愛煙火。所以往往把它安在佛位上或香爐上,讓它為佛門護法。第六兒是霸下:又名贔屭,樣子似龜。相傳上古時它常背起三山五嶽來興風作浪。後被夏禹收服,為夏禹立下不少汗馬功勞。治水成攻後,夏禹就把它的功績,讓它自己背起。故中國的石碑多由它背起的。第七兒是狴犴:又名憲章,樣子像虎。相傳它主持正義,而且能明是非,因此它被安在獄門上下、衙門大堂兩則、以及官員出巡時肅靜迴避的牌上端,以維護公堂的肅然之氣。第八兒是負屭:因它喜愛文學,故多安在石碑的兩則。么子是螭吻:又名鴟尾,魚形的龍。相傳是大約在南北朝時,由印度「摩竭魚」隨佛教傳入的。它是佛經中,雨神座下之物,能夠滅火。故此,螭吻由此變化出來,所以它多安在屋脊兩頭,作消災滅火的功效。

    四靈之白虎。在上古,白虎是戰神、殺伐之神。虎具有避邪、禳災、祈豐及懲惡的揚善、發財致富、喜結良緣等多種神力。而它是四靈之一,當然也|是由星宿變成的。是由二十八星宿中,西方七宿:奎、婁、胃、昂、畢、觜、參。所以是西方的代表,而它的白,是因是西方,西方在五行中屬金,色是白的。所以它叫白虎不是因它是白色,而是從五行中說的了。

    四靈之玄武。玄武是一種由龜和蛇組合成的一種靈物。玄武的本意就是玄冥,武、冥古音是相通的。武,是黑色的意思;冥,就是陰的意思。玄冥起初是對龜卜的形容:龜背是黑色的,龜卜就是請龜到冥間去詣問祖先,將答案帶回來,以卜兆的形式顯給世人。因此,最早的玄武就是烏龜。以後,玄冥的含義不斷地擴大。龜生活在江河湖海(包括海龜),因而玄冥成了水神;烏龜長壽,玄冥成了長生不老的象徵;最初的冥間在北方,殷商的甲骨占卜即「其卜必北向」,所以玄冥又成了北方神。

    四靈之朱雀。鳳凰在中國來說,是一種代表幸福的靈物。它的原形有很多種。如錦雞、孔雀、鷹鷲、鵠、玄鳥(燕子)等等…又有說是佛教大鵬金翅鳥變成的。鳳凰神話中說的鳳凰是有雞的腦袋、燕子的下巴、蛇的頸、魚的尾、有五色紋。又請鳳是有五種品種,以顏色來分的:紅是鳳、青是鸞鳥、白是天鵝、另有黃和紫的鳳凰又可說是朱雀或玄鳥。朱雀是四靈之一,也和其它三種一樣,它是出自星宿的,是南方七宿的總稱:井、鬼、柳、星、張、翼、軫。聯想起來就是朱雀了。朱為赤色,像火,南方屬火,故名鳳凰。它也有從火裡重身的特性,和西方的不死鳥一樣,故又叫火鳳凰。

    四凶之饕餮

    它最大特點就是能吃。它是一種想像中的神秘怪獸。這種怪獸沒有身體,只有一個大頭和一個大嘴,十分貪吃,見到什麼吃什麼,由於吃的太多,最後被撐死。它是貪慾的象徵,所以常用來形容貪食或貪婪的人。

    史料記載

    《辭海》中記載:饕餮是「傳說中的貪食的惡獸。古代鐘鼎彝器上多刻其頭部形狀作為裝飾。」

    《辭海》在解釋饕字說:饕即「貪,《漢書·禮樂志》:『貪饕險』顏師古註:『貪甚曰饕。』特指貪食。」

    《神異經·西南荒經》:「西南方有人焉,身多毛,頭上戴豕。貪如狠惡,積財而不用,善奪人穀物(上二句原作「好自積財,而不食人谷」,據《史記·五帝本紀》正義引改)。強者奪老弱者,畏強而擊單,名曰饕餮。《春秋》饕餮者,縉雲氏之不才子也。」

    《左傳·文公十八年》云:「縉雲氏有不才子,貪於飲食,冒於貨賄,侵欲崇侈,不可盈厭;聚斂積實,不知紀極;不分孤寡,不恤窮匱。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謂之饕餮。」《神異經》所謂「《春秋》言」,即此。

    《呂氏春秋·先識覽》:「周鼎著饕餮,有首無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報更也。」

    宋羅泌《路史·蚩尤傳》注云:「蚩尤天符之神,狀類不常,三代彝器,多者蚩尤之像,為貪虐者之戒。其像率為獸形,傅以肉翅。」揆其所說,殆亦饕餮。

    《左傳》謂饕餮是「縉雲氏不才子」,而《史記·五帝本紀》集解引賈玄曰:「縉雲氏,姜姓也,炎帝之苗裔,當黃帝時在縉雲之官也。」蚩尤姜姓,亦為炎帝之苗裔(《路史·蚩尤傳》),故蚩尤很可能即此縉雲氏之「不才子」饕餮。又《山海經·北次二經》所記「狍(號鳥)」,郭璞注以為即《左傳》之饕餮。

    《神魔誌異*異獸篇》:神州極南有惡獸,四目黑皮,長頸四足,性凶悍,極貪吃。行進迅疾若風,為禍一方。

    《山海經·北山經》有云:「鉤吾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銅。有獸焉,其狀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齒人爪,其音如嬰兒,名曰狍鴞,是食人。

    《神異經·西荒經》中有云:「饕餮,獸名,身如牛,人面,目在腋下,食人。」

    饕餮是一種「惡獸」,而不是魚蛇蟒鱷,不屬於魚類或爬行類。《辭海》中還有附有商周鼎上的饕餮紋。你只要看一看就可以認出那個兇惡的猛獸像誰,非常像狼的正面像,也是圓眼吊睛,凶狠無比。

    饕餮甚貪食。這個特徵鮮明地指出了狼的特性。「極貪食」是草原狼的最突出的特性之一,咱倆養過狼,太知道狼的這個天性了,咱倆可以舉出無數個狼貪食的例子。天下再沒有比狼更貪食的動物了。不信可以讓人去問老牧民,天下最「貪食的惡獸」是誰?回答肯定是狼。人所共知,「貪」就是狼性的代名詞。董仲舒說秦「以貪狼為俗」,也把貪與狼相並列。中國人形容貪食總是用「狼吞虎嚥」,而且還把狼排在虎之前,狼比虎更貪食。形容貪心都說「狼子野心」,不會說「虎子野心」。

    饕餮具有「惡獸」和「甚貪食」這兩個狼的特徵,而且饕餮紋又像狼。因此,傳說中的饕餮很可能就是狼,或是從狼演變而來的神獸。

    饕餮成為商周鼎的主要紋飾,這就涉及到一系列的問題。寶鼎是華夏民族在青銅時代的立國之重器。在周朝,「一言九鼎」的「鼎」,是象徵至高無上王權的神器和禮器,也是祭天祭祖的祭器,鼎在華夏先民心目中處於民族「圖騰柱」的地位。因此,只有屬於民族的圖騰才有資格登上如此崇高的地位,而被鐫刻鑄造在寶鼎重器之上。這一現象又反映出兩個問題:其一,到商周時,華夏族可能還仍然崇拜狼圖騰,至少是猛獸圖騰,炎帝黃帝族祖先的圖騰崇拜遺風可能還繼續存在,而周朝時期的華夏族受狼圖騰的影響更深,因為,周起源於西戎,而西戎大多是崇拜狼圖騰的遊牧族。其二,當時的「龍」可能還沒有被普遍接受,尚未真正成為華夏族的民族圖騰,否則,象徵王權的寶鼎就一定會以龍作為主要紋飾。而且,當時周天子也還沒有坐龍座,那時還延續著炎黃遊牧遺風,席地而坐。

    周鼎上的紋飾主要由饕餮紋和雲紋所組成,以饕餮為中心,雲紋環繞其周圍。顯然,饕餮神獸在天上,從雲層裡探出頭,俯看人間。它的身體則藏在雲裡,不知是否有蛇身或龍身,但是如果在饕餮腦袋後面續上龍身,那就與後來的標準龍相差不遠了。所以,我認為,在狼圖騰和龍圖騰之間可能還有一個饕餮圖騰的過渡階段。饕餮既有狼的性格,又有後來龍的猙獰面目。

    獸面紋所指稱的神獸的真正名稱與原型早已沉埋在不可復現的年代之中,後人因其面相兇惡、神秘、恐怖,有些又口含人首,故賜名為饕餮。饕餮原是《左傳》中用來形容貪財貪食之不仁不義者。近世學者已指出把獸面紋命名為吃人的饕餮純是牽強附會,有悖於商周的社會文化狀況。

    因為面相兇猛恐怖,又行饕餮惡名,此獸在中國文化與藝術演變中的蹤跡幾乎無從尋覓。西周中期,盛行了幾百年的動物紋飾突然退出了青銅器裝飾主紋的領域。但是,與饕餮紋同時出現在青銅器上的幾種動物紋樣,如龍、虎、鳳、龜等,在以後的文化演變中,都大量出現在官方與民間,成為中國文化中最具盛名的吉祥物、藝術表現源源不絕的主題。特別是龍,在青銅器時代,多數也都擁有與饕餮紋相同的兇惡面孔。若論神秘、威武和地位,龍在青銅時代遠遜於饕餮。然而,龍後來卻登上了中國文化與政治象徵的最高寶座,「饕餮」這一青銅時代的至尊,蹤影難尋了。

    傳說龍生九子,其第五子叫饕餮,是上古一種兇猛且殘忍的魔獸,喜食人,食量大,從這一點不難看出,饕餮其實就是當時社會黑暗一面的具體表現,而人們也很憤恨奴隸制社會的壓迫,以饕餮來寄托自己的感情,饕餮也就越來越被人們熟識。把饕餮比喻成吃人的奴隸制社會,這是古代饕餮文化最重要的含義。

    由於饕餮是兇猛的魔獸,具有強大的力量,因此被北方很多少數民族當作附身符,把它的圖紋刻在器具,食皿上,認為這樣就可以借助饕餮強大的力量,不被其他猛獸所吞噬,逐漸取代了原本吃人殘忍的一面。

    現在來說,饕餮的主要含義是食文化的象徵。

    獸面紋所指稱的神獸的真正名稱與原型早已沉埋在不可復現的年代之中,後人因其面相兇惡、神秘、恐怖,有些又口含人首,故賜名為饕餮。饕餮原是《左傳》中用來形容貪財貪食之不仁不義者。近世學者已指出把獸面紋命名為吃人的饕餮純是牽強附會,有悖於商周的社會文化狀況。

    因為面相兇猛恐怖,又行饕餮惡名,此獸在中國文化與藝術演變中的蹤跡幾乎無從尋覓。西周中期,盛行了幾百年的動物紋飾突然退出了青銅器裝飾主紋的領域。但是,與饕餮紋同時出現在青銅器上的幾種動物紋樣,如龍、虎、鳳、龜等,在以後的文化演變中,都大量出現在官方與民間,成為中國文化中最具盛名的吉祥物、藝術表現源源不絕的主題。特別是龍,在青銅器時代,多數也都擁有與饕餮紋相同的兇惡面孔。若論神秘、威武和地位,龍在青銅時代遠遜於饕餮。然而,龍後來卻登上了中國文化與政治象徵的最高寶座,「饕餮」這一青銅時代的至尊,蹤影難尋了。

    相傳饕餮是蚩尤敗給炎黃二後被斬下的首級身首異處集怨氣所化,有吞噬萬物之能被黃帝用軒轅劍所封印並由獅族世代看守

    四凶之窮奇

    結合天神、怪獸、惡人三位一體,真實面目不可破解的奇怪生物。《淮南子·地形訓》高誘註解它稱之為北方天神,身體好像老虎騎著兩條龍。《山海經·西次四經》則說它長得像牛,叫起來像野狗,長著粗硬而不光滑的毛,還要吃人。但《海內北經》又說窮奇象虎,長著翅膀,吃人總是從頭開始吃,吃的人總是披頭散髮。《左傳》則將之類同饕餮和檮杌,說它是少皞氏不才子,因為總是詆毀忠直的人被人們稱為窮奇。《神異經》總結了它的種種特質,描述它是一種生活在西北,長得像虎有翅膀,喜歡吃人的怪物。它能聽懂人說話,聽到人爭吵就去吃有理的一方,聽說有人忠誠有信義就去咬人的鼻子,但聽說有人兇惡不講道理反而會贈送自己咬死的動物。相比饕餮等怪獸,窮奇顯得更具個性和智慧,但是這種喜歡接近人的習慣大大影響了它作為怪獸的神秘魅力和實力評價。

    《神異經·西北荒經》:「西北有獸焉,狀似虎,有翼能飛,便剿食人,知人言語。」它就是西方天帝少昊的兒子,大名鼎鼎的窮奇。

    這傢伙很有意思,看見有人打架,它就要去吃了正直有理的一方;聽說某人忠誠老實,它就要去把那人的鼻子咬掉;聽說某人作惡多端,反而要捕殺野獸饋贈。由此可見,它應該是頭凶獸。然而有些書上又說它也不是那麼壞,在古時臘八的前一天,宮廷裡要舉行一個叫逐疫的儀式,由方相氏帶著十二隻異獸遊行,窮奇和另一隻叫騰根的異獸,共同負擔著吃掉害人的蠱的任務,於是又讓人感覺它對人還是有些異處了。之後神話被歷史化,神鬼也被人格化,窮奇逐漸演變為天下四凶之一,最後終於被舜帝日翻了。

    窮奇作為怪獸的形象有兩種:《山海經.西次四經》上言「狀如牛,音如狗」;《山海經.海內北經》上言「狀如虎,有翼」。但不管是哪種形象,它都是一種食人怪獸,而且有著固定的原則,大致引《神異經.西北荒經》上的說法,它「知人語言,逢忠信之人,嚙而食之,食人自首始;逢*邪則擒獸而伺之」。也就是說,好人遇到它會變成食物,而且先被咬掉腦袋,而壞人遇到它反而會得到它送來的野獸之類做食物。這樣「是非分明」且付諸行動的怪獸的確少見。

    《史記.五帝本紀》記載了窮奇的來歷,「少昊氏有不才子,毀信惡忠,崇飾惡言,天下謂之窮奇。」舜將其流放,「遷於四裔,以御魑魅」。少昊為西方天帝,其母名皇娥,其父稱為「白帝子」,即太白之精,他們的故事可見於《拾遺記》,非常美麗動人。在那裡有一棵窮桑樹,其果實萬年一結,吃了的話天老我不老。少昊主宰西方,稱為「窮桑氏」,或者「金天氏」。注意這些關鍵字「白」啊,「金」啊,少昊一族位於西方不容置疑,而窮奇也是被舜驅逐到了西北方向,被一同驅逐的還有黃帝的不才子「渾沌」;顓頊的不才子「桃(應為木+壽,音tao)杌;以及「饕餮」三族,作為怪獸的「渾沌」,「桃杌」,「饕餮」也無一例外地出現在西方,其中饕餮位於西南一些,但想來離被稱為「西王母」(地名)的西荒之地不遠。也就是說,和其他幾位帝王略有不同,被虞舜放逐的都到了西方而不是四方都有,所謂「御魑魅」的說法很可能是指壓制當地少數民族,從這樣的想法衍生開思考,怪獸們的行為特性也就不足為奇。「渾沌」,「桃杌」,「饕餮」也具有相似的特點,這裡不加贅述了。

    一種說法認為「窮奇」是一種怪獸,而少昊子只是因為其特性而被比作「窮奇」。從家族命名和傳說的情節而言都可以認為這種說法是錯誤的,窮奇就是少昊帝之子,不僅僅是因為有智能而被視為神獸,它本來就是「神-獸」,是一個是非顛倒,善捕禽獸的傢伙。至於大儺中的逐疫十二神中負責「食蠱」的窮奇神,因為反而不夠「神話」,也就暫時棄之不理了吧。

    四凶之檮杌

    檮杌是北方天帝顓頊的兒子,它還有名字叫做傲狠,難訓,由這幾個名字裡,也可大略推知它的作為了。和窮奇一樣,檮杌後來也成了四凶之一。

    根據《左傳》文公十八年:「顓頊有不才子,不可教訓,不知詘言,告之則頑,捨之則囂,傲狠明德,以亂天常,天下之民,謂之檮杌。」這個不可教訓的惡人死後最終演化成上古著名的魔獸。

    《左傳》文公十八年道:「舜臣堯,賓於四門,流四凶族渾敦、窮奇、檮杌、饕餮,投諸四裔,以御魑魅。」敦同沌。此謂舜流放四凶,以檮杌況鯀。鯀,禹父。

    唐人張守節《史記正義》引《神異經》注道:「西方荒中有獸焉,其狀如虎而大,毛長二尺,人面,虎足,豬口牙,尾長一丈八尺,攪亂荒中,名檮杌。一名傲很,一名難訓。」

    謂之檮杌。——《左傳·文公十八年》。注:「凶頑無匹儔之貌。」。服注:「檮杌狀似虎,豪長一尺,人面虎足,豬牙,尾長丈八尺,能斗不退。」

    楚之檮杌。——《孟子》。注:「囂凶之類,興於記惡之戒,因以為名。丁音惡獸名也。」

    《春秋》云:「顓頊有不才子名檮杌也。」

    《孟子·離婁下》道:「晉之乘,楚之檮杌,魯之春秋,一也。」檮杌,音桃物。此謂檮杌同乘與春秋,為國史名,楚史名《檮杌》。

    《神異經·西荒經》中有云:「西方荒中有獸焉,其狀如虎而大,毛長兩尺,人面虎足,口牙,尾長一丈八尺,擾亂荒中,名檮杌。」另有一說是神名,《國語·周語上》:「商之興也,檮杌次於丕山。」另外有一本戰國時的書名叫《檮杌》是專門記載楚史的史書。

    後來「檮杌」被用來比喻頑固不化態度兇惡之人。之人,《左傳·文公十八年》有云:「顓頊氏有不才子,不可教訓,不知話言,天下謂之檮杌。」

    四凶之混沌。

    混沌一般與第一代神中的某個神相對應,也有的與第二、第三代神中的某個神對應。前者的混沌是「原始混沌」;後者的混沌是「日常混沌」和「終極混沌」。在古代,較突出的是前者;在近、現代,特別是近現代科學中,較突出的是後者。熱力學講到了終極混沌;非線性動力學講到了日常混沌。

    古人想像中天地未開闢以前宇宙模糊一團的狀態。道教稱為「元氣狀態」《淮南子·詮言》:「洞同天地,渾沌為樸。未造而為物,謂之太一」。王充《論衡·談天》:「說《易》者曰:『元氣未分,渾沌為一。』」後用以形容模糊隱約的樣子:在這渾沌的燈火裡,滲入一派清輝,卻真是奇跡。也形容幼稚糊塗:跟那種渾沌無知的人,真是有理也說不清。

    《山海經》中較早記述了混沌神話,特別值得認真分析。《山海經》第二卷《西山經》云:「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山,多金玉,有青雄黃,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於湯谷。有神鳥,其狀如黃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渾敦無面目,是識歌舞,實惟帝江也。」渾敦即混沌,混沌的形象為識歌舞的神鳥。有的本子為「有神焉」,繁體的「鳥」與「焉」寫法相近,傳抄中可能有差錯,但都講得通。顯然,這裡「渾敦」指太陽。那麼渾沌怎麼又與帝江聯繫在一起呢?帝江即帝鴻,古音「江」與「鴻」通。而帝鴻即黃帝——傳說中中華民族的始祖。

    漢·東方朔《神異經·西蕪經》:「崑崙西有獸焉,其狀如犬,長毛,四足,似羆(音皮)而無爪,有目而不見,行不開,有兩耳而不聞,有人知性,有腹無五藏,有腸直而不旋,食徑過。人有德行而往牴觸之,有凶德則往依憑之。名渾沌。」

    也作「混沌」,一種說法稱渾沌是象狗或熊一樣的動物,人類無法看見它、也無法聽見它,它經常咬自己的尾巴並且傻笑;如果遇到高尚的人,渾沌便會大肆施暴;如果遇到惡人,渾沌便會聽從他的指揮。

    這個混沌獸據說是由龐德公模仿混沌狀態製造的神獸,其能力更在他所製造的四個猴子之上,更是勝過其他三凶四靈!

    八大神獸一起攻山預示著什麼、?難道他們是蚩尤的先鋒?高因夢和葉妖瞳到底在羊皮卷中理解到了什麼。晴關注下一章!非常盜的最後一部分。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