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錄 第一卷 斜陽 第三章 選擇 (三 上)
    四更,天濛濛亮,風有些冷。邵武軍城頭,蒙古大纛在寒風中瑟縮著,散發出一股粗羊毛布特有的膻味。

    「四更天,晨起讀書,莫荒廢好光陰了」,報曉的頭陀敲打著鐵牌,行走在文廟前的成賢街上,用佛門特有的嗓門洪亮婉轉的唱出現在的時辰。往年早晨最喧鬧最雅致的成賢街卻沒響起朗朗的讀書聲,寒鴉在枝頭呆立,半晌,才啞啞地應了一聲,「呱」。

    一年之內,被蒙古人兩度攻陷,過兵如過賊。經歷兩度洗劫後的邵武再沒有昔日的繁華,路兩旁的深宅大院半數是空的,朱漆斑駁的大門緊閉,陰沉沉,籠罩著一股化不掉的恨意。倖存的幾家,門口清一色貼著北元官府頒發的順民憑證,上面用小楷工整的寫著家中有幾口人,僱傭了幾個幫傭,幾個女婢,有幾畝田,在城外何處,有沒有親屬或鄰居「從賊」等必需申報的內容,底下醒目的用活字統一印著,「一人從賊,滿門抄斬」,八個字,最下邊是家主的簽名,表示對官府警告的認可。

    大多數人家的家主好像都不識字,在朱紅的官府警告下,代替花押的,只有幾個蹩腳的圈。

    看樣子,今天早晨報時和報天氣的香火錢,又沒人打賞了。頭陀看看一棟棟冷清的宅院,想想蒙古人到來之前的繁華,幽幽的歎了口氣,走幾步,不甘心的扯著嗓子再次吼道:「四更天了,晨起讀書,莫等閒白了少年頭吆」。

    不負他所望,離文廟最近的一所宅院終於響起幾聲回應,數個蒙童在先生的帶領下,稚嫩的讀著一首不知何人所寫的詞,「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

    畢竟,還有人活著。報了半輩子曉的頭陀欣喜的把關於香火錢的憂愁放到一邊,賣力的敲打著鐵板與讀書聲相喝。

    「嗚--嗚」,淒厲的畫角,攪碎寂靜的晨。讀書聲斷了,鍾兒,鼓兒,陸續由南向北響起,士兵集合的哨子聲,百姓呼兒喚女的呼喊響成一團。頭陀扔下鐵板,拔腿跑上主街,看到幾個新附軍小校,慌慌張張地跑往南門方向。

    「該來的,終究還是來了」,黃去疾扔下手爐,在親兵的服侍下,顫抖著披上了紙鎧。對於他這種對於文臣出身的將領,皮甲太涼,鋼甲太重,而棉紙糊成的甲,是穿著的首選。至於紙鎧是否如傳說中那樣結實且不去管,至少,那鍍了層錫的光鮮表面能襯托出幾絲一軍統帥的威風。

    當黃去疾帶著幾個心腹將領趕到城頭的時候,遙遙的已經可以看見破虜軍的大旗,人馬不多,只幾千步卒和百十個騎兵,與城頭上嘈雜的新附軍相比,來犯之敵簡直可以用安靜二字形容。沒有喧嘩和吶喊,士兵們在低級將領的帶動下排好攻擊陣型,幾百個輜重營戰士趕著水牛,連推帶拉,將一些奇怪的大傢伙推上土坡。土坡上,有人忙碌的挖著戰壕,壘著土牆。南國冬天亦未消散的草色,隱隱地襯托著那一堆堆紅土,土堆上招搖的宋旗,在朝陽下看起來有些刺眼。

    「是文大人,他真的還活著」,守城的士兵有些慌亂。對面那熟悉的故國旗鼓和嚴整的陣容讓他們感到非常壓抑,有人開始切切私語。

    「是文大人,他一直在武夷山中。今天下山了,問咱們不戰之罪來了」,有人後悔,有人搖頭,原本低微的士氣一下子降到崩潰的邊緣,如果不是黃去疾的心腹將領和幾千直轄部曲在旁邊監督著,已經有人打算棄械逃命。

    「李將軍呢,不,不是讓他去,去聯,聯繫…了嗎」,黃去疾聽到士兵的議論,愈發緊張,好不容易才穩住心神,沒把聯繫輸款幾個字說出口。

    「大帥,我等前天才議事籌措送往廣州的糧餉。今天賊兵已到城下,哪裡來得及。敵軍不多,城中士卒尚可一戰」,統軍萬戶王世強跟在蒙古人身後打過硬仗,見過場面比黃去疾多些,拉拉主帥的衣袖,小聲提醒。

    「前天」?黃去疾終於醒悟,早知如此,不如早點規劃。估計現在李興等人準備的糧餉還沒湊齊一半。

    事到如今,也只有打了。黃去疾雙手扶住城頭,挺直腰桿喊道:「來人,給本都督擂鼓」。

    連綿的鼓聲從城頭響起,多少挽回了一點頹勢。幾個死忠的部曲大聲鼓噪吶喊,想找幾句罵陣的話羞辱敵軍,找了半天,卻找不到合適的詞彙。喊了幾聲,見沒人接茬,也就蔫了下去。倒是一些打過仗的江淮老兵,將床子弩、滾木、雷石、飛轆、鐵鏈球七手八腳的擺好,以防敵軍攻城。

    「都督,是出戰還是堅守」,黃天化不和時宜的問了一句,登時惹來一片白眼。按軍中規矩,守軍數量遠遠高於敵軍時,當遣一將領兵出城,挫一挫來犯之敵的銳氣。可想想破虜軍將千餘探馬赤軍殺得片甲不留的傳聞,看看對方軍容,諸將心中誰也沒有出城後還能活著回來的把握。紛紛轉過頭,唯恐黃去疾聽了族弟的主意,把令箭發發到自己頭上。

    「敵鋒正銳,我,我當堅守。待其糧盡,氣瀉,自去」。邵武大都督黃去疾知道沒人肯出城搏命,英明的做出了守城的決定。眾將領答應一聲,各自按各自的理解去安排城牆的防務。大伙本來就不願意與文天祥動手,黃去疾的表現,更讓人明白,這位大人的能力指望不上。如今唯一可憑的,就是守軍人多。邵武城兩度都是被人從正門攻破,城牆和甕城基本完好。被蒙古人用重型投石器砸出的豁口已經修茸過,城頭上的防守器械也很充足。文天祥這次帶來的人馬不過五千,如果強攻,一時未必能殺入城內。

    「老李,你說,這城,咱能守得住麼」,千夫長張元看看四下沒有士兵偷聽,拉了拉千夫長李興,把他拽進了城東北的角樓裡。

    「我不太清楚,自從入了武夷山後,文大人就像換了個人般。這些日子他攻建寧,下泰寧,都是一夜入城,第二天迅速離去。那兩個小城雖然是彈丸之地,城牆卻修得不矮。不知道文大人憑什麼本事一夕之間把城攻下的。要不然我也不會給都督出那個花錢買平安的主意」,千夫長李興四下看了看,用手比了比城牆,壓低嗓子說道:「張兄,我派人私下去江源銀場看過一次,那土寨的牆,坍了足足有十幾丈,沒塌的地方,熏得烏眉灶眼的,就像被雷劈了般……」。

    「難道真的如傳言所說,文,文天祥得了天書,要中興大宋」?張元猶豫了一下,臨時把口中的文賊去掉了個賊字。他出身於土匪,心中家國觀念淡薄,偏偏對天命觀很執著。投靠蒙古人,有一半原因是迫於兵勢,更多的因素是覺得大宋沒有了氣數,五行輪迴,天下該蒙古人做了。

    「不知道,我們能活下去是正經」,李興歎了口氣,沒有直接回答張元的問話。當年他帶著弟兄們,千里迢迢趕去臨安赴國難,沒想到大宋官家對勤王人馬的防範心思比對蒙古人還重。戰勢剛一緩和,朝廷馬上下旨強令義軍解散。稍微動作遲緩的,馬上面臨一個「剿」字。這樣的朝廷能苟延殘喘下去,簡直是沒天理了。

    出於對朝廷的絕望,李興才選擇了投降蒙古人。可跟在蒙古人身後一路南下,屠殺自己的同胞,讓他心中懷著深深的負罪感。特別是在江西和福建兩地,看到那麼多義士奮起抵抗,戰到最後一人,讓這個草莽出身的漢子深受觸動。

    他不知道這些義士守衛著什麼,但他知道,這些人對朝廷一樣絕望。

    「轟」,一聲驚雷打斷張元和李興的議論。雷聲過後,城頭上響起絕望的驚呼,淒厲的慘叫,和臨終的呻吟。寬可馳馬的城牆上,無端生出了一個大坑,幾根碎骨在坑邊冒著熱氣,提醒人們,片刻前,這段城牆上還有生命的存在。

    「是轟天雷」,千夫長張元的頭嗡的一聲,瞬間漲得老大。滿牆亂跑的士兵,驚慌失措的將領,都證實了他的判斷。邵武大都督黃去疾不知被雷聲震傷,還是被炸傷了,趴在城堞後,發不出一個像樣的命令。統軍萬戶王世強臨危時嚇出了幾分膽色,叫嚷著,安排床子弩手向對面的土坡上射擊。白亮亮的長弩帶著風飛下城頭,在對面的山坡上插得東一支西一支,卻沒有一支真正威脅到對方。

    「瞄準了,別浪費」,千夫長張元推開王世強,親自來組織防守。不知道城破後要被文天祥怎麼處置,諸位不同出身的將領們面臨危險時反而團結到了一起。王世強沒有計較張元的失禮,讓到一邊,看著張元調集士兵和開過弩的老手,喊著號子拉弦,矯正角度,瞄準。

    一根粗大的弩箭隨著張元的命令飛了出去,準確的命中了二里外土壘。正在矯正火炮射擊角度的吳希奭嚇了一跳,看看那微微顫動的長長弩桿,自嘲的笑了笑,吩咐麾下將士在外圍豎起巨盾。

    軍械變了,如今的戰鬥與往常是完全不同的打法。破虜軍的士兵們在學習,將領們也在摸索。整個軍中,除了這些新式器械的發明者對新戰術一知半解外,其他人都是兩眼一摸黑。但越是這樣,越激發了大伙學習的熱情。人有時候就是如此,對於新鮮的東西,總寄托著無限希望,有無盡的精力去瞭解它,期待能把它的作用發揮到最大,從此實現心中的夢想。

    「所謂火炮,不過是放大號的突火槍,只是彈丸略有變化,槍管改為銅胎鐵心,結實了許多。所以裝藥多,打得遠,具體戰場上怎麼用,還得大家一塊摸索」,文天祥對於火炮的描述很直白,但吳希奭不這麼想。那天看過火炮試射,他就好磨歹磨,磨著文天祥讓他降級做了火炮營的營正,帶著兩個兒子,每天琢磨著戰場上的實際應用。前一段時間偷襲建寧和泰寧,火炮因為攜帶不方便的原因,並沒派上用場。林琦和張唐帶著人用挖掘、深埋火藥包的方式炸破了那兩個小城。今天攻打邵武,是破虜軍山中集訓後,第一場面對面的硬仗。面對那磚石砌了表面的高大城牆和人數眾多的守軍,文天祥決定讓吳希奭動用他的寶貝,給黃去疾來個下馬威。

    「休甫,準備好了嗎,對面的情況怎麼樣」,文天祥在侍衛的簌擁下,從山坡下繞著林地走了過來,關心地問。

    「還要等片刻,等所有火炮都矯正到同樣角度,給邵武城來一次齊射,絕對能把黃去疾那個無膽匪類嚇走」,吳希奭笑了笑,用手點城頭上忙碌的人群,興沖沖的說道,「剛才對面的床子弩射了一輪,卻沒傷到我一個士兵,估計他們那裡真打過仗的老兵不多,沒見過您說的那種蒙古人鑄的巨炮」。

    文天祥點點頭,並不干涉吳希奭的具體指揮。在文忠的記憶中,他還學會了如何做一個好上司。雖然那段記憶沒教他如何制訂戰略,但明白的告訴了他,一個優秀的統帥需要做的是統籌全局,而不是諸葛武侯那樣事必躬親。關於蒙古巨炮的傳說也是來自文忠的記憶,文天祥和所有人在戰場上都沒見過,老對手李恆和張弘范的部隊也沒配備。但作為抱著寧可信其有的態度,文天祥還是把它說了出來,事先提醒眾將,火炮不是破虜軍一家專利。

    一個個綠色的小旗子在各個炮位上舉了起來,顯示火炮的角度已經矯正好。可以做一次性發射。吳希奭揮動黃色指揮旗,示意各炮手按剛才試射時的裝藥量裝填火藥,準備發射。破虜軍的炮營剛剛成立不久,目前只熟練掌握了直射技術,拉高炮口掉射,還屬於吳希奭一個人的專長。熟悉數術的他,靠著幾十發實心炮彈做試驗,才摸索出一點門徑。剛才那一炮,不偏不奇飛上了城牆。吳希奭沒指望每一炮都能直接命中目標,但同樣的裝藥量和角度,至少能保證炮彈的飛行距離和落地點差不多。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