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明史 第八卷-第九卷 第十節 第一混成軍
    在明帝國新史中,關於軍有兩種說法,一是最初由鄧茂擔任軍長的騎兵軍,二是後來由謝正卿擔任軍長的混成軍。實際上,這兩個軍有著前後承接的關係。謝正卿原本就是鄧茂的手下,而且混成軍的基礎就是騎兵軍。

    當初,朱祁鈺委任鄧茂為騎兵軍(簡稱軍)軍長時,有一部分是給于謙面子。畢竟鄧茂是于謙的學生,是于謙一手帶出來的。如果論資排位的話,那肯定應該由陳豫,至少是嚴廣儒來擔任軍軍長。不過,鄧茂並沒有辜負朱祁鈺的厚望,在他擔任了軍軍長之後,軍用實際行動證明了其帝國「軍」的戰鬥力。可以說,正是鄧茂打下了軍的基礎,塑造了這支在未來數百年之內都是帝國最優秀軍隊的靈魂,並且讓其成為了朱祁鈺手裡五大王牌軍之首!

    從這一點上,可以看出,謝正卿在接過了新的任務,負責在軍的基礎上重新組建混成軍時有多大的壓力。不過,謝正卿這個歷史上公認了的帝國名將也沒有辜負皇帝的厚望。在他的手裡,軍雖然不再是之前的王牌騎兵軍,不過,正是從這裡開始,軍成為了帝國支混成部隊,即由步兵以及騎兵混合編製的軍團。後來的戰爭證明,這種混合編製能夠極大的提高明軍的戰鬥力,特別是在小規模的局部戰爭之中,混成軍不但擁有出色的進攻能力,而且防禦能力也絲毫不在其他部隊之下。不過,在最初組建混成軍的時候。謝正卿並沒有預料到今後的輝煌,他所感受到的只是巨大的困難。

    個困難就是兵員。當時,在馬關地區的軍官兵僅僅只剩下了不到四千人,而且這其中還有不少是負責後勤工作的保障人員,並非正式戰鬥人員。雖然,在鄧茂的手裡,就連後勤保障人員都是優秀的騎手,能夠成為優秀的騎兵。只不過,要完成改編,並沒有那麼容易。另外,第八軍在馬關地區的兵力也只有三千人左右。就算將這些人都集中起來,也只有七千人,而這要比皇帝要求的一萬人員少很多。

    迫不得已之下,謝正卿不得不想其他的辦法解決,而當時他唯一能想到的辦法就是從非帝國編製的軍隊中招收人員,這包括了朝鮮軍隊,以及日偽軍。

    在東征時,朝鮮就按照向明帝國的承諾,向日本派遣了大批鎮守部隊。而在東征之後,明,朝,日三方簽署了《馬關條約》,正式確定了朝鮮在日本的駐軍權利。雖然,在這份條約中,朝鮮除了獲得幾座小島之外,並沒有獲得多少新的領土。不過,明帝國卻在隨後與朝鮮簽訂了一份新的條約,這就是《明朝釜山條約》。在歷史上,這份條約的名聲並不大,甚至很多史學家都不知道這份條約。不過,這份條約卻非常重要,條約的主要內容就是,朝鮮將協助明帝國控制日本佔領區,並且有義務在明帝國與日本交戰時,為明帝國提供軍事援助。

    正是這份條約,在東征結束之後,朝鮮派遣了大量軍隊進入日本。當時,明帝國在日本設置了十多個據點,這還沒有包括日本割讓給明帝國的九州島等島嶼。而要守住這些地方,明帝國至少需要在日本投入二十五萬地面部隊。不過,明帝國並沒有這麼多的軍隊用在日本,所以,只能以朝鮮軍隊頂替。比如,在九州島,就有至少五萬朝鮮軍隊,其中大部分駐紮在長崎,以及其他幾座重要的海港城市。另外,在日本各地,只要是明軍佔領的地方,都有朝鮮軍隊。可以說,朝鮮軍隊是明軍的有效補充,雖然朝鮮軍隊的戰鬥力低下,遠不能與明軍相提並論,不過在非戰爭時期,由朝鮮軍隊來承擔佔領工作,這確實是物優價廉的做法。

    日寇叛亂時,朝鮮部署在日本地區的二十萬部隊損失也非常慘重,不過最終還是有很多保存了下來。在長崎,就有數萬朝鮮軍隊負責協助明軍抵抗日寇的進攻,並且維護城區內的秩序。同樣的,在馬關也有上萬朝鮮軍隊。

    與朝鮮軍隊類似,東征之後,帝國為了加強對日本的控制,除了協助天皇組建起了中央軍之外,更多的是武裝起了日偽軍,也就是直接聽命於明軍統帥,直接為明帝國服務的,由日本人組成的武裝部隊。

    在抵抗日寇叛軍的戰鬥中,日偽軍並沒有起到很大的作用,而且有很大一部分偽軍投靠了叛軍。不過,仍然有一部分偽軍在繼續協同明軍作戰。當時,在馬關就至少有五千偽軍負責城內的治安工作。這些日偽軍的官兵都在為明帝國服務,而且其中很多人都申請加入明帝國,脫離日本國籍。當然,其中不少人是九州島的居民,是明帝國海外省的國民。

    謝正卿正是從馬關地區的朝鮮軍隊,以及日偽軍中挑選出了另外三千人。這是自明帝國組建蒙古軍團之後,又一次大規模的組織的僱傭軍團。當然,謝正卿挑選的都是最優秀的,最忠誠的人員。特別是在挑選日偽軍官兵時,謝正卿首先考慮到的就是忠誠,比如,那些已經加入了明帝國海灣省國籍的,有直系親戚在帝國安家的都將優先考慮。當然,那些有親人在叛亂中參加了叛軍,或者是協助過叛軍的都不會有任何機會。

    經過了近十日的努力,謝正卿終於組織起了一萬人馬,其中四千前騎兵軍的騎兵,三千第八軍的步兵,以及三千朝鮮與日本官兵。當然,光組織起一萬人馬並不標誌著謝正卿就已經完成了組建混成軍的任務,這還僅僅是一個開始。要讓這一萬人馬成為一支軍隊,他還有更多的事情要做,比如設置下級指揮機構。將他們編組成新的兵團,為他們提供武器裝備,提高軍隊的士氣,加強訓練,以及形成一支軍隊應該有的凝聚力。這些,都需要謝正卿繼續花費更多的時間在這支新的部隊上。

    武器裝備是現成的。不過,並不是每一位官兵的裝備都一樣。前騎兵軍的裝備並沒有太大的變化,只是每名官兵都增加了兩支短銃,以及配備的彈藥。而步兵也領到了新的步槍,並且配備了手榴彈。由朝鮮與日本人組成的軍團則主要使用第五軍之前配備的火槍,並且主要承擔戰場支援任務。

    為了更方便指揮,四千騎兵被編組成了兩個騎兵團,謝正卿分別委任兩名前騎兵軍的少校軍官擔任團長。當然,這兩名軍官後來都晉陞為了上校。而第八軍的三千步兵則組編成了一個加強步兵團,並且還從中抽調出了五百人,組成了一個炮兵營。三千外籍軍人則組成了後勤保障團。

    訓練工作方面,最大的麻煩是讓外籍官兵學會怎麼協同明軍作戰。軍與第八軍原本就是帝國主力軍團,戰鬥力非常強悍,這一點,已經在戰爭中得到了證明。這些官兵都不需要太多的訓練,就能投入戰鬥。而那些朝鮮軍人,以及日偽軍的戰鬥力就十分的低下了,甚至很多人連火槍都不會使用,更談不上掌握明軍的戰術,以及配合明軍作戰了。當然,因為時間緊迫,謝正卿無法對這些外籍軍人進行嚴格的訓練,也就只能讓他們先擔任後勤保障工作,只有在今後的戰鬥中,才能讓他們真正的掌握戰術技巧。

    最嚴重的問題並不是這些,而是部隊的士氣!就算是七千帝國軍人都存在著嚴重的士氣問題。這些帝國軍人中的很大一部分已經在日本駐紮了近三年的時間。按照帝國軍隊的輪換制度,駐日官兵只有在服役滿了五年,或者在海外駐紮滿三年的情況之下,才能夠被調回國內,編入預備役,或者是教練軍團。對任何人來說,在離家三年,且經歷了三個多月殘酷戰鬥的情況之下,恐怕最希望得到的就是一紙調令,讓他們離開戰場,回到自己的家鄉去。

    除了這些之外,影響士氣的一個重要因素是,這些軍人都在戰爭中失去過自己的朋友,戰友,乃至親人。當時,在明軍中,兄弟同時參軍的情況並不少見。在朱祁鈺推行戶籍改革之前,帝國軍隊主要就是由軍戶的子弟組成的。雖然在數年前,戶籍改革就打破了這一規矩,任何有志報效國家的青年人都有機會參軍,為帝國作戰。不過,在短短數年時間之內,帝國軍隊的骨幹仍然是那些軍戶出生的青壯年。而且,這些人在戰爭中都獲得了好處,特別是在東征時,大量的戰利品讓帝國軍人首次嘗到了戰爭給他們帶來的利益。因此,大批年輕人踴躍參軍,這充實了帝國的軍力,不過,也帶來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很多家庭都是兄弟幾人同時在軍隊服役。那麼,在戰爭中,就難以避免軍人失去親人的慘劇發生!

    提高軍隊的士氣,要比重新武裝一支軍隊困難了很多。在同萌關的戰鬥中,謝正卿就已經深刻的瞭解到了這一點。當時,他所率領的兩千五百名官兵傷亡了八成以上,能夠活著走出戰場的僅不到五百人。而這五百人,幾乎都已經被戰爭所擊垮了。那麼怎麼讓這些已經對戰爭產生了恐懼的軍人重新站起來呢?這不是謝正卿能夠解決的問題,甚至可以說,是很難在短時間之內解決的問題。

    無可奈何之下,謝正卿只能通過高強度的訓練,暫時讓官兵們忘記戰爭給他們造成的傷害,讓他們將痛苦拋到腦後去。隨後,他就向朱祁鈺匯報了自己的工作,宣佈混成軍的支部隊已經組建完畢。

    「真如同你所說的那樣嗎?」朱祁鈺一看到謝正卿的報告,也大概明白了謝正卿所遇到的難題,「謝正卿,之前,朕對你的瞭解並不多,不過,同萌關一戰,你已經用行動證明了自己的實力。不過,作為一名優秀的將軍,除了會打仗,能打仗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能夠掌握好手中的軍隊。能夠讓軍隊跟隨自己作戰,能夠讓每一名士兵跟隨自己殺向敵人,而絕不後退。現在,你能保證這一點嗎?」

    謝正卿尷尬地笑了一下。「陛下,時間太短暫了。」

    朱祁鈺站了起來。「走,我們到部隊去看看,有什麼問題,我們現在就解決。朕不希望看到一支沒有做好準備工作的軍團奔赴戰場,這只能讓帝國軍人做無謂的犧牲,明白嗎?」

    當朱祁鈺看到眼前這支軍隊的時候,頓時明白了謝正卿的難處。要將一支被打垮了的部隊重新調動起來,讓這些曾經在血與火的籠罩之下度過了三個多月不眠之夜的帝國軍人重新燃燒起戰鬥的火焰,確實並不容易。

    「你們之中,應該有不少人曾經跟隨朕參加過北伐戰爭,參加過東征吧?朕記得,在次北伐的時候,朕問過你們,為什麼參軍打仗。後來,在回京平叛的時候,朕又問過你們同樣的問題,並且給你們做出了承諾。那麼,現在朕還要問你們這個問題,你們為什麼參軍,為什麼要為帝國作戰?」朱祁鈺慢步從這些軍人面前走過,「之前,你們是在為帝國軍人的榮譽,是在為帝國的利益,也是在為你們自己的利益作戰。那麼,現在朕希望得到的回答是,放下這些利益,僅僅只為了帝國軍人的榮譽,你們就應該拿起手裡的武器,勇敢的走向戰場,用你們的行動,來證明,帝國軍人不僅僅是優秀的軍人,還是頂天立地的男子漢!」

    「朕很清楚,你們中間很多人已經在日本生活了三年,對任何人來說,三年絕對不是一段短暫的時光。人生數十年,一晃而過,三年,足夠我們做很多的事情了。那麼,現在朕問你們,當你們老了之後,當你們向自己的子孫講起這段經歷的時候,你們會怎麼說?」朱祁鈺掃了眼前這些軍人一眼,「難道,你們要告訴他們,在帝國最需要你們的時候,在敵人最猖獗的時候,在戰鬥最激烈的時候,你們選擇了退卻,選擇了離開戰場,選擇了放下手裡的武器,僅僅只是為了回到自己的家鄉,就放棄了作為一名帝國軍人的職責嗎?」

    「朕更能夠理解,作為一名帝國軍人,你們也是人,而不是戰爭的機器,你們有自己的感情,有自己的生活,也有屬於自己的家園,在那裡,有你們的親人在等待著你們回去,等待著團圓,等待著幸福的生活。但是,如果沒有帝國軍人在前線殺敵,沒有帝國軍人去對付那些野蠻的敵人,帝國百姓能過上平安幸福的生活嗎?告訴朕,如果沒有帝國軍人用汗水,鮮血,生命所構築起來的鋼鐵長城,帝國會安全嗎?」朱祁鈺目光似炬,神色堅定,「現在,朕給你們一個選擇的機會,你們其中大部分人員都已經完成了自己對帝國的義務,在日本駐守了三年,現在,你們可以放下手裡的鋼槍,可以脫下身上的軍裝,選擇回去與自己的親人團聚,選擇離開這個殘酷的戰場。朕不會責怪你們,因為這是你們應該得到的,這是你們用汗水,鮮血所換來的。但是,在此之前,朕需要你們回答剛才的那個問題,等你們老了之後,你們怎麼向自己的子孫後代講述這一段經歷,你們怎麼去面對此時所做出的選擇!」

    說完這句話,朱祁鈺就轉身離開了。顯然,皇帝的這頓訓斥讓很多曾經想過要擺脫這場戰爭的軍人感到無地自容。確實,他們有資格去選擇自己的生活,他們已經用行動履行了對帝國的承諾,也完成了一名帝國軍人的使命。只是,現在是國家最需要他們的時候,他們能夠不顧軍人的榮譽,不顧軍人的天職,在這最危急的關頭,放下武器,脫掉軍裝,搭上回國的船隻,去過上自己的太平生活嗎?

    謝正卿根本就沒有想到,皇帝竟然會用這樣的辦法來鼓舞士氣,或者說是打擊士氣吧。不過,當他注意到那些軍人臉上的神色變化的時候,這才猛然明白,皇帝的這一番「棒喝」,已經打醒了這些還處於混亂之中的軍人,讓他們認識到了,作為帝國軍人,在戰爭時期,他們有選擇,他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去擊敗敵人,只有在戰勝了敵人之後,這才能夠享受到勝利帶來的和平生活。

    第二日,朱祁鈺就簽發了一道赦令,允許所有按照帝國規定,服役滿五年,或者是在海外駐紮滿三年的軍人離開日本,返回帝國。並且還在馬關設置了退役軍人遣散處,專門負責安排那些夠條件,自願提出申請回國的軍人。不過,最終提出了申請的卻是寥寥無幾。絕大部分軍人交上的是延長服役期限的申請書。

    謝正卿也沒有料到,最後皇帝以這種不可思議的方式提高了軍隊的士氣。當然,這也讓他鬆了口氣。沒過幾日,這支新組建起來的軍隊搭上了運輸船,他們不是回國,而是奔向了另外一個戰場。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