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明史 第五卷 第九節 決死之戰
    因為海運的耽擱,在對馬島坐鎮的豐臣秀吉幾乎同時收到了小西行長他們發來的兩封信。讀完這兩封信,豐臣秀吉根本就不相信,竟然有十多萬明軍入朝作戰!畢竟,現在明軍主力大草原上,正忙著對付也先的騎兵呢,連大明的皇帝都去那邊了,明帝國還有精銳在國內嗎?而五個兵團,加起來也有十多萬人了,還有火器,怎麼就打不過明軍?

    豐臣秀吉對這五人非常失望,不過這也情有可願,明軍能夠在這幾年內將強大的蒙古打得爬在地上,而且現在還主動去蒙古找麻煩,顯然,明軍是很強大的。而小西行長他們的五個兵團是分三次進攻的,這犯了兵家大忌,失敗也是必然的!不過,豐臣秀吉並沒有立即派遣更多的部隊入朝,他手裡也沒有這麼多的部隊了。

    一番考慮之後,豐臣秀吉立即做了五件事情。一是回信安撫小西等五人,讓他們在平壤穩住陣腳,等待援軍到來。二是立即派人去通知加籐清正,讓他的第二兵團從朝鮮東北地區撤回來,參加對安州的圍攻行動。三是給島津義弘,宇喜多秀家兩人發出命令,讓他們的兩個兵團立即從朝鮮南部地區趕往平壤,參加安州會戰。四是將對馬島的三萬預備隊運到朝鮮去,補充小西他們的損失。最後,豐臣秀吉撤了小西行長的前總指揮,改宇喜多秀家為前線總指揮,小早川隆景為副總指揮。

    這五件事情安排下去之後,豐臣秀吉也再次看到了希望。畢竟,小西行長只是個商人,商人的腦袋不適合用來打仗。而宇喜多秀家與小早川隆景兩人都是豐臣手下的大將,這宇喜多秀家雖然是個年輕人,沒多少頭腦,不過小早川隆景就不同了,他可是豐臣五老之一。地位與聲望遠在小西行長之上。

    最先收到命令的是駐紮在朝鮮南部大丘的島津義弘的第四兵團。原本,第四兵團應該是中路主力,不過在到了朝鮮之後,這島津義弘身體不爭氣,水土不服病倒了!他這一病就是兩個多月。等他病好了,可以出征的時候,朝鮮的大半壁江山都被前面三個兵團給打了下來。而他的第四兵團也落到了後面,改做後衛。在接到了命令之後,島津義弘沒有絲毫遲疑,立即率領麾下一萬五千餘名部下奔赴平壤,參加安州會戰!

    第二個到達的是宇喜多秀家的第八兵團。這宇喜多秀家雖然多為豐臣秀吉重用,不過他卻是個年輕的將領,而且生性好色。到了朝鮮之後,仗沒有打多少,女人卻玩了不少,大概是異國風味就是不同吧。這宇喜多秀家在錦山一呆就是兩個多月,泡在女人堆裡,骨頭都快軟了。當他接到豐臣秀吉的命令之後,立即整頓部下,準備出發。不過,這有什麼樣的將領,就有什麼樣的兵,宇喜多秀家都是這個樣子,那他的部下也好不到哪裡去。足足花了三日,宇喜多秀家的第八兵團才完成了集中,開赴平壤。

    在第八兵團到達平壤之後兩日,從對馬島趕來的部隊也到了平壤,這三萬人都補充到了小西他們五個兵團中去。另外,他們還帶來了大量給養,以及一批火器。這是豐臣秀吉手裡最後的一批火器了!以往,還可以通過商人從大明那裡購買火器,不過現在大明商人根本就不到日本去了,也就只能想辦法到南洋的那些國家,出高價購買一批二手的火槍,這自然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

    日軍在平壤休整,整編了兩日,也就是在福島,小早川,毛利三人從安州逃回來之後的第十日,日軍終於集結完畢,七個兵團,近十三萬大軍從平壤出發,浩浩蕩蕩地開向了安州。而日軍再度北上的消息也飛一樣地被送到了安州守將衛平的手中!

    在衛廣負傷之後,衛平迅速領軍趕到了安州。他不但將兩萬火槍兵,一萬步兵帶了過來,還在經過九連城的時候,把于謙增援的五千先鋒騎兵,兩萬押送補給物資的步兵都帶了過來,當然,那些作戰物資也連同一起運送了過來!衛平到了安州之後做的件事情就是瞭解日軍的情況,通過探子,以及朝鮮百姓瞭解日軍在平壤的動向!

    當衛平知道日軍在平壤集結了十三萬兵力,而且還有大批的火器之後,心裡也是大驚不已。此時,明軍在安州的兵力不過六萬人,而且還得分出一部分去守衛同仁關與定州,能夠留守安州的也就四萬五千人馬!衛平沒有絲毫的耽擱,立即遣人回定州,以最快的速度把炮兵轉移到了安州來。本來衛平就是炮兵將領,沒有炮,他心裡發慌!

    在日軍出發前一日,衛廣的傷也好了。他做的件事情就是瞭解戰局,接著,他就去找了哥哥衛平。

    「日寇勢眾,我們如果一味的防禦,必然事倍而功半,且安州城小,不足以容納這麼多的守軍,守軍過多,戰鬥力根本發揮不出來,我認為應該分兵!」

    「分兵?」衛平有點不解地看著弟弟,分兵可是兵家大忌。

    「對,分兵!」衛廣很堅定地點了點頭,「兄長,日寇並不知明軍主力到達安州,勢必輕敵。如能利用好這一優勢,必然能挫敗敵人!不如這樣……」

    聽完衛廣的建議,衛平皺了皺眉毛,說道:「率軍守城還是我來,且日軍認為你在上一次戰鬥中已經陣亡,見我們換了新的將領,必然更加輕敵。且,指揮炮兵打防守戰是我的強項,若你來率領這支騎兵,必然能更好的發揮出騎兵的威力來!」

    「也好,那就這麼定了。戰時以火箭為號!」

    「好!」

    兩兄弟相互點了下頭,拿定了主意。也就在日軍到達之前一日,衛廣率領五千騎兵離開了安州城,另外還有五千火槍兵,一萬步兵趕往了同仁關,提防日軍繞過安州,直取同仁關。而衛平這留在了安州,開始全面加固城防。

    宇喜多秀家與小早川隆景兩人率領日軍浩浩蕩蕩地開到安州城下時,日軍立即就包圍了安州,並且開始建造攻城設備與器械。豐臣秀吉送來的火炮也都派上了用場,不時地向城內的明軍進行炮擊,打亂明軍的防禦部署。到這個時候,宇喜多秀家與小早川隆景兩人都沒有認識到,明軍不但換了主帥,而且還增強了很多的兵力!

    面對日軍的炮擊,衛平有種笑不出來的感覺,在他的眼裡,這算什麼炮擊?十多門火炮在那有一發,無一發地打著,這都算是炮擊嗎?當年,衛平在朱祁鈺的手下,一次就是兩百多門火炮一起用上,那才叫真正的炮戰!不過,衛平並沒有急著還擊,日寇眾多,如果讓他們發現明軍有強大的火炮的話,那後面的奇襲就難以奏效了。所以,衛平一面讓人隱蔽好,躲避日軍炮擊,一面迅速地變換著炮兵陣地,將火炮都運到了日軍最為集中的南門方向上來,準備給日軍一點顏色看看。

    到下午,日軍的工程器械也造得差不多了,炮彈也消耗得七七八八,見到城內的明軍沒有反擊,而且城牆上的明軍數量並不多,宇喜多秀家與小早川隆景兩人心裡大喜,都認為明軍經過前三次戰鬥,元氣大傷,此時已經無力應戰。兩人也沒有多考慮,立即就命令日軍從安州的四個方向上同時發動了進攻!

    數萬日軍從四個方向上幾乎同時殺了上來,很顯然,日軍採用的是標準的人海戰術。這在火器不發達的戰爭中還是很有用的,畢竟人力超過了一切。可是,在明軍與蒙古軍隊的戰爭中,已經無數次的證明,人海戰術在一定程度上只能增加傷亡,並不能帶來多少好處!蒙古騎兵的人海戰術還有速度的優勢,野戰中對明軍的威脅很大。現在,明軍據堅城防守,而且日軍的步兵根本就談不上什麼速度,那他們的結果必然更加悲慘!

    當南門外的日軍距離城牆還有三百步的時候,衛廣果斷地下達了作戰命令。隱蔽在城牆上的四千名火槍手幾乎同時站了起來,分成四列,有條不紊地用火槍射擊著推進的日軍。幾乎同時,後方的八十多門火炮幾乎同時開火,這些火炮都採用高仰角射擊的方式,當成批的炮彈砸在了日軍陣營中的時候,日寇慌張了!

    明軍竟然有火炮!這恐怕是當時每一個日寇,包括宇喜多秀家,小早川隆景這些將領的想法吧!小西行長,黑田長政他們都說明軍沒有火炮,而且在小早川隆景上一次的進攻中,明軍也確實沒有火炮!

    等到幾個日寇匪首反應過來的時候,衛廣的炮兵已經連續發射了十多輪炮彈,上千發炮彈落在密集的日軍陣營中間,造成的傷亡是非常恐怖的,再加上城牆上火槍手的連續射擊,批進攻的日寇,甚至還沒有到達城牆下,就全軍崩潰了!

    打到這個地步,日軍幾個將領都立即下令停止進攻,這仗是沒辦法打了,畢竟明軍火力猛烈,日本武士就算都是不怕死的人,可並不是打不死的人!

    見到日寇紛紛撤退,衛平下了第二道命令,讓隱蔽在城牆上的二十來門火炮,立即集中活力,對準日軍炮兵陣地轟擊!原本日軍的火炮射程就不如明軍火炮,現在明軍火炮又是自上而下的攻擊,射程又提高了不少。在明軍炮兵的精準炮擊中,那十多門日軍火炮全數被摧毀,數百名日軍炮手也做了陪葬品!

    天的戰鬥打到這裡也就草草的結束了。在明軍強大的炮火面前,日軍撤退了五里,並且撤消了對安州城的包圍。幾個匪首一聚頭,立即產生了嚴重的意見分歧。以小西行長為代表的幾個將領要求撤軍,顯然明軍主力已經入朝,不然不會有這麼多的火炮,這仗沒辦法打下去了。如果退保平壤的話,還能與明軍講和。到時候,是打是和,再來做出決定。而以小早川隆景為代表的幾個將軍則認為應該繼續進攻,既然安州打不下來,那就找別的地方打,通往義州的道路又不僅僅只有這一條!

    顯然,小早川隆景的威望比小西行長高多了,而且他又是前線副帥,宇喜多秀家則是個沒有多少頭腦的年輕人,把指揮作戰的事情也都交給了小早川隆景去辦了。最後,日軍決定暫不撤軍,除了派小西與黑田的兩個兵團去牽制安州城內的明軍之外,其他五個兵團殺向同仁關,切斷安州與北方的聯繫,進軍義州!

    做出這一決定之後,日軍休整兩日,立即就返身北上。小西行長與黑田長政的兩個兵團擺在了安州城外,不時地騷擾一下城內的明軍。而當日下午,小早川隆景就率領另外五個兵團到了同仁關外,直逼定州。

    同仁關是定州南面十里,清川江上的一處重要關隘。這裡也是朝鮮北部,義州之南唯一的一處險關了,如果同仁關失守,那麼定州與義州將無險可守!而同仁關其實只是一處險要的渡口,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關卡。之前,這裡只有五千明軍防守,不過,現在這裡的守軍已經增加到了三萬人馬,其中明軍兩萬五千人,包括一萬的火槍兵!

    當日軍到達清川江南岸的時候,明軍早就已經做好了準備。這一路上,日軍的行蹤都被明軍的探子所掌握,各路的情況都及時地送到了各地明軍將領手中。聽聞八萬日軍殺奔同仁關而來,當地明軍立即就做好了戰鬥準備!

    清川江雖然不是一條大江,不過此時正好夏末,是雨水最多的時候,水流非常的湍急。而清川江上的那座橋樑早就被明軍給拆了,渡河用的索道也被拆得只剩下了幾根鐵鏈,渡口則由明軍主力防守。當日軍看到主動出來迎戰的明軍時,心裡也是大駭,怎麼這裡也有這麼多的明軍?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