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那些事兒 正文 0671-0680
    [671]

    之後環境變得更為惡劣,來歷不明的人開始在街頭成群結隊地出現,拿著刀劍招搖過市,地方官員都睜一眼閉一眼,誰也不去管。王守仁和孫燧則成為了重點保護對象,他們的住所周圍整天都有朱宸濠的人嚴密監視。

    就在這日漸恐怖的環境中,王守仁終於等到了他要的東西。

    不久之前的那封神秘的信,朝廷內的接收人並不是內閣,而是兵部尚書王瓊。

    在信中,王守仁向自己的老上級只要了一樣東西——旗牌。

    旗牌是明代的一種制度規定,這裡就不多說了,我們只介紹一下它的作用——調兵。

    王守仁之前征討土匪時曾經拿過旗牌,之後又還了回去,也算是有借有還,但這不是王守仁的品德好,其實他老兄不想還,可是又不得不還,

    因為明代的朝廷絕不允許地方擁有軍事力量,所有的軍隊都要統一聽從國家中央指揮。

    但眼下這個環境,寧王造反只是個時間問題罷了,一旦事發,沒有準備,大家只能一起完蛋。

    所以王瓊破例給了王守仁使用旗牌的權力,寧王實在太可怕了,寵臣中有人,內閣中也有人,朝中大臣很多都收過他的錢。而王守仁和孫燧什麼都沒有。

    這是我唯一能提供的幫助,剩下的一切只能靠你自己。

    得到許可,拿了旗牌的王守仁十分高興,他興奮地跑去找孫燧。

    可當他來到巡撫衙門時,告訴孫燧這個消息時,他的這位同鄉不但沒有絲毫喜悅,反而端正地整理了身上的官服,說出了一句王守仁做夢也想不到的話:

    「你還是離開這裡吧。」

    王守仁呆住了,他正想說點什麼,孫燧卻擺了擺手,說出了他必須離去的緣由。

    「那樣東西(旗牌)現在還沒用。」

    王守仁恍然大悟。

    他們不過是兩個小小的巡撫,對方卻是藩王,總不能自己先動手吧,所以現在這玩意還不能用。

    現在不能用,那什麼時候能用呢?

    很簡單,寧王謀反的時候就能用了。

    謀反不是搭台唱戲,到了那個時候,不肯屈服的孫燧必定是第一個被害者。

    王守仁徹底明白了,孫燧的意思是,他將在這裡留守,直到寧王殺掉他為止。

    而在他死去的那一天,才是可以使用旗牌的時候,逃出生天的王守仁將拿起這件工具,起兵反抗,平定叛亂。

    [672]

    孫燧抱著必死的信念,把生的希望留給了王守仁,因為他相信王守仁一定能夠完成平叛的重任。

    他所要做的只是從容赴死。

    「那你和我一起走吧。」這似乎是一個兩全其美的方法。

    「我是國家委派的江西巡撫,這裡就是我的職責所在,死也要死在這裡!」

    王守仁沒有多說什麼,他理解,也尊重孫燧的這種選擇。

    他整好衣冠,鄭重地向孫燧作揖行禮,然後大步離去。

    對著王守仁那漸行漸遠的身影,孫燧大聲說出了他此生最後的祝願:

    「伯安(王守仁字伯安),珍重!」

    王守仁聽到了這句話,卻沒有回頭,因為他知道,要報答這個勇敢無畏的人,他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明朝那些事兒3正文驚變

    章節字數:2560更新時間:07-09-2919:36

    孫燧的判斷是正確的,因為幾乎就在同一時刻,朝中發生了一件事情,而這件事最終讓朱宸濠的陰謀敗露了。

    寧王朱宸濠一度很自信,因為他已經買通了錢寧、楊廷和等朝中位高權重的人,自認為後台夠硬,可他沒有想到,他的這番動作卻得罪了一個更為強勢的人。

    這個人就是江彬。

    江彬是武將出身,陪同朱厚照出巡北方,還參加了多次戰鬥,很受朱厚照的信任,紅得發紫,這下子錢寧就不高興了,因為他的特長只是拍馬屁,而江彬則比他多了一門技術,不但能拍馬屁,還能陪著皇帝打仗。

    一來二去,兩個人就成了冤家,互相尋找對方的破綻。江彬先下手為強,決定在寧王的身上做文章。

    這個消息不徑而走,經過路邊社的報道,越傳越廣,很多對錢寧不滿的人也準備借這個機會下一劑猛藥。

    恰好此時,一貫善於隨機應變的楊廷和也感覺到不對了。照這麼個搞法,寧王那邊要出大問題,到時自己也跑不掉。他決定解決這個難題。

    於是在眾人合力之下,朱厚照決定派人去警告一下寧王,讓他老實一點。

    事實證明,楊廷和先生受人錢財,替人消災,還是很夠意思的,他特意跟使者交待,只要把意思傳達到就行了,沒有必要把事情搞大。

    為解決這件事情,楊廷和費盡了心機,用盡了腦筋,四處周旋,本以為能天衣無縫地做到功德圓滿,可惜,他還是疏忽了致命的一點:

    朱宸濠先生的心理素質不過關啊。

    [673]

    當皇帝使者前來的消息傳到南昌的時候,朱宸濠正在舉辦他的生日宴會,聽到這件事情,他十分吃驚,當即停止宴會,找來了劉養正商量對策。

    面對著朱宸濠期待的目光,劉養正十分鎮定,不慌不忙地對這件事情作出了客觀科學的分析:朝廷中的關係都已經打通,而且一直無人通報此事,現在卻突然派出使者前來,一定是有了大的變故。必須立刻行動,否則可能性命不保。

    「事情緊急,刻不容緩,應該動手了!」

    劉養正是個讓人哭笑不得的傢伙,讀書沒心得,進士也考不中,卻整天目空一切,楊廷和先生神童出身,考試成績優秀,在官場混了二三十年,好不容易想了個轍,準備大事化小,卻被這位仁兄插了一槓子,非要捅破天不可。

    這麼看來,科舉還真算是個好制度。

    朱宸濠緊張了,他相信了劉養正的說法,這是很正常的,以他的資質也就能和劉養正這一類人混了。

    他決心造反了。

    但在此之前,必須先解決孫燧這個令人頭疼的人物。

    所以他特地選定了謀反的日期——明天。

    明天是正德十四年(1519)六月十四日,這一天孫燧和巡撫衙門的官員將要到王府祝賀他的壽辰。而那時,將是動手的最好時機。

    第二天。

    孫燧帶著他的巡撫班子來到了寧王府,然而一進府內,他就大吃一驚。

    因為在祝壽的會場,除了來賓外,竟然還有另一群不該出現的人——幾百個身穿閃亮盔甲,手持利刃的士兵。

    撲面而來的殺氣讓孫燧打了個寒顫,他意識到,今天可能要出事。

    很快,宴會的主角寧王出場了,他的臉上沒有過生日的喜悅,卻似乎有著無盡的悲痛。

    他哭喪著臉,向在座的人開始訴說他痛苦的原因:

    「告訴大家,孝宗皇帝(朱祐鏜)抱錯了兒子啊!」

    大家都傻了,這種八卦猛料您是怎麼知道的?

    寧王兄看見大家都被鎮住了,越發得意:

    「好在太后發現了,現在她已經下詔,讓我起兵討伐朱厚照,就是這麼回事,大家知道了就行了。」

    忽悠,您就接著忽悠吧。

    [674]

    孫燧最先反應了過來,事到如今,他也不講什麼禮數了,兩步跑到寧王面前,伸出了手:

    「太后詔書呢?!」

    朱宸濠把眼一橫,風度也不要了:

    「你少廢話!我現在要去南京,你識相的就跟我一起走!」

    孫燧終於發火了:

    「你嫌命長啊!還想讓我和你一起造反?!白日做夢!」

    孫巡撫的反應很快,說完後立刻朝門外奔去,可又被侍衛攔了回來。

    朱宸濠被孫燧激怒了,但片刻之間他已恢復了平靜,慢慢地走到孫燧面前,冷笑地表達了他的憤怒:

    「好吧,我成全你。」

    此刻,面對這一切,隨同官員們的反應卻著實讓人難以置信,除了按察副使許逵挺身而出,大罵朱宸濠外,其餘的人都保持了驚人一致的態度——沉默。

    朱宸濠不以為然地揮了揮手,發佈了命令:

    「把他們兩個帶到城門外,斬首示眾!」

    然後他輕蔑地看著那些剩下的官員,親切地詢問:

    「還有誰?」

    等待他的仍然是一片死一般的沉默。

    在暴力和死亡的威脅面前,沉默的永遠是大多數。

    孫燧和許逵就這樣被拉了出去,而孫燧實在是一條硬漢,即使被繩子捆住,依然罵不絕口,殘忍的叛軍打斷了他的左手,也沒有讓他屈服。

    他們就此被帶到了惠民門外,這裡是行刑的地點。

    孫燧沒有絲毫地慌亂,只是平靜對許逵說道:

    「事已至此,真是連累你了。」

    許逵肅然回答:

    「為國盡忠,是我的本分,何出此言?」

    孫燧欣慰地笑了,他面對著幾天前那個背影消失的方向,低首說出了最後的話:

    「全靠你了。」

    殺掉了孫燧和許逵,朱宸濠開始處理善後事宜,他的手下立刻趁機佔領了巡撫衙門,接管了南昌城內的所有防務,一切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然後他充分發揚了民主精神,派人到那些巡撫衙門的官員處一一登記,搞民意調查,內容只有一項:是否跟我一起造反。

    回答是的人立刻封賞,回答否的人關進牢房。

    最後結果是四六開,大部分人拒絕跟著他幹,當然了,並非因為他們有多麼的愛國,只是覺得跟著這位仁兄造反沒什麼前途而已。

    事情大致解決了,劉養正去找到朱宸濠,向他報告人員的招募情況。

    朱宸濠看完了人員名單,卻皺起了眉頭。

    劉養正剛準備請示下一步的行動計劃,朱宸濠揮手制止了他:

    「還缺了一個人。」

    「他應該還沒走遠,現在馬上派人去追,追上之後,格殺勿論!」

    [675]

    《明朝那些事兒》當時明月/著

    明朝那些事兒3正文孤軍

    章節字數:1936更新時間:07-09-2919:36

    王守仁確實還沒有走遠,他跟兩個隨從剛剛沿水路走到了豐城,就獲知了一個驚人的消息:寧王叛亂了。

    隨從們十分慌亂,王守仁卻並不吃驚,他早就知道這一天必定會來臨。

    但當這一天真的到來時,還是顯得那麼殘酷。

    孫燧,想必你已經以身殉國了吧。

    王守仁仰望著天空,他知道自己再也見不到這位同鄉好友了。

    但還沒等悲痛發洩完,他就意識到了一個更為嚴重的問題。

    「馬上停船靠岸。」王守仁下達了命令。

    隨從以為他要去辦事,便緊跟著他上了岸。

    可是他們跟著這位仁兄轉了好幾個彎子,也沒見他去衙門,卻又繞回了江邊,另外找到了一艘小船,繼續由水路前進。

    這是演的哪一出?

    「寧王是不會放過我的,他必已派人沿江而下追過來了,陸路太危險,是不能走的,剛才我們上岸,不久後我們走陸路的消息就會傳開,足以引開追兵,而我們的船是官船,目標太大,換乘小船自然安全得多。」

    隨從們呆若木雞地看著平靜的王守仁。

    真是個老狐狸啊!

    玩了一招調虎離山計的王守仁並沒能高興多久,因為他面臨的,是真正的絕境。

    寧王叛亂了,孫燧等人應該已經遇害,南昌也已落入叛軍之手,而且這位王爺想造反也不是一天兩天了,整個江西都安置了他的勢力,許多地方隨同反叛,情況已完全失去控制。

    雖然有巡撫頭銜,旗牌在手,但就目前這個狀況,坐著小船在江裡面四處晃悠,連個落腳點都沒有,外面治安又亂,一上岸沒準就被哪個劫道的給黑了,那還不如留在南昌挨一刀,算是「英勇就義」,好歹還能追認個「忠烈」之類的頭銜。

    那還有誰可以指望呢?

    兵部?王瓊是老上級,應該會來的,不過等到地方上報兵部,兵部上報內閣,內閣上報皇帝(希望能找得到),估計等到出兵,寧王已經在南京登基了。

    內閣也不能指望,且不說那個和寧王有貓膩的人會如何反應,自己好歹也在機關混了這麼對多年,按照他們那個效率,趕來時也就能幫自己收個屍。

    朱厚照?

    打住,就此打住,這個玩笑開得太大了,算了吧。

    [676]

    沒有指望、沒有援兵、沒有希望。

    滿懷悲憤的王守仁終於發現,除了腳下的這條破船外,他已經一無所有。

    黑夜降臨了,整個江面慢慢地被黑暗完全籠罩,除了船上的那一點***外,四周已經是一片漆黑。

    王守仁仍然站立在船頭,直視著這一片陰森的黑暗。

    他第一次發現自己是如此的軟弱無力,孫燧已經死了,寧王已經反了,那又如何?又能怎樣!

    心學再高深,韜略再精通,沒有兵,沒有武器,我什麼都做不了。

    事情就這樣了嗎,找個地方躲起來,等風頭過去再說?

    那孫燧呢,就這樣白死了嗎?

    王守仁並不喜歡朱厚照,也不喜歡那群死板的文官,但他更不喜歡那個以此為名,造反作亂的寧王。

    他痛恨踐踏人命的暴力,因為在他的哲學體系裡,人性是最為根本的一切,是這個世界的本原,而這位打著正義旗號的寧王起兵謀反,犧牲無數人的生命,讓無數百姓流離失所,不過是為了他的野心,為了那高高在上的皇位。

    打倒當權者的寧王,將是另一個當權者。唯一的犧牲品,只是那些無辜的老百姓。因為無論何時、何地、何人當政,他們都將是永遠的受害者。

    好吧,就這樣決定了。

    「去拿紙墨來。」王守仁大聲說道。

    隨從們從行李中拿出了筆墨,遞到了他的面前。

    那一夜,王守仁沒有睡覺,他伏在書案前,徹夜奮筆疾書,他要寫盡他的悲痛和憤怒。

    第二天一早,隨從們發現了散落滿地的紙張,出乎他們意料的是,所有的紙上都只寫下了四個醒目大字:

    誓死報國。

    一夜未眠的王守仁依然站在船頭,對他的隨從們下達了最後的指令:

    「等到船隻靠岸時,你們就各自離去吧,先找個地方躲起來就是了。」

    隨從們對視了一眼:

    「那王大人你呢?」

    「我要去臨江府。」

    臨江府,位於洪都下游,依江而建,距離洪都僅有二百餘里,時刻可能被寧王攻陷,是極為凶險的地方。

    「王大人,臨江很危險,你還是和我們一起走吧。」

    王守仁笑了:

    「不用了,你們走吧,我還有一件必須要做的事情。」

    隨從們不是白癡,他們都知道王守仁要做的那件事情叫做平叛。

    於是他們發出了最後的忠告:

    「王大人,你只有自己一個人而已!」

    王守仁收起了笑容,嚴肅地看著他們:

    「我一個人就夠了。」

    [677]

    明朝那些事兒3正文預備

    章節字數:3299更新時間:07-09-2919:36

    船很快到了臨江,王守仁立刻下船,趕往臨江知府衙門。

    雖然他早有思想準備,可是路上的景象還是讓他大吃一驚,無數的百姓聽說戰亂即將開始,紛紛攜家帶口,準備逃離,痛哭聲哀嚎聲交織一片,搞得混亂不堪。

    王守仁眼疾手快,順手從逃難的人中拉出了一個身穿公服的衙役:

    「戴德孺在哪裡?」

    臨江知府戴德孺正準備收拾包裹,他已經得知了寧王叛亂的消息,雖然他並不想就此一走了之,卻也還捨不得死,合計一下之後,他還是決定先當一回好漢——好漢不吃眼前虧。

    他這一走,衙門裡的人紛紛都準備跑路,公堂之上也是亂成一片。

    關鍵時刻,有人進來通報:贛南巡撫王守仁到了。

    從級別上說,王守仁是他的上司,平時是要搞個儀式,擺個酒席隆重接待的,可在這要人命的時候,他來這裡做甚?

    很快,王守仁就用響亮的聲音回答了他的疑問:

    「都不要走了,留在這裡隨我平叛!」

    要說戴德孺也真不是孬種,聽到這句話,他十分興奮,當即作出了表示:

    「既然有王大人做主,我等願意一同為朝廷效力,平定叛亂。」

    當然了,實際問題還是要問的。

    「不知道王大人帶了多少人馬?」

    然後他才得知,這位巡撫大人也是剛逃出來,無一兵一卒,是個徹底的光桿。

    可就是這位光桿巡撫,孤身一人竟然敢來平叛!

    大敵當前,戴德孺也顧不得什麼官場禮儀了,他看著王守仁,略帶諷刺地問出了所有人都想問的話:

    「王大人,現在就我們這幾個人,你憑什麼認定能夠平叛呢?」

    是的,沒有朝廷,對手又是藩王,你有什麼理由如此自信,能夠平定叛亂呢。

    眾人都停下了手中的活,等待這個關鍵的回答。現場變得鴉雀無聲,因為他們將根據這個回答,決定他們的去留。

    「因為我在這裡。」

    王守仁環顧四周,用震耳欲聾的聲音大聲重複道:

    「因為我在這裡!」

    孤軍,也要奮戰到底!

    一些人走了,但包括戴德孺在內的大多數人都留了下來,因為他們從這個人自信的回答中感覺到了某種力量。

    既然大家坐在了一條船上,也就不分彼此了,戴德孺隨即下令,召集所屬的少量軍隊,準備在城內佈防。

    「寧王敢來,就與他巷戰到底!」

    [678]

    然而王守仁拍了拍他的肩膀,稱讚了他的勇氣,便對在場的人發佈了一道出人意料的命令:

    「不用佈防了,傳令下去,全軍集結,準備撤退!」

    啥?不是你非要抵抗到底嗎?現在又搞什麼名堂?

    面對戴德孺那驚訝的臉孔,王守仁若無其事地笑了笑:

    「戴知府,我們的兵力不夠,這裡也不是平叛的地方,必須馬上撤離。」

    那麼哪裡才是平叛的地方呢?

    「吉安。」

    「在那裡,我們將擁有戰勝叛軍的實力。」

    當年司馬遷在史記中曾經說過,飛將軍李廣的外形很像一個普通的農民,無獨有偶,很多人第一次看到王守仁,都會覺得他是一個呆子,活像個二愣子,看上去傻乎乎的,但在他糊塗的外表下,卻有著無盡的智慧。

    王守仁是一個很絕的人,他總是在奇怪的地方,提出奇怪的意見,做出奇怪的事,但最後卻都被證實是正確的。

    他的這種可怕的智慧來源於他的哲學,因為王守仁先生和古往今來的所有哲學家都不同,他的哲學十分特別,就如同吃飯的筷子和挖地的鋤頭,隨時都可以用,隨時都有用處。

    他痛恨殺害孫燧,發動戰爭的寧王,卻從未被憤怒沖昏頭腦,他十分清楚憑借目前的兵力,絕對無法戰勝對手,眼下他只能積蓄力量,等待時機的到來。

    有著平叛的志向,也要有切合實際的平叛策略,這就是「知行合一」,這就是王守仁無往不勝的哲學和智慧。

    可惜一百多年後的史可法似乎並不瞭解這一點。

    吉安,位於江西中部,易守難攻,交通便利,王守仁將在這裡舉起平叛的大旗,準備最後的決戰。

    算王大人運氣好,當時鎮守吉安的知府是一個非常強悍的人,他的名字叫做伍文定。

    伍文定,湖北人,出身於官宦世家,這也是一個不安分的主,雖然自幼讀書,卻不像個書生,長得虎背熊腰,十分之彪悍,他的工作經歷也很特別,早年在江蘇做過推官(主管司法),長期接觸社會陰暗面,和黑社會流氓地痞打交道,對付惡人時手段十分凶殘,犯罪分子聞風喪膽。

    這位伍知府即將成為王巡撫最為得力的助手。

    [679]

    王守仁帶著臨江府的那幫人心急火燎地正往吉安趕,可走到半路突然被幾百名來歷不明的士兵圍住了,一群人嚇得魂不附體,還沒等他們反應過來,一個表情凶狠的人就站了出來:

    「王巡撫請出來說話!」

    王守仁畢竟見過世面,也不怎麼害怕,大大方方地走出來:

    「我是王守仁,你是誰?」

    那位仁兄這才自報家門:

    「王大人好,屬下吉安知府伍文定!」

    要說這位伍知府也算是厲害,叛亂一起,鄰居衙門的官員跑得都差不多了,他卻紋絲不動,不但他不跑,也不准別人跑,有幾個膽子小的準備溜,竟然被他親手拿刀幹掉了。

    經過這麼一鬧,吉安的官員們達成了一個共識:寧王再凶殘,和伍文定比起來還是有一定差距的。安全起見,還是留下來的好。

    不久之後伍文定聽說贛南巡撫王守仁跑了出來,準備平叛,他這人性子急,也顧不了那麼多,帶了三百士兵就上了路,正好遇見了王守仁。

    他也不跟王大人客氣,一開口就說主題:

    「王大人是否準備平叛?」

    「不錯。」

    「那我就恭喜大人了。」

    這次輪到王守仁納悶了,你啥意思啊?

    伍文定用洪亮地聲音作了解釋:

    「那傢伙(此賊,指寧王)一向名聲不好,他的人不多,大人你眾望所歸,且有兵權在手,建功立業,必定在此一舉!」

    這句誇獎的話卻讓王守仁吃了一驚:

    「你怎知道我兵權在手?」

    伍文定笑了笑,他沒有回答這個問題。

    一個可以派上用場的聰明人。這就是伍文定留給王守仁的第一印象。

    在吉安,王守仁成立了平叛指揮部,召開了第一次軍事會議,由於當時到會的都是知府、知縣之類的小官,王巡撫自然而然地成為了平叛軍總司令。

    王司令隨即作了敵情通報:根據情報,寧王兵力共計八萬人,精銳主力為王府護衛,其餘成分為土匪、強盜、搶劫犯、黑社會流氓地痞、反動會道門組織、對社會不滿者等等。

    這支所謂的叛軍,實在是支名副其實的雜牌軍。這麼看來,形勢還不算太壞,但問題在於,此時的王司令是個光桿司令。他沒有八萬人,連八千都沒有。

    雖說有旗牌在手,可以召集軍隊,但這需要時間。所以目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判斷寧王下一步的行動方向。

    [680]

    對於這個問題,王守仁已經有了一個肯定的答案。

    他把手指向了地圖上的一個地方——南京。

    「他必定會進攻南京。」

    王司令就此進行了詳盡的分析:洪都(南昌)不是久留之地,而寧王雖然不是什麼聰明人,腦袋倒也沒進水,北上攻擊京城這種蠢事他還幹不出來。

    所以他唯一的選擇就是順流南下攻擊南京。

    更為重要的是,此時各地還沒有接到統一平叛的指令,防備不足,如果寧王趁亂發動進攻,一舉攻克南京,半壁江山必然落入叛軍之手。

    這番話說得下面的諸位六七品芝麻官們聳然動容,既然形勢如此嚴重,那就別廢話了,趕緊進攻寧王吧。

    於是王司令又一次發話了:

    「我的兵力不足,難以與叛軍抗衡。必須等待各地援軍趕來。」

    那麼王司令,你需要多長時間呢?

    「至少十天。」

    「所以必須讓寧王在南昌再等我十天。」

    與會官員們徹底炸了鍋,王司令的玩笑開得也太大了吧,寧王又不是你兒子,你說等就等?

    然而王守仁笑了:

    「我自有辦法。」

    不久之後,寧王駐地的街道牆壁上出現了很多亂貼亂畫的告示,當然了,不是辦證發票之類的廣告,具體內容大致如下:

    都督許泰等率邊軍、劉暉等率京軍各四萬,另命贛南王守仁、湖廣秦金、兩廣楊旦各率所部,共計十六萬人,分進合擊,平定叛軍,沿途務必妥善接應,延誤者軍法從事!

    這封文書的大概意思很明白,就是對寧王說我有十六萬人,很快就要來打你,希望你好好準備。

    必須說明的是,這封文書上的人名全部屬實,但情節全屬虛構,除王守仁外,其餘人等壓根就不知道這回事。

    這就是王守仁的詭計,他偽造了文書,並派人四處散發,以打亂寧王的部署,王司令員做事情一向周到,為了讓寧王安心上當,他還安排了更為厲害的一招。

    洪都城內的寧王知道了所謂大軍來攻的消息,正在將信將疑之際,手下突然密報,說從進城的人身上發現了幾個特殊的蠟丸,內有機密信件。

    寧王打開書信,卻著實嚇了一大跳。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