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那些事兒 正文 0001-0010
    明朝那些事兒

    明朝那些事兒朱元璋篇第一章

    章節字數:4480更新時間:07-02-2215:42

    [1]

    好了,今天晚上開始工作吧。

    說起來,我也寫了不少東西了,主要心理和歷史方面的,偶爾也寫點經濟,本來只是娛樂下自己,沒有想到發表後居然還有人捧場,於是便輕飄飄起來,客觀來說,我的寫作態度很不認真,每次都是想到哪裡寫到哪裡,有些歷史史料記錄也湊合著用,記得多少寫多少,直到有一天,終於因為我這不嚴謹的寫作態度與人發生了矛盾。

    也是這件事,讓我反思了自己的行為和態度,明白了自己其實還差得遠。所以我希望能重新開始,下面的這篇文章我構思了六個月左右,主要講述的是從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年間關於明的一些事情,以史料為基礎,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為主線,並加入了小說的筆法和對人物的心理分析,以及對當時政治經濟制度的一些評價。

    我寫文章有個習慣,由於早年讀了太多學究書,所以很痛恨那些故作高深的文章,其實歷史本身很精彩,所有的歷史都可以寫得很好看,我希望自己也能做到。望大家能給予評價。

    其實我也不知道自己寫的算什麼,不是小說,不是史書,就姑且叫《明札記》吧,從我們的第一位主人公寫起,要寫三百多年,希望我能寫完。

    [2]

    我們從一份檔案開始

    姓名:朱元璋別名(外號):朱重八、朱國瑞

    性別:男

    民族:漢

    血型:?

    學歷:無文憑,秀才舉人進士統統的不是,後曾自學過。

    職業:皇帝

    家庭出身:(至少三代)貧農

    生卒:1328-1398

    最喜歡的顏色:黃色(這個好像沒得選)

    社會關係:父親:朱五四個農民

    母親:陳氏農民(不好意思,史書中好像沒有她的名字。)

    座右銘:你的就是我的,我的還是我的

    主要經歷:

    1328年——1344年放牛

    1344年——1347年做和尚,主要工作是出去討飯(這個……)

    1347年——1352年做和尚主要工作是撞鐘

    1352年——1368年造反(這個猛)

    1368年——1398年主要工作是做皇帝

    一切都從1328年的那個夜晚開始,農民朱五四的妻子陳氏生下了一個男嬰,大家都知道了,這個男嬰就是後來的朱元璋。大凡皇帝出世,後來的史書上都會有一些類似的怪象記載。

    比如颳風啊,下暴雨啊,冒香氣啊,天上星星閃啊,到處放紅光啊,反正就是要告訴你,這個人和別人出生不一樣。朱元璋先生也不例外,他出生時,紅光滿地,夜間房屋中出現異光,以致於鄰居以為失火了,跑來相救(明實錄)。

    然而當時農民朱五四的心情並不像今天我們在醫院產房外看到的那些焦急中帶著喜悅的父親們,作為已經有了三個兒子,兩個女兒的父親而言,首先要考慮的是吃飯問題。

    農民朱五四的工作由兩部分構成,他有一個豆腐店,但主要還是要靠種地主家的土地討生活,這就決定了作為這個勞動家庭的一員,要活下去只能不停的幹活。

    在小朱五四出生一個月後,父母為他取了一個名字(元時慣例):朱重八,這個名字也可以叫做朱八八,我們這裡再介紹一下,朱重八家族的名字,都很有特點。

    朱重八高祖名字:朱百六

    朱重八曾祖名字:朱四九

    朱重八祖父名字:朱初一

    他的父親我們介紹過了,叫朱五四。

    取這樣的名字不是因為朱家是搞數學的,而是因為在元朝,老百姓如果不能上學和當官就沒有名字,只能以父母年齡相加或者出生的日期命名。(登記戶口的人一定會眼花)

    朱重八的童年在一間冬涼夏暖、四面通風、采光良好的破茅草屋裡度過,他的主要工作是為地主劉德家放牛。他曾經很想讀書,可是朱五四是付不起學費的,他沒有李密牛角掛書那樣的情操,自然也沒有楊素那樣的大官來賞識他,於是,他很老實的幫劉德放了十二年的牛。

    因為,他要吃飯。

    在此時,朱重八的夢想是好好的活下去,到十六歲的時候,托村口的吳老太作媒,找一個手腳勤快、能幹活的姑娘當媳婦,然後生下自己的兒女,兒女的名字可能是朱三二、或者朱四零,等到朱三二等人大了,就讓他們去地主劉小德家放牛。

    這就是十六歲時朱重八對未來生活的幸福嚮往。

    此時的中國,正在極其腐敗的元王朝的統治下,那些來自蒙古的征服者似乎不認為在自己統治下的老百姓是人,他們甚至經常考慮把這些佔地方的傢伙都殺掉,然後把土地用來放牧(元史),從賦稅到徭役,只要是人能想出來的科目,都能用來收錢,過節要收過節錢、幹活有常例錢、打官司有公事錢,怕了吧,那我不出去還不行嗎,不幹事還不行嗎,那也不行,平白無故也要錢,要收撒花錢。服了吧!

    於是,在這個馬上民族統治中國六十餘年後,他們的國家機器已經到了無法承擔的地步,此時的元帝國就好像是一匹不堪重負的駱駝,只等那最後一根稻草。

    這根稻草很快就到了。

    1344年是一個有特殊意義的年份,在這一年,上天終於準備拋棄元了,他給中國帶來了兩個災難,但同時也給元挖了一個墓坑,並寫好了墓誌銘: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

    他想的很周到,還為元準備了一個填土的人:朱重八。

    當然朱重八不會想到上天會交給他這樣一個重要的任務。

    這一年,他十七歲。

    很快一場災難就要降臨到他的身上,但同時,一個偉大的事業也在等待著他,只有像傳說中的鳳凰一樣,歷經苦難,投入火中,經過千錘百煉,才能浴火重生,成為光芒萬丈的神鳥。

    朱重八,來吧,命運之神正在等待著你!

    [3]

    元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到來了,這一年剛開始,元帝國的頭頭腦腦們就收到了兩個消息,首先是黃河氾濫了,沿岸山東河南幾十萬人淪為難民。即使不把老百姓當人,但還要防著他們造反,所以修黃河河堤成為了必須要做的事情。

    可是令人意外的是,在元的政府中,竟然出現了兩種不同的意見,一種認為一定要修,另一種認為不能修。在現在看來,這似乎是不可思議的事情,黃河氾濫居然不去修,難道要任黃河改道淹死那麼多人,在中國歷史上有著太多不可思議的事情,這個也不例外。

    客觀的講,在這樣一件事上,就維護元朝的統治而言,主要修的不一定是忠臣,反對修的也未必就是奸臣,其中奧妙何處?要到七年後才會見分曉。

    極力主張修的是元朝的著名宰相脫脫,他可以說是元朝的最後一個名臣,實行了很多的改革政策,為政清廉,而且十分能幹(宋史就是他主持修的),可是他沒有想到的是,他的極力主張,已經給元朝埋下了一個大大的炸藥包,拉好了引線,只等著那微弱的火光。

    另一個是淮河沿岸遭遇嚴重瘟疫和旱災,對於元政府來說,這個比較簡單一點,反正餓死病死了就沒麻煩了,當然表面功夫還是要做的,皇帝(元順帝)要下詔賑災,中書省的高級官員們要聯繫糧食和銀兩,當然了自己趁機拿一點也是可以理解的。賑災物品撥到各路(元代地方行政單位),地方長官們再留下點,之後是州、縣。一層一層下來,到老百姓手中就剩穀殼了。然後地方上的各級官員們上書向皇帝表示感謝,照例也要說些感謝天恩的話,並把歷史上的堯舜禹湯與皇上比較一下,皇帝看到了報告,深感自己做了大好事,於是就在自己的心中給自己記上一筆。

    皆大歡喜,皆大歡喜,大家都很滿意。

    但老百姓是不滿意的,很多人都不滿意。

    朱重八肯定是那些極其不滿意的人中的一個。

    災難到來後,四月初六朱重八的父親餓死,初九大哥餓死,十二日,大哥長子餓死、二十二日,母親餓死。

    如果說這是日記的話,那應該是世界上最悲慘的日記之一。

    朱重八的願望並不過分,他只是想要一個家,想要自己的子女,想要給辛勞一生,從沒欺負過別人,老實巴交的父母一個安詳的晚年,起碼有口飯吃。

    他的家雖然不大,但家庭成員關係和睦,相互依靠,父母雖然貧窮,但每天下地幹活回來仍然會帶給重八驚喜,有時是一個小巧的竹蜻蜓,有時是地主家不吃的豬頭肉,這就是朱重八的家,然而現在什麼都沒有了。

    朱重八的姐姐已經出嫁,三哥去了倒插門。除了朱重八的二哥,這個家庭已經沒有了其他成員。

    十七歲的朱重八,眼睜睜的看著他的親人一個一個死去,而他卻無能為力。人世間最大的痛哭莫過於此!

    他唯一的宣洩方式是痛哭,可是哭完了,他還要面對一個重要的問題,要埋葬他的父母,可是沒有棺材、沒有壽衣、沒有墳地,他只能去找地主劉德,求劉德看在父親給他當了一輩子佃戶的分上,找個地方埋了他爹。

    劉德乾淨利落的拒絕了他,原因簡單,你父母死了,關我何事,給我幹活,我也給過他飯吃。

    朱重八沒有辦法,只能和他的二哥用草蓆蓋著親人的屍體,然後拿門板抬著到處走,希望能夠找到一個地方埋葬父母。可是天下雖大,到處都是土地,卻沒有一塊是屬於他們的。

    幸好有好心人看到他們確實可憐,終於給了他們一塊地方埋葬父母。魂悠悠而覓父母無有,志落魄而泱佯,這是後來能吃飽飯的朱元璋的情感回憶。

    朱重八不明白,自己的父母在土地上耕作了一輩子,卻死後連入土為安都做不到。地主從來不種地,卻衣食無憂。為什麼?可他此時也無法思考這個問題,因為他也要吃飯,他要生存。

    在絕望時候,朱重八不止一次的祈求上天,從道教的太上老君到佛教的如來佛祖,只要他能知道名字的,只是希望與父母在一起生活下去,有口飯吃。

    結果讓他失望,於是他那幼小的心靈開始變得冰冷,他知道沒有人能救他,除了他自己

    復仇的火焰開始在他心底燃燒,

    如此的痛苦,使他從脆弱到堅強,

    為了有飯吃,他決定去當和尚。

    [4]

    和尚的生涯

    朱重八選擇的地方是附近的皇覺寺,在寺裡,他從事著類似長工的工作,他突然發現那些和尚除了沒有頭髮,對待他的態度比劉德好不了多少,這些和尚自己有田地,還能結婚(元代),如果錢多還可以去開當鋪。

    但他們也需要人給他們打雜,在那裡的和尚不唸經,不拜佛,甚至連佛祖金身也不擦,這些活自然而然的由剛進廟的新人朱重八來完成。

    朱重八一直忍耐著,然而除了要做這些粗活外,他還要兼任清潔工,倉庫保管員,添油工(長明燈)。即使這樣,他還是經常挨罵,在那些和尚喝酒吃肉的時候,他還要擦洗香客踩踏的地板,每一個孤獨的夜晚,他只能獨坐在柴房中,看著窗外的天空,思念著只與自己相處了十餘年的父母。

    他已經很知足了,他能吃飽飯,這就夠了,不是嗎?

    然而命運似乎要鍛煉他的意志,在他入寺僅五十餘天,由於饑荒過於嚴重,所有的和尚都要出去化緣,所謂化緣就是討飯,我們熟悉的唐僧同志每次的口頭禪就是:悟空,你去化些齋來。用俗話來說就是,悟空,你去討點飯來。我曾經考察過化緣這個問題,發現朱重八同志連化緣也被人欺負。由於和尚多,往往對化緣地有界定,哪些地方富點,就指派領導的親戚去,那些地方窮,就安排朱重八同志去。

    反正餓死也該,誰讓你是朱重八!

    朱重八被指派的地點是在淮西和河南。這裡也是饑荒的主要地帶,誰能化給他呢?

    然而,就從這裡開始,命運之神向他微笑。

    明朝那些事兒朱元璋篇第二章

    章節字數:2748更新時間:07-02-2215:42

    [5]

    在遊方的生活中,朱重八隻能走路,沒有順風車可搭,是名副其實的驢行。他一邊走,一邊討飯,穿城越村,挨家挨戶,山棲露宿,每敲開一扇門,對他都是一種考驗,因為面對他的往往只是白眼,冷嘲熱諷,對朱重八來說,敲開那扇門可能意味著侮辱,但不敲那扇門就會餓死。

    朱重八已經沒有了父母,沒有了家,他所有的只是那麼一點可憐的自尊,然而討飯的生活使他失去了最後的保護。要討飯就不能有尊嚴。

    生命的尊嚴和生存的壓力,哪個更重要

    是的,朱重八,只有失去一切,你才能明白自己的力量和偉大

    [6]

    朱重八和別的乞丐不同,也正是因為不同,他才沒有一直當乞丐(注意這句)。

    在討飯的時候,他仔細研究了淮西的地理、山脈、風土人情,他開闊了視野,豐富了見識,認識了很多豪傑(實際上也是討飯者)。此時,他還有了自己的宗教信仰——明教,他相信當黑暗籠罩大地的時候,偉大的彌勒佛一定會降世的。其實就他的身世遭遇來說,他是不是真的相信彌勒倒是很難說的,我們有理由相信,他的心中,真正的彌勒是他自己。

    但朱重八最重要的收穫是:他已經從一個只能無助的看著父母死去的孩童,一個被人欺負後只能躲在柴堆裡小聲哭的雜役,變成了能堅強面對一切困難的戰士。一個武裝到心靈的戰士。

    長期的困難生活,最能磨練一個人的意志,有很多人在遇到困難後,只能怨天尤人,得過且過,而另外一些人雖然也不得不在困難面前低頭,但他們的心從未屈服,他們不斷的努力,相信一定能夠取得最後的勝利。

    朱重八毫無疑問是後一種。

    如果說,在出來討飯前,他還是一個不知所措的少年,在他經過三年漂泊的生活回到皇覺寺時,他已經是一個有自信戰勝一切的人。

    這是一個偉大的轉變,很多人可能究其一輩子也無法完成。轉變的關鍵在於心。

    對於我們很多人來說,心是最柔弱的地方,它特別容易被傷害,愛情的背叛,親情的失去,友情的丟失,都將是重重的一擊。然而對於朱重八來說,還有什麼不可承受的呢,他已經失去一切,還有什麼比親眼看著父母死去而無能為力,為了活下去和狗搶飯吃、被人唾罵,鄙視更讓人痛苦!我們可以相信,就在某一個痛苦的夜晚,朱重八把這個最脆弱的地方變成了最強大的力量的來源。

    是的,即使你擁有人人羨慕的容貌,博覽群書的才學,揮之不盡的財富,也不能證明你的強大,因為心的強大,才是真的強大。

    [7]

    當朱重八準備離開自己討飯的淮西,回到皇覺寺時,他仔細的回憶了這個他呆了三年的地方,思考了他在這裡所得到的和所失去的,然後收拾自己的包裹踏上了回家的路。

    也許我還會回來的,朱重八這樣想。

    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上天給元朝的最後一根稻草終於壓了下來,元朝的末日到了。

    我們的謎底也揭開了,現在看來,脫脫堅決要求治黃河的願望是好的,然而他不懂得那些反對的人的苦心,元朝那腐到極點的官吏也是他所不瞭解的。現在他終於要嘗到苦果了。

    當元朝命令沿岸十七萬勞工修河堤時,各級的官吏也異常興奮,首先,皇帝撥給的修河工錢是可以剋扣的,民工的口糧是可以剋扣的,反正他們不吃不喝也事不關己。這就是一大筆收入,工程的費用也是可以剋扣的,反正黃河氾濫也淹不死自己這些當官的。

    這是管河務的,那麼不管河務的怎麼撈錢呢,其實也簡單,既然這麼大工程,必然有徭役指標,找幾十個人,到各個鄉村去,看到男人就帶走,理由?修河堤,不想去?拿錢來。

    沒有錢?有什麼值錢的都帶走!

    可憐的脫脫,一個好的理論家,卻不是一個實踐家。

    老把戲出場了,當民工們挖到山東時,他們從河道下挖出了一個一隻眼睛石人,背部刻著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民工們突然發現,這正是他們在工地上傳唱了幾年的歌詞。於是人心思動。

    這真是老把戲,簡直可以編成電腦程序,在起義之前總要搞點這種封建迷信,但也沒辦法,人家就吃這一套。

    接著的事情似乎就是理所應當的了,幾天後,在朱重八討過飯的地方(穎州,今安徽阜陽),韓山童和劉福通起義了,他們的起義與以往起義並沒有不同,照例要搞個宗教組織,這次是白蓮教,當然既然敢起義,身份也應該有所不同,於是,可能是八輩子貧農的韓山童突然姓了趙,成了宋朝的皇室,劉福通也成了劉光世大將的後人。

    他們的命運和以往第一個起義的農民領袖也類似,起義、被鎮壓、後來者居上,這似乎是陳勝吳廣們的宿命。

    儘管他們的起義形式毫無新意,但這並不妨礙他們的偉大和在歷史上的地位,在史書上,將永遠的紀錄著:公元1351年,韓山童、劉福通第一個舉起了反抗元朝封建統治的大旗。

    [8]

    自古以來,建立一個王朝很難,毀滅一個卻相對容易得多,所謂牆倒眾人推,破鼓萬人捶,不是沒有來由的。

    在元代這個把人分為四個等級的朝代裡,最高等級的蒙古人殺掉最低等級的南人,唯一的懲罰是賠償一頭驢,碰到個閒散民工之類的人,可能連驢都省了。蒙古貴族們的思維似乎很奇怪,他們即使在佔據了中國後,好像仍然把自己當成客人,主人家的東西想搶就搶,想拿就拿,反正不關自己的事。在他們的思維中,這些南人只會忍受也只能忍受他們的折磨。

    但他們錯了,這些奴隸會起來反抗的,當憤怒和不滿超過了度,當連像狗一樣生存下去都成為一種奢望的時候,反抗是唯一的道路。反抗是為了生存

    這把火終於燒起來了,而且是燎原之勢。

    在短短的一年時間裡,看似強大的元帝國發生了幾十起暴動,數百萬人參加了起義軍,即使那縱橫天下無敵手的蒙古騎兵也不復當年之勇,無力拯救危局。元帝國就像一堵朽牆,只要再踢一腳,就會倒下來。

    此時的朱重八卻仍然在寺廟裡撞著鐘,從種種跡象看,他並沒有參加起義軍的企圖。雖然他與元朝有著不共戴天的仇恨,但對於一個普通人朱重八來說,起義是要冒風險的,捉住後是要殺頭的,這使得他不得不仔細的考慮。

    在很多的書中,朱重八被塑造成一個天生英雄的形象,於是在這樣的劇本裡,天生英雄的朱重八一聽說起義了,馬上回寺廟裡操起傢伙就投奔了起義軍,表現了他徹底的革命性等等。

    我認為,這不是真實的朱重八

    作為一個正常人,在做出一個可能會掉腦袋的決定的選擇上,是絕對不會如此輕率的,如果朱重八真的是這樣莽撞的一個人,他就不是一個真正的英雄。

    真正的朱重八是一個有畏懼心理的人,他遭受過極大的痛苦,對元有著刻骨的仇恨,但他也知道生的可貴,一旦選擇了造反,就沒有回頭路

    知道可能面對的困難和痛苦,在死亡的恐懼中不斷掙扎,而仍然能戰勝自己,選擇這條道路,才是真正的勇氣

    我認為這樣的朱重八才是真正的英雄,一個戰勝自己,不畏懼死亡的英雄。

    明朝那些事兒朱元璋篇第三章

    章節字數:2649更新時間:07-02-2215:43

    [9]

    朱重八在廟裡的生活是枯燥而有規律的,但這枯燥而規律的生活被起義的熊熊烈火打亂了。具有諷刺意義的是,具體打亂這一切的並不是起義軍,而是那些元的官吏們。

    在鎮壓起義軍的戰鬥中,如果吃了敗仗,是要被上司處罰的,但鎮壓起義的任務又是必須要完成的,於是元朝的官吏們毅然決然的決定,拿老百姓開刀,既然無法打敗起義軍,那就把那些可以欺負的老百姓抓去交差,把他們當起義軍殺掉。

    從這個角度來看,元的腐朽官吏為推翻元朝的統治實在是不遺餘力,立了大功。

    此時擺在朱重八面前的形勢嚴重了,如果不去起義,很有可能被某一個官吏抓去當起義者殺掉,然后冠以張三或者李四的名字。但投奔起義軍也有很大的風險,一旦被元軍打敗,也是性命難保。

    就在此時,一封信徹底改變了他的命運

    他幼年時候的朋友湯和寫了一封信給他,信的內容是自己做了起義軍的千戶,希望朱重八也來參加起義軍,共圖富貴,朱重八看過後,不動聲色,將信燒掉了。他還沒有去參加起義的心理準備。

    然而晚上,他的師兄告訴他,有人已經知道了他看義軍信件的事情,準備去告發他。

    朱重八終於被逼上了絕路。

    接下來的是痛苦的思考和抉擇朱重八面前有三條路,一、守在寺廟裡二、逃跑三、造反

    朱重八也拿不定主意,他找到了一個人,問他的意見,這個人叫周德興,我們後面還要經常提到他

    周德興似乎也沒有什麼好主意,他給朱重八的建議是算一卦(這是什麼主意),看什麼條路合適

    算卦的結果是卜逃卜守則不吉,將就凶而不妨,意思是逃跑,呆在這裡都不吉利,去造反還可能沒事。

    朱重八明白自己已經沒有退路了,自己不過想要老老實實的過日子,種兩畝地,孝敬父母,卻做不到,父母負擔著沉重的田賦和徭役,沒有一天不是勤勤懇懇的幹活,還落得個家破人亡的下場。躲到寺廟裡不過想混口飯吃,如今又被人告發,可能要掉腦袋。

    忍無可忍

    那就反了吧!反他娘的!

    [10]

    這是一個真實版本的逼上梁山,也是那封建時代貧苦農民的唯一選擇。誰不珍惜自己的生命,誰願意打仗,在活不下去時,那些農民被迫以自己的鮮血和生命去推動封建社會的發展,直至它的滅亡。

    這是他們的宿命。

    所以我認為中國歷史上的農民起義確實是值得肯定的,他們也許不是那麼厚道,他們也許有著自己的各種打算,但他們確實別無選擇。

    湯和就這樣成了朱重八的第一個戰友。他在今後的日子裡將陪同朱重八一起走完這條艱苦的道路。

    然而湯和也絕對不會想到,自己居然是唯一一個陪他走完這條路的人。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