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元滅明 正文 第一百四十七章 圖謀陳友諒
    派了幾十個精銳的猛虎軍士兵護送張子善到擴廓帖木兒那邊去了以後,方國珍便回軍杭州了。雖然決定了這次要讓張士誠好看,但是在擴廓帖木兒的兵馬出動之前,方國珍還是不打算和張士誠硬拚,所以他把兵馬撤回了杭州,這樣一來,就算張士誠想要再來攻打的話,猛虎軍也有了堅城可依,損失會相對小得多,不然的話,在湖州城下堅守三個月的話,方國珍可不知道他的八萬猛虎軍還能剩下多少。

    既然決定要打大仗,那麼這段時間方國珍便一方面從後方不斷調兵,另一方面也讓人將大量的物資運到了杭州,打算以杭州作為北伐猛虎軍的後勤供應基地,好在杭州城也有大河和大海相連(當時的地理情況與現在略有差異,青衫查的是元末地形圖),方國珍讓猛虎軍的水軍從海路調運物資也甚是方便。

    猛虎軍方面積極備戰,然而張士誠卻不那麼好過了,原本先前派遣自己弟弟和兒子攻下了杭州獲得了大量輜重物資是讓張士誠頗為高興的,可是就在他正打算讓張士德趁勢進攻,一鼓作氣攻下紹興路和慶元路的時候,沒想到方國珍的反應卻那麼快,他的計劃竟然沒能實現,而且,鎮江城還受到了朱元璋的進攻。後來,鎮江城雖然被奪了回來,但他這才發現,他的周軍這上上下下的這麼一動彈,原本自己充足的兵力竟然有種捉襟見肘的感覺了。而偏偏這個時候,他還收到消息說方國珍已然兵臨湖州城下。

    此刻他手頭上他的兵力不足,因此他只能勉強調派了十萬大軍前去解湖州之圍,還任命了當初和他一起起兵的親信李伯升為統兵將領,全權負責援救湖州事宜。

    這李伯升是當初跟著張士誠起義的十八個鹽販之一,深受張士誠信任,因此被派來解湖州之圍。這湖州地處太湖邊緣。對於同樣在太湖邊上的張士誠地治所隆平府(蘇州)而言,委實重要得緊,所以李伯升不敢怠慢,一路領兵急行,三天就到了湖州,只是他到了湖州之後才發現,方國珍已然鴻飛渺渺了,原本圍住了湖州城的八萬猛虎軍已然退回了杭州。這自然讓他鬱悶得緊,但是好歹他也算解了湖州之圍,倒也不算白來一趟。

    湖州城守將也是和張士誠當初一齊起兵的呂珍,對於李伯升而言,這呂珍他自然是無比熟悉的,所以進了湖州城他也不客氣,直接和呂珍兩人進了書房。

    「呂兄弟,說說。我們現在該怎麼辦?」李伯升性子粗豪,不善謀劃,所以現在他便問到了呂珍,這呂珍素來在他們兄弟中有著好謀的名聲。

    「怎麼辦,李大哥你有什麼想法?」這呂珍不想一下子就把自己的心思暴露出來,而是反問了李伯升。

    「咱們總不能讓那方老三欺負到頭上來啊,所以我看咱們應該去杭州把杭州拿下來!」李伯升性子沒有呂珍那般精細,呂珍一問他便把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

    「哼。拿下杭州?張士德二十萬大軍都沒能在方國珍手下討得了好,咱們現在手頭的這點兵力又能濟得什麼事?」呂珍顯然不同意李伯升地意見。對於毫不客氣的把李伯升給頂了回去。

    聽得呂珍這話,李伯升的臉上一陣紅一陣白,但是最終還是忍了下來,咬牙道:「那我們就龜縮在這湖州城什麼也不幹?」

    「那李大哥你想怎麼辦?出兵?你有把握拿下杭州城?」

    「雖然沒有把握。可是好歹我們可以試一試啊。要是唐軍不像傳說地那樣厲害呢?」李伯升心裡竟然還有僥倖心理。這不由讓呂珍大感鄙視。暗想:你這樣心懷僥倖地傢伙竟然能在戰場上活到現在?但他口裡卻是勸道:「試一試?張大哥派你來地任務是什麼。你沒忘吧?」

    「張大哥?沒忘啊。不是你派人向張大哥求援。張大哥才派我來給你解圍地嗎?」李伯升對呂珍這話顯然有些莫名其妙。但還是回答了他。

    「那不就完了。既然張大哥派你來給我解這湖州之圍。現在湖州之圍解了。那就沒你什麼事了。你還傻傻地湊上去和方老三地唐軍較什麼勁兒啊?要是你打敗了唐軍還好。那自然是皆大歡喜。可是你要是打敗了。雖然張大哥仗義。不會為難我們這些最早跟他一起起兵地兄弟。可是李大哥你到底面子上不好看啊!」呂珍顯得很是痛心疾首。苦苦地勸著李伯升。

    「可是……」李伯升顯然從未聽過呂珍這套但求無過不求有功地理論。一時之間還有些無法接受。

    「李大哥哎。沒什麼可是地。走吧。跟老弟我去喝酒快活去。我告訴你啊。前些日子我可是費盡好些心力才弄到了好幾個極品地揚州瘦馬呢。正好咱們兄弟也不用客氣。走走走。兄弟帶你去見識見識去……」呂珍瞧見李伯升還是這般不爽利。心裡有些惱了。也懶得和他再蘑菇。直接把他往外扯。片刻之間就去得遠了。(註:揚州瘦馬。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雛妓。此風從明代方才流行於江浙一帶。)

    方國珍的軍帳中,方國珍正和暗影頭目林深對話。

    「林深,朱元璋和陳友諒現在的情況如何了?」張士誠地周軍這段時間沒有來騷擾猛虎軍,猛虎軍也因為方國珍要等待擴廓帖木兒的消息,所以雙方暫時保持了和平,杭州城裡頓時呈現出一派歌舞昇平地模樣來,就連猛虎軍的許多將領都放下了心思,有些人就開始流連起這江南煙花之地來。然而,作為猛虎軍主帥的方國珍卻是沒有半分放鬆,一直讓人緊盯著天下大勢。

    林深聽得方國珍的問話,連忙把瞭解到的朱元璋和陳友諒交戰的消息報了上來,道:「陳友諒派遣了大將張定邊率兩萬大軍為先鋒,現在已經進佔了安慶,而他自己現在率領十萬水軍也在沿江而下。看樣子是志在太平路。而朱元璋將徐達撤回去了之後,卻是沒有立刻出兵抵禦陳友諒,而是先派人把小明王韓林兒安置在了滁州,而後趁著擴廓帖木兒的兵鋒未及的時候,佔據了定遠到濠州一帶。」

    「哦,這朱元璋倒是沉得住氣,莫非他想要和陳友諒決戰在應天城下?」方國珍聽得朱元璋這般奇怪地舉動不禁有些納悶

    「三哥,我覺得朱元璋地目標應該是太平。」林深聽得方國珍地話。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哦,太平,這陳友諒和朱元璋地目的都在那兒?嗯,太平地勢也算是個好地方,要是朱元璋事先讓人佔據採石磯地話,到也是個抵擋陳友諒的好地方。」聽得林深地話,方國珍低頭在桌子上的地圖上查看了一番,方才說道。

    「不錯。三哥,我猜朱元璋就是這麼打算的,手下的兄弟傳來消息說宣州的傅友德和耿再成已經率兵往太平方向移動了,看動向他們的目標應該就是太平。而且,朱元璋還將俞通海和廖永忠調到了峪溪口。」林深點了點頭,同意了方國珍的判斷。

    聽得林深提到了俞通海和廖永忠,方國珍這下幾乎就可以確定了朱元璋的目地了,原來這俞通海和廖永忠原本是巢湖漁民。當初天下義軍俱起的時候,他們便在巢湖之內拉起了一股水軍。後來投降了朱元璋,他們便成了朱元璋手下的兩員水軍悍將。陳友諒既然順江而下,那麼水戰自然是少不了的了,所以方國珍聽得朱元璋把這兩人調動了,當即就可以判斷出了朱元璋的目的。

    方國珍坐下來沉吟了一會兒,又在地圖上看了看,似乎是下了什麼決心,方才對著軍帳外招呼道:「荀良,去把劉軍師請來這裡。」

    一直守衛在軍帳外的親兵聽得方國珍的招呼。當即應了。而後立即去了。這時候,林深卻是滿臉疑惑地道:「三哥。我是不是避一避?」

    林深的存在猛虎軍地高層都知道,但是到現在為止。卻沒有一個猛虎軍的高層見過林深,所以林深才有這樣的疑問。

    方國珍想了一下,還是道:「算了,劉軍師也不算外人,再說以後你也需要出場的,總不能讓你總這樣在背後吧,那樣也太委屈你了。」方國珍心裡卻是想著以後建國了,總也得給這林深封個官兒,要是到時候沒有人認識林深那也是個麻煩,所以打算讓猛虎軍的某些人先認識一下林深,反正他們的忠誠方國珍也是信得過的。

    林深明白了方國珍的意思,心下也有些激動,剛要推辭,方國珍抬眼瞧見,卻是伸手阻止了,林深知曉方國珍的脾氣,當下也就不再堅持了,只是他心裡卻更是堅定了要永遠忠於方國珍地信念。

    片刻之後,劉伯溫進了軍帳,方國珍連忙道:「劉先生,這麼晚請先生過來,國珍卻是有些事情想要請教先生。」和劉伯溫實在太熟了,所以方國珍也不客氣,直接開口問道。

    「哦,主公有事但說無妨。」劉伯溫聽得方國珍這話,知道他這麼晚叫自己過來定然是有大事相商,當下答道。

    方國珍卻沒有說出自己地想法,而是讓林深把陳友諒和朱元璋的情況對劉伯溫說了一番。

    劉伯溫聽完林深地解說,想了一會兒,也有些明白了方國珍的意思,但還是忐忑地問道:「主公的意思是我們出兵?」

    「不錯。」方國珍點了點頭。

    「可是我們現在手頭的兵力實在不足啊,就算擴廓帖木兒答應和我們聯合進攻張士誠,我們手頭的兵力也是緊巴巴的啊。」

    「現在是個好機會,若是錯過了這次機會,那我們以後一定會後悔的。」方國珍道,他知道歷史上陳友諒和朱元璋的生死相搏是在鄱陽湖大戰,所以他便想著到時候佔點便宜,因此這時候,他才打算先埋下個伏筆。

    「主公的意思是此次陳友諒和朱元璋不會全面交鋒?」劉伯溫何其精明的人,一下子就聽出了方國珍話裡的某些含義。

    「不錯,這次不過是小打小鬧罷了。」

    「那主公覺得誰能勝?」劉伯溫又問道。

    「當然是朱元璋,陳友諒怎麼可能是朱元璋的對手?」方國珍輕笑了一下,他對於陳友諒的膽量雖然佩服,但是他殺徐壽輝的毫不掩飾實在讓方國珍大感無語,方國珍心裡暗想:要殺徐壽輝,你就不能給他下點毒,然後再宣稱說暴病身亡啊?非得直接一錘子把徐壽輝的腦袋給敲個稀巴爛?雖然現在徐壽輝的手下都被你收服了,但暗地裡指不定有多少人在謀劃著把你也給殺了呢!

    聽得方國珍的話,劉伯溫默然了一會兒,而後道:「主公想要怎麼辦?」

    方國珍這下卻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問劉伯溫道:「劉先生覺得我們應該從哪裡下手?」

    劉伯溫見方國珍問到了自己的意見,逕直走到了桌子前,仔細的看了看桌子上的地圖,而後,方才指著地圖上的某處道:「就從這裡!」

    方國珍和林深順著劉伯溫的手指看去,就赫然那裡是——撫州路!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