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翻清朝當總統 第二部 鐵血狂潮 第八十七章 殊途同歸
    雲無視眼前的事實他也不得不承認中國距離成為族國家還很遙遠。它現在既不是封建的國家也不是中世紀式的國家。在帝國時代它是通過一官機構進行治理的君主制國家。這官機構的權力不可避免地受到帝國疆域太大和交通不便的限制這些障礙造成了一種狹隘的觀念並助長了邊遠省份的半自治傾向。

    從經濟和社會的角度來看中國在這一歷史階段就像工業革命前夕的歐洲只是它沒有歐洲那樣的大地主貴族階級而只有大量的小地主這些小地主下面有一個人數眾多的半自耕農階級再下面還有一個由純粹的佃戶組成的「貧農」階級。

    在這個國家中相對說來比較小的肥沃的地區人口的壓力不斷增長這就使農田的地價高昂相應地使貨幣地租或實物地租也很高昂。但是習慣力量和可能出現的反抗對抑制強征的苛捐雜稅起了作用。確實在毗鄰大城市的地區並不是由於鄉村的習慣而是由於商業主義的影響促使地主住在城裡同時在鄉村搾取高額地租。這種社會現象並不是中國所獨有的。

    滿清帝國及其舊官機構的垮台瓦解了傳統的統一局面但是如何避免一個新的政治混亂的時期則是林雲現在需要著手解決的。從他已知的歷史經驗來看。建立西方式議會政治地嘗試證明是無效的因為這種嘗試與中國的經驗和傳統格格不入。但是帝國的末路在中國大地上已經走到了頭而且高喊著革命口號的人是不會輕易放棄他們的理想地。

    很顯然要想避免這樣的混亂就必須找出一條共同的道路來。林雲自然要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做事。這一點不容置疑。於是在六月十六日重新聲明了自己的立場並給在廣州的孫中山等人發去一封電報內容略抄如下

    「廣州孫大總統、各部總長、參議院同鑒共和為最良國體世界所公認今由帝政一躍而躋及之實諸公累年心血亦民國無窮之幸福。大清皇帝既明詔辭位。業經林雲署名則宣佈之日為親政之終局即民國之始基。從此努力進行務令達到圓滿地位永不使君主政體再行於中國。現在統一組織至重且繁林雲亟願南行暢聆大教共謀進行之法;只因北方秩序不易維持。軍旅如林須加部署;而東北人心未盡一致稍有動搖牽涉全國諸君皆洞鑒時局。必能諒此苦衷。至共和建設重要問題諸君研究有素成竹在胸應如何協商統一組織之法尚希迅即見教。」

    這樣一來孫大總統在廣州便坐不住了他先於六月十八日遣人前往北京與林雲商談成立民國政府之大體辦法又於六月二十三日發表。稱「北京林大帥勳鑒前日獲悉諸同志皆以組織臨時政府之責相屬問其理由蓋以東南諸省欠統一機關。行動非常困難故以組織臨時政府為生存之必要條件既審艱虞義不容辭只得暫時擔任。公方以旋乾轉坤自任即知億兆屬望而目前之地位尚不能不引嫌自避。雖暫時承乏而虛位以待之心終可大白於將來。望早定大計以慰四萬萬人之渴望。」

    話說到這個份上林雲自然心中更加有底了他倒不是害怕孫中山和他所領導的革命軍只是不想再搞內耗打內戰。同時也不想因此造就一批軍閥。他現在需要的是穩定是發展地時間和空間哪怕不是絕對的也要爭取實現大的統一。就讓那些心懷鬼胎的傢伙們多做會夢吧。

    對於尚未被革命軍所控制的各地方上的大小官員林雲也在光緒宣佈遜位之後發了佈告如下「現在共和國體業經宣佈林雲霟膺組織臨時政府之任力小荷重深懼弗勝。竊念政府機關不容有一日之間斷現值組織臨時政府所有舊日政務目下仍當繼續進行。庶政方新百端待舉全賴群策群力互相匡濟務以保全治安共維大同為要務。在新官制未定以前凡現在內外大武官署人員均應照舊供職毋曠厥官。所有應行公務應司職掌以及公款、公物均應照常辦理切實保管不容稍懈倘有借端規避曠厥職官者不獨違背官規抑且放棄國民義務。竊願在官諸君子共懍此意!」

    另外以臨時政府之名義將退位詔旨致各國公使轉達各國政府。德國公使率先表示承認以林雲為首的臨時政府並轉達了威廉二世皇帝的祝賀。

    至此林雲基本穩定了國內外的局勢原本定於六月底召開的國事立憲大會便在六月二十九日正式開始了。廣州方面派來了數十人參加其他各省亦合計有二十多人。會議從二十九日開到七月六日正式頒布了《中華民主共和國憲約》規定了國家地國號、政體、政府的組織方式等大體內容到了七月八日選舉第一任大總統林雲以全票當選。同時選出孫中山出任副總統。

    遠在廣州的孫中山於七月十日發表「北京林大總統勳鑒前日選舉結果獲悉得知選公為中華民國大總統。查世界歷史選舉大總統滿場一致者只華盛頓一人。公為再見。同人深幸公為世界之第二華盛頓我中華民國之第一之偉業共和之幸福實基此日。共和萬歲!中華民主共和國萬歲!」

    同日林雲於北京正式宣佈成立中華民主共和國對於這個國號他地心中原本是有幾分不滿的。略嫌其晦氣但是眾議如此亦不好違另外他也想不出什麼更為貼切合適的名稱也只好默認了。不過他地心中暗暗想到。但願這個中國民國不會走上那條老路但願其在自己的努力下煥發出完全不同的新地氣象而這一切

    他眼前慢慢的成為現實。既當選了總統發電通告的這份具有相當歷史意義的不妨抄略如下

    「……雲以薄德。承推舉勉任公僕謹照七月初六日參議院議決第二條辦法電達宣誓。下開宣誓詞公佈如斯。曰民國建設造端百廢待治林雲深厚竭其能力發揚共和之精神滌蕩專制之瑕穢!謹守憲法依國民之願望蘄達國家於安全強固之域。俾五大民族同臻樂利。凡茲志願率履勿渝!謹掬誠誓告同胞。大中華民國元年七月十日林雲。」

    從此之後七月十日便成為了法定的國慶日。

    政府既已成立各部門地人事安排自然是非常受人注目的。林雲任命楊度為總理領銜組建內閣。這其中既要照顧廣州方面的人員又要安排自己地勢力還要兼顧其他勢力地情緒經過數次討價還價大略安排如下外交總長伍廷芳、法制局長宋教仁、財政部長葉夢飛、工商總長黃興、陸軍總長蔣百里、海軍總長薩鎮冰(彼時尚未到任所署亦空缺)、教育總長蔡元培等。在內閣之外又設立一獨立監察機構。由郭松齡出任總監察長。而各地方的最高長官皆由該地參議局推官出任。

    —

    再接下來便是林雲最為關注的軍隊接收及改編的事情了。說到底軍隊才是他得以實現理想的堅實基礎。而且他很不願意看到任何人借此成為新一代的軍閥。

    整編全國軍隊林雲大致上分成了兩個步驟。

    第一步建立國防軍由此及下全國軍隊編為二十個國防軍。由林雲親自出任「國防軍總司令」。如果說陸軍部及海軍部是具體執行機構的話那麼林雲的存在就表明他所提倡的國家地集權領導是將其活動的重點放在「指揮權」之上。

    從此林雲便開始致力於組建新的軍事指揮機構提高其權威。他凌駕於陸、海軍之上將整個中華民國國防軍的行動納入國家最高領導的方針之下。除了「武裝戰爭」之外林雲還將「總體戰爭」的其他手段如國防宣傳、經濟戰爭乃至全國民防各個領域地領導權都集中在他一人手中。

    第二步在軍隊的具體編成上他給蔣百里提出了具體的要求。在這份名為《國防軍建設綱要及實施細則》件中林雲給出的要求基本如下每個師從一萬二千人到二萬二千人不等。一個師通常由一位少將統率。兩師或更多的師編為一軍由一位中將率領。兩軍或更多的軍成為一個集團軍由一位上將率領。在林雲的要求中繼續以數字來表示軍隊地番號。集團軍、軍和師都有一個分成四、五個科的參謀部通常包括後勤、情報、作戰、補給和訓練。

    再往下分一師包括兩個或更多的旅每個旅由一位准將或旅長統率;一旅代表兩個或更多的團每團由一位上校管轄;一團等於三個或更多地營營的首長是一位中校;一營由四個連組成每連由一位少校或上尉統率;一連由四個排組成每排由一位中尉指揮。

    在這樣的編制中大部分是由步兵、騎兵和炮兵組成的但是按照林雲的要求及實際的需要增設了許多後勤部隊它們的數量雖然還不及整個師或者軍的一半但是卻承擔著很多的任務。而按照林雲的設想這樣的數目是遠遠不夠的只有等到技術進一步成熟工業更加發達的時候才能訓練並裝備更加專業的後勤部隊。

    至於在抗擊八國聯軍和消滅日俄軍隊中立下大功的騎兵林雲暫時保留了下來。作為一個穿越分子一個知道飛機大炮坦克的現代人他深刻的明白騎兵終究會凋落在越來越現代化的戰爭之中。不過就眼下的技術來看能夠取代騎兵王者地位的機動性力量還不可能很快出現(雖然林雲做夢都想有個坦克集團軍群)所以騎兵的建制還是保留下來而且大部分是作為精銳保留在郭松齡的總監察署的名義之下。

    而在林雲所直屬的北京近衛軍中一個騎兵旅包括由九千二百名騎兵和九千八百匹軍馬組成的三個騎兵團。在這個時候騎兵代表著軍事上的精華。戴著華美頭盔揮舞著閃著寒光的馬刀衝鋒的近衛軍騎兵只有密集火力才能加以摧毀。

    在炮兵的建設方面林雲亦投入了相當多的心血。一般來說師的直屬炮兵團由許多有四門到八門炮的炮兵連組成。三個到四個炮兵連組成一個炮群或炮兵營;兩個或三個炮群等於一個炮兵團。

    在這段時間德國人和奧地利人在大炮方面勝過別國。德國埃森的克虜伯工廠和波希米亞的斯科達工廠是整個歐洲最傑出的兵工廠。而出於盟友加兄弟的友好關係林雲所要求的幾個兵工廠也陸續在南京和武漢、奉天開辦起來。

    至於海軍方面的建設林雲決定從根本上加以解決一方面他派出大量的留學生赴德、英、美等國學習海軍的專業知識以解決缺乏人才的燃眉之急。另一方面以礦石開採權、鐵路建設權等權利為條件向德國貸款合作開辦了金陵造船局等幾個大型造船廠。同時還訂購了四艘新式戰列艦並以低價購買了六艘舊式的巡洋艦。海軍的班底算是初具規模了。

    一切真如同林雲在那份就任大總統的中所說百廢待舉然而他很清楚的知道自己所要做的是什麼。推翻清朝不過是個開始罷了在這個廢墟上建立一個全新的、強大的中國才是他最終的追求。也許這條路還很漫長但是他已經有了足夠的信心去完成去實現!(第二部完)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