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雲台書屋>>政治經濟>>經濟類>>寂寞高手

雲台書屋

新股的面紗和老股的魅力 

  (一)新股究竟有何神秘的面紗
  為什麼1995年度業績平平的「西藏明珠」眾口皆碑、流通股並不是很小的「中山火炬」填權效應如此顯著?每輪大行情漲幅的往往是新股板塊以及與新股板塊有「血緣」關係的半新股板塊。但不少人也在新股上「翻船」,從21.70元購入的「廈門廈工」的原始股,「哈歲寶」上市第一天以16元購入的都也飽嘗失敗之苦。
  客觀地講,新股本身就是新生事物,有全新題材的新股勢必受到方方面面重視。新舊主力絞盡腦汁設計「開盤價」,股民群體也似乎煥發了活力,但關鍵所在還不僅僅是新股本身,更是新股對大盤舉足輕重的影響;維持現行價格的並非股票內在價值,不要是取決於市場上的供求關係,而恰恰新股會改變這種關係。
  新股既能夠帶動大勢反轉,產生中級行情,又能夠加速大盤的下跌,這種焦點效應使得每個人都對新股敏感,甚至從某種角度我們可以這樣認為:上證指數326-1558點正是受了新股的不同衝擊所形成的波動。從中可以看出股民對新股的愛之深,是有深層次原因的。
  (二)新股和老股的不同
  1、股本擴張的不同
  老股中有許多歷史遺留問題,包括股本結構不規範(流通股占總股本的比例偏小、有循環的轉配股)許多股還帶有H股、B股造成大、小股東所處在的利益不同,需要較長的磨合期,這樣在中期內難以達到同一的股本擴張。而許多新股由於歷史包袱輕,輕裝上陣,較小的流通市值和企業規模發展不匹配,故股本擴張反而成了首要任務。
  誰都不願意砸鍋賣鐵地送股,誰都知道股本擴張是有利有弊的事。一位企業的老總曾發自肺腑地講道:一送一以後股價從一線股變成二線股,質地從績優股變成績平股,企業的業績留下巨大的決口,與其說這是一種動力,不如說更是一種深深的壓力。所以,有的上市公司儘管公積金雄厚,但卻相當吝嗇,然而我們從「深發展」的高速成長中得到更深的啟發:沒有持續的股本擴張,其永遠長不大。例如勞動密集型的紡織行業,即使大劑量配股,所籌的資金也不能用在刀刃上,反而不具備抵抗風險的能力。沒有持續的股本擴張,企業的形象也會受損。例如「新世界」已經解放了70元的歷史天價,而「第一百貨」的歷史天價卻是可望而不可及。
  2、業績的不同
  許多老股雖然也是同行業的傑出代表,但行業的大氣候,或者說總體起點不如新股,造成業績的絕對值太低,在經濟軟著陸尚未完成前,相當部分老股的年度稅後利潤只有0.02-0.06元/股,在經濟軟著陸完成後,即使業績增長50%,也只不過0.03-0.09元/股。而新股由於資產重組等優勢,量變到質變速率加快。
  3、關注企業形象的不同
  部分老股是趕鴨子上架,有的老總公開表示:二級市場的股價與本公司一點也沒有關係。習慣於計劃經濟的老股都有自己的模式,這種模式應變能力較差,一旦經濟氣候開始發生變化,則企業形象就會盲然。一些業績好的老股並不受新股影響,一些質地較差的老股開始無人問津。
  整個老股板塊良莠不齊,但這正是老股的魅力,由於種種原因,排斥老股成為一種傾向,這種情緒造成了「地方保護主義——保護新股」,就像當初市場重視本地股而排斥外地股一樣,老股中相當一部分有潛力的個股被隱蔽起來,從1996年開始,「四川長虹」作為民族工業的代表,「陸家嘴」作為金融中心的表率,率先在老股中崛起,並順理成章地帶動了整個老股板塊。可以說,老股的魅力不僅在自身具有成長性,更重要的是一旦啟動有效,龐大的橫向牽連,就會敦促股指中期上揚。勿庸置疑,1997年的潛力股不僅在新股中尋找,更應在老股中發掘。
  (三)新股、老股與大盤的意義
  1、新股和大盤的意義
  許多人認識到新股往往在大盤的啟動行情中扮演重要角色,但新股實際上還有一層更深的意義,那就是檢驗大盤的下跌是真的中期下跌通道還是短期技術回調。
  新股的低開高走,不僅僅是本身所為,而更應看作市場對它的凝聚力程度,在一個趨勢看好的市場,短暫的技術回調恰恰是新主力進場的時機。新主力又不願為老主力抬轎,想主動開發「新產品」,所以新股自然成了首選,由於是主動建倉,故在大勢底氣仍旺的前提下,股價不斷上揚是在情理之中的,這是個充分條件,也是個必要條件,反之,新股的高開低走,很有可能是市場底氣不足的徵兆。
  當初「第一百貨、華聯」的高開走低,「北大車行」和「中國嘉陵」的高開走低都帶動了大盤走中級下降通道,而1996年的大盤曾從894回調至750點,「沱牌股份、一汽四環、巴士股份」反而成了避風港,且都有極為出色的表現,大盤也隨之啟動,很快,894點又成了階段性的底。
  從「95.5.18」來去匆匆的大行情中,觀察大盤人氣的重要指標竟是新股板塊。從盤中看,新股板塊在大盤中的作用並不次於浦東板塊。前階段市場大主力借助利空打壓股指,實際上大幅下挫的股指有利於新股上市前後的緩衝,甚至,相對降低的股指又使得新股具有絕對魅力。上海股市600點以下之所以贏利大於風險,恐怕還得和新股有關;新股發行和上市需尋找一、二級市場的平衡點,新主力往往是在市場平衡點找到後入場的。
  多次實踐證明:成也新股,敗也新股。在新股上市以前,股指偏低,那麼大行情就可能通過新股來醞釀;在新股上市以前,股指偏高且新股聯動板塊已有超前反應,那麼大盤反而會受新股的高開而拖累。目前,股市的大格局脫離不了社會的大背景,把新股的上市和國家利益聯繫起來,就能夠以平常心在操作中進退自如。
  2、老股與大盤的意義
  大盤的循環底主要是看老股的臉色,一旦老股「著陸」,新股就會雀躍,這裡重點闡述老股板塊錯位的概念。1996年年末,股指中1258回至855點,空方曾三次打壓850區域,但850卻巍然不動,並引發了從855的小幅盤升行情。撇開其它因素,850區域實際上大有水分。該區域,公認的長線績優股「長虹、春蘭、興化」等無論從平均市盈率還是適度投機的角度都具備中期吸納價值。由於這類績優股占指數股權很重,間接地制約了大盤的下跌;再看看大批「腰斬」的板塊(大盤未「腰斬」,它們已經「腰斬」),這類板塊包括低價大盤股板塊,大都回到啟動前的長期平台,有的股票更是創了512點以來的新低,表明空頭能量並非緩步釋放,而是一步到位地釋放。板塊的大大錯位,使得上證指數的參考性短期失真。
  3、從新股上市節奏看新股、老股是否有行情
  節奏慢,小盤股多,表明目前大勢雖軟,但正說明大市即將啟動。
  節奏快,大盤股多,表明目前大勢雖強,但正說明大市可能進入調整。
  這就是新股對大盤的微調。
  (四)炒新要訣
  由於剛上市的新股定位的不確定性,投機成份相對較濃一些,正因為有寬幅震盪,往往容易吸引游資介入。新股最終在市場的定位和其上市之初的定位不是同一概念。前者是趨勢,如符合這一趨勢,中期獲利豐厚;後者如不符合趨勢,短期內同樣能獲得巨額利潤,這恐怕就是所謂的新股情結吧、
  1、下跌通道是炒新股的好時機
  (1)容易集中資金
  大主力在下降通道中無法伸展手腳,好比一塊大石頭從山頂滾落,不等其跌勢已盡,卻冒然地托,是極不理智的。難道「空置」這些已退出的資金?即使從資金利用率的角度,也應尋找出路。顯然,新股上市的定位不確定給了這部分資金提供了主動出擊的機遇,更何況大主力一旦啟動新股成功,極易帶動大盤一輪行情,為其套牢的不少老股提供解套的可能。其他中小主力也想到了這個「圍魏救趙」避實就虛的策略,可謂不謀而合。於是,存量資金中的相當一部分圍繞新股轉,更有甚者,出現了專門炒作新股的集團資金。這部分集團資金的專一也吸引了部分看臉色的增量資金。
  (2)容易收集到籌碼
  從炒作的角度看,籌碼收集的程度也是一種決定因素,有些股放巨量後迅速「偃旗息股」,不一定是主力實力不足,很有可能是一種尖兵刺探,為收集大量籌碼而做準備工作(參見實戰操作技巧的「拔高吸貨和壓低出貨」),在下降通道中等反彈,盼反彈,逢反彈減磅的思路深入人心,心態的浮躁,造成籌碼的不鎖定,大大增加。一些專門從事一級、一級半市場的資金更是為了追求資金周轉率已經到了不論質地,不論價位,一上市即拋的境界,某些有潛力的新股籌碼恰好流入有心人的口袋。
  1996年5月中旬上市的「□牌麴酒」就是這種典型。當時,大盤正從739回調至630點的過程中,其上市之日開盤8.79元,卻一路走高。9月下旬和11月中旬,股價一直維持在25元以上。顯然有大主力在其上市首日借大盤的下降通道氛圍而大量吸納該股,從其上市首日的高換手率,就可見一斑。1996年「沱牌麴酒」的表現不可謂不強,正是和主力持倉較重有重大緣故。
  2、新股中哪一個最沉默可優先考慮
  (1)大家都認為某股輝煌,實際上該股大量籌碼可能已經分散到散戶手中。
  試想,如果主力機構手中無大量籌碼,怎肯輕易地為他人抬轎?所以,他們常常尋找一些上市之處不引人矚目,但有潛力的新股。為了達到這種目的,他們故意去「吹捧」某些明星股,而「冷落」自己準備介入的個股,甚至「韜光養晦」。例如:「東方明珠和凌橋」同時上市,實際上主力已經相中「凌橋」的巨大潛力,但為了吸籌的要求,故意誇大「東方明珠」的新股效應,既可以在人們不注意「凌橋」時,大量吸納,又可以讓「東方明珠」高高在上,為以後的「凌橋」拉高騰出空間。
  (2)綜合評分的重要性

  新股名稱 業績  名氣    行業    流通股  題材  綜合評分

   A   優   極響   受政策傾斜   小   少    優—

   B   良   響    支柱產業    大   一般   良

   C   中   一般   新興行業    中   多    優

   D   差   極一般  無特殊性    中小  極一般  中

  從投資者的角度看,A無疑是最佳選擇,但我們注意到投資者還要考慮到投入和回報的比例,尤其是A定位肯定高。所以A不一定是最佳選擇。如果某個新股目前業績一般,本身的名氣最不響,致使散戶興趣不濃,但其流通股又適合大主力進出,同時上市後體制轉換使之充滿活力,雖不是支柱行業,但是在新股中屬朝陽企業,其綜合評分反而高。
  3、新股的膾炙人口不僅僅是指其本身的成功
  許多老股都有「老莊」。經過幾年的洗禮(股價的寬幅震盪和除權因素),也弄不明其成本了。這樣,就會被動。從炒作意義來講,如果這個股票現在股價10元,而主力成本5元,則10元的介入,多少帶有點盲目性,而新股不然,尤其是1993年認購證中的那批新股,其上市後主力成本一目瞭然,同它處於同一根起跑線,有一定的安全感。
  「93.3.26」「浦東金橋」上市,首日換手率為33%。當日開盤10.32元,摸高12.80元,收盤12.10元。上市第七天的收盤價為12.80元,在上升中沒有超過第一天的量,表明第一天的量為收集量,並擺出向上突破勢態,在當日浦東概念股橫向無比較,股指從1558深幅回調至913點的大背景下,正處於短期空頭能量不足,進入階段性的多頭反擊中,故應大膽跟進。上市第八天,股價上揚了3.50元,至5月4日,股價已升至36.50元。「金橋」的連續三波上揚,更重要的是它帶動了老股,帶動了大盤一輪900-1300點的強勁反彈。所以,「金橋」的膾炙人口是它對大盤的階段性功績,而非個股猛炒(有些個股上市之後也表現極佳,但許多人認為這只不過是一種莊股行為,與「金橋」的一呼百應不可同日而語)。
  4、在牛市主升浪中,新股板塊(次新股板塊)往往「無法無天」
  由於新股板塊歷史套牢籌碼少,整個板塊的成員相對於老股板塊要少得多,受市場青睞,符合主力以點代面的操作策略,故一旦形成上檔無主力,在市場重新給它定位的驅動下,其表現會讓你看不懂。而新股板塊中的小盤績優股更會一馬當先。

  時間   大盤摸高(點) 新股板塊(次新股)(開盤價至最高價)(元)
  1992.11 滬市上摸1558    第一食品 19.1-54.8
  1993.2.6          聯華合纖 21.88-56
                聯農股份 20-52
                豫園商城 21.41-62.98
  1996.12.1 滬市上摸1258   滬:湖北興化 18.8-25
  -1996.12.13 深市上摸4522  深:格力電器 47.5-78
    5、新股和新股聯動板塊
    在新股上市以前,新股聯動板塊往往有所動作,有些是老主力的借題發揮,想拉高減磅。有些是主力刻意營造炒新氛圍,以便抬高新股的開盤價,使手中原始股高位兌現。例如,「東方電機」高開高走,其目的正是為了讓「中國嘉陵、北大車行」賣個好價錢。故在新股上市以前,新股聯動板塊表現好,該新股由於期望值升高,而定位升高,則難以有所作為,新股聯動板塊表現平平,該新股由於期望值降低,而地位降低,則往往有驚人的表現。
    6、一個人不可能同時踏進二條相同的河流,故新股行情有輪迴特性
    平開走高〈—〉高開高走〈—〉高開低走〈—〉
  低                        平
  開                        開
  走                        低
  高                        走
  〈—〉沒有興趣〈—〉低開低走〈—〉
  隨著總市值的擴大,市場的成熟,新股的種種特性正在慢慢消失,但新股和老股這一相輔相成的作用,仍使得整個市場顯得盎然。
上一頁 b111.net 下一頁
雲台書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