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雲台書屋>>百科書籍>>胥士詹>>動物部隊

雲台書屋

附:鋼筋鐵骨「動物」兵
  上面我們介紹了上戰場的飛禽走獸,現在再向大家介紹另一支「動物」部隊。這支「動物」部隊比前面介紹的那支動物部隊更龐大、更厲害,在現代戰爭中起的作用更大。大家並不陌生的熊式轟炸機、豹式坦克、響尾蛇導彈、雲雀直升機、海鷹快艇……都是這支部隊的成員。
  這是一支鋼筋鐵骨的部隊,它的成員都是以動物命名的。
  用「動物」命名的武器與「動物部隊」當然不是一回事,但也非毫無聯繫。這裡主要有三種類型的聯繫:(一)武器的設計中採用了「仿生學」原理,模仿某種動物攫食、躲避敵害等方面的特殊功能及其原理,應用於武器之上。(二)兵器在外形上或被使用時的動作方式、功能上與某種動物相似。
  (三)和該種動物並無什麼聯繫,但為了顯示其威力及優異性能,而以猛獸、猛禽等動物來命名。
  用動物的名字給武器命名,在古代就有了,冷兵器如大家非常熟悉的關雲長的青龍偃月刀、張翼德的丈八蛇矛等等。火器發明以後,也有不少以動物命名的。中國古代有一種火器,用鑄鐵製造,長4尺8寸,重12斤4兩,名為「神虎槍」。明代盛行一種無瞄準具的小型火炮,用鐵鑄造,口徑小,身管短,裝小彈子100枚,射程可達三四里,形象地稱為「鉛彈一窩蜂」。盛行於宋、元、明三代的一種火器,名為「神火飛鴉」,而且它的形狀也如烏鴉飛在空中的姿勢,這種「飛鴉」系用竹篾或細葦編成簍子,裝上炸藥,前後安上頭尾和紙制翅膀,下面裝4支火箭,點燃火箭,鴉可飛行百多丈,到達目標時,鴉身內的火藥爆發,即可引起目標著火燃燒。
  到了現代用動物命名的武器裝備就更多了。天上飛的有衛星、導彈、飛機、直升機,水裡游的有各種水面艦艇和潛水艇,地上跑的坦克、裝甲車、自行火炮……;大到8萬噸級的巨型航空母艦,小到輕巧的手槍;有較簡單的輕型裝備,也有最複雜的高技術兵器……
  用來為武器裝備命名的動物,更是五花八門。既有微不足道的芽蟲、蚊子,又有海中巨鯨、陸上大象;既有地上爬的蛇蠍,又有天上飛的鷹隼;既有兇惡的獅、虎、豹,又有馴良的牛、羊、鹿;既有千奇百怪的魚鱉蝦蟹,又有五彩繽紛的燕雀鷗鷺……
  這支鋼鐵「動物」部隊還在不斷發展,也許此刻就有一種以動物命名的新武器正在走下生產線。好在地球上動物種類繁多,起名字是不用發愁的。
  下面我們就來介紹一些這支部隊的成員。
   

一、爬蟲走獸天上飛


  你聽說過嗎,牛馬、虎豹、貓鼠、蛇蠍都會飛!眾多的爬蟲走獸在藍天飛翔,那是一種何等壯觀的景象!——這不是天方夜譚。其中奧秘你讀了下文自然就明白了。
  現代軍用飛機、直升機種類繁多,其名稱更是五花八門,其中就有一些是以爬蟲走獸命名的。
  我們現在就走進航空博物館——
  對,這是轟炸機。它是專門用以對地面和水面目標實施轟炸的飛機,其最主要的特點是突擊力強,航程遠。按載重量可分為輕型、中型、重型轟炸機,按航程則可分為近程、中程和遠程轟炸機。蘇聯的圖—4重型轟炸機,綽號公牛,是50年代前期遠程航空兵的主要裝備。蘇聯還有一種重型轟炸機,也叫牛——野牛(這是一種已經滅絕了的動物,1607年地球上最後一頭野牛在東普魯士被獵殺),編號米亞—4,也已退役了。蘇聯研製的另一種重型轟炸機綽號為熊,編號圖—20或圖—95,已有近40年的役齡,其最新改進型還在俄國空軍中服役。說到中型轟炸機,大家一定還記得蘇聯的圖—16,綽號獾,我們中國空軍的編號則是轟-六。現在各國已不再研製輕型轟炸機,而代之以殲擊轟炸機。有一種著名的輕型轟炸機,綽號獵兔犬,編號伊爾—28,也是蘇聯研製的。1962年,蘇聯曾企圖將這種飛機運進古巴,引發了震動全球的加勒比海危機。在中國空軍中,伊爾-28的編號是轟-五。上邊說的都是蘇聯研製的轟炸機,是不是其他國家就沒有以爬蟲走獸命名的轟炸機呢?當然不是。英國就有兩種轟炸機,分別名為公鹿和雌鹿,不過這兄妹倆早已退役了。
  以爬蟲走獸命名的戰鬥機就更多了。戰鬥機是一個比較籠統的說法,它實際上包含了多種類型的作戰飛機。從廣義上說,戰鬥機既包括用來殲滅空中敵機和其他空襲兵器的戰鬥機(又稱殲擊機,舊稱驅逐機),又包括攻擊機(即強擊機)、戰鬥轟炸機(即殲擊轟炸機)等等。部署在航空母艦上的戰鬥機稱為艦載戰鬥機。狹義的戰鬥機是專門對付空中目標的,又有截擊機、制空戰鬥機等叫法。攻擊機是主要用以從低空、超低空對敵地面、水上目標實施攻擊的飛機,是航空兵對陸軍、海軍實施直接支援的主要機種,其特點是低空、超低空性能好、要害部位有裝甲防護。戰鬥轟炸機主要用以突擊敵戰役戰術縱深內的地面或水面目標,並具有空戰能力。
  在戰鬥機中,有不少是以猛獸命名的。以色列就有兩種戰鬥用途戰鬥機,它是在法國幻影與戰鬥機基礎上發展的。這裡還有一段驚險的故事,原來幻影5的圖紙是以色列情報機構偷到手的。1967年阿以戰爭之後,法國保持中立,對以色列實行禁運,撤銷了向以色列出售50架幻影5戰鬥機的合約。
  得不到幻影5,幼獅的研製計劃就會擱淺。神通廣大的以色列情報機構「莫薩德」竟從瑞士人手裡偷到了幻影5的全部圖紙,足足可以裝滿一車皮!幼獅戰鬥機於70年代中期投產。
  以色列研製的另一種戰鬥機名為獅,是一種輕型戰鬥機,可以執行多種任務,原計劃用以取代以色列空軍的A-4攻擊機、幼獅和F-4戰鬥機。第一架獅式原型機1986年底首次試飛,1987年8月停止研製。以色列還有一種戰鬥機名為虎。英法兩國聯合研製的雙發超音速攻擊/教練機稱為美洲虎,單座為攻擊機,雙座為教練機,70年代初開始服役。美國至少有4種戰鬥機稱為虎或超級虎:F-5E、F-9戰鬥機和F-11艦載戰鬥攻擊機同名同姓,都叫虎,F-11F艦載戰鬥攻擊機則叫超級虎。美國還有4種艦載戰鬥機都叫貓:F-7F叫山貓,F-14叫雄貓,F-4F叫野貓,F-8則叫熊貓,不過這個熊貓(Bearcat)不是我國的國寶熊貓(Panda)。瑞典製造的全天候戰鬥機JAS39名為鷹獅,這是一種很先進的戰鬥機,可按要求改裝程序與外掛執行截擊、攻擊、偵察任務。鷹獅於1982年進行了首次試飛,1992年開始服役。南非有一種戰鬥機名為獵豹,英國有一種戰鬥機叫眼鏡王蛇,美國的F-89戰鬥機則叫蠍。He162是德國亨克爾公司在二次大戰後期研製成功的噴氣式戰鬥機,名為蠑螈,它沒來得及生產,隨著法西斯德國的滅亡而夭折了。
  ……
  噢,那是直升機,它的最明顯的標誌就是那長長的旋翼了。直升機是航空器中的一個較年輕的成員,是30年代問世的。它是一種依靠發動機帶動旋翼產生升力和推動力,使其能夠垂直起落、原地轉彎、空中懸停和向任何方向飛行的航空器。它主要由機身、旋翼系統、動力系統、操縱系統和超落裝置等部分組成。按旋翼的多少和結構形式,分為單翼、雙翼和多翼直升機,以單翼直升機最常見。按用途分,軍用直升機可分為運輸直升機、武裝直升機、偵察直升機、反潛直升機以及其他特種用途直升機。以爬蟲走獸命名的直升機也不少。如俄國的馬(雅克-24)、河馬(米-8)、公豬(卡-18)、獵犬(米-4,即中國的直-5)、雌鹿(米-24);意大利的貓鼬(A-129反坦克直升機)、粗毛犬(多用途直升機);英國的超山貓,英法合制的大山貓、小羚羊;美國的海上種馬(CH-53運輸直升機及RH-53掃雷直升機)、眼鏡蛇(AH-1武裝直升機)等等。
  (順便說一下:有人常把直升機叫做直升飛機,這是不妥的。飛機和直升機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飛機是指固定翼飛機,直升機則是旋翼機,這兩個概念不能混,飛機也不能包含直升機。有一種航空器,融飛機和直升機的特性於一身,已經有專家建議叫這種航空器為直升機。)
   

二、兇猛的豹


  豹和「獸中之王」獅、虎(獅、虎誰是獸中之王,這是一個尚有爭論的問題,我這裡暫且給它們各戴上一頂王冠)是同宗兄弟,同屬哺乳綱食肉目貓科。它雖然沒有凱覦王位的野心,但在有些方面並不在獅、虎之下。獵豹是奔跑好手,是動物賽跑的當然冠軍,美洲豹是超級獵手,幾乎所有的食草動物都是它潛在的捕獵目標。通常情況下,美洲豹總是埋伏起來,待獵物走近,突然發起攻擊;有時,它也使用另一種方法,就是對獵物窮追不捨,甚至能把獵物追得走投無路,束手待斃。
  各國武器裝備中,同名同姓的很多。在《飛向21世紀的鷹》一節中,我們說到了各種各樣的「鷹」,這裡我們再介紹一下龐大的豹氏家族。在人類武庫中,有很多厲害的角色取名為「豹」,當然也有名實不符的,下面是一個不完全的清單,有興趣的讀者不妨瀏覽一下。
  豹——
  德國:主戰坦克、魚雷艇
  德國-法國:自行火炮
  英國:護衛艦、勤務飛機
  前蘇聯:護衛艦
  伊朗:導彈驅逐艦
  肯尼亞:巡邏艇

  雪豹——

  前蘇聯:護衛艦

  獵豹——

  德國:魚雷艇、自動火炮
  法國:運輸艦、訓練船
  瑞士:反坦克炮
  前蘇聯:護衛艦
  中國:炮兵偵察雷達
  美國:輕型飛機
  印度:直升機、主戰坦克
  南非:戰鬥機

  黑豹——

  德國:魚雷艇、坦克
  法國:訓練艦、武裝直升機
  意大利:手槍
  前蘇聯:護衛艦
  荷蘭:小型護衛艦
  美國:獵潛艇、運輸機、F-9戰鬥機

  黑獵豹——

  德國:自行反坦克炮

  美洲豹——

  德國:魚雷艇、戰車
  法國:炮塔
  法國-美國:直升機
  英國:護衛艦、直升機
  瑞士:裝甲輸送車
  羅馬尼亞:直升機

  超美洲豹——

  法國:AS-332直升機
  要論兇猛,德國的豹式坦克可算「豹」氏家族的代表,它是名副其實的「豹」。
  60年代,聯邦德國製成了豹1坦克。70年代,聯邦德國又推出了豹Ⅱ型坦克,被專家們認定為最佳第三代坦克,綜合評價較美國的MI坦克還要好,可以說是北約集團的王牌坦克。豹Ⅱ坦克戰鬥全重55.2噸,乘員4人;最高時速72公里;配有綜合火控系統,車長周視瞄準鏡可單獨穩定,炮長使用晝夜合一的測距瞄準鏡,可雙向穩定;裝有120毫米滑膛炮,配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和破甲彈,火力較強,穿甲彈可在2000米距離上擊穿T-72坦克。90年代,德國又推出了豹Ⅱ改良型。它配有新型射控系統和強化裝甲,綜合性能更為先進。為了提高戰場存活率,底盤和炮塔都大量增加了裝甲,戰鬥全重增至62噸。其中以炮塔的改變最大,其正面、兩側和頂部均附加了裝甲,防護能力足以抵禦現有動能彈和化學彈的攻擊。在射控系統方面,豹Ⅱ改良型在原有的車長用穩定式全景瞄準儀上增加了熱影像夜視波道,並配備了新型數位射控電腦。在1994年世界主戰坦克排行榜上,豹Ⅱ改良型僅次於日本的90式,居第二位,而美國的MIA2、俄國的T-80U、英國的挑戰者等都屈居其下。
   

三、「熊瞎子」不瞎


  大家可能都在動物園見過熊,但在野生條件下有幸與熊遭遇的人可就不多了。
  在熊類中,黑熊的視力很差,是天生的近視眼,距離400步就看不見了。所以得了個頗不雅的綽號——熊瞎子,中國有一句歇後語就說:熊瞎子打立正(敬禮)——一手遮天。
  可是要把這個綽號用在以熊命名的武器裝備,就太不公平了。
  以熊命名的武器裝備有多種,既然有飛機大炮,也有軍用艦艇。德國有一種自行榴彈炮叫灰熊,丹麥有一種魚雷艇叫海熊、有一種護衛艦叫白熊,英國皇家海軍有一種驅逐艦叫雌熊。印尼有一種魚雷艇、意大利有一種導彈護衛艦、美國有一種警戒艦、俄國有一種飛機,它們有的在天上飛,有的在水裡游,天南海北,各不相識,卻有一個共同的名字——熊。
  所有這些「熊」,不管是「灰熊」、「白熊」還是「海熊」、「雌熊」,可是既不瞎又不聾的。拿俄國的熊式飛機來說,它既有轟炸型又有偵察型,各種電子設備齊全,具有遠程導航和偵察能力。熊D為電子偵察型,可以為遠離目標的艦上和機上的導彈發射人員提供目標的方位和種類等情報,以保證導彈精確制導和瞄準。熊F為海上偵察型,炸彈艙上有6個窗口用於偵察照相。熊式飛機機頭裝有CDEF6型轟炸瞄準雷達,可全方位搜索,用於領航、轟炸和敵我識別。在受天氣影響或受到干擾時,可與光學瞄準具交聯使用,也可以與自動駕駛儀、計算機交聯使用,按預定方案自動投彈。電子偵察設備裝在彈艙內,天線集中於腹部或機頭下的大鼓包裡,可以記錄、偵聽和照相。有時還裝有「卡裡」式電視偵察設備,可將地面情況用無線電傳送回指揮部,作用距離約250公里。偵察和照相傳送使用自動跟蹤定向天線,將情報信息隱蔽在電視脈衝信號中發送。有趣的是,美國的一個電子情報系統名叫大熊。電子情報系統可以「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是名副其實的「千里眼順風耳」,雖然名為熊,卻與「瞎子」毫不相干。
   

四、雌鹿勇鬥眼鏡蛇


  雌鹿是蘇聯米裡設計局設計的武裝直升機,編號米-24,1973年開始服役;眼鏡蛇是美國貝爾公司製造的武裝直升機,編號AH-1,1967年開始服征。它們同屬第一代武裝直升機。伊拉克買了雌鹿,伊朗買了眼鏡蛇,於是,在80年代兩伊戰爭的戰場上,雌鹿與眼鏡蛇展開了生死搏鬥。
  雌鹿與眼鏡蛇各有所長。我們先來做一番具體比較。
  (1)在靈活性方面雌鹿稍佔優勢。什麼是靈活性?靈活性就是快速改變機動狀態的能力。它可以用鉸鏈外伸量來表示;鉸鏈外伸量就是旋翼槳葉舞軸鉸鏈中心線與旋翼軸中心線之間的距離。外伸量越大,直升機就越靈活。雌鹿的外伸量為3%,而眼鏡蛇的外伸量為零。(2)雌鹿個大,易被對方發現,在這一點上它不如眼鏡蛇。從側面看,雌鹿比眼鏡蛇大25%,從正面看,則大50%。在雌鹿還沒發現眼鏡蛇時,早被眼鏡蛇發現了。早被發現就意味著早被對方武器瞄準,就意味著被動挨打。(3)雌鹿的視界不如眼鏡蛇。雌鹿的座椅位置和駕駛艙蓋的設計,使飛行員在駕駛艙中向後看的死角較大,對方直升機能飛近雌鹿而不致被發現。(4)在火力方面也各有長短。雌鹿裝有一挺12.7毫米4管機槍,射速4000發/分;眼鏡蛇裝有一門20毫米3管航炮,射速750發/分。在直升機空戰中,用光環套住目標的時間極短,在這極短的時間裡,雌鹿的機槍能向目標射擊更多的子彈,其威力顯然大於眼鏡蛇的航炮。但雌鹿的瞄準系統不如眼鏡蛇的先進。雌鹿可帶4枚「蠅拍」式反坦克導彈,其飛行速度為150米/秒;眼鏡蛇可帶4收「陶」式反坦克導彈,其飛行速度為180/秒。這兩種反坦克導彈也都能用於空戰。「陶」式導彈飛行速度較快,在空戰中佔有優勢。
  1980年11月8日,雌鹿與眼鏡蛇第一次交鋒。伊朗的兩架眼鏡蛇在伊朗上空發現2架伊拉克的2架雌鹿,遂緊緊追了上去,一直追到伊拉克境內,將一架雌鹿擊落,將另一架擊傷(不久也墜毀了)。眼鏡蛇大獲全勝。到1988年5月22日為止,雌鹿與眼鏡蛇交鋒10次,雌鹿被擊落6架,眼鏡蛇被擊落10架。
   

五、神通廣大的野鼬鼠


  提起黃鼠狼,大家可能沒多少好印象,都知道它是偷雞賊。這種小動物白天隱居在大墳墓、牆洞等處,晚上出來覓食,動作機警狡猾,膽子很小,行動總是鬼鬼祟祟。黃鼠狼的學名叫黃鼬,屬鼬科動物。
  美國有一種電子戰系統,也採用了這個動物的名字,稱為野鼬鼠。野鼬鼠系統的載機就稱為野鼬鼠電子戰飛機。野鼬鼠飛機已有20多年的歷史。60年代末70年代初,越南大量裝備了蘇制防空導彈,防空系統得到加強,給予侵越美空軍嚴重打擊,迫使美國迅速發展電子戰專用飛機,研製專用的防空壓制戰術系統,最後形成了一個完整有效的野鼬鼠反輻射武器系統(或稱反雷達系統,電子戰系統)。它的主要特點就是集偵察、干擾、摧毀功能於一身,只要對方雷達開機,它就能發現,既可以施放干擾使對方雷達無法工作,也可以發射導彈將對方雷達摧毀。野鼬鼠繫在不斷改進,其載機也不斷變換。最初的載機是F-100F飛機,後來是F-105F/G和F-4C,70年代後期又改為F-4G(用F-4F改裝的)。F-4G裝有AN/APR-38雷達尋的與告警系統,各種干擾裝置,百舌鳥、標準、哈姆反輻射導彈和各種子母彈、集束炸彈等,還裝有麻雀、響尾蛇或空空導彈,用以自衛。
  F-4G既可配合轟炸機、攻擊機行動,又可單獨執行空中偵察和攻擊任務。1982年6月9日,以色列空軍在貝卡谷地對敘利亞防空體系的作戰中,野鼬鼠飛機發揮了獨特的作用。為發動這次進攻,以色列進行了長期周密的準備。攻擊前,首先使用無人駕駛偵察機引誘敘利亞雷達開機、防空兵器開火,並將所獲敘方雷達參數發回。隨後,大批戰鬥機和野鼬鼠飛機發起攻擊。在第一攻擊波中,就有24架野鼬鼠飛機。僅用了6分鐘,就將敘利亞部署在貝卡谷地的19個薩姆-6地空導彈營徹底摧毀。當夜,敘利亞倉促部署的4個導彈營又遭重創。在這次戰鬥中,敘利亞空軍先進的米格飛機被擊落數十架,而以色列空軍無一損失。這些戰績,與野鼬鼠飛機的作用是分不開的,因為野鼬鼠飛機始終擔負著發現、識別敘方雷達及導彈陣地並用反輻射導彈攻擊的任務。
  1994年下半年,美國空軍又將F-16C戰鬥機改裝成野鼬鼠飛機,編成5個飛行中隊,每個中隊18架。
   

六、「小鷹」不小


  魔是兇猛的,但加一個「小」字,卻讓人感到輕飄飄的。
  你也許想不到,叫這個名字的,竟是一個龐然大物。是什麼?
  我說出幾個數字,你自己就能回答了——排水量81123噸,全長319.3米、寬39.6米、吃水10.7米、動力28萬馬力……不錯,是航空母艦,美國的航空母艦。小鷹號航空母艦編號CVA—63,航速35節,可載82架飛機,1961年4月下水,現仍在美國海軍服役。
  有人把在航空方面具有重要地位的海島稱為「不沉的航空母艦」,那麼,航空母艦就是漂動的空軍基地了。
  目前,世界上擁有航空母艦的國家有9個,現役航空母艦29艘,其中以動物命名的只有小鷹號一艘。9個擁有航母的國家是:美國(13艘)、俄國(4艘)、英國(3艘)、法國(3艘)、印度(2艘)、西班牙、意大利、阿根廷、巴西(後4個國家各有1艘)。現役航母中,以人名、地名命名的較多,如美國的艾森豪威爾號、肯尼迪號,俄國的庫茲涅佐夫號、巴庫號,法國的克萊蒙梭號、戴高樂號,西班牙的亞斯都裡阿斯王子號,意大利的朱塞佩·加裡波第號,等等。在美國已退役的航母中,也有以動物命名的,如大黃蜂號。日本海軍曾有過不少以動物命名的航空母艦,如神鷹、大鷹、海鷹、隼鷹等等。
  小鷹號當然不是現役航母中最大的。按排水量來說,美國的7艘核動力航母都在9萬噸以上,其中林肯號、華盛頓號都超過10萬噸。在常規動力航母中,只有星座號(81773噸)比小鷹號稍大一點。除了上面提到的8艘,其餘的就只能屈居小鷹號之下了。最小的是意大利直升機航母朱塞佩·加裡波第號,只有13500噸。
   

七、火蜂覆滅記


  無人駕駛飛機在現代戰爭中很有用處,它比起有人駕駛飛機來有很多獨特的優越性,是一種很有發展前途的航空兵器。做靶機、拖靶機是它最初的主要用途;現在已可用於對地攻擊,美國就有一種鋪路虎式無人駕駛攻擊機;亦可用於電子戰,德國有兩種反輻射無人駕駛飛機,分別名為蝗蟲和雄蜂,美國至少有兩種無人駕駛電子戰飛機,分別稱為鋪路蟋蟀和鋪路鷹;用於偵察的無人駕駛飛機就更多了,它們中有很多是用鳥的名字命名的,也有用其他動物的名字命名的,當然還有不少無人駕駛偵察機不是以動物的名字命名的。如果讀者不嫌絮煩,我把一部分以動物命名的無人駕駛偵察機開列在下面,從中不難看出無人駕駛偵察機應用的廣泛性。美
  國有火蜂、短毛獵犬、褐雨燕、燕子、燕鷗、蒼鷹和鷓鴣(這最後一種是艦載型);英國有黃蜂、不死鳥、大鴉、貓頭鷹、食雀鷹、海隼(艦載型);意大利有塘鵝、雕、貓頭鷹;加拿大有禿鷹和蟋蟀;法國有蠍和食雀鷹;比利時有食雀鷹;瑞典有鵲;蘇聯有小鷹。
  我們單說美國的火蜂式無人駕駛偵察機。
  火蜂式是一種空中發射、無線電遙控、可以多次使用的高空無人駕駛偵察機。60年代,火蜂式曾多次對越南北方和中國進行偵察。空中發射無人駕駛偵察機的母機是DC—130,這是由C—130運輸機改裝的。沖繩的加手納、越南的峴港是火蜂式無人駕駛偵察機的兩個主要基地。1964年8月29日,火蜂式第一次入侵中國領空。母機DC—130從沖繩加手納起飛,在南海上空投放BQM—147G(火蜂式的一種型號)無人機1架,從海南島海口入境,經南寧、興寧、漳州、廈門出境,至台灣湖口回收。此後,這種無人偵察機又數次入侵我國領空,由於我們對其性能和活動特點不甚瞭解,所以未能給其以應有的打擊。為此,空軍劉亞樓司令員親赴廣東,和前線指戰員共同總結經驗教訓,分析敵機性能和活動特點,制定有效對策。確定在南寧、遂溪、昆明、蒙自等地設立高空作戰點,配備精幹的殲—6、殲—7作戰分隊和指揮保障班子,苦練打無人駕駛偵察機的技術戰術和協同動作。由於進行了充分準備,11月15日無人機再次入侵時,遭到迎頭痛擊,被打了個空中開花。這天,雷州半島天氣晴朗。11時35分,我地面雷達在海南島陵水以東發現無人駕駛偵察機1架,航向西北,高夜1.76萬米,時速780公里。11時58分,駐遂溪機場的航空兵第1師作戰分隊中隊長徐開通,奉命駕駛殲—6飛機起飛攔截。12時20分,徐開通爬升到1.62萬米,時速780公里。12時22分,徐開通升至1.75萬米,距目標1500米。徐開通從目標後下方進入攻擊,距離400米兩次開炮未打中,距離230米時,第三次開炮將敵機擊落。1965年1月2日,航空兵第1師駐南寧作戰分隊副中隊長張懷連又擊落美國無人駕駛偵察機1架。這兩次戰鬥的勝利,為對付無人駕駛飛機的作戰打開了局面。周恩來總理和賀龍、葉劍英、羅瑞卿等領導同志,於1月9日接見作戰有功人員,鼓勵他們取得更大勝利。自此以後,捷報頻傳,火蜂一架又一架接連被擊落。在連遭打擊的情況下,美國又改用BQM—147H無人駕駛偵察機(這是火蜂的另一種改進型),但仍未能逃脫被殲滅的命運。1967年6月12日,1架BQM—147H在越南峴港附近海域上空投放,以時速650公里、高度1.8萬米侵入我廣西上空。航空兵第3師飛行員劉光才駕駛殲—7飛機迎擊。在地面指揮所的準確引導下,邊上升,邊轉彎,壓准敵機航跡,一次修正航向佔據有利位置,先發射空空導彈未中,在時速大於敵機400公里的情況下,冒著與敵機相撞的危險,勇敢地抵近至距敵機180米使用火炮攻擊,一舉將其擊落。
  至1969年底,共有20架火蜂被擊落,其中空軍航空兵擊落14架、地空導彈部隊擊落3架,海軍航空兵擊落3架。
  自此以後,火蜂再也不敢光顧中國大陸領空了。
   

八、飛魚與飛魚導彈


  夏季的夜晚,在我國東海、南海、黃海茫茫的海面上航行時,常常可以看到成群的魚兒躍出海面,飛上落下,煞是有趣。這就是飛魚。
  飛魚為什麼要躍出水面「飛」呢?並不是它們深居大海,感到寂寞,羨慕天空的飛行生活,也不是為了捕食,主要是為了逃避敵害的追逐。金槍魚、鯕鰍魚等都是飛魚的天敵。
  飛魚躍出水面本來是一種逃生的手段,而能夠掠海飛行的空對艦飛魚導彈卻是一種很厲害的進攻性武器。
  1982年英阿馬島戰爭中,阿根廷的「超級軍旗」式飛機憑借先進的電子設備,在高出海浪15米的高度飛掠南大西洋,巧妙地躲過了英國「謝菲爾德」號驅逐艦的雷達觀測。當它飛到距目標45公里時,發後發射4枚AM—39飛魚導彈。
  導彈嚴格按照運載飛機的指令飛行,在距離目標大約10公里時,自動由15米高度降到0.5—3米掠海面飛行,並開始由本身的雷達導航,神不知鬼不覺地接近目標,一舉擊沉了被稱為「皇家海軍的驕傲」的英國現代化驅逐艦「謝菲爾德」號和大型運輸船「大西洋征服者」號,擊傷了「格拉摩根」號驅逐艦。這漂亮的一擊,使飛魚導彈名聲大振,身價倍增。
  飛魚導彈是法國航宇工業公司與法國海軍聯合研製的,起初有兩種型號。第一枚AM—38型導彈是1970年1月開始設計的,1973年6月從超黃蜂式直升機上進行了首次發射試驗。後來在AM—38的基礎上研製出AM—39。其身長4.09米,直徑0.35米,翼展1.1。就是這種貌不驚人的小不點兒,成了著名的「海上殺手」,已有20多個國家裝備了這種導彈。
  隨著聲望的提高,性能不斷改善,種類也在增多,飛魚導彈已發展成為一個導彈家族,既包括AM—39空對艦型,也包括MM—38艦對艦型、MM—40延長射程的艦對艦型和SM—39潛對艦型。這個導彈家族可在各種能見度條件下不分晝夜隨時用於作戰,不受海浪、霧,雨等自然條件的影響,自導頭在惡劣天候中對航速在40節的目標捕獲率達99.5%。在整個飛行中都是自主飛行,採用慣性系統進行中段制
  導,末段採用主動雷達導引彈頭制導,一旦發射,載機(艦)能自由地撤擊戰區,重新裝彈。飛魚導彈採用掠海彈道,飛行彈道中段高15米、末端最低0.5米,能長時間在敵艦搜索雷達波瓣下面飛行,能避開敵方主要防禦手段的攻擊,隱蔽突然打擊敵艦,飛魚導彈是最理想的反艦導彈之一,目前還沒遇到剋星。
   

九、「蚊子」與「野馬」


  不知道你注意了沒有,1994年10月4日人民日報第七版刊登了一篇國外特寫,題目是《蚊子上太空》。說的是9月30日,一隻蚊子作為不速之客搭乘美國「奮進」號航天飛機升入了距地面約220公里的太空軌道。9月30日上午,「奮進」號升空不久,機長邁克爾·貝克向地面指揮中心報告:
  「我們又多了一位乘客,一隻佛羅里達蚊子也在航天飛機上。」
  於是展開了一場大搜捕,兩天以後才發現首只「宇航蚊子」已被吸入空氣過濾器,烏乎哀哉了。雖然是偷偷摸摸溜進航天飛機的,下場也很「悲慘」,但這只蚊子總算和人類的高科技活動沾了點邊兒,這也算蚊子家族輝煌的一頁吧。
  蚊子和野馬又有什麼瓜葛呢?
  這裡所說的「野馬」,是指產於墨西哥和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一種野馬,英文名字mustang。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一種很著名的美國作戰飛機,就是以野馬命名的。
  野馬式驅逐機是美國北美飛機公司40年代初的產品,編號P—51。它最初是供英國皇家空軍使用的,1942—1945年美軍也大量裝備了這種飛機,在反法西斯戰爭的空中戰場上發揮了重要作用。1944年美國參議院戰爭調查委員會給予野馬式飛機高度評價,稱它是最出色的驅逐機。除了P—51,還有一種P—82,是由兩架P—51結合而成的遠程護航驅逐機,稱為雙野馬。除了用作驅逐機,野馬式飛機還有多種其他用途,其中野馬式A—36為對地攻擊和俯衝轟炸機,野馬式F—6則為照相偵察機。野馬式飛機是個什麼樣子?它的性能如何?我們來看看P—51D驅逐機,它是野馬式飛機中生產數量最多的一種,共生產了7956架。它裝有1台1490馬力的發動機;翼展37英尺,機身長32.3英尺,機高13.8英尺,最大起飛重量11600磅;最大時速437英里,升限41900英尺,最大航程2080英里;機上裝有4—6門機關炮,載彈量2000磅,亦可載火箭;乘員1人。
  「蚊子」則是指英國的一種蚊式飛機,是德哈維蘭公司製造的,它差不多與美國製造的野馬式飛機同時活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各個戰場上。它比野馬式有更加廣泛的用途。它可以不分晝夜進行高空和低空轟炸,晝間和夜間進行遠程護航,作為戰鬥轟炸機和火箭攻擊機對地面作戰進行直接支援,還可以進行海上佈雷和高、低空照相偵察,此外蚊式飛機還有教練型和運輸型,用於新飛行員的訓練和航空運輸。下面是蚊式B.MK.XV1型飛機的有關數據:動力裝置是羅爾斯—羅伊斯公司生產的發動機兩台,每台1290馬力;翼展54.2英尺,機長40.6英尺,機高12.6英尺,起飛重量19093磅;最大時速408英里,升限37000英尺,航程1370英里;最大載彈量4000磅;乘員2人。
  在反法西斯戰爭中,野馬式飛機和蚊式飛機是並肩戰鬥的「戰友」。後來,有一些野馬式和蚊式飛機碾轉落入中國人民解放軍手中,它們又成了更加親密的「戰友」。1949年10月1日,在開國大典上,9架野馬式戰鬥機、2架蚊式轟炸機以及6架其他飛機,光榮地飛過天安門上空,接受新中國第一代領導人的檢閱。
  野馬式和蚊式飛機早已雙雙走進歷史博物館。
  50年代,英國研製了一種輕型單座戰鬥機,也取名蚊,不
  過這種蚊(Gnat)不同於40年代那種蚊式飛機的蚊(Mosquito)。蚊(Gnat)式飛機1951年由福蘭德公司(後並入霍克·西德利公司)設計,1955年7月第一架原型機試飛。
  英國空軍部訂購5架用於研究,未裝備使用。印度買了第6架,繼續試驗研究,完成了後期研製工作,使之發展成為符合服役要求的飛機。1956年9月,印度購買了蚊式飛機的專利。1959年蚊式戰鬥機開始在印度空軍服役。1962年印度開始進行專利生產,至1968年約生產200—300架,成為印度主要作戰飛機之一。蚊式MK·1輕型戰鬥機翼展6.75米、機長9.05米、機高2.69米;最大時速1118公里,巡航時速645公里,實用升限1.5萬米,作戰半徑805公里;機上裝有2門30毫米機炮,機翼掛架可帶2枚227公斤炸彈或帶有12枚76毫米火箭彈的發射器。70年代,印度又根據蚊式仿製了無敵式戰鬥機,現已全部淘汰。
   

十、「海龜」和它的子孫


  海龜的潛水能力,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世界上第一艘潛艇、現代潛艇的鼻祖就取名為海龜號。
  為了提高艦艇的生存能力和探索海底世界的奧秘,人們早就想建造一種象魚和海獸一樣,既能潛入海底又能浮出水面的艦艇。為了實現這一夢想,水下航行的先驅者們進行了艱難的探索。直到18世紀,真正的潛艇才問世。
  1775年,美國人戴維特·布什內爾建造了一艘單人駕駛的、以手搖螺旋槳為動力的木殼小艇,它狀如陀螺,又像個尖頭朝下的大鵝蛋,布什內爾稱它為海龜。它設有推進螺旋槳、升降螺旋槳、方向舵和水櫃,艇後掛有炸藥桶,艇的上端豎著一把長矛似的鋼鑽。當時正值美國獨立戰爭期間,設計者的意圖是,駕駛「海龜」游到英國軍艦的肚皮底下,先用鋼鑽在敵艦底部打個洞,再掛上炸藥桶,啟動定時爆炸裝置,將敵艦炸毀。次年,埃茲拉·裡上士駕著「海龜」對英國鷹號戰艦發動了一次襲擊。可惜,當潛到英艦下方時,由於鑽孔位置選擇不當,鑽不進去,而攜帶的氧氣又已用完,不得不浮出水面返航。此時,英國巡邏艇發現了這個怪物,遂追了上去。上士急中生智,拋出已經啟動定時爆炸裝置的炸藥桶,巨大的爆炸聲把英國巡邏艇嚇跑了。「海龜」揭開了艦艇水下作戰的序幕,大部分戰史學家認為,「海龜」是最早的潛艇。
  美國南北戰爭(1861—1865年)期間,首次出現了蒸汽機動力潛艇。1864年,南軍的「亨利」號潛艇用水雷炸沉了北軍的「休斯敦」號巡洋艦,這是潛艇擊沉軍艦的首次戰例。
  1893年,法國建造了一艘蓄電池電動機潛艇。19世紀末,愛爾蘭籍美國人霍蘭建造了一艘水面以汽油機、水下以蓄電池電動機為動力的雙推進系統潛艇,並裝有魚雷發射管。1897年,有個叫萊克的美國人建成了世界上第一艘雙殼潛艇,在兩層殼體之間佈置水櫃,使潛艇具備了較好的潛浮性能。到了20世紀初,潛艇的性能和作戰能力有了較大提高,水下排水量一般已達到數百噸,水下航速為6—8節,主要武器已從艦炮、水雷發展到魚雷。
  兩次世界大戰中,潛艇有了飛速發展。第一次世界大戰一開始,潛艇就投入了海戰,並充分顯示了它的威力。戰爭期間,潛艇共擊沉戰鬥艦艇192艘,僅德國潛艇擊沉的運輸船就有1300餘萬噸。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交戰雙方都廣泛使用了潛艇,其戰鬥活動幾乎遍及全球各大海洋,共擊沉運輸船1400餘萬噸,擊沉大、中型水面戰艦174艘。在大戰期間,世界各國建造的潛艇總數已多達1600餘艘,潛艇的種類也在增多,用途也越來越廣,不僅有了小型、中型、大型潛艇,而且還出現了執行特殊任務的袖珍潛艇。水下排水量達1500—2500噸,水下航速10節左右,續航力1—3萬海裡,下潛深度100—120米,自給力30—60晝夜,裝有多具魚雷發射管。戰爭後期,潛艇開始裝備雷達和自導魚雷,德國潛艇還安裝了通氣管。
  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水下「狼群」的肆虐及覆滅,是潛艇戰史上最精彩的一慕。1939年10月14日午夜,德軍U—47號潛艇溜進英國海軍基地斯卡帕灣,用魚雷擊沉了龐大的「皇家橡樹」號戰列艦,拉開了持續數年之久的大西洋潛艇戰的序幕。德國納粹海軍頭子鄧尼茲發明了所謂「狼群」戰術,即大批潛艇埋伏於某一海域,等盟軍艦隻一進入埋伏圈,就餓狼般從四面撲上去,將其「吃」掉。神出鬼沒的德國U型潛艇,頻頻襲擊英、美的運輸船隊,到1943年5月,被「狼群」擊沉的船隻已達2491艘。為了對付這些水下惡狼,英、美先後出動2000多艘獵潛艦艇和數千架飛機,而投入這場反潛戰的人員總數竟達幾百萬人。邱吉爾曾特別下令集中力量消滅U—47號,因為它是納粹「狼群」的帶頭「狼」。1941年3月8日,U—47號潛艇及其名噪一時的指揮官普裡恩葬身魚腹。隨著盟軍反潛力量的不斷增強,猖狂一時的德國「狼群」連遭厄運,平均每月被殲30艘以上,直至在大西洋銷聲匿跡。
  戰後,核動力和戰略導彈武器運用在潛艇上,使潛艇的發展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核動力潛艇被譽為「劃時代的戰神」。世界上第一艘核動力潛艇也是以動物命名的,這就是美國的「鸚鵡螺」號核潛艇,它於1955年初加入美國海軍序列。隨後,蘇聯、英國、法國和我國也相繼建成了核潛艇。核潛艇的動力裝置不需要外界空氣或任何氧化劑,僅以少量的核燃料即可幾乎無限制地在水下航行。1985年,鸚鵡螺號核潛艇曾在冰下潛航穿過北極;1960年,美國海神號核潛艇用83天時間全部在水下航行,環繞地球一周有餘,行程3.6萬餘海裡(6.7萬餘公里)。現在擁有核潛艇的只是少數幾個國家,而擁有常規潛艇的已有40多個國家。美國擁有最龐大的潛艇隊。有趣的是,美國的許多核潛艇和常規潛艇是以魚命名的,「海龜」爺爺生了一群「魚」孫子!黑魚、白魚、旗魚、銀魚、鯊魚、鱘魚、梭魚、矛魚、瓦魚、鰍魚、鱸魚、沙丁魚、石首魚、梭子魚、毛鱗魚、銅盆魚、黃貂魚、女王魚、大頭魚、虱目魚、秋刀魚、玉筋魚、金槍魚、北美鱒魚、大翻車魚……湊在一起可以開一個魚類博物館了。
   

十一、鷹也有眼花的時候


  鷹不但善飛翔,而且眼力好,在幾千米的高空,能看清兔子等小目標。當它攻擊目標時,先展翅高飛,爾後向下俯衝,巧妙地利用物體下落的重力和加速度,提高飛行的速度,造成一種非常有利的態勢,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捕殺鳥獸,總能準確無誤。
  可是在1994年4月14日,在海灣戰爭時曾經硝煙瀰漫的那片天空,卻發生了一起「鷹」攻擊其同類、並且莫名其妙地將其擊落的怪事。這是怎麼回事?鷹的眼睛發生了什麼問題
  4月14日這天,美國空軍的兩架F—15C鷹式戰鬥機從土耳其因契爾利克空軍基地起飛,執行正常的巡邏任務。10時30分(當地時間),他們在伊拉克北部禁飛區內發現了兩架正在飛行的直升機,他們判斷是伊拉克的雌鹿式直升機,便立即發射了兩枚空對空導彈(一枚是AIM—9響尾蛇式、一枚是AIM—120阿姆拉姆式),將其擊落。幹得乾淨利索,可惜看錯了目標。被擊落的不是雌鹿,而是黑鷹。美國陸軍的兩架UH—60黑鷹式直升機,是身負和平使命,運送聯合國在伊參加保護伊拉克庫爾德族人的行動小組成員的,它們不該挨鷹式戰鬥機的導彈攻擊。機上的26人包括16名美國人、4名庫爾德人、3名土耳其人、2名英國人和1名法國人,他們也本不該死在鷹式戰鬥機的攻擊之下。
  這件事驚動了美國最高當局,克林頓下令進行迅速而透明的調查。調查結果如何,暫且擱在一邊,咱們先來看看被擊落的黑鷹式直升機的情況。
  黑鷹式直升機是美國西科斯基飛機公司為美國陸軍研製的雙發單槳戰鬥突擊運輸直升機,美國陸軍的編號是UH—60A(其改進型為UH—60B),是美國陸軍80年代運輸直升機的主力。UH—60是西科斯基公司S—70系列直升機中的一種,該系列還包括美國陸軍用的EH—60A電子對抗型,美國空軍用的HH—60A(夜鷹)戰鬥救授型,美國海軍用的SH—60B(海鷹)反潛/反艦偵察與瞄準型和SH—60F艦載型。
  我們再回過頭來分析黑鷹遭誤擊之迷。
  按常理,不論從哪方面看,這次誤擊似乎都不應該發生。
  (一)預先有通知。據美國歐洲司令部參謀長理查德·凱爾將軍聲稱,在前一天他們已經通知F—15C飛機駕駛員,美國陸軍第二天有兩架直升機執行護送人員的任務。
  (二)黑鷹與雌鹿大不相同。說鷹式戰鬥機飛行員把黑鷹當雌鹿打了,美國國防部長佩裡就首先對這種說法提出了懷疑。這兩種直升機外形與尺寸不同(見下表),顏色也不同,黑鷹直升機表面塗的是間有深綠色的迷彩顏色,而伊拉克軍用直升機塗的是土黃色與橄欖色。鷹式飛行員不會連這些也不瞭解吧。
  
  (三)能見度良好。事情發生在上午能見度良好的情況下,鷹式戰鬥機曾兩次靠近直升機進行觀察。是不是由於害怕受到俄制「蚜蟲」空對空導彈的攻擊,而與目標保持6公里以上的距離,因而影響了目視識別的準確度呢?
  (四)不是還有預警機和敵我識別系統嗎?鷹和黑鷹都有敵我識別系統,而伊拉克的直升機是沒有敵我識別系統的。兩架黑鷹的敵我識別應答機會同時發生故障嗎?即使只有一架哪怕回答一個錯誤的信號,不是仍然可以據以判為「友機」而不是伊機嗎?黑鷹和鷹是在同一架空中預警機的控制下執行任務的,鷹式戰鬥機向黑鷹發射導彈,是經過預警機批准的。
  預警機的各種先進設備都失靈了嗎?它為什麼同意將「友機」擊落呢?……
  看來這是一樁斷不清的官司。
  現代戰爭中識別敵我是一個令人頭痛的問題,高技術武器也不是萬無一失的。美國軍方調查組的專家們表示,使用高技術武器和預警系統並不能排除最終扣動扳機的失誤。
   

十二、響尾蛇的奧秘


  響尾蛇是生活在北美洲的一種毒蛇,在動物分類學上屬爬行綱,蝮蛇科。長約2米。體呈綠黃色,有菱形黑褐斑。尾端有角質環,圍成一個空腔,空腔內又由角質膜隔成兩個環狀空泡,也就是兩個空振器。當響尾蛇劇烈搖動尾巴時,在空泡內形成一股氣流,隨著氣流一進一出地往返振動,空泡就發出陣陣聲響。所以人們就稱這種毒蛇為響尾蛇。為什麼響尾蛇要發出聲響呢?有人認為,它利用這種象溪流似的水聲,來引誘口渴的小動物,所以這也是一種捕食的方法。響尾蛇的尾端呈現十分顯眼的黃色,這也是一種保護色,可以使敵害不去注意它的「七寸」部位。響尾蛇的視力很差,但卻能在茫茫黑夜捕食機靈的田鼠等小動物。原來,它的絕招在於它的頰部兩側各有一個凹窩,稱為頰窩,它對溫熱變化極為敏感,能感受到周圍氣溫3G度的變化。田鼠等小動物在
  夜間會輻射出人眼看不見的紅外線,響尾蛇靠頰窩的「熱感」來發現獵物,並將其捕獲。科學家們從蛇尾蛇頰窩的功能得到有益的啟示,經過多年的研究,模仿蛇類頰窩的構造製造了響尾蛇導彈。這種導彈對熱極度敏感,有紅外線自動跟蹤制導系統,發射後能尋找追蹤噴氣機尾噴管及飛機機身輻射的紅外線,直到擊中目標。
  AIM—9是美國研製的一種紅外近距格鬥空空導彈,它的名字就叫響尾蛇,1957年投產,現已有十幾種改型,目前仍在使用的有J、L、M、N、P、S等型。AIM—9L/M是響尾蛇空空導彈家族中性能較好的型號,特別是AIM—9L導彈自1976年問世後,在一些局部戰爭中有突出的表現。
  AIM—9L是典型的第三代紅外近距格鬥導彈,具有全方向、全高度、全天候攻擊能力。導彈長2.87米,翼展64厘米,彈徑12.7厘米,重量87公斤,射程18公里,飛行速度2.5倍音速,戰鬥部裝藥9.5公斤。AIM—9M型是在AIM—9L型基礎上改進的,採用了硝煙少的火箭發動機,抗紅外干擾能力也有提高。響尾蛇空空導彈美國應用很廣,空軍、海軍的多種戰鬥機、攻擊機可掛載這種導彈,陸軍的眼鏡蛇等直升機也可掛載。許多其他國家也裝備了美國生產的響尾蛇導彈,如日本、巴基斯坦、馬來西亞、韓國、泰國、新加坡等。日本還根據AIM—9L改製成AAM—3小型近距格鬥導彈。台灣在AIM—9N的基礎上研製成天劍型紅外近距格鬥導彈。有趣的是,蘇聯也曾得到一枚響尾蛇,不過不是花錢買的,而是偷的。1967年,克格勃命令它的三名特工(其中一人是聯邦德國空軍的戰鬥機飛行員)在聯邦德國的一個空軍基地偷一架鬼怪式飛機,飛機沒偷到手,特工們卻自做主張從基地軍械庫裡偷了一枚響尾蛇導彈(AIM—9E),把它偽裝成一卷地毯,裝在汽車上,一氣跑出200英里,然後又裝進木箱,貼上「商業樣品」的標籤,空運到莫斯科。
  法國有一種近程地空導彈也叫響尾蛇,這種導彈經過改進後則叫超級響尾蛇,裝在軍艦上則稱為海響尾蛇。起初,海響尾蛇是用雷達進行指令制導的。這種制導方式存在著低空盲區和易受海浪干擾的缺點。因此,這種導彈系統只能截擊距海面50米以上的目標,而對距海面十幾米乃至幾米掠海飛行的導彈,就無能為力了。經過改進的海響尾蛇,增加了被動紅外跟蹤器,能探測高出水面只幾米的目標。由於採用的是紅外被動探測,因此不易被敵方察覺。新型海響尾蛇導彈系統採用了新的目標邏輯系統。當發射第一枚導彈4秒鐘後,即可控制第二發導彈,打擊第二個目標。
  除了上面介紹的美制空空導彈和法制地空(艦空)導彈之外,還有其他一些國家的不同類型的武器裝備取名響尾蛇,例如南非的多用途武器系統,圭亞那海軍的巡邏艇,以色列的雷達干擾系統,巴西的EE—9型裝甲車等等。
   

十三、飛向21世紀的鷹


  鷹、雕、隼、鷲等猛禽是我們這個星球上最驕傲、最有獨立性、最充滿活力的鳥,難怪人們在為武器裝備命名時喜歡借用它們的名字。據粗略統計,以猛禽的名字命名的武器裝備不下幾十種。水裡游的有航空母艦(如美國的小鷹、日本的神鷹等等),潛水艇(如波蘭的獵鷹、鷹),護衛艦(如美國的游隼、日本的隼、原蘇聯的獵鷹),獵潛艇(如日本的鷲),掃雷艦(如波蘭的小鷹、食雀鷹)掃雷艇(如美國的隼),佈雷艦(如日本的初鷹、小鷹)、魚雷艇(如挪威的隼、德國的白尾鷲)……。天上飛的那就更多了,轟炸機、強擊機、戰鬥機、運輸機、教練機、偵察機等等都有以猛禽命名的。導彈家族裡面也有核獵鷹(美國的空對空導彈)、貓頭鷹(美國的地對空導彈)等等成員。
  這裡,我們向大家介紹幾種美國製造的先進飛機,它們都叫「鷹」,它們都將飛向21世紀。
  被命名為禿鷹的B—2,是美國諾思羅普公司生產的先進技術轟炸機,它既可執行戰略任務又可執行戰術任務,現已裝備美國空軍。這種飛機最突出的特點是具有先進的隱形性能,即可以「隱身」。提起「隱身」,大家自然會想起那種神奇的「隱身草」,有了它,肉眼看不見,能夠獨來獨往。其實,隱形飛機還沒有那麼「神」,它只不過利用各種技術手段,最大限度地降低雷達、目視和紅外觀測的效果,達到隱蔽突防的目的。B—2轟炸機有哪些「隱身」手段呢?一是它採用了獨特的外形設計。乍一看,B—2可真是一種怪鳥。它的外形很特別,與人們腦海中的飛機形象相距十萬八千里。它沒有機身、沒有尾翼,整架飛機就是一個飛翼,像一個巨大的三角飛鏢,正面呈V字形。採用這種特別的外形,主要是為了減小雷達截面,使雷達不易發現。獨特外形再加上其他技術措施使B—2的雷達截面變得非常小。美國的B—52轟炸機的雷達截面為1000(平方米),鬼怪式戰鬥機為100,而B—2轟炸機只有0.000001平方米!二是採用了良好的隱形結構設計。將發動機、油箱、進氣口及部分武器掛架安裝在機體內。機內裝備的新型設備,取代了普通飛機的襟翼和副翼等的大部分功能。機內採用多項熱輻射控制措施,將發動機產生的熱量大多消化在機體內部。大家知道,發動機排出的高溫氣體具有很大的紅外信號特徵,發動機噪聲則是另一種易被探測的信號特徵。將發動機隱藏在機身或機翼內,可以減輕這些問題。三是廣泛採用隱形材料。隱形材料是隱形技術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它能衰減、吸收、耗散、散射各種輻射及雷達波。B—2轟炸機應用的材料有純復合材料、與金屬結合的復合材料、塗層金屬、合成材料、含玻璃纖維的塑料、陶瓷材料、特種油漆和雷達波吸收塗料等。如果我們借用一句現成的話,說「禿鷹」(B—2轟炸機)這只怪鳥是「用特殊材料製成的」,那是非常恰當的。四是盡量減小視覺信號特徵,使肉眼不易發現。上面提到的那些措施,都有助於達到這一目的;此外還可以採用其他一些措施,例如給飛機塗上偽裝色等等,B—2轟炸機就塗成了不易被發現的黑色,成了名符其實的黑色禿鷹。禿鷹轟炸機將作為美國空軍的主要機種之一飛向21世紀。
  F—117A夜鷹隱形戰鬥機在海灣戰爭中是打頭陣的。在1991年1月17日凌晨3時(預定正式發起攻擊的時間,即所謂H時)之前9分鐘,夜鷹就已悄悄溜進了伊拉克領空,投下了這次戰爭中的第一顆炸彈,攻擊了伊拉克南部一個加固的防空截擊指揮中心,接著又向伊拉克西部的一個地區防空作戰中心投下了第二顆炸彈。這兩次攻擊,在伊拉克防空網上撕開了一個大洞,為後續攻擊飛機開闢了通道。首先闖入伊拉克首都巴格達的,也是夜鷹。它們憑借隱形特性,深入到巴格達市中心,精確地攻擊了伊拉克空軍司令部。它們全然不顧高炮和地空導彈的抗擊,有條不紊地投彈攻擊,並準確擊中了目標,一個駕駛夜鷹襲擊巴格達的美國飛行員說,他看到伊拉克高炮向巴格達上空亂射一氣,有的打中了樓頂。夜鷹是能夠冒著密集的炮火,夜間準確轟炸巴格達市中心目標的唯一一種有人駕駛飛機。這樣看來,F—117A取名夜鷹倒也名符其實。在整個海灣戰爭中,參戰的F—117A戰鬥機出動架次只佔全部出動架次的2%,但被攻擊的伊拉克戰略目標中,有40%是由F—117A攻擊的。沒有1架F—117A戰鬥機被伊拉克防空力量擊落或擊傷。F—117A在海灣戰爭中取得出色戰果,主要靠的是它的隱形性能。它是世界上第一種隱形戰鬥機,是美國洛克希德飛機公司的得意之作,80年代中期具備初始作戰能力,曾參加過入侵巴拿馬的戰爭。F—117A機長19.81米,翼展12.99米,最大起飛重量22835公斤;飛行速度為高亞音速,作戰半徑864—1152公里;可帶2枚激光制導炸彈;乘員1人。「夜鷹」將是跨世紀的戰鬥機。
  美國還有兩種性能先進的戰鬥機,一種是F—15,它的名字叫鷹;一種是F—16,它的名字叫戰隼。這兩種飛機都是第三代戰鬥機,並且都是目前美國戰術空中力量的主力機種。世界上許多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空軍也裝備了這兩種戰鬥機。台灣空軍計劃購買150架F—16戰隼式戰鬥機,作為跨世紀的主力戰鬥機機種之一。鷹式和戰隼式戰鬥機在海灣戰爭中都有出色表現。美國共派出118架F—15C制空戰鬥機參加海灣戰爭,出動5906架次,執行攻擊性和防禦性空戰任務。在F—15C戰鬥機的支援下,在空戰開始的頭幾天聯軍就奪取了空中優勢,在10天內就奪取了制空權。在「沙漠內暴」行動的空戰中總共擊落38架伊拉克飛機,其中33架是F—15C擊落的,而它自身無一損失。F—15E是鷹式戰鬥機中一種超音速、全天候、雙用途戰鬥機。執行奪取空中優勢任務時,它的主要武器是雷達制導和紅外尋的空對空導彈,以及一門20毫米機炮。執行空對地攻擊任務時,攜帶夜間低空導航與目標定位紅外系的瞄準和導航吊艙,也可攜帶制導與非制導空對地攻擊武器。「在沙漠風暴」行動期間,F—15E戰鬥機用於執行空戰、戰略轟炸、空中遮斷、近距離空中支援以及壓制防空等任務。共有2個中隊48架F—15E參加戰鬥,出動2210架次。兩架各攜帶8枚GBU—12激光制導炸彈的F—15E在一次攻擊任務中就擊毀了16輛伊軍裝甲車。在執行任務中,有2架F—15C被擊落。F—16戰隼是美國空軍主要的多用途戰鬥機,能夠發射各種射程的空對地和空對空武器。美國的251架F—16戰鬥機參加了「沙漠風暴」行動,出動13480架次,攻擊了機場、共和國衛隊陣地和巴格達附近的戰略目標。美國空軍在戰鬥中共損失5架F—16。戰隼式戰鬥機是個小個子,由通用動力公司製造;鷹式戰鬥機是麥克唐納·道格拉斯公司承製的,它比戰隼式大得多。這一大一小也將搭幫飛進下個世紀。鷹式和戰隼式飛機的一些主要數據可見下表。
  


  

 
上一頁 b111.net  
雲台書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