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雲台書屋>>百科書籍>>馬爾薩斯>>人口原理

雲台書屋

第一章


  問題的提出——相互對立的兩派嚴重對立,使這一問題幾乎不能指望得到解決——否認人類和社會的可完善性這一基本論點,從未得到過圓滿答覆——人口會帶來什麼樣的困難——概述本書的基本論點。

  近年來,自然哲學方面偉大而意外的發現層出不窮,印刷術的普及加速了一般知識的傳播,執著而不受約束的探索精神在整個知識界乃至非知識界空前盛行,新穎而奇特的政治見解把人搞得頭暈目眩、目瞪口呆,尤其是政治領域發生的法國大革命,驚天動地,猶如一顆熾烈燃燒的彗星,看來注定要給地球上畏縮不前的居民注入新的生命與活力,或注定要把他們燒盡滅絕。所有這一切,使許多有識之士認為,我們正跨入一個充滿了重大變革的時期,這些變革將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人類的未來命運。

  據說,當前爭論的重大問題是,人類究竟是從此會以加速度不斷前進,前景遠大得不可想像呢,抑或注定要永遠在幸福與災難之間徘徊,作出種種努力後,仍然距離想要達到的目標無限遙遠。

  然而,儘管一切人類之友都渴望結束這種懸而未決的狀態,儘管勤於探索的人熱望得到每一道光亮幫助洞悉未來,可令人深感遺憾的是,就這一重大問題展開爭論的雙方,卻彼此冷眼相視,看法大相逕庭。他們從未心平氣和地思考對方的論點,總是不著邊際地爭論不休,看來根本不可能在理論上取得一致意見。

  現存秩序的辯護者往往把思辨哲學家一派看作是一群耍陰謀詭計的無賴,認為他們鼓吹樂善好施,描繪更為美好的社會圖景,只不過是為了便於他們摧毀現存制度,便於實現其不可告人的目的,或者把他們看作是頭腦有毛病的狂熱分子,他們的愚妄想法和怪誕理論不值得任何有理性的人注意。

  人類及社會可完善性的辯護者則不僅僅是以牙還牙,以眼還眼,而是以更為輕蔑的言詞予以反擊,指斥現存制度的辯護者為最可憐、最狹隘的偏見的奴隸,說他們由於受益於現存制度便為社會弊端辯護,說他們或是為了一己私利而自欺欺人,或是因智力低下,理解不了任何偉大而高尚的事物,他們目光短淺,根本容不得開明人士的見解。

  在這種夾雜著謾罵的爭論中,真理只會受到損害。爭論各方真正的好論點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各方都固執己見,不願從對手那裡取長補短。

  現秩序的盟友不分青紅皂白地譴責一切政治思辨,甚至不肯屈尊思考一下社會可完善理論的基礎,更不願費力公平而不抱偏見地揭露其荒謬之處。

  思辨哲學家同樣在做損害真理的事情。他們的雙眼只是盯著更美好的社會,用最迷人的色彩描繪這種社會將給人類帶來的幸福,肆無忌憚地用最惡毒的語言謾罵一切現存制度,而不運用自己的才智想一想有沒有剷除弊端的最好、最穩妥的方法,他們似乎沒有意識到,即便在理論上也仍存在著一些巨大障礙,妨礙人類向自我完善的境地邁進。

  哲學上一條公認的真理是,正確的理論要由實驗來加以證明。可實際上卻會出現許許多多阻力,許許多多意想不到的細小事情,就連知識最廣博、最富有洞察力的人也幾乎無法預見到它們,因而在極少數問題上,未經過經驗檢驗的理論也可以宣稱是正確的。但是,人們在尚未充分考察所有反對論點,尚未清晰而徹底地駁斥反對論點以前,卻不能宣稱一種未經檢驗的理論是有根據的,更不能宣稱它是正確的。

  我已看到了一些有關人類和社會可完善的理論。這些理論所描繪的誘人圖景,使我頗感興奮和愉快。我熱望能實現這種給人帶來幸福的改良。但據我看,改良的途中有一些巨大而不可克服的困難。本文就是要說明這些困難,但同時我得聲明,雖然這些困難是擊敗革新派的因素之一,但我對此卻絲毫不感到高興,相反,我最大的快樂莫過於看到這些困難被完全消除。

  我所要提出的最重要的論點,無疑並不是什麼新論點。它所依據的原理在某種程度上已由休漠作了說明,並已由亞當·斯密博士作了更詳盡的說明。華萊士先生也曾提出過這一論點,並把它應用於我們現在討論的這一問題,儘管應用得也許並不是恰到好處,或並沒有從最強有力的觀點應用它。也許還有許多我不知道的著述家提出過這個論點。因此,假如已有人相當令人滿意地回答了這一論點,那我肯定不會再提出它,即使我打算從另一種觀點提出它,這種觀點多少不同於我迄今所見到的觀點。

  人類可完善性的辯護者為何會忽略這一論點,不大容易說清楚。我不好懷疑諸如葛德文和孔多塞這樣的人的才智,也不願懷疑他們的真誠。在我以及也許大多數其他人看來,這種困難似乎是不可克服的。可是這些公認的才智超群、眼光銳利的人卻不屑於注意它,堅持按自己的思路思考,熱情絲毫不衰,信心絲毫不減。毫無疑問,我無權說他們故意緊閉雙眼,不看這種論點。相反,如果這些人忽視它的話,則無論它的真實性給我留下多麼深的印象,我都應懷疑其正確性。不過,必須承認,我們大家都非常容易犯錯誤。如果我看到有個人頻頻向另一個人敬酒,而後者卻視而不見,那我很可能會認為他是個瞎子或太不懂禮貌了。然而更為公正合理的哲學卻也許會告誡我,寧肯認為是我的眼睛欺騙了我,其實根本不像我想像的有敬酒那回事。

  在討論這一論點以前,我必須聲明,我已排除了所有純粹的假設,所謂純粹的假設就是無法根據正確的哲學基礎推論出的假設。某個著述家也許會對我說,他認為人類最終將變成駝鳥。我無法適當地反駁他。不過,凡有理性的人都不會同意他的看法,除非他能證明人類的脖子在逐漸變長,嘴唇在逐漸變硬,愈來愈往前突,腿和腳的形狀每天在變化,頭髮開始變成毛管。在能證明人類有可能發生如此奇異的變化以前,說他們變成鴕鳥會如何幸福,說他們能跑得飛得如何快,說他們將蔑視一切小裡小氣的奢侈品,而只採集生活必需品,因而每個人的勞動將減輕,每個人將享有充裕的閒暇,那肯定是白費時間,白費唇舌。

  我認為,我可以正當地提出兩條公理。

  第一,食物為人類生存所必需。

  第二,兩性間的情慾是必然的,且幾乎會保持現狀。

  這兩條法則,自從我們對人類有所瞭解以來,似乎一直是有關人類本性的固定法則。既然迄今為止它們未發生任何變化,我們也就無權斷言,於今日為然者,於將來當不為然,除非當初安排了宇宙秩序的神進行某種直接的干預,但眼下神為了創造物的利益,仍按照固定法則操縱著世間的一切。

  據我所知,還沒有哪個著述家設想過在這個地球上人類最終將能夠不依靠食物而生存。但葛德文先生卻推測說,兩性間的情慾總有一天會被消除。不過,既然他聲明,他著作的這一部分進入了推測的境地,所以我在這裡對此不想多加評論,而只想說,支持人類可完善性的最好論據,是人類已擺脫了野蠻狀態而取得了長足進步,且很難說這種進步會止於何處。但在消除兩性間的情慾方面,迄今卻尚未取得任何進展,兩性間的情慾今天仍同兩千年或四千年前一樣強烈。現今同以往一樣,也有個別的例外。但是,由於這種例外的數目似乎沒有增加,因而,若僅僅從存在著例外就推論說例外最終將成為規則,規則最終將成為例外,則很顯然,這種推論是很不講究辯論的哲學方式的。

  一旦接受了上述兩項公理,我便可以說,人口的增殖力無限大於土地為人類生產生活資料的能力。

  人口若不受到抑制,便會以幾何比率增加,而生活資料卻僅僅以算術比率增加。懂得一點算術的人都知道,同後者相比,前者的力量多麼巨大。

  根據食物為人類生活所必需這一有關人類本性的法則,必須使這兩種不相等的能力保持相等。這意味著,獲取生活資料的困難會經常對人口施加強有力的抑制。這種困難必然會在某地發生,必然會被很大一部分人口強烈地感受到。

  在整個動物界和植物界,大自然極其慷慨大方地到處播撒生命的種子。但大自然在給予養育生命種子所必需的空間和營養方面,卻一直較為吝嗇。我們這個地球上的生命種子,若得到充足的食物和空間,經過幾千年的繁殖,會擠滿幾百萬個地球。但貧困這一專橫而無處不在的自然法則卻可以把它們限制在規定的範圍內。植物與動物都受制於這一偉大的限制性法則,人類雖有理性,也不能逃避這一法則的制約。在植物和動物當中,自然法則表現為種子不發芽,害病和夭折;在人類當中,自然法則表現為苦難與罪惡。苦難是貧困的絕對必然的結果。罪惡也是貧困很可能會帶來的後果,因而我們看到到處都有罪惡,但也許不應把罪惡稱為貧困的絕對後果。可以通過磨殤道德,抵禦一切罪惡的誘惑。

  人口增殖力和土地生產力天然地不相等,而偉大的自然法則卻必須不斷使它們的作用保持相等,我認為,這便是阻礙社會自我完善的不可克服的巨大困難。與此相比,所有其他困難都是次要的,微不足道的。這一法則制約著整個生物界,我看不出人類如何能逃避這一法則的重壓。任何空想出來的平等,任何大規模的土地調整;都不會消除這一法則的壓力,甚至僅僅消除100年也不可能。所以,要使全體社會成員都過上快活悠閒的幸福生活,不為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擔憂,那是無論如何不可能的。

  因此,如果我們的前提是正確的,則所得到的結論必然是否定全體人類的可完善性。

  以上便是我所提及的論點的梗概,下面我還要仔細地加以考察。我想,經驗,即一切知識的真正源泉和基礎,將肯定會證實該論點的真實性。

  
上一頁 b111.net 下一頁
雲台書屋